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中国音乐文化“一体多元”的构成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蓓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09,共3页
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任何一种文化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演变,因此,文化总是具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中国文化在历代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形成自身的传统,文化便是沉积于当下的历史!本文依循历史的脉络,就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任何一种文化都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发展,演变,因此,文化总是具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中国文化在历代传承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沉淀并形成自身的传统,文化便是沉积于当下的历史!本文依循历史的脉络,就少数民族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繁荣、演变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国音乐文化结构中的多元构成进行了历史与当下的接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中国文化 音乐文化 民族 外来文化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创新的一次有益探索——评当代歌剧创作《中国河南版·爱的甘醇》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坤 石佳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270-271,共2页
文章从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谈起,阐述歌剧《中国河南版·爱的甘醇》在传承经典中融入的具有中国河南文化元素的舞台背景、服装道具、剧中吟唱念白、舞蹈场面等多元特色,为经典歌剧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与创新进行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音乐艺术 艺术创作 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 爱的甘醇 文化传承 艺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性、民族性、文化性、时尚性——在美声唱法中的具体体现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秋华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2,共4页
美声唱法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一’种演唱方法,原文是“Bel Canto”,意大利文的译文应该是“美妙地歌唱”(或“美丽地歌唱”),中文译作“美声唱法”。其实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或演唱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歌唱的风格和... 美声唱法是指17世纪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一’种演唱方法,原文是“Bel Canto”,意大利文的译文应该是“美妙地歌唱”(或“美丽地歌唱”),中文译作“美声唱法”。其实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或演唱的方法,而且是一种歌唱的风格和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科学性 民族性 文化性 时尚性 演唱方法 文艺复兴 17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艺术歌曲概论 被引量:1
4
作者 赵静 陈蓓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3-115,共3页
本文以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艺术歌曲为代表,详实地论述了欧洲艺术歌曲的起源、发展,论述了艺术歌曲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体裁,在西方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其特有的美学价值,为学习和演唱艺术歌曲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和学习... 本文以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艺术歌曲为代表,详实地论述了欧洲艺术歌曲的起源、发展,论述了艺术歌曲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体裁,在西方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其特有的美学价值,为学习和演唱艺术歌曲提供了明确的概念和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歌曲 诗词 伴奏 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声乐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翟社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5-97,共3页
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科学世界观———哲学,对客观世界有着普遍性的科学概括,而包容我国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传统哲学,至今仍然放射出深刻的智慧之光。作为民族声乐工作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哲学修养,其教学与演唱实践将会如虎添翼,突飞猛进。
关键词 民族音乐 哲学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妙合无痕,物我同一——浅析民族声乐表演中的移情说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琳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8-170,共3页
声乐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学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艺术理论的指导性越发重要,其中艺术美学和心理学范畴的理论学说时时刻刻渗透在声乐教学当中,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范畴的"移情说"作为核心论题,通过在姐妹艺术领域中的... 声乐教学不单单是一种技能学习,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艺术理论的指导性越发重要,其中艺术美学和心理学范畴的理论学说时时刻刻渗透在声乐教学当中,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范畴的"移情说"作为核心论题,通过在姐妹艺术领域中的理论指导,进一步阐述移情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理 移情:姐妹艺术 声乐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声乐学派之我见 被引量:1
7
作者 翟社泉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4-115,共2页
