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校学生报纸运作方式探析——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青春报》为例 |
刘津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1
|
|
2
|
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重构的研究设想 |
李永健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3
|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 |
黄楚新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4
|
大众传媒推行的“中产”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年群体的影响 |
何晶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5
|
西方新闻生产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及其启示 |
李书藏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6
|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意见表达的特点分析:以社交网站为例 |
王斌
王萍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7
|
大数据技术对传播研究方法的影响与挑战 |
苏林森
易伟芳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8
|
社区参与和多元卷入——新闻生产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
王斌
高诗劼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9
|
从赵滩村信息传播渠道看“知沟”特点 |
李永健
王佳慧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0
|
重塑我国新闻教育的三块基石 |
罗自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11
|
社交媒体与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以微博自荐参选事件为例 |
卢家银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8
|
|
12
|
新闻职业伦理四大争议问题评析 |
展江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4
|
|
13
|
人类传播3.0:范式理论视角下的聚众传播 |
罗自文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5
|
|
14
|
浅谈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
李庚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3
|
|
15
|
论中国IPTV的发展模式 |
黄楚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16
|
“午餐桌上的法律”与中国法治化进程 |
展江
李洋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7
|
公共危机传播中的受众心理特点 |
李永健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18
|
论中国IPTV发展的媒介生态 |
黄楚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9
|
拟社会互动:重新审视电视与受众的关系 |
邓理峰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20
|
社区影像:电视民生新闻的新出路 |
罗自文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