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与成人干眼临床表现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黎彦宏 宋金鑫 +1 位作者 杨建刚 程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9-162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干眼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6/2019-02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干眼主观症状的儿童患者52例52眼(儿童组)和成人患者55例55眼(成人组),进行主观症状问诊,并采用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干眼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06/2019-02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具有干眼主观症状的儿童患者52例52眼(儿童组)和成人患者55例55眼(成人组),进行主观症状问诊,并采用Keratograph 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下睑泪河高度(TMH)、首次泪膜破裂时间(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BUTave)、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睑板腺缺失率测量。结果:儿童组患者TMH(0.15±0.04mm)、BUTf(3.22±1.24s)、BUTave(4.27±1.67s)、睑板腺缺失率[0.00%(0.00%,5.03%)]均明显低于成人组[0.20±0.05mm、4.36±1.93s、5.15±1.49s、9.90%(5.30%,18.40%),均P<0.01],但两组患者LLT无差异(72.31±22.20nm vs 68.58±21.05nm,P>0.05)。两组患者BUTf与BUTave均呈正相关,儿童组患者LLT和睑板腺缺失率无相关性(r_s=-0.23,P=0.10),而成人组患者LLT和睑板腺缺失率呈负相关(r_s=-0.28,P<0.05)。结论:儿童与成人干眼在症状、临床表现、检查方面均不同,症状主要为瞬目次数增加,检查主要表现为短BUT,伴随TMH降低,而睑板腺缺失率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干眼 Keratograph 5M 差异 泪膜破裂时间 睑板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胶原交联防治病理性近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吕文超 梁甜 +3 位作者 王丽娜 闫春妮 晁媛媛 宋金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21-2025,共5页
2004年Wollensak和Spoerl首次将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方法应用到巩膜组织中,发现核黄素/紫外线A、甘油醛和戊二醛交联巩膜可以提高巩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提出巩膜胶原交联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病理性近视的新方法。近年来从多物种多方法近视动... 2004年Wollensak和Spoerl首次将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方法应用到巩膜组织中,发现核黄素/紫外线A、甘油醛和戊二醛交联巩膜可以提高巩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提出巩膜胶原交联有望成为一种治疗病理性近视的新方法。近年来从多物种多方法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交联方法的改良、巩膜组织生物力学性能测量方法的改进、增加对在体生物参数如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网膜电图波幅等的测量等多方面对物理交联和化学交联巩膜防治病理性近视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京尼平交联巩膜胶原联合后巩膜收缩或加固术已经应用至临床研究,本文就巩膜胶原物理交联和京尼平化学交联方法做一综述来探讨该方法防治病理性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巩膜 交联 京尼平 后巩膜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健康状况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宋金鑫 郝兆芹 +3 位作者 张翠 夏锦涛 吴洁 邢咏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974,共4页
目的:利用Oculus Keratograph眼前节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泪液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66例,将患者依据年龄段分为2~7岁组、8~18岁组、19~46岁组三组。应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 目的:利用Oculus Keratograph眼前节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泪液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66例,将患者依据年龄段分为2~7岁组、8~18岁组、19~46岁组三组。应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其眼表情况:包括泪河高度、刺激性泪河高度、眼红指数、非侵袭性BUT等。结果:2~7岁组分别与8~18岁组、19~46岁组在BUT、颞侧结膜眼红指数、颞侧睫状眼红指数、鼻侧睫状眼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不同部位眼红指数差异及同一年龄段主导眼、非主导眼间眼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红指数随年龄增长呈现正向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术前存在干眼和泪膜不稳定,学龄前儿童围手术期需要特别引起注意,需尽快完善国内各年龄段儿童眼表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年龄 泪液 眼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懿 杨华 +1 位作者 杨晓钊 郑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的比例分布情况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2019-11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73... 目的:探讨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的比例分布情况及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01/2019-11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患者73例73眼,收住院后均行泪囊造影测量泪囊大小,并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分析术后2wk,1、3、6mo造瘘口面积及有效率。结果:纳入患者中大泪囊(横径>5mm)者13眼(18%),中泪囊(横径2~5mm)者26眼(36%),小泪囊(横径<2mm)者34眼(47%)。术后2wk,1、3、6mo泪囊造瘘口面积有差异(P<0.05);术后6mo造瘘口面积较术后2wk,1、3mo分别显著减少了14.08±0.68、10.49±0.75、0.31±0.23mm2(均P<0.05);术后2wk,1、3、6mo有效率分别为100%、93%、88%、85%。结论: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泪囊大小以中、小泪囊为多,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置管术治疗人工鼻泪管取出后复发性泪囊炎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 复发性泪囊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洛他定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进 王盼 +2 位作者 张巧云 龚玉静 李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27-1430,共4页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6/2018-06蒿属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5例61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06/2018-06蒿属过敏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305例61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体血清,均持续治疗2wk。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总得分、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wk,观察组患者症状与体征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自体血清治疗蒿属花粉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结膜炎 蒿属花粉 奥洛他定滴眼液 自体血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艳 王晓睿 +3 位作者 孙西宇 申笛 韦伟 张长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4-887,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07/2016-12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88例88眼,评估戴镜后1mo角膜塑形镜定位情况,并分析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年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e值、角膜... 