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技术发展的社会评价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峰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6,30,共5页
社会评价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它可以通过影响公众对待技术的态度 ,来对技术的发展加以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抵制。中国目前对技术的社会评价具有两重性 ,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以便通过更合理的社会评价来塑造技... 社会评价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它可以通过影响公众对待技术的态度 ,来对技术的发展加以积极的推动或消极的抵制。中国目前对技术的社会评价具有两重性 ,需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以便通过更合理的社会评价来塑造技术发展的良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技术发展 社会评价 公众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与人的善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99-104,118,共7页
科学技术对人的善恶效应是科技与人性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科技产生善恶效应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看,人间的善恶现象自科技来到世间后无疑与科学技术有了关联,但解决善恶问题又绝不能只靠科技,更要通过合理而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健全和积... 科学技术对人的善恶效应是科技与人性论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科技产生善恶效应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看,人间的善恶现象自科技来到世间后无疑与科学技术有了关联,但解决善恶问题又绝不能只靠科技,更要通过合理而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健全和积极的人文精神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与人文划界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肖峰 《学术界》 2002年第3期21-30,共10页
科学与人文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两种文化现象 ,从研究的对象、表达的手段、认识成果的共认度和对认识结论的判别手段上 ,可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划出确定的界限 ;同时 ,从这几个方面也可以看到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相过渡 ,尤其是某些知识... 科学与人文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两种文化现象 ,从研究的对象、表达的手段、认识成果的共认度和对认识结论的判别手段上 ,可以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划出确定的界限 ;同时 ,从这几个方面也可以看到科学与人文之间的互相过渡 ,尤其是某些知识领域呈现出亦此亦彼的特点 ,使得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界限又具有了不确定性。这种双重特性体现出科学与人文之间关系的丰富辩证内涵 ,使得两者一方面具有清晰的界限和各自的不同特点及相对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又相互交叉、可以融合 ,当然融合时又要做到适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划界 确定性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的工程现状及其成因与建言 被引量:1
4
作者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中国目前已步入世界工程大国的行列,甚至在许多工程领域已经成为头号工程大国,但从总体上还不能称为工程强国,从我们的最大的工程量中并没有产生出最大的价值或财富,工程的效益与工程的数量之间极不相称,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工程的创新... 中国目前已步入世界工程大国的行列,甚至在许多工程领域已经成为头号工程大国,但从总体上还不能称为工程强国,从我们的最大的工程量中并没有产生出最大的价值或财富,工程的效益与工程的数量之间极不相称,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工程的创新水平、技术水平、质量水平、效益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工程的生态和环境效应、人文和社会效应等方面也不理想。要走向工程强国,必须在技术努力、观念更新和制度与文化建设上进行全方位的社会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工程大国 工程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消费创新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
5
作者 肖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32,55,共3页
中国目前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消费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通过消费创新可以形成促进我国技术创新的一条重要社会途径。
关键词 消费创新 中国 技术创新 消费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生态的哲学维度 被引量:33
6
作者 肖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4,共6页
"信息生态"是用生态学的视野考察人所生活的信息环境而形成的概念,也被用来表达生态观念与日益变得重要和复杂的信息环境之间的关联。它不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从哲学上分析信息生态,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展开... "信息生态"是用生态学的视野考察人所生活的信息环境而形成的概念,也被用来表达生态观念与日益变得重要和复杂的信息环境之间的关联。它不仅是个社会问题,也是个哲学问题。从哲学上分析信息生态,需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展开和深化:一是自然生态和信息生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联系使得我们可以从自然生态的某些特征来关照信息生态,而且避免两种生态的失衡和恶化构成其共同的价值目标;其区别则使我们可以认清信息生态的某些特殊性,如信息生态作为一种客观精神与自然生态的不同属性,由此把握信息生态的本体论特征。二是信息世界的外化和内化的关系,从中揭示出人的内部主观信息世界和外部环境客观信息世界之间的相互映射和相互建构,因此,信息生态无非是无数人的"内心世界"外在化后所形成的"信息联合体",是信息处于客观流动的虚拟空间。三是对信息生态进行善恶的价值分析,从而重视信息活动的生态效应,不断改善信息环境,建构良好的信息生态,提升现代社会的文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信息生态 善恶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自我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峰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2期86-99,共14页
数字化的扩展有可能延伸到“自我意识”的领域 ,形成“数字自我” ,开辟人的发展的一种新方式 ,使自我的存在和体验进入到新的境界 ,但由此也会引发一系列新的人文问题 ,因此需要从原则上确立其限度 ,其中所体现的是科技与人的深层协调。
关键词 数字化 自我意识 数字自我 人学观 人工创造 人文问题 社会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增强”的价值及伦理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肖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5,共6页
