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景园林中的人地关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主席布鲁诺·马奎斯博士专访
1
作者 张柔然 陈欣(翻译) +1 位作者 胡嘉鸿(翻译) 王长宏(校)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2期12-21,共10页
布鲁诺·马奎斯(Bruno Marques)博士于2022年9月至今担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IFLA)主席,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建筑与设计创新学院副院长。... 布鲁诺·马奎斯(Bruno Marques)博士于2022年9月至今担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IFLA)主席,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建筑与设计创新学院副院长。他重点关注社区的健康福祉、毛利部落、康复景观以及社区参与式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师 康复景观 风景园林设计 布鲁诺 设计创新 联合会主席 人地关系 马奎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风景园林师的责任与挑战——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前任主席詹姆斯·海特教授专访
2
作者 张柔然 王钰(翻译) +2 位作者 倪欢妤(翻译) 张一康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1期12-20,共9页
2018年7月,詹姆斯·海特(James Hayter)教授荣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IFLA)主席。他同时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学院担任教授,并作为南澳洲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O... 2018年7月,詹姆斯·海特(James Hayter)教授荣任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IFLA)主席。他同时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建筑与建筑环境学院担任教授,并作为南澳洲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Oxigen的创始人,积累了丰富的景观项目实践经验。海特教授的代表作包括澳大利亚堪培拉的中央公园区以及阿德莱德的新兴“全球区”Lot Fourteen和Tonsley创新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师 设计事务所 中央公园 前任主席 阿德莱德 澳大利亚 景观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效益权衡下上海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杰 张浪 余浩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107,共8页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 快速城市化加剧了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集约的资源要素实现社会-生态效益优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多目标规划(multiple objective planning,MOP)模型设置效益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嵌入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PLUS),实现多元目标下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多情景模拟及功能评价,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生态网络高效构建、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耦合MOP模型和PLUS模型,基于土地资源多效益目标的定量化求解,可以寻求社会-生态效益最优化的关键拐点;2)不同效益目标导向下,可持续发展情景较经济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耕地、林地、水域等各用地类型的相互转化,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3)可持续发展情景的各项绿地生态网络测度指标均介于其他2个用地情景之间,重要斑块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表征,在优化社会-生态效益、城市土地利用结构配置的同时,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能也得到提升。研究成果为超大城市高密区绿地生态网络结构功能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决策、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提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土地利用模拟 MOP模型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 效益权衡 上海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4
作者 杜文武 眭淼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20,共7页
人类活动超载、土地破坏性利用在自然保护地毗邻区普遍存在,是自然保护地栖息地丧失与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对全球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自然保护地毗邻区人口众多,保护发展“兼用”属性明显,治理成本高,管控难度大。且自然保... 人类活动超载、土地破坏性利用在自然保护地毗邻区普遍存在,是自然保护地栖息地丧失与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对全球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国自然保护地毗邻区人口众多,保护发展“兼用”属性明显,治理成本高,管控难度大。且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具有溢出性、复杂性、动态性等特征,对其影响评估、作用机理和管控策略等研究成为众多学者近年来关注的重要议题。为厘清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进展,采用叙述性文献综述法,从洞势、明律、释理和施策4个方面,系统梳理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领域的国际进展。研究洞察了自然保护地及其毗邻区人类活动影响研究的价值和趋势;明晰了环境监测实验、数理模型模拟和社会科学研究3种揭示人类活动影响规律的基本研究范式;阐释了人类活动影响的机理、效应和机制3类核心研究议题;揭示了人类活动影响管控的空间和程序2条根本途径,并对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影响研究应将关注视野拓展至毗邻区乃至自然保护地网络,加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研究和地域性实践,协同空间途径和程序途径,发展动态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毗邻区 人类活动影响 空间治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