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酒中新菌种资源挖掘及未/难培养微生物培养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哲 郑佳 +6 位作者 于学健 王洪 白飞荣 王鹏辉 刘冲 姚粟 李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4-352,共9页
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是蒸馏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工艺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固态发酵工艺中,多种微生物及其演替互作使白酒风味具备丰富性和独特性。微生物菌种作为白酒酿造的核心关键资源,发挥产生物酶、风味物质、健康... 白酒酿造历史悠久,是蒸馏酒的典型代表,其酿造工艺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白酒固态发酵工艺中,多种微生物及其演替互作使白酒风味具备丰富性和独特性。微生物菌种作为白酒酿造的核心关键资源,发挥产生物酶、风味物质、健康因子等多种功能。目前白酒酿造特殊生境中绝大部分微生物仍处在未/难培养状态,新菌种资源的挖掘还处于起步阶段。该文总结了白酒酿造生境中分离的新菌种资源挖掘及其功能研发进展,梳理了白酒酿造过程中新菌种及未/难培养微生物的培养策略,为白酒酿造的微生态调控和微生物组重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酿造 微生物新种 功能微生物 培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发酵制品生产菌株安全性评价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健 程坤 +9 位作者 胡广东 曹艳花 刘艺茹 张欣 王荃 葛媛媛 谢九艳 张娜 于学健 姚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13-118,共6页
微生物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可直接添加至饲料中,或作为酶制剂、氨基酸等发酵制品的生产菌株。微生物菌株的耐药性、产抗菌药物、产毒能力和致病性等特征直接影响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本文系统综述了欧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发酵... 微生物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可直接添加至饲料中,或作为酶制剂、氨基酸等发酵制品的生产菌株。微生物菌株的耐药性、产抗菌药物、产毒能力和致病性等特征直接影响饲料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本文系统综述了欧盟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发酵制品生产菌株的管理、安全性评价要求和技术方法,为我国饲料添加剂用微生物菌株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微生物 发酵制品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可视化分析
3
作者 于学健 郑佳 +6 位作者 张哲 王洪 白飞荣 王鹏辉 李辉 刘冲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9-397,I0014-I0015,共11页
为了深入了解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该领域在2009—2022年中英文文献进行查阅与筛选。分别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科研机构等方面,采用文献计量... 为了深入了解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该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对该领域在2009—2022年中英文文献进行查阅与筛选。分别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及科研机构等方面,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该领域1017篇中文文献及130篇英文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浓香型酿造白酒微生物领域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发文数量及质量都在不断提升。研究热点集中于窖泥、微生物多样性、大曲、己酸菌、酒醅、风味物质、己酸乙酯。同时,该领域科研人员沟通密切,高校及科研机构与浓香型白酒企业间合作紧密。通过该文综合分析,为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研究方向及热点,开展学术合作及交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微生物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艳花 程坤 +10 位作者 刘艺茹 丁健 白飞荣 张欣 王荃 宋智泉 张娜 谢九艳 李婷 姚粟 胡广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28-333,共6页
我国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涉及两类,即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如酶制剂、氨基酸等)。对微生物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是开展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此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欧盟和我国直... 我国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涉及两类,即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如酶制剂、氨基酸等)。对微生物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是开展生物发酵类饲料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此类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章介绍了欧盟和我国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要求,分析了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并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鉴定技术的应用,为开展直接饲喂微生物和发酵制品生产菌株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饲喂微生物 发酵制品生产菌株 鉴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复配发酵牛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晓鑫 葛媛媛 +3 位作者 于学健 刘冲 于爽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1-308,315,共9页