目的:分析影响角膜塑形镜定位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4-07/2016-12于我院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88例88眼,评估戴镜后1mo角膜塑形镜定位情况,并分析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年龄、等效球镜度、角膜散光、e值、角膜陡峭曲率和平坦曲率、角膜前表面曲率不对称指数的关系。结果:根据本课题组制定的角膜塑形镜定位分级方法,戴镜后1mo本组患者中Ⅰ级者24眼,Ⅱ级者26眼,Ⅲ级者25眼,Ⅳ级者13眼。不同分级患者戴镜前等效球镜度、角膜陡峭曲率和平坦曲率均有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角膜塑形镜偏位程度与戴镜前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P<0.01),与其它因素相关性较弱。结论:戴镜前等效球镜可能是影响角膜塑形镜偏中心定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中心定位 角膜塑形 近视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LASIK两种光学区直径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艳 孙西宇 +2 位作者 王晓睿 申笛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73-1376,共4页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 目的:探讨FS-LASIK设置6.0mm和6.5mm两种光学区直径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行FS-LASIK手术的患者25例50眼,随机预设置患者双眼光学区切削直径6.0mm或6.5mm,并按光学区直径分为6.0mm及6.5mm两组。术后3mo对两组患者进行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高阶像差(包括3、5、7mm瞳孔直径下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以及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比较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值(SR)和客观散射指数(OSI)、不同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并对两组患者进行OSDI干眼相关视觉质量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mo,3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5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但球差有差异( P <0.05);7mm瞳孔直径下,两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均有差异(均 P <0.05),但彗差、三叶草差无差异(均 P >0.05)。两组的OSDI问卷评分及OQASⅡ客观视觉质量各项参数均无差异(均 P >0.05)。结论:6.5mm光学区直径FS-LASIK术后暗环境的高阶像差较小,但术前设置6.0mm光学区直径或6.5mm光学区直径均能获得良好的主观及客观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 视觉质量 光学区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和减压阀植入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伟 赵帅 +2 位作者 吴洁 赵燕麟 朱海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895-189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和减压阀植入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回顾性研究,对46例46眼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分别进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和减压阀植入术,术后1,7d;1,6mo观察两组病例视力、眼压和角...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和减压阀植入术治疗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设计回顾性研究,对46例46眼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分别进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和减压阀植入术,术后1,7d;1,6mo观察两组病例视力、眼压和角膜内皮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随访眼压在1,7d;1mo时间点进行t检验,均显示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第6mo时间点时ECP组眼压为平均14.1±8.4mmHg,Ahmed组眼压平均18.2±7.6mmHg,两者之间显示有统计学差异。而两组中4个随访时间的眼压值与手术前眼压进行Dunnett-t检验显示均有统计学的差异。术前ECP组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3种,术后下降到0.8种,Ahmed组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2.4种,术后下降到0.7种,两者之间显示无统计学差异。ECP组手术后4眼出现渗出膜,5眼出现前房出血。渗出性脉络膜脱离2眼,低眼压2眼。Ahmed组2眼术后出现渗出膜,3眼术后出现前房出血,浅前房5眼,脉络膜脱离6眼,低眼压3眼。结论:ECP和引流阀植入术对于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治疗均有可靠的疗效。但ECP降眼压的远期效果较引流阀植入术好,同时适应证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减压阀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的姑息性手术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郝兆芹 高伟 +1 位作者 马强 王小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83-1885,共3页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06/2017-06因化脓性角膜溃疡入院患者20例20眼,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而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06/2017-06因化脓性角膜溃疡入院患者20例20眼,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而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观察此种姑息手术的术中并发症、术后巩膜和结膜瓣生长、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0例20眼患者中,18眼异体巩膜和结膜瓣生长良好,治愈率90%,1眼结膜瓣愈合不良行羊膜移植手术修复,1眼因玻璃体腔感染较重、感染复发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术中晶状体脱出2眼(10%),均予以摘除; 3眼(15%)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冻术治愈。结论: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姑息性手术方法,是控制药物治疗无效而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严重化脓性角膜溃疡患者眼部感染并保持其眼球外形的有效方式,可替代以往的眼内容物剜除术以控制感染,既可避免患者失去眼球带来的眼部病痛和心理创伤,又为后期改善外观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角膜溃疡 异体巩膜移植 结膜瓣遮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泪液中TNF-α和IFN-γ的表达 被引量:3
10
作者 程燕 刘先宁 +3 位作者 吴洁 肖湘华 潘士印 朱秀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76-378,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的含量,探讨翼状胬肉发生的泪液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 目的:检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 gamma,IFN-γ)的含量,探讨翼状胬肉发生的泪液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单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60例60眼(静止期组30例30眼、活动期组30例30眼)和正常对照组健康志愿者30例30眼泪液中TNF-α、IFN-γ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患眼泪液中TNF-α、IFN-γ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翼状胬肉患者患眼泪液中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FN-γ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液中TNF-α、IFN-γ含量的变化在促进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IFN-Γ 原发性翼状胬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荧光素染色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阎艳 武鹏安 +3 位作者 刘先宁 王东岳 张仙娇 崔家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800-1801,共2页
