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细菌性与病毒性传染病的研究与防治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既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7,共5页
在中国的卫生工作中,与传染病的斗争始终居于优先地位。各级卫生机构均大力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其中包括群众广泛参予的爱国卫生运动。为了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本文扼... 在中国的卫生工作中,与传染病的斗争始终居于优先地位。各级卫生机构均大力从事传染病的防治,其中包括群众广泛参予的爱国卫生运动。为了更好地了解传染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本文扼要地叙述在研究和防治方面已取得的成就,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细菌性 病毒性 中国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rvAdG1VP7免疫学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金生 王健伟 +5 位作者 姜秀丽 王大燕 温乐英 董京芳 屈建国 洪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 对 1株可表达A组轮状病毒主要结构抗原VP7的重组腺病毒rvAdG1VP7的体内免疫学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灌胃和滴鼻 2种途径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 ,并对免疫后小鼠体液和黏膜免疫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免疫后 ,2组小鼠均有应答 ,但... 目的 对 1株可表达A组轮状病毒主要结构抗原VP7的重组腺病毒rvAdG1VP7的体内免疫学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灌胃和滴鼻 2种途径对BALB/c小鼠进行免疫 ,并对免疫后小鼠体液和黏膜免疫进行分析。结果 初次免疫后 ,2组小鼠均有应答 ,但血清IgG抗体滴度及阳转率不同。再次免疫后 ,显示出明显的加强效果。除了血清IgG外 ,小鼠还产生了较强的针对轮状病毒的血清IgA。滴鼻组在肺灌洗液和肠匀浆液中均可检测到SIgA ,灌胃组仅在肠道检测到SIgA。滴鼻组的免疫学效果明显优于灌胃组。对滴鼻组小鼠肺灌洗液IgG/SIgA的阳转率进行了比较 ,发现IgG的应答水平明显高于SIgA。免疫后小鼠血清中IgG的动态观察表明 ,抗体可长期持续至少半年以上。 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rvAdG1VP7所取得的良好免疫学效果 ,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轮状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型 重组腺病毒 rvAdG1VP7 免疫学 轮状病毒属 遗传学 VP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分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何爱华 何家鑫 +2 位作者 袁平 赵莉莱 方肇寅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 研究福建省婴幼儿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分型。方法收集福建省 5个地区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 32 7份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克隆抗体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G型和P型分型研究。结果 检出 184份阳性标本 ,阳性... 目的 研究福建省婴幼儿轮状病毒G型和P型的分型。方法收集福建省 5个地区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 32 7份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单克隆抗体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及G型和P型分型研究。结果 检出 184份阳性标本 ,阳性率 5 3.2 %。在 15 3份阳性标本中 ,G1型 118株 (77.1% ) ,G2型 13株 (8.5 % ) ,G3型 7株 (4 .6 % ) ,G4型 10株 (6 .5 % ) ,混和型 3株 ,未定型 2株 ;Ga型未检出 ;福州、南平、泉州、厦门地区均以G1型为主 ,但漳州地区全部是G2型 ;对G型定型的 48份阳性标本进行P型分型 ,其中P[8]型 2 4株 (5 0 0 % ) ,P[4 ]型 13株 (2 7 0 % ) ,P[6 ]5株 (10 4% ) ,P[9]、P[10 ]型未检出 ,未定型 6株 ;G型与P型组合以G1P[8]最常见 ,G2P[4 ]次之。结论 福建省近年来大部分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流行型别以G1P[8]为主 ,个别地区以G2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血清型 G型 P型 婴幼儿 腹泻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庚型肝炎病毒NS3区部分基因的克隆与基因特点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谭文杰 夏宁邵 +3 位作者 王海林 候云德 曾定 詹美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12期34-37,共4页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从我国一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克隆到了庚型肝炎病毒NS3区的部分基因。经序列分析表明:我国庚型肝炎病毒NS3区与已知的GBV-C及HGV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1.7—88.0%... 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从我国一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克隆到了庚型肝炎病毒NS3区的部分基因。经序列分析表明:我国庚型肝炎病毒NS3区与已知的GBV-C及HGV的核苷酸同源性在81.7—88.0%之间,而氨基酸同源性均大于96%,氨基酸序列与HCV、GBV-A、BGV-B具有一定的结构相似性及数个共有的保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型肝炎病毒 CDNA克隆 序列分析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及其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开发前景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国峰 周鹏 王健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6-19,共4页