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呈现出从对象到人、从人的生理到心智的扩展趋势 ,从而有可能像“基因增强”的设想那样出现人的“数字增强”的前景。数字增强可以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产生实质性的革命 ,但由此又引导出一些根基性的哲学问... 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数字化呈现出从对象到人、从人的生理到心智的扩展趋势 ,从而有可能像“基因增强”的设想那样出现人的“数字增强”的前景。数字增强可以使人的存在和发展方式产生实质性的革命 ,但由此又引导出一些根基性的哲学问题 ,如人的形神关系问题 ,人的终极追求与价值问题 ,以及一系列牵涉到人的隐私、权利和公平之类的伦理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数字增强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决定论:从“信息社会”到“信息主义” 被引量:5
9
作者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83,共7页
技术决定论在信息时代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决定论,它是"信息社会"和"信息主义"的共同理论基础。信息社会理论主张当代信息技术是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而卡斯特的信息主义则将其直接建立在网络和计算机之上... 技术决定论在信息时代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决定论,它是"信息社会"和"信息主义"的共同理论基础。信息社会理论主张当代信息技术是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而卡斯特的信息主义则将其直接建立在网络和计算机之上;信息社会理论与信息主义虽然都主张当代信息技术对今天社会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它们在统摄性的大小、学理性的层次、可扩展的空间尤其是同技术决定论的直接关联程度上,还是存在若干差异的,分析这些差异,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决定论本身的存在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主义 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的价值问题与价值论信息主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6-63,共8页
信息的价值问题可以从信息的有用性和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偏向性两个方面去加以分析。主要源于信息价值的第一种含义,当信息的价值被过度强调时,就会导致"价值论信息主义",它是一种从"有用性"上对信息的崇拜和&qu... 信息的价值问题可以从信息的有用性和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利益偏向性两个方面去加以分析。主要源于信息价值的第一种含义,当信息的价值被过度强调时,就会导致"价值论信息主义",它是一种从"有用性"上对信息的崇拜和"信息万能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价值 价值论信息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的哲学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0-60,284,共11页
信息技术区别于物质生产技术,这种区别并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形态和直接产品上,而在于其功能意义的不同,前者服务于人的精神或信息需要,后者服务于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基于物质和信息的本体论关系,两种技术之间也存在着复杂丰富的关联性。以... 信息技术区别于物质生产技术,这种区别并不在于它们的外在形态和直接产品上,而在于其功能意义的不同,前者服务于人的精神或信息需要,后者服务于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基于物质和信息的本体论关系,两种技术之间也存在着复杂丰富的关联性。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器具信息技术具有了与传统信息技术不同的新特征,并导致了不同信息技术之间乃至信息技术与物质生产技术之间的"会聚",导致我们关于技术的哲学观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物质技术 身体技术 器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联网及其哲学探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1-337,共7页
心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脑联网的本质所在。通过心联网,人可以实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由此产生出多方面的哲学意义:大脑的互联所形成的系统复杂性可以涌现出新的智能,可以推进心智哲学关于理解他心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实现难... 心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脑联网的本质所在。通过心联网,人可以实现心灵之间的直接沟通,由此产生出多方面的哲学意义:大脑的互联所形成的系统复杂性可以涌现出新的智能,可以推进心智哲学关于理解他心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实现难言知识的表达和传递,甚至改变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并促使人性向善。心联网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哲学问题,如通过技术手段所理解的他心究竟是心灵的载体还是心灵本身?当心灵间可以彻底贯通时如何保护心灵深处的隐私?在接入心联网的过程中是否会带来人和人之间新的不平等?如何解决这些哲学问题将影响到心联网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联网 脑联网 读心术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与工程的交界面——论发明与建造之间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发明(作为技术活动的核心)与建造(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之间具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了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关系。技术发明与工程建造的相互交织使得一些人类活动成为两者之间的交界面。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我们对于其... 发明(作为技术活动的核心)与建造(作为工程活动的核心)之间具有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了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关系。技术发明与工程建造的相互交织使得一些人类活动成为两者之间的交界面。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我们对于其间的区别和联系所强调的重点是不同的。这种探讨的实际意义在于,一方面要看到工程能力和技术水平之间是不能混淆的,另一方面要通过与发明的交界来提高工程活动的技术发明含量和新颖性,使工程建造活动成为人类技术进步和发明创新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技术 发明 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信息化与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发展(专题讨论)——走向技术形态与经济形态的整合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肖峰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1期24-24,41-46,共7页
