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放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炳林 于昆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3,共4页
思想是否解放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能否得到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解放思想的产物。新世纪新阶段,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样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关键词 解放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 被引量:13
2
作者 石仲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5,共7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政治宣言,又是行动纲领。它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对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所包括的理论之间... 党的十七大报告既是政治宣言,又是行动纲领。它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对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作了新的表述,将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经验总结的理论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所包括的理论之间是原创性理论与传承性理论的关系,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着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原创性理论 传承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国亮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8,共5页
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重视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首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 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重视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这支队伍又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动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由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首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体系化汇聚着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共同智慧和心血。在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带头进行理论学习,并与深入的理论研究、准确的理论宣传相结合,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和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向前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思想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其辩证法基础
4
作者 万资姿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4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成性的,而是与时俱进、生成性的。从理论形态来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形态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理论特质来看,马克思主义并非是一成不变、既成性的,而是与时俱进、生成性的。从理论形态来看,从19世纪到20世纪、再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生成形态大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发展形态”和“创新形态”。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即“原生形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欧洲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即列宁主义是由列宁根据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具体实际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形态”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从辩证法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形态”的基础是历史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态”的基础是认识辩证法,那么,马克思主义“创新形态”的基础就是战略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理论形态 历史辩证法 认识辩证法 战略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综述 被引量:34
5
作者 石国亮 黄尹 廖艳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0-45,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伴随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概念的提出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启动实施,学术界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从什么是青年马克...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伴随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概念的提出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启动实施,学术界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从什么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什么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怎样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以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四个方面,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进行概括和总结,有助于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并能够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基于24名在校本科生的一种质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石国亮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1,共4页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24名在校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扩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覆盖面、健全马克思主义的传动机制、...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对24名在校本科生"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扩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覆盖面、健全马克思主义的传动机制、重视"需要——接受"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应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与青年文化建设相结合等角度,提出了改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传播 青年学生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层分化对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挑战及应对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昆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年第4期22-25,共4页
社会阶层分化推动社会结构从身份到契约、由刚性到弹性的转变,促进了民主和法治建设的进程。但由此带来的阶层结构发育不良、底层社会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增强、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等问题,必然对马克思主义认同产生影响。对此,应从优化社会... 社会阶层分化推动社会结构从身份到契约、由刚性到弹性的转变,促进了民主和法治建设的进程。但由此带来的阶层结构发育不良、底层社会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增强、价值观念的多样化等问题,必然对马克思主义认同产生影响。对此,应从优化社会阶层结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弱势群体扶持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多样化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加以应对,从而最大限度地团结社会各阶层民众,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层分化 马克思主义 阶层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大学生政治观现状调查——以北京市43所大学为样本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9-52,共4页
正确把握大学生政治观的实际状况和特点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观的前提,而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且稳定的政治观不仅事关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依据2011年所作的北京市在校大学生政治观... 正确把握大学生政治观的实际状况和特点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观的前提,而大学生是否具备良好且稳定的政治观不仅事关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依据2011年所作的北京市在校大学生政治观调研的数据,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的基本状况作全面概括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政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中国改革的若干政治经济因素解析
9
作者 吴学凡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Z期4-6,共3页
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为增强深化改革共识,有必要从政治经济视角分析进一步改革的动力要素。当前,深化中国改革,可以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吸取经验教训,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经济社会的调整取得的绩效,反思部分发... 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为增强深化改革共识,有必要从政治经济视角分析进一步改革的动力要素。当前,深化中国改革,可以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吸取经验教训,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经济社会的调整取得的绩效,反思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在过去积累的改革理论和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广大干部和基层群众参与深化改革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国际环境、利益固化、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改革中多年累积的矛盾等方面不利于我们深化改革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改革 国际政治经济因素 国内政治经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分工思想的双重逻辑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虎学 万资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27,32,共6页
在研究分工问题时,不能仅仅从"一般范畴来考察"分工,还要从"一定的历史形式来考察"分工。实际上,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中内在地交织着分工的"双重逻辑",即分工一般与分工特殊,前者是指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 在研究分工问题时,不能仅仅从"一般范畴来考察"分工,还要从"一定的历史形式来考察"分工。实际上,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中内在地交织着分工的"双重逻辑",即分工一般与分工特殊,前者是指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分工或"单就劳动本身来说的分工",后者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所独有的分工或"一定历史形态的分工"。在分工思想史上,斯密仅仅局限于"分工特殊",并将其直接等同于"分工一般",进而混淆并否定了工场手工业分工与社会分工之间的界限;相反,马克思则明确区分了分工的两种形态,深刻揭示了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资本主义性质,进而辩证地把握并揭示了分工的"双重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工 双重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政治冷漠症”陷阱——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三大纠结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2-43,共2页