轮状病毒是目前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主要病原物。作者通过对轮状病毒减毒株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减毒株疫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弊端,论述了开发新型轮状病毒疫苗,特别是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必要性和可... 轮状病毒是目前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主要病原物。作者通过对轮状病毒减毒株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研究进展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减毒株疫苗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弊端,论述了开发新型轮状病毒疫苗,特别是转基因植物疫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轮毒 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开发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1996年埃博拉病毒研究国际研讨会简介) 被引量:9
6
作者 宋干 杨佩英 +1 位作者 唐家琪 董关木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1-57,6,共8页
关键词 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 流行病学 病原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美利奴羊对绵羊慢病毒自然感染的品种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普辉 简子健 +4 位作者 阿合买提 孟庆文 张福萍 白慧敏 邱家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0,共2页
用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实验感染新疆美利奴羊的研究业已证实,新疆美利奴羊对OvLV美国株(OPPV)的敏感性很低,且呈现亚临床性感染[1,2].本项目通过对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新疆株的新疆美利奴羊的长期研究,试图进一步证实新疆美利奴羊是... 用绵羊进行性肺炎病毒(OPPV)实验感染新疆美利奴羊的研究业已证实,新疆美利奴羊对OvLV美国株(OPPV)的敏感性很低,且呈现亚临床性感染[1,2].本项目通过对自然感染绵羊慢病毒新疆株的新疆美利奴羊的长期研究,试图进一步证实新疆美利奴羊是对OvLV的低敏感性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美利奴羊 绵羊 慢病毒 自然感染 品种敏感性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大肠癌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建彪 李世荣 +4 位作者 朱秋屏 谷淑燕 李雅君 晨智敏 张红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7-289,共3页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大肠肿瘤 HPV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免疫引起小鼠产生抗丙型肝炎病毒核壳区体液应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谭文杰 丛郁 +3 位作者 毕胜利 苗季 丛旭 詹美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3-455,共3页
采用pcDNA3与pMT两种基因表达裁体,构建包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C区)或全结构基因区(核心区、包膜区)的质粒。经纯化后直接对Balb/c小鼠进行骨骼肌或尾部皮内注射,2~6w后采血,用ELISA法检测... 采用pcDNA3与pMT两种基因表达裁体,构建包含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区(C区)或全结构基因区(核心区、包膜区)的质粒。经纯化后直接对Balb/c小鼠进行骨骼肌或尾部皮内注射,2~6w后采血,用ELISA法检测小鼠抗核壳区的体液应答。结果表明:DNA免疫可引起小鼠产生抗HCV核壳区的体液应答,加强免疫2次后可使特异性抗体平均滴度达到1800以上。提示DNA免疫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潜在防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DNA免疫 体液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EB病毒EAp138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在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嘉林 韩汝晶 +7 位作者 孔丽萍 何祖根 张奉春 于庚庚 李洪波 董怡 曾毅 张乃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44-249,T013,共7页
本研究将基因工程的成果与细胞工程(杂交瘤)技术相结合,研制了抗Epstein-Barr(EB)病毒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p138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查合乎要求。应用该特异性抗体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和对照活检组织进行检测... 本研究将基因工程的成果与细胞工程(杂交瘤)技术相结合,研制了抗Epstein-Barr(EB)病毒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p138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查合乎要求。应用该特异性抗体对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和对照活检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来自SS的4/13例泪腺,15/37例唇腺和所有7例肾脏组织呈阳性反应(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而对照标本均阴性。提示:EB病毒在SS的上述病变组织中处于活跃的复制生长期,其与SS的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抗原 抗体 干燥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虫媒病毒的研究状况 被引量:37
11
作者 梁国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虫媒病毒 甲病毒 脑炎病毒 新环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用型重组2型腺伴随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桐 王文亮 +4 位作者 侯云德 杨新科 颜子颖 孙立连 王伯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12-316,320,共6页