该研究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单菌株及复配发酵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SPME-Arrow)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嗜热链球菌CICC 6063和瑞士乳杆... 该研究旨在研究嗜热链球菌和瑞士乳杆菌单菌株及复配发酵对发酵乳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Arrow,HS-SPME-Arrow)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嗜热链球菌CICC 6063和瑞士乳杆菌CICC 6064单菌以及它们的不同活菌比例组合(1∶1、5∶1、10∶1、100∶1、1000∶1)发酵牛乳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66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包括醛类、酮类、酸类、酯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乙醛、乙酸乙酯、2,3-丁二酮、2,3-戊二酮、乙偶姻、2-壬酮和己酸等对复配发酵乳的风味产生重要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CICC 6063和瑞士乳杆菌CICC 6064的比例对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产生影响。特别是在10∶1的复配组合中,确定了22种关键性风味化合物,乙酯类化合物含量达1641.59μg/L,并有香茅醇检出,赋予发酵乳水果与花的香气。研究结果为菌株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瑞士乳杆菌 发酵乳 挥发性风味物质 HS-SPME-Arr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和饲料用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安全评价进展
6
作者 程坤 穆帅成 +4 位作者 刘蕊 唐腾飞 刘红强 孙思佳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57-365,共9页
细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及其添加剂的生产,可直接添加或作为酶制剂、氨基酸等发酵制品的生产菌株。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食品和饲料用菌种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为细菌基因安全评价... 细菌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及其添加剂的生产,可直接添加或作为酶制剂、氨基酸等发酵制品的生产菌株。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食品和饲料用菌种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下一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为细菌基因安全评价提供了有力工具。该文从抗生素、耐药机制及全基因组测序背景下的耐药基因分析策略等方面综述了食品和饲料用细菌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安全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我国工业微生物菌种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性 基因 安全评价 细菌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CICC 6069^(T)的益生特性研究及分子鉴定方法开发
7
作者 李俊飞 宋智泉 +7 位作者 何晓锐 陈亚伟 郭立峥 于蕊 刘佳彤 葛媛媛 蔡顺风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73-282,I0003,共11页
益生菌的功能特性与安全性评价是其应用开发的重要基础。该研究聚焦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CICC 6069^(T),对其基因组特征、安全性、益生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建立了其菌株水平的快速鉴定方法。全基因组分析揭示了该菌株丰富的碳水化合... 益生菌的功能特性与安全性评价是其应用开发的重要基础。该研究聚焦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CICC 6069^(T),对其基因组特征、安全性、益生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建立了其菌株水平的快速鉴定方法。全基因组分析揭示了该菌株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基因,以及抗氧化、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代谢、植酸代谢相关基因,展现出作为功能益生菌的巨大潜力。安全性评价表明,该菌株对常规抗生素敏感,无溶血活性,无急性毒性,可以作为益生菌安全使用。益生特性评价实验表明,该菌株有良好的黏附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的植酸酶活力,能够有效促进肠道细胞对于铁元素的吸收,结合基因分析和体外实验验证了该菌株在促进矿物元素吸收的潜力。基于脂蛋白编码基因6069GL001191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高效的CICC 6069^(T)菌株水平鉴定方法,为实现其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控制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该研究从功能、安全性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角度进行全方位探讨,为CICC 6069^(T)在肠道健康调控领域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助力其在益生菌产业中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测序 益生特性 安全性评价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CICC 6069^(T) 菌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测序及分箱技术的复合乳酸菌发酵乳菌种鉴定及定量
8
作者 程坤 赵婷 +5 位作者 刘蕊 周立光 冯会粉 于学健 李宏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2-47,共6页
