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溪洛渡-向家坝梯级水库生态调度对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四大家鱼繁殖的影响
1
作者 姜伟 蒲艳 +7 位作者 邓华堂 俞立雄 杨浩 戴凌全 李莎 段辛斌 刘璇 田辉伍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6-45,共10页
为减缓水电站运行对坝下河流鱼类繁殖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库的生态效益,自2017年起开展了溪洛渡-向家坝联合生态调度。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江上游江津江段早期资源调查数据,评估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对坝下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效... 为减缓水电站运行对坝下河流鱼类繁殖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水库的生态效益,自2017年起开展了溪洛渡-向家坝联合生态调度。研究基于2017—2022年长江上游江津江段早期资源调查数据,评估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对坝下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效果,并识别影响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关键水文指标。结果表明,2017—2022年江津江段四大家鱼鱼卵径流总量为0.42亿—4.01亿粒,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22年最高(约4.01亿粒);6年间共观察到25次产卵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鱼卵径流量为0.001亿—1.088亿粒,占当年总卵径流量的0.06%—34.47%,其中2022年超过30%,2018年超过10%。从生态调度效果来看,与生态调度相吻合的繁殖高峰期占总繁殖高峰期的16%,表明生态调度有效促进坝下江津江段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活动。水文需求分析结果表明,江津江段适宜四大家鱼产卵流量为6000—15000m^(3)/s,适宜水温为21—23℃。产卵量与水文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四大家鱼产卵量与洪峰流量、流量涨幅及流量增长率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根据四大家鱼早期资源调查结果,建议在5月中下旬及6月上旬开展2—3次生态调度,并保持江津江段涨水持续时间维持3d以上且流量日增长率维持在900m^(3)/s以上,有利于促进江津江段四大家鱼大规模繁殖。研究成果可为金沙江梯级水库调度方案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自然繁殖 联合生态调度 四大家鱼 水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改性膨胀土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波 李浩洋 +3 位作者 童军 王卫 查恒 夏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 采用磷石膏改良膨胀土可以同时实现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和膨胀土的改良。以引江济淮Y003标段的中膨胀土为例,通过液限、塑限、击实、膨胀率、直剪和崩解试验对磷石膏改性膨胀土的工程特性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均低于素膨胀土,其中50%(质量百分比)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液限较素膨胀土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塑性指数下降了20.3;改性土的膨胀率均低于素膨胀土,50%掺量的磷石膏混合土自由膨胀率较素膨胀土下降了36个百分点,无荷膨胀率下降了5.12个百分点;随着磷石膏掺量的增加,改性土的内摩擦角逐渐增大,黏聚力逐渐降低;磷石膏的掺入导致改性土的抗崩解能力下降,实际应用中要考虑添加其他胶凝材料。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膨胀土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 磷石膏 资源化利用 工程特性 引江济淮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大保护战略下科技支撑长江生态环境治理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翀 李玮 +1 位作者 周睿萌 夏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6-360,共5页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是“病状在水里、病灶在岸上、病根在结构”。上游地区主要面临在保护中发展的问题;中游地区面临在发展中保护的问题;下游地区则需要开拓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新高度。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是生态环境部与中...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是“病状在水里、病灶在岸上、病根在结构”。上游地区主要面临在保护中发展的问题;中游地区面临在发展中保护的问题;下游地区则需要开拓保护与发展共赢的新高度。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是生态环境部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创新部企合作的新模式。“十四五”期间开展长江大保护科技联合攻关需要深化研究环境与经济发展、重大工程与长江大保护、污染预防体系与生态管理等几个关系,需要重点关注工业、农业与城市三大污染源,努力跨越关口,攻坚克难,实现科技支撑作用,保护好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大保护 科技支撑 联合攻关 生态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十年禁渔后长江上游圆筒吻鮈生长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毓 何勇凤 +4 位作者 苟钟友 李承君 马宝珊 林鹏程 高欣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0,共9页
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开展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生长特征和自然死亡系数的调查,与长江十年禁渔前对比,分析禁渔后的变化,评估禁渔效果。结果显示,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合江和木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 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开展圆筒吻鮈(Rhinogobio cylindricus Günther)生长特征和自然死亡系数的调查,与长江十年禁渔前对比,分析禁渔后的变化,评估禁渔效果。结果显示,2022—2023年在长江上游合江和木洞江段采集圆筒吻鮈417尾,体长为200—250 mm的个体占总尾数的45.56%,体重为100—200 g的个体占总尾数的49.88%。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8.02×10^(-6)L^(3.08),呈正异速生长。其中,285尾个体取鳞片进行年龄鉴定,年龄范围为1—7龄,3龄个体最多,占总尾数的50.18%。对生长特征进行拟合分析,结果显示,L_(t)=379.9[1–e^(–0.19(t+1.59))]和W_(t)=720.4[1–e^(–0.19(t+1.59))]^(3.08)(R^(2)=0.87;n=285),表观生长指数为4.44,自然死亡系数平均值为0.30。与禁渔前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禁捕后,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圆筒吻鮈各年龄组的个体规格增大,生长状况明显改善,自然死亡系数减小,说明禁渔对鱼类生长和种群资源恢复有显著的作用。为进一步保护圆筒吻鮈种群资源,建议加强圆筒吻鮈生活史过程及产卵场和栖息地环境条件的监测和研究,开展河漫滩等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和修复,以及在长江十年禁渔之后仍继续禁渔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 自然死亡系数 禁渔效果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河湖治理经验及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周雨 王殿常 +2 位作者 余甜雪 叶盛 冉启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0,59,共7页
