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德镇陶瓷与“一带一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御窑与陶瓷文化征文通知
1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4-224,共1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景德镇的亲切关怀。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高度...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对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景德镇的亲切关怀。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领导多次到景德镇调研和指导御窑保护的相关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德镇陶瓷 陶瓷文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 征文通知 遗址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文物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釉下五彩瓷画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创新应用研究——以釉下五彩走兽题材瓷画创作为例
2
作者 盛志江 赵昕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136,共4页
长久以来,釉下五彩瓷画在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展现上显得相对薄弱。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走兽题材作为例证,深入探讨釉下五彩写实性表现技法创新应用的可能性。在釉下五彩瓷画的发展过程中,工艺材料、传统技法以及艺术潮流等因素,对写... 长久以来,釉下五彩瓷画在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展现上显得相对薄弱。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选取走兽题材作为例证,深入探讨釉下五彩写实性表现技法创新应用的可能性。在釉下五彩瓷画的发展过程中,工艺材料、传统技法以及艺术潮流等因素,对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研究釉下五彩瓷画在材料、色彩以及留白应用等方面探索其创新发展的方向,通过研究找到克服现有难题的有效途径,进而实现在釉下五彩瓷画中对写实性表现技法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下五彩 走兽 写实性表现技法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茶文化影响下的瓷制茶壶演变历程 被引量:9
3
作者 汪冲云 汪阳坤 《农业考古》 2015年第5期70-76,共7页
瓷制茶壶历经了千百年发展历程,其发展演变深受茶文化的影响,汉至宋代以点茶为主的饮茶方式使瓷制茶壶处于混用时期,经元代过渡以后,明清时期的泡茶方式使瓷制专用茶壶兴起,并精工巧制。当代瓷制茶壶延续了历史发展,具有现代性与传统性... 瓷制茶壶历经了千百年发展历程,其发展演变深受茶文化的影响,汉至宋代以点茶为主的饮茶方式使瓷制茶壶处于混用时期,经元代过渡以后,明清时期的泡茶方式使瓷制专用茶壶兴起,并精工巧制。当代瓷制茶壶延续了历史发展,具有现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制茶壶 茶文化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时期陶瓷文献分类方法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宁 曹之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41,共12页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科技类文献与经部、史部、集部等文献相比较少;作为古代手工技艺之一的陶瓷制作,相关论述更是凤毛麟角。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探索古代科技类文献稀少的原因;建构符合宋元陶瓷文献状况的分类方法,将其划分成十类... 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古代科技类文献与经部、史部、集部等文献相比较少;作为古代手工技艺之一的陶瓷制作,相关论述更是凤毛麟角。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探索古代科技类文献稀少的原因;建构符合宋元陶瓷文献状况的分类方法,将其划分成十类:六经类、小学类、历史类、地理类、政书类、目录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和诗文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陶瓷文献 分类方法 编撰概况 原因考察 宋元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陶瓷与“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及展览 被引量:1
5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7-568,共2页
2015年10月20日上午,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主办,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景德镇陶瓷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丝路·瓷路”景德镇陶瓷藏品展在景德镇陶... 2015年10月20日上午,由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主办,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承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景德镇陶瓷与“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丝路·瓷路”景德镇陶瓷藏品展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国际学术报告厅和艺术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景德镇陶瓷 展览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 学术报告厅 人民政府 景德镇市 陶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山西建筑琉璃人物造像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被引量:1
6
作者 涂彦珣 何也 何炳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9,共10页
