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8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报纸运作方式探析——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青春报》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津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正在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4年的改革探索实践为例,认为学生报纸在选题上可以尝试校内媒体监督的思路,刊期较长... 当前,学生报纸作为校内新闻实践的主要平台正在高校勃兴。然而,相当部分的学生报纸质量波动大,内容吸引力不足,操作不专业。以中青院新闻系《青春报》4年的改革探索实践为例,认为学生报纸在选题上可以尝试校内媒体监督的思路,刊期较长的报纸可走深度路线,新成员的培训是学生报纸兴衰的关键节点,制度化的出刊流程和成员激励能够保障学生报纸的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报纸 学生媒体 运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类期刊特色栏目的策划编辑理念--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栏目为例
2
作者 周晓燕 王俊华 任天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6,共4页
青年类期刊特色栏目的策划,一方面要注重青年问题研究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实现青少年研究学术性和思想性、理论与实践、青年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法上多学科的结合与统一;另一方面要注重策划人员的策划能力的培养,提高策划的创... 青年类期刊特色栏目的策划,一方面要注重青年问题研究的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实现青少年研究学术性和思想性、理论与实践、青年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及研究方法上多学科的结合与统一;另一方面要注重策划人员的策划能力的培养,提高策划的创新意识、精品意识和市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类期刊 特色栏目 策划 编辑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2
3
作者 倪邦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0-91,共12页
研究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始终从青年这... 研究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以青年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进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要始终从青年这一教育对象本身出发,在群体与个体有机结合中科学掌握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在理想与现实的互动观照中精准把握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青年思想样态,在传统与现代交叉融通中全面洞悉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青年的行为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青年为本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对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卢家银 段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62,共7页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对青年群体政治态度的影响更大。其中,网络使用频率愈高,青年群体对政府和官员的政治信任度和对社会公平感的评价就愈低,而民主意识观念则会更强;互联网的这种影响也受传统媒体使用频率和媒介可信度的调节。受互...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对青年群体政治态度的影响更大。其中,网络使用频率愈高,青年群体对政府和官员的政治信任度和对社会公平感的评价就愈低,而民主意识观念则会更强;互联网的这种影响也受传统媒体使用频率和媒介可信度的调节。受互联网影响,我国青年人群的社会批判意识渐趋显化,民主观念日益增强,政治态度总体上日趋开放。这反映出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群体有可能发挥推进政治民主和社会改革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政治态度 网络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政治变迁与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模式的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6-29,共4页
青年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具有很深的影响。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可大体划分为四种模式、四个阶段。由于存在着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社会转型期将充满着不稳定的风险。政府通过拓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加... 青年学生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具有很深的影响。19世纪末以来,中国青年学生的政治参与可大体划分为四种模式、四个阶段。由于存在着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社会转型期将充满着不稳定的风险。政府通过拓宽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公民教育,有助于降低社会转型期的政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模式 政治变迁 市场经济 政治稳定 青年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权公开”的政治学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柴宝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0,共2页
古语讲,郡县治则天下安。按照一位著名改革家的说法,“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言下之意,除外交权、军事权外,宰相拥有的权力县官也都拥有。客观而言,县委书记这一职位,是一级地方的最高领导,对地方... 古语讲,郡县治则天下安。按照一位著名改革家的说法,“天下最真实的官只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言下之意,除外交权、军事权外,宰相拥有的权力县官也都拥有。客观而言,县委书记这一职位,是一级地方的最高领导,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最终决策权,对其领导下的部门工作执行情况有监督权和奖惩权。而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东部和中部很多县的人口超过1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思 政治 公开 县委书记 执行情况 部门工作 行政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宽容精神培育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少森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4-109,共6页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政治参与中的一个崭新课题,虽然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取得了重要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议题选择问题,参与过程的无政府问题,参与结果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问题。宽容精神对...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政治参与中的一个崭新课题,虽然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取得了重要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议题选择问题,参与过程的无政府问题,参与结果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问题。宽容精神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提升青年网络参政的质量,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网络参政秩序,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网络参政文化。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宽容精神培育需要全社会形成宽容的风气,尤其需要培育青年的共识意识和公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网络 政治参与 宽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举中的政治学
8
作者 柴宝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17,共1页
我经常对学生们讲,政治学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种种价值的判断与取舍,离不开政治学的指引;对于各类实践的分析,往往也能凸显政治学的功用。
