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猴腺病毒(SAd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荣建 贺争鸣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41-47,共7页
目的建立SAdV特异的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AdV感染或污染情况。方法比对分析多株SAdV序列,设计SAdV特异引物,优化PCR实验条件,建立的PCR方法经验证后检测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阳性产物测序并构建进化树。... 目的建立SAdV特异的PCR检测方法并研究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AdV感染或污染情况。方法比对分析多株SAdV序列,设计SAdV特异引物,优化PCR实验条件,建立的PCR方法经验证后检测实验猴群和猴源性生物制品,阳性产物测序并构建进化树。结果经特异性和敏感性鉴定,在设计的5对引物中确定一对最佳引物,可以区分SAdV和MAD,ICH,CELO且可以检测到的最小DNA量为47.9 pg/mL。PCR方法检测实验猴群,阳性率49.2%,测序及进化分析表明,SAdV感染型别呈广泛基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G亚属和以SAdV-49为代表的分支。结论经测序验证,PCR检测方法具有很好准确性,初步应用表明我国实验猴群中SAdV高度流行,应加强实验猴群及相关生物制品中SAdV的监测,避免人类感染SAdV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腺病毒 PCR 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喆 张影 +3 位作者 杜宗利 辛晓芳 叶强 徐颖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通过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国内与全球致病性钩体种群结构及其分子进化。方法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MLST分析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时期国内钩体分离菌株与国际参考菌株进行分析,并与国内7株... 目的通过对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了解国内与全球致病性钩体种群结构及其分子进化。方法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和MLST分析方法对不同来源、不同时期国内钩体分离菌株与国际参考菌株进行分析,并与国内7株疫苗株结果平行比较,同时收集已公开的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1238株致病性钩体的基因种与MLST数据进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7株钩体国际参考菌株和47株国内菌株基因种主要为问号基因种,分别占比71.4%和59.6%。7株国际参考菌株呈现7种不同ST型。而在47株中国钩体分离株中,发现15种ST型及24种尚未报道的新ST型。MLST聚类分析发现问号、波氏和卫氏基因种菌株均各自形成单独分支。7株不同ST的疫苗株也位于问号基因种内不同亚分支中。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世界范围内近百年分离的1238株钩体菌株主要包括16个进化簇,分别为ST17、ST34、ST149、ST1和ST37等,而中国236株钩体菌株可分为4个主要进化簇,主要流行基因型为ST1、ST128、ST17和ST143;不同国家流行菌株的基因种和ST型不尽相同。致病性钩体可在不同宿主物种广泛地交叉感染,不同国家间相互传播。结论获得我国致病性钩体基因种和MLST基因多态性资料,并系统地了解国内和全球致病性钩体种群结构和遗传进化关系,为后续致病性钩体监测和溯源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钩体 多位点序列分型 16S rRNA基因测序 进化簇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肺炎链球菌基因组提取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洋 李康 +4 位作者 杨越 陈驰 梁丽 叶强 陈翠萍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9-42,共4页
为了获得简便、高效的提取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方法(溶菌酶法和脱氧胆酸钠(DOC)法)、不同处理时间对8株不同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进行破壁,同时菌株采用不同培养时间进行基因组的提取,提取基因组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 为了获得简便、高效的提取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方法,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方法(溶菌酶法和脱氧胆酸钠(DOC)法)、不同处理时间对8株不同血清型的肺炎链球菌进行破壁,同时菌株采用不同培养时间进行基因组的提取,提取基因组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DNA的浓度和纯度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组DNA的质量。结果表明,菌株培养12~16 h、质量分数1%DOC处理2 h能提取出高质量的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该方法提取的肺炎链球菌基因组DNA具有质量高、完整性好的优点,为肺炎链球菌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基因组提取 不同破壁方法 不同培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端螺旋体PFGE分析研究
4
作者 李喆 张影 +3 位作者 杜宗利 叶强 徐颖华 辛晓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目的了解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带型特征。方法应用PFGE方法对65株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国际、国内参考菌株和疫苗株进行分型,并以此聚类分析,同时与菌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数变化分析(multilocus VNTR analysis,MLVA)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不同血清群致病性钩体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电泳后,获得了较高清晰度酶切图谱,各条带分离良好。65株钩体菌株分为61种PFGE型别。相同的血清群的钩体菌株的PFGE型别不尽相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尽管PFGE、MLST和MLVA之间的分型结果不尽相同,但都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聚类分析显示这些菌株可形成11个大小不一进化簇,呈现多点分散进化特征。结论获得致病性钩体分子分型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钩体分子溯源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脉冲场凝胶电泳 多位点序列分型 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数变化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百日咳和百白破疫苗中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 被引量:7
5
作者 龙珍 卫辰 +6 位作者 郭志谋 马霄 李月琪 姚劲挺 冀峰 李长坤 黄涛宏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TCT)是一种引起百日咳及百日咳相关疫苗不良反应的毒性糖肽。尽管各国药典均规定了百日咳疫苗产品中TCT的含量限度,但均没有推荐TCT的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发展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TCT的含量测定。实... 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TCT)是一种引起百日咳及百日咳相关疫苗不良反应的毒性糖肽。尽管各国药典均规定了百日咳疫苗产品中TCT的含量限度,但均没有推荐TCT的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发展了一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用于TCT的含量测定。实验优化了包括色谱柱类型和流动相组成在内的TCT色谱条件。虽然TCT在反相色谱模式和亲水作用色谱(HILIC)模式下均具有较好的保留,但HILIC模式与蛋白质沉淀的前处理方法兼容性更好,因此采用HILIC模式分离TCT。优化所得的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5.76~369 ng/L),良好的重复性(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3.9%),各种基质中均有较好的回收率(96.4%~102.5%),且定量限是药典要求的TCT最高限量的1/1 279。将本方法用于共纯化百日咳疫苗、组分百日咳疫苗、共纯化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组分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中TCT的检测,所有产品均未检出TCT,表明被检样品具有较好的工艺条件可避免TCT在产品中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质谱 百日咳杆菌气管细胞毒素 百白破疫苗 百日咳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钩端螺旋体菌种的长期保存
6
作者 徐颖华 叶强 徐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9-472,共4页
不同血清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代表性菌株是钩体病主要流行菌群监测和疫苗及储备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由于钩体的培养和生长特性,目前仍没有成功解决钩体冻干保存方法,导致一直面临如何长期、有效保存钩体菌种的问题。为更好了... 不同血清群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代表性菌株是钩体病主要流行菌群监测和疫苗及储备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由于钩体的培养和生长特性,目前仍没有成功解决钩体冻干保存方法,导致一直面临如何长期、有效保存钩体菌种的问题。为更好了解钩体的长期保存钩体方法研究进展,本文就钩体在不同环境的存活能力、各种不同保存钩体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综述,以期助力钩体保存方法的标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端螺旋体 代表株 冰冻 液氮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