目的:寻找真菌性角膜炎组织切片快速、准确、方便操作的特殊染色方式。方法:采用经真菌培养均为阳性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标本38例,常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进行4μm石蜡切片,脱蜡至水,选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法和过碘酸雪夫氏... 目的:寻找真菌性角膜炎组织切片快速、准确、方便操作的特殊染色方式。方法:采用经真菌培养均为阳性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角膜标本38例,常规固定脱水透明浸蜡,进行4μm石蜡切片,脱蜡至水,选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法和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PAS)进行染色对比。结果:异硫氰酸荧光素法检测阳性率为97.4%(37/38),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检测阳性率为86.8%(33/38)。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异硫氰酸荧光素法镜检真菌性角膜炎优于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镜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石蜡切片 异硫氰酸荧光素染色法 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妮 肖湘华 +7 位作者 卢海青 杨华 安娜 周堃 刘超 宋金鑫 闫春妮 陈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85-1588,共4页
目的:利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和Keratograph 5M眼前节分析仪观察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PANDO)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2021-09/2022-03我科收治的单侧PANDO且病程在6mo以上的患者40例纳入研究,以健眼作... 目的:利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和Keratograph 5M眼前节分析仪观察原发性获得性鼻泪管阻塞(PANDO)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将2021-09/2022-03我科收治的单侧PANDO且病程在6mo以上的患者40例纳入研究,以健眼作为对照。采用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和Keratograph 5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分析双眼泪膜及眼表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纳入患者患眼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刺激后NITMH、上睑板腺缺失率、鼻颞侧睫状眼红指数、颞侧结膜眼红指数均高于健眼(P<0.05),但双眼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下睑板腺缺失率、鼻侧结膜眼红指数、干眼分级、眨眼次数、不完全眨眼率、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均无差异(P>0.05)。结论:PANDO可能导致眼表炎症加重及上睑板腺缺失,损害患者眼表健康,应重视早期PANDO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 泪膜 脂质层 眼表 睑板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倍他米松对异种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
13
作者 程燕 刘先宁 +3 位作者 吴洁 肖湘华 潘士印 朱秀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鸵鸟-兔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缓释治疗作用。方法:16只6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角膜(单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植片应用鸵鸟脱细胞的角膜基质,术后分成两组,实验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复方倍...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对鸵鸟-兔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缓释治疗作用。方法:16只6周龄健康新西兰白兔角膜(单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植片应用鸵鸟脱细胞的角膜基质,术后分成两组,实验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隔7d一次),对照组术毕及术后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每隔7d一次)。分别于术后1、2wk,1、2mo取兔角膜组织做石蜡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特点,同时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术后2mo,实验组角膜植片在位,并保持透明,新生血管极少,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仅见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CD4^+、CD8^+T淋巴细胞;对照组炎症反应明显,角膜植片混浊,组织切片HE染色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炎性反应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可见CD4^+、CD8^+T淋巴细胞。结论:复方倍他米松作为长效缓释剂可有效抑制鸵鸟-兔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鸵鸟去细胞角膜基质 异种板层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CD4+T淋巴细胞 CD8+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PEDF体外活性及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
14
作者 王亚妮 刘先宁 +4 位作者 朱秀萍 安娜 杨晓钊 杨华 张红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2283-2285,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igmentepithelium-derived factor,rhPEDF)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及其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鸡胚脲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模型,光镜下观... 目的:探讨重组人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recombinant human pigmentepithelium-derived factor,rhPEDF)的体外生物学活性及其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鸡胚脲囊膜(chick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模型,光镜下观察rhPEDF对正常鸡胚脲囊膜微血管形态及数目的影响。照体外实验,给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10mol/L rhPEDF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定量分析角膜新生血管面积;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对照组与用药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可见,0.4μg/L rhPEDF对新生血管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鸡胚脲囊膜微血管数减少,并且管径变细。大鼠实验组角膜新生血管较对照组3,7,14d没有显著变化。结论:rhPEDF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生物学活性。由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应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鸡胚脲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晓冬 陆慧琴 王彤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61-1364,共4页