复合乳酸菌发酵乳产品的菌种组成与定量是产品质量的关键。以3款市售复合乳酸菌发酵乳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和分箱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分析等技术,研究复合乳酸菌发酵乳产品中菌种种水... 复合乳酸菌发酵乳产品的菌种组成与定量是产品质量的关键。以3款市售复合乳酸菌发酵乳产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和分箱分析、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分析等技术,研究复合乳酸菌发酵乳产品中菌种种水平鉴定及相对定量。结果表明,产品A和产品C分箱获得的3个bin通过ANI分析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和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与产品声称添加菌种一致,产品A中3个物种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6.85%、0.12%和3.02%,产品C中3个物种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9.55%、0.18%和0.14%。产品B分箱获得的3个bin通过ANI分析鉴定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casei)和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与产品声称添加菌种部分一致,3个物种的相对丰度分别为99.43%、0.27%和0.21%。该研究对复合乳酸菌发酵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行业监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乳 宏基因组测序 分箱 鉴定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乳中乳酸菌的选择性计数及分离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谢九艳 赵婷 +4 位作者 高逸 辛迪 冯会粉 李宏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5-41,共7页
发酵乳产品的菌种组成与活菌数的含量是产品质量的关键。该文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快速鉴定技术及多相... 发酵乳产品的菌种组成与活菌数的含量是产品质量的关键。该文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快速鉴定技术及多相鉴定技术探究3种发酵乳中乳酸菌的活菌数及种类。研究结果表明,3种发酵乳产品中,GB 4789.35对乳酸菌总数的计数结果均高于选择性培养基,M17培养基对嗜热链球菌的计数结果均高MC培养基。MALDI-TOF MS快速鉴定表明M17、MRS(含50μg/mL的万古霉素)、双歧杆菌培养基可以选择性的分离发酵乳中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干酪乳酪杆菌(Lacticaseibacillus casei)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spp.),酸化MRS培养基对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的选择性较差,不能在含有双歧杆菌的发酵乳中选择性分离德氏乳杆菌。进一步通过多相鉴定确定3种发酵乳产品中乳酸菌在种或亚种水平的微生物组成,鉴定结果均与发酵乳的菌株标识一致。该研究对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多种选择性计数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复合菌发酵乳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行业监管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乳酸菌 选择性培养基 活菌计数 多相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复配剂量对发酵乳产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哲 于学健 +1 位作者 李宏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89-96,共8页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是1株分离自我国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且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该试验以菌株PC-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不同起始添加量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产品特性的影响,探究该菌株是否适合复配于发酵乳中。结果表明,...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是1株分离自我国拉萨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乳中,且具有益生特性的菌株。该试验以菌株PC-01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菌株不同起始添加量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产品特性的影响,探究该菌株是否适合复配于发酵乳中。结果表明,PC-01的添加不会加快产品到达发酵终点的时间。同时,PC-01的添加对发酵乳发酵及贮藏期间的pH值及滴定酸度无显著性影响(P>0.05),且保持活菌数持续上升。贮藏结束时,PC-01低、中、高剂量组活菌数分别由(6.27±0.022)、(6.74±0.027)、(7.008±0.004)lg CFU/mL上升到(7.84±0.010)、(8.13±0.013)、(8.22±0.004)lg CFU/mL。此外,PC-01的添加可以提高发酵乳的黏度,在贮藏14 d后添加PC-01组发酵乳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菌株PC-01对发酵乳质构的影响与添加量有关,在添加中、低剂量时,产品与对照组的质构特征更为相近。综上,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的添加在不改变发酵乳基本特性的同时,可以提高贮藏期间产品的稳定性,并保持有效的活菌数,适合应用于发酵乳中。该研究为该菌株发酵乳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PC-01 发酵乳 复配剂量 流变学特性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分类学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彩文 程坤 +3 位作者 张欣 刘波 都海渤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58-265,共8页