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选取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韩国清溪川和美国奥基乔比湖4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河湖作为案例,整理和归纳了这4个河湖的污染治理过程与对应的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相关的治理措施。针对长江流域生态治... 为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工作,选取欧洲莱茵河、英国泰晤士河、韩国清溪川和美国奥基乔比湖4个具有典型特征的河湖作为案例,整理和归纳了这4个河湖的污染治理过程与对应的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相关的治理措施。针对长江流域生态治理中存在的同类问题,总结了这4个河湖在跨区域协同治理、跨部门统筹管理、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公众参与和商业运营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建立跨区域共同协商的流域水污染管理体制、强化不同部门之间的统筹管理机制、完善流域统一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公共参与等措施和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协同长江的保护与发展、进一步提升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治理 水生态修复 莱茵河 泰晤士河 清溪川 奥基乔比湖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大家鱼产卵场水动力特性受生态调度影响的三维模型研究
6
作者 周文浩 刘天成 +3 位作者 李秋平 罗秉成 付小莉 张艺惠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82-1992,共11页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河道的水文水动力条件,影响鱼类产卵环境,导致鱼类繁殖规模缩减。为缓解这一影响,三峡工程近年制定并实施了生态调度方案,旨在通过人工模拟洪峰过程来促进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为评估生态调度对产卵场水动力特性改...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河道的水文水动力条件,影响鱼类产卵环境,导致鱼类繁殖规模缩减。为缓解这一影响,三峡工程近年制定并实施了生态调度方案,旨在通过人工模拟洪峰过程来促进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为评估生态调度对产卵场水动力特性改变及其生态保护效果,本研究对四大家鱼宜昌江段产卵场精细建模河道地形、精确描述边界条件,采用瞬态三维数值模拟技术,对典型生态调度过程中产卵场的水动力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取并分析了生境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断面空间分布上,各断面平均流速始终稳定在0.9~1.2 m/s的窄幅区间内,河道右上部的核心区域流速会超过2 m/s,边壁不均匀性显著时涡量增强,其值处于0.22~0.28 s^(−1)范围内。②沿程空间分布上,四大家鱼产卵场中的直转弯区域具有流速加速转向减速、流速变率和涡量更大、动能变化更复杂的特点,能刺激四大家鱼的产卵行为。③时间分布上,流速随时间呈现出增长趋势(从0.9 m/s增至1.2 m/s),与流量调控趋势一致,人造洪峰引发的流量突增导致涡量瞬时增强至0.24 s^(−1)左右,随后的涡量则随着流量的增长逐步稳定在0.05 s^(−1)附近,动能梯度在0.002 J/(kg·m)附近展现出阶梯状分布,流量变率对动能梯度变化起主导作用。研究显示,典型产卵场直转弯区域的特殊水动力特性是促进四大家鱼产卵的重要因子,生态调度策略的优化需考虑产卵生境需求与水动力特性受生态调度影响的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度 四大家鱼 产卵场 数值模拟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婷 丁玲 郑磊夫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3期173-179,共7页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浮游生物资源现状和水质状况,根据2022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并基于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水质状况。研究结果,共鉴定浮游植物84... 为了解长江口水域浮游生物资源现状和水质状况,根据2022年11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浮游生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水域浮游动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指数,并基于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了水质状况。研究结果,共鉴定浮游植物84种,隶属于5门8纲15目31科49属,其中硅藻门种类占比最多,优势种为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指示长江口水域水质为α-中污状态,而物种均匀度指数(J′)指示为寡污或者无污状态。鉴定的浮游动物包括桡足类、枝角类和浮游幼体,其中桡足类占比最高,达63.64%;优势种共4个,按优势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无节幼体(nauplius)、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和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指示长江口水域水质为重污状态,物种均匀度指数指示水质为β-中污状态。综合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标分析,长江口水域水质主要处于中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优势种 多样性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保护区识别研究
8
作者 吴一帆 唐洋博 +3 位作者 李玮 李翀 耿晓君 曹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7874-7883,共10页
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未来不同发展情境下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环保措施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和In... 赤水河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未来不同发展情境下赤水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环保措施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和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预测2040年赤水河流域在自然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种情景下,产水、土壤保持和水质净化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并识别赤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保护区。结果表明,农田和城镇在不同情景下变化较大,其中经济发展情景较自然发展和环境保护情景分别增加510.55 km^(2)和1 475.76 km^(2);环境保护情景下高产水功能(>700 mm)和高土壤保持(>2 000 t/hm^(2))的区域分别约占赤水河流域面积的36.81%和47.15%;遵义市辖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保护区占比最高达62.65%。研究结果以期为赤水河流域明确重点保护区域,推动实现空间精细化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情景预测 赤水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孵化水文生境模拟分析