以野生型2型人腺伴随病毒(AAV-2)基因组载体pSSV9-int-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携带和表达真核基因的基础AAV载体pSSV9/MulV-neosv,表达了neo基因,并采用该载体组建了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cDNA的重组AAV载体pSSV9/MulV-neosv-IL-2... 以野生型2型人腺伴随病毒(AAV-2)基因组载体pSSV9-int-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携带和表达真核基因的基础AAV载体pSSV9/MulV-neosv,表达了neo基因,并采用该载体组建了携带人白细胞介素-2cDNA的重组AAV载体pSSV9/MulV-neosv-IL-2,转染A549细胞后表达了人白细胞介素-2基因。为应用腺伴随病毒作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伴随病毒 载体构建 基因表达 基因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其基因的表达和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贵方 吴小兵 +3 位作者 俞守义 董小岩 陈清 候云德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并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方法采用PCR法从PTHBV-1质粒中扩增HBsAg基因(ayw 亚型);将PCR扩增产物插入腺相关病毒(AAV)表达质粒pSNAV中,构建重组质粒pSNAV-HBsAg;用脂... 目的构建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并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方法采用PCR法从PTHBV-1质粒中扩增HBsAg基因(ayw 亚型);将PCR扩增产物插入腺相关病毒(AAV)表达质粒pSNAV中,构建重组质粒pSNAV-HBsAg;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BHK-21细胞中,G418筛选得到转入重组质粒并能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系BHK-HBsAg;用具有rAAV包装功能的HSV-1- HSV1-rc/△UL2感染BHK-HBsAg,纯化后得到rAAV-HBsAg;ELISA检测重组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在BHK-21细胞和293细胞中的表达;用rAAV-HBsAg免疫BalB/C小鼠,RIA法检测血清中表面抗体的滴度。结果ELISA法检测到混合细胞系BHK-HBsAg中HBsAg的表达量为(28.6±6.7)ng/5×106细胞;rAAV-HBsAg感染BHK-21细胞和293细胞后均能检测到HBsAg的表达,表达量随感染复数的增加而升高;rAAV-HBsAg免疫的BalB/C小鼠能产生表面抗体(抗-HBs抗体)。结论rAAV-HBsAg在体外能表达,免疫动物能诱导体液免疫反应的产生。rAAV-HBsAg有希望成为乙型肝炎候选疫苗,也可以进一步用于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基因表达 重组腺相关病毒 PCR法 PTHBV-1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工程重组人乳头瘤病毒亚基因致癌的分子生物学及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静懿 李昆 +8 位作者 张卫 韩日才 陈莲凤 赵维敏 宋国兴 刘世德 贾丽萍 麦永嫣 曾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50-50,共1页
我们用基因分子生物学结合超微结构的方法在318例人宫颈癌标本中证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它的亚基因片段,E_6-E_7早期基因可能是HPV-16的致癌基因。本文采用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方法,将H... 我们用基因分子生物学结合超微结构的方法在318例人宫颈癌标本中证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它的亚基因片段,E_6-E_7早期基因可能是HPV-16的致癌基因。本文采用近年来开始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方法,将HPV-16的全部早期区基因及E_6-E_7基因分别重组至逆转录病毒(小鼠白血病病毒)的基因组中,将比重组的逆转录病毒导入培养细胞,在细胞中大量牛成并释放病毒颗粒到培养液中(此细胞称为重组病毒生成细胞)。借助重组病毒感染方式介导基因转移进行体外转化研究。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方式研究属于DNA病毒的HPV-16的致癌潜能,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我们证明它是目前体外研究转化功能效率最高,最稳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瘤 病毒 亚基因 致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电镜研究
15
作者 洪涛 范瑞莲 +2 位作者 周静仪 胥爱源 叶薇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1987年第2期105-107,157-159,共6页
作者对带有HTLV-1的MT-2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所见成熟病毒颗粒大小不等具有多形性特征,有C型病毒颗粒特征但核样物较大;细胞中同时存在裸体的病毒核样物、囊膜状结构及相关的膜增殖系统,和颗粒状、微丝状、溶酶体样病毒基质,... 作者对带有HTLV-1的MT-2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所见成熟病毒颗粒大小不等具有多形性特征,有C型病毒颗粒特征但核样物较大;细胞中同时存在裸体的病毒核样物、囊膜状结构及相关的膜增殖系统,和颗粒状、微丝状、溶酶体样病毒基质,与病毒发育密切相关。观察这些变化将有助于深入研究HTLV的形态发生及其与宿主细胞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颗粒 核样物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stein-Barr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免疫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臧卫东 纪志武 +1 位作者 谈浪逐 曾毅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31-34,共4页