近年来,贝莱斯芽胞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物亚种(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um )在农业、工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 近年来,贝莱斯芽胞杆菌( Bacillus velezensis )、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 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 )、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物亚种(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 plantarum )在农业、工业、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然而,有研究表明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物亚种是贝莱斯芽胞杆菌的同物异名,且当前科学命名为贝莱斯芽胞杆菌。为了明确贝莱斯芽胞杆菌的分类学地位,该文梳理了其与甲基营养型芽胞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植物亚种之间的关系,并从功能研究方面介绍了贝莱斯芽胞杆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贝莱斯芽胞杆菌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胞杆菌 分类学地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真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白飞荣 姚粟 +7 位作者 田海霞 赵婷 张欣 马跃 李颂 郝彬秀 程池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51,共9页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可培养方法跟踪分析了勐海百中堂茶厂普洱茶发酵过程不同阶段的真菌多样性,采用多相鉴定方法准确鉴定了可培养真菌的分类学地位。可培养方法共分离到真菌107株,包括11个属,16个种,优势种为琉球曲霉(Aspergillus luchuensis)、新黑曲霉(Aspergillus neoniger)、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青霉(Penicillium sp.)、枝孢菌(Cladosporium sp.)、微小根毛霉(Rhizomucor pusillus)、伞枝横梗霉(Lichtheimia corymbifera)、食腺嘌呤芽生葡萄孢酵母(Blastobotrys adeninivorans)、法布里德巴利酵母(Debaryomyces fabryi)、布兰克假丝酵母(Candida blankii)。高通量测序共分析到真菌69个属,189个OTU,优势属包括枝孢菌属(Cladosporium)、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假丝酵母属(Candida)。结果显示,普洱茶发酵过程中前期真菌多样性较后期高,研究结果为发酵普洱茶微生物安全性评价及功能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真菌 高通量测序 可培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和可培养方法的勐海发酵普洱茶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欣 姚粟 +7 位作者 白飞荣 田海霞 赵婷 马跃 刘海新 李颂 郝彬秀 王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21,共7页
以勐海地区百中堂茶厂发酵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传统可培养方法,对普洱茶从晒青毛茶原料到发酵完成过程中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到6... 以勐海地区百中堂茶厂发酵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传统可培养方法,对普洱茶从晒青毛茶原料到发酵完成过程中9个时间节点的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细菌多样性丰富。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到61个属,212个OTU,发酵前期以欧文氏菌属(Erwin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为主,而发酵中、后期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及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为优势菌群稳定存在。通过可培养方法,从发酵过程中分离到细菌18个属,30个种,优势菌属包括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小短杆菌属(Brachybacterium sp.)、考克氏菌属(Kocuria sp.)、泛菌属(Pantoea s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普洱茶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翟磊 刘瑞娜 +5 位作者 张京涛 郑佳 奚文韬 张天圆 赵东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8-84,共7页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采用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个窖池样品中的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了窖泥和酒醅中的细菌物种组成和丰度,解析了窖泥和酒醅中共有的细菌物种和关键差异物种,探究了... 为探究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采用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6个窖池样品中的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比较了窖泥和酒醅中的细菌物种组成和丰度,解析了窖泥和酒醅中共有的细菌物种和关键差异物种,探究了浓香型白酒窖池中潜在的关键细菌菌种。研究结果表明,3个窖泥样品共注释到1009个OTUs,主要分布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其中厚壁菌门菌株的丰度超过了60%;3个酒醅样品共注释518个OTUs,主要分布于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窖泥样品中的细菌物种总数和多样性均高于酒醅样品,窖泥样品中关键的细菌菌种主要来自梭菌属(Clostridium IV)、岩石单胞菌属(Petrimonas)、沉积物棒菌属(Sedimentibacter)、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和喜热菌属(Caloramator);酒醅样品中关键的细菌菌种主要来自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和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该研究为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特征性菌种的定向筛选和微生物可培养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酒醅 细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瑞娜 奚文韬 +5 位作者 赵东 张天圆 郑佳 张京涛 姚粟 翟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2-93,共12页
