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践含义新探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肖峰
-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
文摘
现实的实践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人类实践的领域是在不断拓广的,由此决定了作为理论概括的实践概念及其含义也应该随之丰富和发展。目前正在日益广泛进行的新技术革命,就使人们的实践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比如,和信息打交道就越来越成为人们主要的活动方式和工作内容。相反,和物质打交道的,特别是在生产领域中直接引起物质对象变化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则越来越多地被自动控制系统及机器人所代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把实践只看作是客观物质性活动,就会把许多人与信息打交道的活动排除于“
-
关键词
新技术革命
实践活动
活动方式
输出信息
主体
认识活动
实践概念
信息活动
自动控制系统
工作内容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思维与表达
- 2
-
-
作者
肖峰
-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4-19,共6页
-
文摘
一、表达的功用 人的思维,并不只是一种“私人的”事情,更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个体的思维系统必须对外界开放,必须同社会这个大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唯此个体的思维能力才能形成、思维“原料”才能获取、思维的结果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思维就必然有一种向外的指向,与表达相联系。
-
关键词
语言表达
思维与表达
外部语言
表达者
艺术符号
表达出
对思维
语言符号
形象思维
人的思维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形体美的发现——关于形体美问题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德胜
-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2-56,共5页
-
文摘
形体美是一个具有历史发展性质的人类自我创造的产物。形体美的发现与创造,随着人改造世界、改造人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延续和发展。早在原始人类的生活中,在他们的劳动生产中,就已经出现了对自我身体形象的自觉认识。这种自觉认识,一方面是与原始人类的劳动活动相联系的认识发展的特定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人类审美创造活动的必然心理结晶。当人类在原始状态下开始并发展了自己的劳动活动之后,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便必然会走向对自我本身的特定认识道路,包括对自己身体的种种发现,并由无意识的发现走到有意识的自觉。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人自身的劳动活动。
-
关键词
形体美
审美活动
几点认识
原始人类
种族
人类审美
审美意识
自觉认识
创造活动
身体形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艺术意境 人格精神——读《艺境》
- 4
-
-
作者
王德胜
-
机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36,58,共5页
-
文摘
现代中国怕是没有第二人象宗白华那样“大名鼎鼎”而又默默无闻”了,从学生到教授六十来年,除一部《美学散步》使为数不多的学人知道以外,似乎别无更多可以表明他地位的东西。不过,颇为奇怪的是,一向爱挑剔的中国文人,对于这位老先生却又都一向不曾和不敢“相轻”。四十年代美学界有“南宗北邓(以蛰)”之称,八十年代更有“散步学派”之美誉。此足以察见宗白华的声望绝非薄浅的“著作等身”四字可以妄作比类的。近来获读新编宗白华美学文集《艺境》,久久地,生了一番结结实实的感觉:“中国美学研究第一人”的桂冠,实非宗白华莫属了。尤其感到,他集积年功力探入的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完全确立了他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无可非议的地位。
-
关键词
宗白华
艺术意境
人格精神
中国艺术
意境创造
艺境
创构
“虚”与“实”
生命运动
生命精神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