关键词 管理模式 政治学 选举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的历史借鉴——以《中国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ABC”专栏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成林 郭忠宝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是新时代全党抓好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安排。《中国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ABC”专栏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守舆论阵地以引领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加强理论武装青年的时... 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是新时代全党抓好青年工作的战略性安排。《中国青年》杂志“马克思主义ABC”专栏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守舆论阵地以引领青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加强理论武装青年的时代缩影。该专栏通过分析与运用青年话语吸引青年,阐释主体运用完整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面向青年阐释时代议题,阐释过程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在理论武装青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需要站稳人民的立场、培养理论型人才以及定期打造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特色专栏,这是在历史经验基础上发掘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专栏设置 党的科学理论 武装青年 历史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年人格塑造
10
作者 胡献忠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6-99,共4页
现代化运动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不仅产生现代化的机器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而且促进社会个体人格的现代转型。中国青年的现代人格在物质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双重驱动”下得以塑造和建构。一方面,物质技术现代化为青年磨砺和铸造现代性素... 现代化运动浩浩荡荡、势不可挡,不仅产生现代化的机器体系和生产组织方式,而且促进社会个体人格的现代转型。中国青年的现代人格在物质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双重驱动”下得以塑造和建构。一方面,物质技术现代化为青年磨砺和铸造现代性素养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历史机遇、开辟了广阔空间。另一方面,青年现代人格塑造不是对传统观念的背弃,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年现代人格塑造的底色。广大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践行文明新风,更好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任务,以现代人格的正能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青年人格 文化精神 时代新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爽文”与“爽文化”背后的青年心理需求与引导策略——“爽文”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雷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5,共4页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网络文学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以阅读“爽文”为主要表现的“爽文化”逐渐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爽文”之所以深受青年喜爱,是因为其在价值立意、情节设计、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网络文学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以阅读“爽文”为主要表现的“爽文化”逐渐在青年群体中流行开来。“爽文”之所以深受青年喜爱,是因为其在价值立意、情节设计、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紧密围绕青年的特点和需求展开,具有直击青年“爽点”的鲜明特点。“爽文化”之所以能在青年群体中广泛流行,是因为它满足了青年释放压力焦虑、提供情绪价值、实现理想自我等的需要。然而,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有利弊两面,虽然“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年的多样化需求,但沉迷其中也可能导致学习工作效率降低、心理健康受损以及对自我和社会的不合理期待等问题。因此,必须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审视、理性看待青年偏爱“爽文化”这一现象,引导青年在享受“爽文化”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爽文化”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倪邦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共4页
政党与青年有着天然的联系,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希望。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指出:"?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 政党与青年有着天然的联系,任何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目光投向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希望。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总结指出:"?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确,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发展的历史。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本刊特别邀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首都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青年工作"进行笔谈,以全面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工作、促进青年发展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领导 青年工作 历史经验 纪念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青少年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青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对职业的单向奔赴:青年网络主播的职业选择及审视
13
作者 郑建 段美玲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1,共9页
近年来,网络主播行业成为青年群体的择业新选择,从业群体稳步扩容。过往研究指出了网络主播行业对青年形成就业“拉力”的原因,但对青年从业现状和内部差异性的关注不足,且未能从职业发展规划的视角展开系统性分析。本文基于深度访谈和... 近年来,网络主播行业成为青年群体的择业新选择,从业群体稳步扩容。过往研究指出了网络主播行业对青年形成就业“拉力”的原因,但对青年从业现状和内部差异性的关注不足,且未能从职业发展规划的视角展开系统性分析。本文基于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从网络主播从业青年的择业认知和行为动机入手,对基于不同从业动机的职业不匹配应对策略进行群体类型划分,进而从推动青年高质量就业层面提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播 人-职匹配理论 职业选择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对青年工作提出的实践要求
14
作者 于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青年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需要关注青年需求变化,精准对接青年的现实需要;关注青年价值取向变化,强化对青年的价值引领;重视青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激发青年的创新创造...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青年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需要关注青年需求变化,精准对接青年的现实需要;关注青年价值取向变化,强化对青年的价值引领;重视青年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激发青年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情。