利用可培养组技术,通过设计和优化筛选培养基,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大规模筛选鉴定浓香型白酒... 利用可培养组技术,通过设计和优化筛选培养基,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DNA基因鉴定技术,大规模筛选鉴定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可培养细菌,重点突破厌氧菌的分离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种特定的厌氧培养基和2种好氧培养基,从浓香型白酒窖池中共分离得到了来自21个属44个种的124株细菌,包括9株潜在细菌新种。其中,厌氧条件分离得到100株,好氧条件分离得到24株;窖泥样品分离得到60株,酒醅样品分离得到64株。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是窖池样品中分离的优势菌种。根据不同分离筛选条件和分离生境的可培养细菌种类和丰度,确定了6株浓香型白酒窖池特征菌,并解析了特征菌的生物学特性。该研究为浓香型白酒窖池中潜在新种的挖掘,特征性菌种资源的定向筛选、互作机制解析、功能性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窖泥 酒醅 可培养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文林 刘冲 +3 位作者 于学健 张露 李婷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83-289,共7页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手性色谱柱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对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定性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中在1.0~400.0μg/mL范围中,L/D-乳酸质量浓度与检测结果均呈良好线性关系,L/D-乳酸检出限为0.25μg/mL,定量限为0.80μ... 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手性色谱柱的方法,建立了一种对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定性定量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中在1.0~400.0μg/mL范围中,L/D-乳酸质量浓度与检测结果均呈良好线性关系,L/D-乳酸检出限为0.25μg/mL,定量限为0.80μg/mL。基于2株乳酸菌的发酵液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发酵液中L/D-乳酸得到良好分离,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良好,回收率为90.0%~103.7%;在不同稀释度的发酵液中线性相关系数R 2均在0.999以上;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5%以下;对涵盖4属8种的18株可用于食品的乳酸菌菌株产生L/D-乳酸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产L/D-乳酸含量具有菌株差异性,同种乳酸菌产D-乳酸比例具有相同趋势。利用该方法对乳酸菌发酵液中L/D-乳酸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准确稳定。该研究为食品用菌种的安全性评价中菌株代谢产物D-乳酸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手性色谱柱 食品用菌种 D-乳酸 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分类变迁与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艳花 冯会粉 +4 位作者 唐腾飞 刘蕊 辛迪 程坤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5-41,共7页
研究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的分类学变迁,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曾重新分类为凝结魏茨曼氏菌(Weizmannia coagulans),当前分类正确名称为凝结海恩德里克斯氏菌(Heyndrickxia coagulans)。该研究通过基于全基因组... 研究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 coagulans)的分类学变迁,凝结芽胞杆菌(Bacillus coagulans)曾重新分类为凝结魏茨曼氏菌(Weizmannia coagulans),当前分类正确名称为凝结海恩德里克斯氏菌(Heyndrickxia coagulans)。该研究通过基于全基因组的分类,除了重新复核菌株CICC 20138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外,还包括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ore genome 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cgMLST)、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 ANI)以及数字DNA-DNA杂交(digital DNA-DNA hybridization, dDDH)的种水平分析。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获得CICC 20138的表型信息。依据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CICC 20138与H.coagulans和H.faecalis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20%。菌株CICC 20138(GCA_009936615.1)基因组大小为3 386 433 bp,含有216个contigs,基因组DNA G+C含量为46.7 mol%。cgMLST分析结果显示,菌株CICC 20138与H.coagulans以100%支持率聚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ANI分析显示,CICC 20138与H.coagulans ATCC 7050T(GCA_000832905.1)的ANI值为98.16%,dDDH值为87.1%,可将CICC 20138鉴定为H.coagulans。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ANI和dDDH分析是准确有效的菌种鉴定方法,从而得到更精准的物种分类信息。对于具有潜在重要价值的菌种,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是了解微生物在分类和鉴定过程中进化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结芽胞杆菌 凝结魏茨曼氏菌 凝结海恩德里克斯氏菌 分类变迁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釉陶缸协同橡木处理对葡萄酒陈酿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苏昊 薛洁 +3 位作者 李维新 任香芸 林晓姿 梁璋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201,共5页