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的强大冲击力,西方音乐演唱形式及音乐教育模式,在中华大地历经几代人努力,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我们刻苦学习西方声乐的过程中,专业界有关声乐的观点、审美和艺术追求逐渐被异化,崇洋思潮渐渐形成,... 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的强大冲击力,西方音乐演唱形式及音乐教育模式,在中华大地历经几代人努力,迅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我们刻苦学习西方声乐的过程中,专业界有关声乐的观点、审美和艺术追求逐渐被异化,崇洋思潮渐渐形成,所谓意大利声乐学派、俄罗斯声乐学派、德奥声乐学派在专业界看来似乎是先进的。于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专业界就开始反思中国的声乐学派问题了。难道只有外国有声乐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学派 音乐教育模式 五六十年代 演唱形式 西方音乐 开花结果 学习西方 艺术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新淡雅 宁静高远——浅析《阳关三叠》的古典诗歌美学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蓓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6-127,共2页
《阳关三叠》是盛唐时期流传最广的一首"声诗"作品,也是古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古琴空灵悠远的神韵和王维诗歌的禅意美学赋予了这首作品别样的文学底蕴和艺术内涵。在当下,《阳关三叠》依然是音乐会上演唱次数最多的古曲之一... 《阳关三叠》是盛唐时期流传最广的一首"声诗"作品,也是古琴音乐的代表作之一。古琴空灵悠远的神韵和王维诗歌的禅意美学赋予了这首作品别样的文学底蕴和艺术内涵。在当下,《阳关三叠》依然是音乐会上演唱次数最多的古曲之一,彰显着她蓬勃不息的艺术生命力。此文从诗词美学的角度对这首音乐与诗歌完美结合的古曲进行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声诗 王维 诗歌 《阳关三叠》 意境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予练声曲更多的功能
9
作者 赵静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只要走进琴房,各种歌声就不绝于耳:有经典的咏叹调;有悠扬的的民歌;有时代感浓烈的创作歌曲;更有那些五花八门的练声曲。为了是学生们能尽快提高成绩,老师们在练声曲的选用上也是动足了脑筋。有练气息的,有练位置的,有练统一的... 只要走进琴房,各种歌声就不绝于耳:有经典的咏叹调;有悠扬的的民歌;有时代感浓烈的创作歌曲;更有那些五花八门的练声曲。为了是学生们能尽快提高成绩,老师们在练声曲的选用上也是动足了脑筋。有练气息的,有练位置的,有练统一的,也有练共鸣的。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练声曲 功能 创作歌曲 咏叹调 时代感 民歌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声男高音的共性与个性 从帕瓦罗蒂与多明戈《今夜无人入睡》的演唱风格来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郝苗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美声男高音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演唱技术,表现了一定的共性;歌唱家的嗓音条件、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使得美声男高音体现一定的个性。美声男高音难度极大,只有结合共性和个性才能演唱好,所以美声男高音体现了共性和个性、技术和艺... 美声男高音通过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演唱技术,表现了一定的共性;歌唱家的嗓音条件、对作品的不同理解,使得美声男高音体现一定的个性。美声男高音难度极大,只有结合共性和个性才能演唱好,所以美声男高音体现了共性和个性、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本文试图对帕瓦罗蒂与多明戈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美声男高音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男高音 共性 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歌唱中保持“清醒”——辨析“清醒”在歌唱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颜含彦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86-188,共3页
美声歌唱艺术的教学研究,是集音乐表演、声乐艺术、歌剧三大艺术美学的研究,而在其深入研究和学子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传达和灌输对美声艺术整体观的清醒,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必修课、常态课。本篇文章通过对歌唱中"清醒"一词... 美声歌唱艺术的教学研究,是集音乐表演、声乐艺术、歌剧三大艺术美学的研究,而在其深入研究和学子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传达和灌输对美声艺术整体观的清醒,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必修课、常态课。本篇文章通过对歌唱中"清醒"一词的定义、地位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希望给更多的歌者以启迪,以求在未来的歌曲演唱中更好的歌唱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唱 清醒 音色精准性 音乐准确性 人物贴合 个人歌唱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最亲爱的人,我的目光只为你守望——演唱姜万通两部交响声乐作品引发的思考
12
作者 郝苗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83,共5页
本文所观察的这两部交响声乐作品是《我最亲爱的人》和《我的目光只为你守望》.对于声乐作品的交响化、民族化等探索由来已久,这在以往的一些歌剧和艺术歌曲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而作曲家姜万通的这两部交响声乐作品却能以不同以往的叙述方... 本文所观察的这两部交响声乐作品是《我最亲爱的人》和《我的目光只为你守望》.对于声乐作品的交响化、民族化等探索由来已久,这在以往的一些歌剧和艺术歌曲中都有很好的表现,而作曲家姜万通的这两部交响声乐作品却能以不同以往的叙述方式,让音乐带给人们一种全新的风格印象.其中,在声乐的表现上,既有突破声种界限的跨界表达,也有追求声乐器乐化的声线光泽,特别是在注重人声的微观风格以及对音高概念的扩大使用方面,都是这两部交响声乐作品的总体表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声乐 散点结构 声种界限 声乐器乐化 微观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白毛女》成功巡演后所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洪波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94,共2页
中国第一部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后,由文化部主抓的复排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在全国巡演,引起了艺术界前所未有的轰动和赞誉。这是中国第一部板腔体民族歌剧又一次高水准并与时俱进的重新打造。
关键词 《白毛女》 巡演 成功 民族歌剧 与时俱进 中国 文化部 艺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