只有密切关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给青年工作提出的实践要求,在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趋势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青年工作的重心和方向,才能更好地适应变化,推动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青年工作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陆士桢 郑玲 王丽英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9-33,14,共6页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及渠道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青年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构成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文从背景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及渠道成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青年作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构成了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本文从背景理论和基础理论两个层次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青年 网络政治参与 理论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七个中文论坛相关资料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漆光鸿 王剑英 杨志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6-61,84,共7页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兴起,并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是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力军。本研究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论坛,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向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网络政治参与逐渐兴起,并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是当代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力军。本研究选取了七个具有代表性的中文论坛,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整理,通过文本分析,总结了新媒体视阈下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容、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客观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网络 政治参与 内容 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学历女青年婚恋观研究——2007-2008年调查报告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晓燕 周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0-53,共4页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高学历女青年日渐增多,她们的婚恋观念以及现状都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困扰高学历女青年的主要问题有:结婚生育与学业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男高女低"的社会意识并未消除等。如何让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和终身教育的发展,高学历女青年日渐增多,她们的婚恋观念以及现状都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困扰高学历女青年的主要问题有:结婚生育与学业之间的矛盾,传统的"男高女低"的社会意识并未消除等。如何让高学历女青年找准自己的婚恋定位,如何让政府部门更好地制定并执行有关的政策,成为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学历 女青年 婚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构成、特征及作用 被引量:60
18
作者 倪邦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9,102,共7页
互联网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逐步壮大以及信息社会的不断推进,使得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异军突起。传统意见领袖多由政府人员、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人员等精英分子担当,而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 互联网技术特别是web2.0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的逐步壮大以及信息社会的不断推进,使得以青年为主体的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异军突起。传统意见领袖多由政府人员、知识分子和媒体从业人员等精英分子担当,而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构成则主要由传媒圈青年才俊、青年商界精英、青年文体明星、青年专家学者、青年白领和在校大学生以及青年政治精英群体构成。网络青年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社会热点问题、争议问题等涉及公共性的问题始终是他们最为关注和最为聚集的领域。网络青年意见领袖来源广泛,而且善于收集信息;能够敏锐地发掘社会信息,而且喜欢分享自己的观点;善于通过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影响公众的行为;"显性化"趋势明显。网络青年意见领袖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包括反映网民诉求、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形成舆论压力和影响青年网络文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青年意见领袖 构成 特征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青年组织的发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志坚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9,共6页
青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明确划分,青年概念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产物,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发生的产业革命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的一份综合报告指出:"在传统社会里,根本没有青年这一概念.人们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并不经过任何... 青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明确划分,青年概念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产物,是在十八世纪中叶发生的产业革命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的一份综合报告指出:"在传统社会里,根本没有青年这一概念.人们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并不经过任何过渡阶段,两代人之间也淡不上什么’代沟’.人们自然而然地走向工作,靠年长的同伴指点,日积月累,边干边学.在工业社会里则不然,事事都比较合理化,生产技术也要复杂得多,从整个的生产组织看,边干边学,或单凭实践,已经行不通了.这样一来,人们就需要进学校学习专业技术.人的一生,在童年和成年二者之间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时期".①显然,探索青年组织的出现,必然要同青年期这个年龄阶段的明确划分与青年群的崛起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组织 青年文化 青年运动 青年人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产业革命 青年群 传统社会 年龄阶段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人口构成研究——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樊新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7-52,59,共7页
文章利用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14—29岁青年人口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年人口构成的特征为:基数大,但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城镇青年人口数量开始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失业的原因构成呈现多元化,青年白领... 文章利用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14—29岁青年人口构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青年人口构成的特征为:基数大,但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城镇青年人口数量开始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失业的原因构成呈现多元化,青年白领人口、工业、商业服务业人口明显增长,农业青年人口明显下降,青年初婚年龄前移,生育年龄后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 人口构成 人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