为研究新型无釉陶缸结合不定型橡木片对葡萄酒的陈酿效果,分别以玻璃缸、橡木桶为对照,研究不同容器陈酿葡萄酒过程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考察无釉陶缸协同不同添加量的橡木片处理对葡萄酒的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并基于挥发性风味... 为研究新型无釉陶缸结合不定型橡木片对葡萄酒的陈酿效果,分别以玻璃缸、橡木桶为对照,研究不同容器陈酿葡萄酒过程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考察无釉陶缸协同不同添加量的橡木片处理对葡萄酒的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并基于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葡萄酒在陈酿过程中,溶解氧先迅速下降,后期保持相对稳定;无釉陶缸陈酿葡萄酒的溶解氧含量变化规律与橡木桶类似,其稳定期溶解氧含量维持在0.30~0.35 mg/L,与橡木桶差异不显著;无釉陶缸协同橡木片处理最适橡木片用量为0.4 g/L,具有类似橡木桶的陈酿效果,其对葡萄酒的理化性质的影响较小,并能提升花青素、花色苷的保存率。无釉陶缸协同橡木片和橡木桶处理的葡萄酒,二者有着相似的香气特征。OPLS-DA结果表明,经橡木桶和无釉陶缸协同橡木片的陈酿葡萄酒差异不大,但明显区别于新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缸 橡木 葡萄酒 陈酿 香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细菌的群落结构 被引量:33
19
作者 翟磊 于学健 +4 位作者 冯慧军 张彩文 周立光 邱声强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4,共7页
该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解析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对窖泥、大曲、酒醅和黄水中的细菌种类和丰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宜宾产区白酒酿造生境的26个样品中共注释到来自于201个属的1493个OTUs,主要分... 该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全面解析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生境中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并对窖泥、大曲、酒醅和黄水中的细菌种类和丰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宜宾产区白酒酿造生境的26个样品中共注释到来自于201个属的1493个OTUs,主要分布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5个属来自于古菌域的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窖泥样品中微生物菌种的多样性最高,主要以古菌、瘤胃球菌和乳酸菌为主;大曲的多样性次之,主要包括未鉴定到属水平的细菌,芽胞杆菌、乳酸菌和高温放线菌等;酒醅和黄水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最低,其主要微生物类群以乳酸菌和瘤胃球菌为主。宜宾产区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出从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到功能微生物主要发挥作用的趋势。该研究为探究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解析白酒酿造机理,提升白酒品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产区 浓香型白酒 酿造生境 细菌群落结构 功能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瓦散囊菌CICC 41584产香特性及在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崔香香 白飞荣 +4 位作者 于学健 白秀彬 许玲 于盼盼 姚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0-67,共8页
将分离自白酒大曲中的产香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CICC 41584应用到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中,以期改善大曲风味特征。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并结合感觉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 将分离自白酒大曲中的产香谢瓦散囊菌(Eurotium chevalieri)CICC 41584应用到浓香型白酒大曲生产中,以期改善大曲风味特征。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并结合感觉阈值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探讨菌株在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固态发酵大曲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Eurotium chevalieri CICC 41584液体发酵液关键性风味化合物(ROAV≥1)为1-辛烯-3-醇、芳樟醇(里哪醇)、癸醛和香茅醇,其中1-辛烯-3-醇和芳樟醇的ROAV值分别为100和26.87,对发酵液整体风味贡献巨大,呈现青草香或绿茶青香风味;通过Eurotium chevalieri CICC 41584固态发酵大曲的关键风味物质为1-辛烯-3-醇、芳樟醇、异戊醛、4-乙基愈创木酚、乙酸和异戊酸,ROAV值分别为100、19.83、19.38、11.39、6.88和3.93,呈现了以1-辛烯-3-醇和芳樟醇为主导的茶香型风味。可见,Eurotium chevalieri CICC 41584可以改善白酒大曲风味,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瓦散囊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相对气味活度值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