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中的重大创新论断 |
郝庆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5 |
1
|
|
2
|
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访谈 |
无
赵玉春
张欣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9 |
4
|
|
3
|
中国篆刻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访谈 |
无
骆芃芃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9 |
3
|
|
4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建构的三道门槛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
2023 |
3
|
|
5
|
做好四篇文章,不断拓宽非遗保护实践的边界和版图-对《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第三部分的解读 |
郝庆军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1 |
3
|
|
6
|
2018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研究报告 |
罗微
张勍倩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9 |
12
|
|
7
|
中国书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访谈 |
无
肖文飞
|
《中国艺术时空》
|
2019 |
0 |
|
8
|
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理论内核与实践路向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 |
8
|
|
9
|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 |
3
|
|
10
|
“文化遗产”的中国范式及体系建构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0 |
7
|
|
11
|
“文化遗产学”的学科定位及未来发展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1 |
17
|
|
12
|
时空相异 古今通融--文化遗产形态研究的价值意义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0 |
3
|
|
13
|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传统村落嵌入路径研究 |
李彦平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5 |
0 |
|
14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丰收的大地》 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系列活动 |
无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 |
0 |
|
15
|
2024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联盟理事会学术交流成果摘编 |
郝庆军
|
《古今农业》
|
2024 |
0 |
|
16
|
影偶之本——中国“手戏”传统的发生、操作与关联 |
高舒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
2023 |
1
|
|
17
|
非遗,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生命体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
2023 |
1
|
|
18
|
非遗从“行动保护”到“学科建设”——兼议中办、国办《意见》落实 |
王福州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1 |
2
|
|
19
|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 |
无
孙智强(摄)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2022 |
0 |
|
20
|
当前专家学者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符号与仪式的探讨 |
李心峰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