如果将社会形态看做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性质和面貌的范畴,那么,它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多面体。一方面,它由全部社会要素(如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所构成的统一完整的社会有机体,从而是技术形态(生产力形态)... 如果将社会形态看做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总体性质和面貌的范畴,那么,它同时也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多面体。一方面,它由全部社会要素(如生产力、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所构成的统一完整的社会有机体,从而是技术形态(生产力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与文化形态(意识形态)的整体合一;另一方面,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看社会形态,既可以从技术的角度去看,也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看,还可以从文化和政治的角度去看,由此有了“三形态说”、“五形态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信息化 社会形态理论 经济形态 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评价与社会建构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2-78,共7页
在如何寻找合理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与指标的同时 ,还必须关注对学术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本文从社会建构的视野分析了学术评价的本质及其相关特点 ,指出要从积极的意义上视学术评价为一种社会建构 ,并且还要不局限于社会建构的视野 ,努... 在如何寻找合理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与指标的同时 ,还必须关注对学术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本文从社会建构的视野分析了学术评价的本质及其相关特点 ,指出要从积极的意义上视学术评价为一种社会建构 ,并且还要不局限于社会建构的视野 ,努力发掘非建构性的因素 ,同时对社会建构进行合理的再建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评价 社会建构 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本信息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116,共6页
信息观上的一个基本学术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信息是一个属人的概念,倾向于"科学主义"的信息观将信息"祛魅化",使之成为一种完全可以独立于人的纯客观性存在。但人本信息观则视信息与意义等紧密关联,是一种我们必须参... 信息观上的一个基本学术分歧在于是否认为信息是一个属人的概念,倾向于"科学主义"的信息观将信息"祛魅化",使之成为一种完全可以独立于人的纯客观性存在。但人本信息观则视信息与意义等紧密关联,是一种我们必须参与而形成的现象。坚持人本信息观可以保持信息区别于物的独立性,避免将信息与物质混为一谈,尤其是避免将信号、声光电等东西直接当成是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人本 人文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哲学并未带来“全新的哲学革命”——就三篇文章与邬焜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峰 《哲学分析》 2015年第1期32-42,共11页
邬焜先生在其建构的信息哲学体系中,主张只要承认了对世界进行物质、精神和信息的三元划分而无论认为其中谁是世界的本体,就意味着对哲学进行了全新的革命;同时他还重申了"信息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中介"以及"信息是标志... 邬焜先生在其建构的信息哲学体系中,主张只要承认了对世界进行物质、精神和信息的三元划分而无论认为其中谁是世界的本体,就意味着对哲学进行了全新的革命;同时他还重申了"信息是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中介"以及"信息是标志间接存在的范畴"等观点,这些主张和看法中存在诸多的不周延。信息作为对象的"虚化"存在方式,和精神属于同一序列的存在,它并构不成一个独立的"第三类存在",因此将信息引入哲学的视野没有在存在的分类上带来什么"根本性的变革",对信息的哲学分析也绕不开"传统"的哲学视角,同样需要以"实在"、"不实在"、"主观"、"客观"作为哲学分析的框架,所以基于"三分法"的信息哲学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两分法",因此并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全新的哲学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 物质 精神 信息哲学 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哲学对象的“信息文明”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162,327,共9页
作为信息时代的同位语,信息文明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需要纳入哲学的视野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对象来研究,通过这种研究开掘出其中所包含的"文明世界的信息化"和"信息世界的文明化"的双重意蕴,厘清其中的各种哲学关系,... 作为信息时代的同位语,信息文明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需要纳入哲学的视野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对象来研究,通过这种研究开掘出其中所包含的"文明世界的信息化"和"信息世界的文明化"的双重意蕴,厘清其中的各种哲学关系,并探究由其衍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社会哲学、道德哲学等方面的问题,从而把握作为社会存在和作为意识形态的信息文明的整体特征,并以此启示我们建成一种集合了先进的物质技术水平和理想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全面的信息文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文明 哲学 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技术哲学视野的信息文明特征
19
作者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技术哲学从其特有的视角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与技术的发展和革命关联起来,基于这一视角,对于信息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就要到当代信息技术中去寻找其特征。无论是信息文明的根本特征,还是信息文明的一般特征,都根植于信息技术... 技术哲学从其特有的视角将社会的性质和面貌与技术的发展和革命关联起来,基于这一视角,对于信息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就要到当代信息技术中去寻找其特征。无论是信息文明的根本特征,还是信息文明的一般特征,都根植于信息技术;信息生产力的形成、信息资源成为比物质更重要的资源、信息经济的出现、信息消费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精神的诞生及广泛传播,都需要用信息技术来加以说明。由此更丰富地展现了"特定的技术造就特定的文明形态"这一普遍关系,再结合信息技术的社会建构这一视角,全面而深刻地启示我们从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去加深我们对信息文明的哲学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文明 技术哲学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社会的二元维度分析
20
作者 刘保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48-252,共5页
在“技术—社会”分析框架下,以“信息鸿沟”的表现类型为基础建构出网络社会的二元维度:网络化与信息化。从内涵上来讲,网络社会二元维度具有三个紧密相联的内容:信息通路的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深藏于二者之中的网络化逻辑。在网络社会... 在“技术—社会”分析框架下,以“信息鸿沟”的表现类型为基础建构出网络社会的二元维度:网络化与信息化。从内涵上来讲,网络社会二元维度具有三个紧密相联的内容:信息通路的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深藏于二者之中的网络化逻辑。在网络社会的这两个维度之间,网络化是现象的、器物的、基础的、量上的维度,而信息化是本质的、制度的、高阶段的、质上的维度。从网络社会的二元维度出发,得出了基本结论:网络社会的建设,其关键不仅在于接近通路,更在于所使用信息内容与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网络化 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