康柏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药。自从2013年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批准用于临床,康柏西普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过程中显示出可靠的安全性和疗效。... 康柏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药。自从2013年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批准用于临床,康柏西普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过程中显示出可靠的安全性和疗效。针对不同的疾病,康柏西普的治疗策略有所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康柏西普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脉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角膜新生血管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探讨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给药方案和治疗效果。期待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会更广,给药方案会更多,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黄斑水肿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 角膜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戴离焦RGPCL对高度近视儿童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盼 张学辉 +4 位作者 黎彦宏 艾欣 李彤 王若馨 王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对比观察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前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并分析配戴后镜片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6/2020-06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验配离焦RGPCL的8~12... 目的:对比观察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前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并分析配戴后镜片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6/2020-06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验配离焦RGPCL的8~12岁高度近视儿童30例60眼。使用TMS-4N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基线及戴镜0.5、1a时戴镜状态下角膜切向屈光力,分析角膜鼻侧(N)、颞侧(T)、上方(S)和下方(I)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中央顶点处角膜屈光力改变情况,同时以1mm为间隔采集前述4个方位角膜屈光力以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采集范围为1~4mm,分析戴镜前后各点位屈光力变化情况。戴镜0.5,1a时后要求停戴1wk后复测眼轴、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分析戴镜后较基线时眼轴、等效球镜度、散光和角膜屈光力等改变情况。结果:配戴离焦RGPCL时鼻侧(N)、颞侧(T)、上方(S)和下方(I)的角膜最大屈光力在0.5、1a时较戴镜前均显著增加,与角膜顶点处屈光力相比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与戴镜前的负相对屈光力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戴镜0.5、1a时复诊时戴镜状态下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除T1点位周边负屈光力增加外,其余各轴向各点位周边屈光力均显著增加。配戴0.5a后角膜陡K值变平0.11±0.10D,simK值减少0.20±0.18D,1a后角膜陡K值变平0.10±0.12D,平均K值变平0.02±0.05D,simK值减少0.16±0.13D。戴镜0.5、1a时后角膜平K较基线变化无差异。结论:配戴离焦RGPCL状态下角膜最大屈光力较角膜顶点处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且4条轴向上各点位角膜相对周边负屈光力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戴镜1a内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均较基线时增加,而散光量减少,角膜屈光力呈陡K变平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屈光力 散光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低视力患者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前后视觉功能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耀增 李盼 +2 位作者 王瑾 杨倩 尹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287,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低视力患者在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前后的视觉功能变化。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21-08/2022-03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原发性RP的低视力患者30例60眼。记录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前... 目的:对比观察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低视力患者在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前后的视觉功能变化。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21-08/2022-03就诊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原发性RP的低视力患者30例60眼。记录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前后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视野和FM-100色觉,并分别在明室环境、暗室环境和暗室伴眩光环境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并记录,分析配戴前后上述视功能参数的变化。结果: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后UCDVA和BCDVA均优于配戴前(t=-2.32,P<0.001;t=-6.77,P<0.001),而UCNVA和BCNVA在戴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戴镜后的视野指数(VFI)低于配戴前(t=8.62,P<0.001)、视野平均缺损值(MD)大于配戴前(t=7.73,P<0.001),FM100色棋检查显示TES和多个分区PES均高于戴镜前(P<0.001)。配戴后明室环境、暗室伴眩光环境下各频段CS值较配戴前提高(P<0.001),暗室不伴眩光环境下各频段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RP的低视力患者配戴琥珀色滤光镜后UCDVA和BCDVA提高,UCNVA和BCNVA无改变,而视野和辨色能力较戴镜前更差。明室环境及暗室伴眩光环境对比敏感度较戴镜前改善,而暗室不伴眩光环境对比敏感度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变性 低视力 滤光镜 色觉 视野 对比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玻璃体液中VEGF的改变及与炎症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昞 曲晓瑜 陆慧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30-153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患者玻璃体液中的改变及与炎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09/2017-09于我院就诊的渗出性ARMD患...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患者玻璃体液中的改变及与炎症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09/2017-09于我院就诊的渗出性ARMD患者61例61眼作为观察组,另纳入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25例25眼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玻璃体液0.5mL,检测VEGF、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并分析VEGF与炎症介质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玻璃体液内VEGF及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t=32.530、8.443,均P<0.01)。两组患者玻璃体液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460.6pg/mL为截点值,VEGF鉴别ARMD和IMH的敏感性为84.00%,特异性为93.44%,曲线下面积为0.879,优于IL-6。观察组患者玻璃体液VEGF水平与IL-6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7,P<0.01)。结论:渗出性ARMD患者玻璃体内VEGF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炎症呈正相关,且VEGF水平对于鉴别IMH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炎症 玻璃体 特发性黄斑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