利用基因免疫技术,将重组质粒pBs-LMP-Hyg注入BALB/C小鼠骨骼肌中,于第2、4、8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特异抗体。结果:所有免疫小鼠(5/5)均产生特异抗体,平均抗体滴... 利用基因免疫技术,将重组质粒pBs-LMP-Hyg注入BALB/C小鼠骨骼肌中,于第2、4、8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血清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特异抗体。结果:所有免疫小鼠(5/5)均产生特异抗体,平均抗体滴度第2周为1/16,第4周为1/32,第8周为1/44.8,质粒注射8周后的肌细胞中仍可扩增出目的基因DNA序列。提示:目的基因至少可在受体组织中存在并表达到第8周,质粒DNA1次性免疫后抗体滴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潜伏膜蛋白 基因免疫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病毒性腹泻与心肌受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呈祥 唐景裕 +6 位作者 方肇寅 张晓杰 田淑娟 武振河 刘迪 赵爱杰 祖秀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婴幼儿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卢龙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256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和空腹血清,检测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和心肌酶活性,并检查心电图。...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婴幼儿心肌酶及心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卢龙县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3月收治的256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和空腹血清,检测轮状病毒、人类杯状病毒和心肌酶活性,并检查心电图。结果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导致的腹泻患儿谷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病毒检测阴性的腹泻患儿(P<0.05)。心肌酶水平增高患儿中部分心电图可有变化,极少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结论轮状病毒和人类杯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可引发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两种病毒对心肌酶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这种病理变化是否为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一种因素,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人类杯状病毒 腹泻 婴儿 心肌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标记电镜技术及其在病毒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诗茂 凌静萍 +5 位作者 陈维康 王丽华 梁沙 周静仪 迟捷 洪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50-54,83-84,共7页
根据免疫胶体金电镜技术(IGEM),以不同方法制备了几种不同大小的胶体金颗粒,经SPA包被后对EHFV感染的Vero E-6细胞、轮状病毒感染的Ma 104细胞和CMV感染的人胚肺细胞分别进行免疫胶体金细胞表面标记、细胞穿透标记和超薄切片标记实验,... 根据免疫胶体金电镜技术(IGEM),以不同方法制备了几种不同大小的胶体金颗粒,经SPA包被后对EHFV感染的Vero E-6细胞、轮状病毒感染的Ma 104细胞和CMV感染的人胚肺细胞分别进行免疫胶体金细胞表面标记、细胞穿透标记和超薄切片标记实验,并着重讨论了IGEM的优越性,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电镜技术 病毒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妇女子宫颈癌细胞人乳头瘤病毒DNA的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红 司静懿 +6 位作者 李昆 韩日才 王申五 谷淑燕 曾毅 周宜男 王月珠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276-278,共3页
使用DNA-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取自北京和新疆两地的40例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HPV-16型和18型的DNA相关序列。以^(32)P-HPV-16及18为探针,前者杂交阳性率为75%(30/40),后者为17.5%(7/40)。初步表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型关系密切... 使用DNA-D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取自北京和新疆两地的40例人宫颈癌活检组织中HPV-16型和18型的DNA相关序列。以^(32)P-HPV-16及18为探针,前者杂交阳性率为75%(30/40),后者为17.5%(7/40)。初步表明,中国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HPV-16型关系密切。HPV-16型和18型的阳性率新疆地区高于北京地区,少数民族高于汉族,提示HPV感染似乎存在地理差异和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斑点核酸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的抗艾滋病毒活性和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术侠 翟宏菊 +4 位作者 王恩波 韩正波 刘艳波 曾毅 李泽琳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1,共7页
 采用MTT方法和HIVP24抗原ELISA检测方法,在人的T淋巴细胞(MT-4)内,对24种多金属氧酸盐进行了抗艾滋病毒活性和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具有Keggin结构的还原型多金属氧酸盐(杂多蓝)是艾滋病毒的理想抑制剂,在非毒性剂量范围内显示出优于母...  采用MTT方法和HIVP24抗原ELISA检测方法,在人的T淋巴细胞(MT-4)内,对24种多金属氧酸盐进行了抗艾滋病毒活性和毒性测定.结果显示,具有Keggin结构的还原型多金属氧酸盐(杂多蓝)是艾滋病毒的理想抑制剂,在非毒性剂量范围内显示出优于母体的抗艾滋病毒活性,其中最突出的是含有甘氨酸的Keggin型钨锗酸四电子杂多蓝(HPBG-110).研究表明,在人的淋巴细胞H9和人的外周边血液细胞(PBMC)内,HPBG-110对艾滋病毒标准株及临床分离毒株有较强的抑制活性,连续给药12代没有出现明显的耐药性.抑制合胞体的形成及干扰病毒向靶细胞的吸附可能是导致这类化合物抗艾滋病毒活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GGIN结构 多金属氧酸盐 杂多蓝 抗艾滋病毒活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