明代山西琉璃艺术空前兴盛,有相当数目的琉璃人物造像被用于建筑装饰当中。琉璃人物造像题材丰富、数量众多、雕刻精细、造型各异。在综合运用建筑学,设计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基础上,对明代山西琉璃人物造像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分析研究... 明代山西琉璃艺术空前兴盛,有相当数目的琉璃人物造像被用于建筑装饰当中。琉璃人物造像题材丰富、数量众多、雕刻精细、造型各异。在综合运用建筑学,设计学,社会学研究方法基础上,对明代山西琉璃人物造像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分析研究。认为琉璃人物造像作为明代山西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建筑装饰,从构图、造型手法、釉色上均形成了具有时代面貌的艺术特征。也进一步从文化层面反映出山西地区明代社会风貌。其所显示出地域文化沉淀,文化之间交融等文化内涵,正是通过建筑琉璃人物造像的艺术特征反映出来的。作为山西明代社会在建筑装饰层面的具体呈现,从而具有较高的设计学,美术学领域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琉璃 明代琉璃 人物造像 艺术特征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程门浅绛彩文人瓷画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健毛 潘寨民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5,共4页
清末景德镇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兴起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程门开创的浅绛彩文人瓷画从根本而言是在清中后期文人画引书入画的审美文化中进行的。研究程门浅绛彩文人瓷画的传承与创新可以明晰近现代陶瓷工艺美... 清末景德镇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兴起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程门开创的浅绛彩文人瓷画从根本而言是在清中后期文人画引书入画的审美文化中进行的。研究程门浅绛彩文人瓷画的传承与创新可以明晰近现代陶瓷工艺美术发展规律。这对于当今发展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景德镇 程门 浅绛彩文人瓷画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清代中期的紫砂专论力作——《阳羡名陶录》内容价值评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宁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96,共6页
《阳羡名陶录》成书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乾嘉学者吴骞所撰。本文简要概述了吴骞的学术生平和《阳羡名陶录》的编撰成因,并从历史学、工艺学、文献学等方面系统评述了《阳羡名陶录》的内容价值和所处地位。本文认为,该书尽管在... 《阳羡名陶录》成书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乾嘉学者吴骞所撰。本文简要概述了吴骞的学术生平和《阳羡名陶录》的编撰成因,并从历史学、工艺学、文献学等方面系统评述了《阳羡名陶录》的内容价值和所处地位。本文认为,该书尽管在内容编撰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却是我国继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之后的又一部紫砂专论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古今紫砂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羡名陶录》 吴骞 内容价值 清代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吕世宜的书艺成就及对台湾书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明聪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7-74,共8页
吕世宜博涉多能,工书能画,各体书法兼长,以篆、隶为高,草、行、楷可观。道光年间,吕世宜从福建至台湾,引进碑学书风,对于清代后期的台湾书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至日据时期书家师法其书学风格方面最为明显。吕世宜继承了优秀正统的中原... 吕世宜博涉多能,工书能画,各体书法兼长,以篆、隶为高,草、行、楷可观。道光年间,吕世宜从福建至台湾,引进碑学书风,对于清代后期的台湾书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至日据时期书家师法其书学风格方面最为明显。吕世宜继承了优秀正统的中原文化艺术,将中国书法艺术与书学播种台湾,影响台湾文艺发展深远,对闽台文化的交流贡献甚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世宜 书法 艺术成就 台湾地区 板桥林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戾家粉彩”的“浅绛彩”瓷绘艺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保家 任华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5-188,共4页
我们尝试以"戾家粉彩"重新命名"浅绛彩"瓷绘。其"戾"主要表现在对"玻璃白"、"雪白"材质与相应工艺的弃用与简化,以及文人趣味对宫廷与民间趣味的替代。"戾家粉彩"拓宽了... 我们尝试以"戾家粉彩"重新命名"浅绛彩"瓷绘。其"戾"主要表现在对"玻璃白"、"雪白"材质与相应工艺的弃用与简化,以及文人趣味对宫廷与民间趣味的替代。"戾家粉彩"拓宽了传统粉彩的表现力,增强了陶瓷装饰的绘画性,但其"戾"之特性也决定了这种粉彩不过是粉彩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戾家粉彩 浅绛彩 程门 文人趣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羡茗壶系》内容价值评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宁 《农业考古》 2016年第2期174-177,274,共4页
《阳羡茗壶系》成书于明代末年,由学者周高起所撰。就历史学和工艺学而论,该书尽管存在编排不甚合理、记述不够完整等不足,但它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紫砂茗壶的专论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且,该书的编撰,不仅在宜兴紫砂史上... 《阳羡茗壶系》成书于明代末年,由学者周高起所撰。就历史学和工艺学而论,该书尽管存在编排不甚合理、记述不够完整等不足,但它却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紫砂茗壶的专论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并且,该书的编撰,不仅在宜兴紫砂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在整个中国陶瓷史和茶文化史上,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积极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羡茗壶系》 周高起 紫砂茗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