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选择必将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调查大学生的政治观,是党和国家政治建设与长远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次调查选取北京市43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20所;每所学校再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所以... 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选择必将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程,调查大学生的政治观,是党和国家政治建设与长远发展的根本需要。本次调查选取北京市43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其中的20所;每所学校再随机抽取50名学生作为调查样本。所以此次调查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1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政治冷漠症 政治心态 青年 随机抽取 政治建设 调查 政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学凡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6-80,共5页
消灭城乡差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研究社会分工开始探索城乡差别的产生与发展轨迹,指出城乡差别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从社会分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城乡融合、农村劳动力自由流... 消灭城乡差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研究社会分工开始探索城乡差别的产生与发展轨迹,指出城乡差别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从社会分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城乡融合、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组织等主要方面阐述了消灭城乡差别的路径选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对解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差别逐步扩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城乡差别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分工思想的初始论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虎学 万资姿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8,共6页
毋庸置疑,异化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更是跃升为一种主导的批判话语,具有理论总纲的性质。实际上,马克思最初有关分工的论述也都是在异化这一总体框架下进行的... 毋庸置疑,异化在马克思的整个思想历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早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更是跃升为一种主导的批判话语,具有理论总纲的性质。实际上,马克思最初有关分工的论述也都是在异化这一总体框架下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异化构成了马克思分工思想初始论域。总体上看,在这一论域中,马克思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在追问异化劳动的根源时发现了分工;另一件是在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中阐明了分工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 分工 初始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视阈下青年政治社会化范式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6-49,共4页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冲击着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传统范式,一些新的范式正在形成。从时空定位的角度看,由有限的"点对点"向无限的"点对面"转换;从方式变迁的角度看,由硬性灌输向主动参与转换;从途径...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冲击着青年政治社会化的传统范式,一些新的范式正在形成。从时空定位的角度看,由有限的"点对点"向无限的"点对面"转换;从方式变迁的角度看,由硬性灌输向主动参与转换;从途径更新的角度看,由单向线性向互动多维转换;从目标塑造的角度看,由传统政治人向现代政治人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青年 政治社会化 新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革、观念多元与价值认同——基于东北地区青年政治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7-60,共4页
改革开放30年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使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凸显了较为明显的困惑和矛盾,传统核心价值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在持续的社会变革中,要应对观念多元化,... 改革开放30年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使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凸显了较为明显的困惑和矛盾,传统核心价值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在持续的社会变革中,要应对观念多元化,引领青年思潮,倡导核心价值认同,必须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积极寻求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社会变革 观念多元 价值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消灭城乡差别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学凡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7,共3页
消灭城乡差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研究社会分工开始探索城乡差别的产生与发展轨迹,指出城乡差别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从社会分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城乡融合、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 消灭城乡差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马克思恩格斯从研究社会分工开始探索城乡差别的产生与发展轨迹,指出城乡差别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并且从社会分工、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城乡融合、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农民组织等主要方面阐述了消灭城乡差别的路径选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差别思想对解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差别逐步扩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城乡差别 现实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46-47,共2页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共性是相对的,而个性是绝对的。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分层结构、历史文化传统等千差万别,所以不能要求每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采取一个模式。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其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也都各不相同...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共性是相对的,而个性是绝对的。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分层结构、历史文化传统等千差万别,所以不能要求每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采取一个模式。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其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也都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所以,应当力求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才是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在和平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 优势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分层结构 历史文化传统 共产党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的管理规则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石国亮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4,共4页
完善的政府管理规则系统是政府管理自身的基本工具之一。中国政府管理的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则系统和非正式规则系统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与政府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内法规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领导力量,虽然中央政府和... 完善的政府管理规则系统是政府管理自身的基本工具之一。中国政府管理的规则系统包括正式规则系统和非正式规则系统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与政府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党内法规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领导力量,虽然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主要在法律和行政系统规则规定的框架内运行,但中国共产党的规则对政府尤其是政府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起着约束作用。非正式规则可分为与正式规则相容和与正式规则相悖两种:与正式规则相悖的规则又称"潜规则",它是非正式规则系统中产生负面作用的一方;有些非正式规则也能发挥正面作用,如有时能提高执政效率,弥补正式规则的不足等。当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正式规则应该作为政府管理的主要行为规范,以保证公共行政的公开、公平和公正,但非正式规则也在无形之中发挥着引导和制约的作用。在制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那些符合公众利益的有积极作用的非正式规则上升为正式规则,并且限制非正式规则负面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府 管理规则系统 公共行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青年政治参与的几个隐忧——基于对北京市45所高校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伟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6-67,共2页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目的较为明确,表现出积极、务实的一面。基于对北京市45所高校2035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有助于自己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学生占89.9%;认为加入中... 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目的较为明确,表现出积极、务实的一面。基于对北京市45所高校2035名青年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认为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有助于自己和社会未来发展的学生占89.9%;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生高达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青年学生 北京市 调查 高校 隐忧 中国共产党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国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党的价值观是先进的,这种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必须作出新的战略选择。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加强对价值观冲突的引导和调控与防止西方的价值观渗透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 党的价值观是先进的,这种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必须作出新的战略选择。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加强对价值观冲突的引导和调控与防止西方的价值观渗透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改进党的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的机制体制和途径方法,提高党的价值观的社会化程度,增强党的价值观在全党全社会的凝聚力;强化党的价值观的创新,努力构建党的价值观建设的历史继承机制、借鉴机制以及适应环境变迁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价值观建设 中国共产党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