9
作者 刘璇 周恺 +3 位作者 戴凌全 姜伟 张冬冬 郜星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72,90,共11页
通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优化下泄流量为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和孵化提供适宜水文条件,是促进鱼类资源恢复的重要措施。为定量分析三峡水库实施促进产漂流性鱼卵繁殖的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产卵区和对应孵化区的水文时空... 通过三峡水库生态调度优化下泄流量为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等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和孵化提供适宜水文条件,是促进鱼类资源恢复的重要措施。为定量分析三峡水库实施促进产漂流性鱼卵繁殖的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产卵区和对应孵化区的水文时空变化规律,建立涵盖长江宜昌-螺山江段及洞庭湖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2011~2024年三峡水库实施与未实施生态调度情景下的水文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改善了宜昌站、沙市站、监利站及西洞庭湖站等水文节点的水文水动力条件,延长水位持续上涨天数,提高水位上涨率(多数超过0.25 m/d),提高流速并维持在四大家鱼产卵适宜流速范围(0.6~1.3 m/s);各江段代表性站点均满足四大家鱼孵化水文需求(流速>0.3 m/s),其中宜昌至监利江段的水文改善效果更为明显。研究成果量化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四大家鱼产卵孵化过程适宜水文条件的正向调控作用,为生态调度效果评价和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动力模型 生态调度 四大家鱼 产卵孵化 长江中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熊芳园 陆颖 +4 位作者 刘晗 程琳 吴兴华 陈宇顺 王殿常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6,共13页
对截止至2021年6月报道的长江源区气候、水资源、水质、藻类、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资源等水生态系统健康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长江源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源区水生态相... 对截止至2021年6月报道的长江源区气候、水资源、水质、藻类、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资源等水生态系统健康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展长江源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源区水生态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气候变化,其次为水资源变化和草地退化。②1948—2019年,长江源区全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长速度为0.2~0.5℃/10 a;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长速度分别为1.1~26.6 mm/10 a和0.2~9.1 mm/10 a;全年平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增长速度为11.8~79.6 m^(3)/(s·10 a);蒸发量呈增加趋势,增长速度为7.6~71.6 mm/10 a。③1969—2002年,冰川面积减少了68.1 km^(2),年均减少2.0 km^(2)。1969—2015年,格拉丹东冰川面积减少了14.9~79.0 km^(2),减少速度为0.5~10.0 km^(2)/a。1975—2015年,湖泊面积增加了2.7~831.6 km^(2),增速为0.3~96.2 km^(2)/a。④1986—2015年,大部分河段水质为Ⅱ类及以上,且无明显年际变化。⑤针对水生生物的调查和研究非常匮乏。总体而言,长江源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良好。近年来其气象因子以及水资源状况有所改变,未来气候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影响长江源区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今后亟须加强对长江源区的本底调查,完善基础数据,关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水质的影响,并探索气候变化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水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 水质 水资源 水生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水生态环境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文广 殷西宁 +3 位作者 周建 孙燕博 石磊 李玮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8-195,共8页
水生态环境项目往往涉及厂、网、河、湖等工程要素和自然生态要素。如果割裂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则容易忽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效益,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论文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概念,提出了包括技术、效果、结构、功能... 水生态环境项目往往涉及厂、网、河、湖等工程要素和自然生态要素。如果割裂这些要素之间的有机关联,则容易忽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效益,从而导致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论文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概念,提出了包括技术、效果、结构、功能、稳定性、综合效益和可持续竞争等7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框架,构建了包括工程与自然生态两大系统,厂、网、河、湖4个要素,共21个因子和54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岳阳市某水综合环境整治项目案例研究表明:该指标体系纳入了生态效益并充分考虑了厂网河湖要素的关联,使其评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完整性 生态环境项目 综合评价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大保护生态云平台顶层设计架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亚丽 魏本胜 +2 位作者 郑思远 梁漫春 邹雨璇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6,共8页
针对智慧监管平台目标不统一、平台众多、数据集成共享不足等问题,从长江大保护全流域治理目标出发,根据长江节点城市特点,基于已有研究基础,通过将智慧水务“云物大移智”(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 针对智慧监管平台目标不统一、平台众多、数据集成共享不足等问题,从长江大保护全流域治理目标出发,根据长江节点城市特点,基于已有研究基础,通过将智慧水务“云物大移智”(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从顶层构建由“3个1”(“一张网”“一张图”“一朵云”)、“2中心”(大数据资源中心、智慧运营中心)、“2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4平台”(产业生态平台、工程任务调度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智慧运营平台)组成的“3+2+2+4”长江大保护生态云平台架构系统,可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和应用管理规范化,建立统一的全周期技术标准体系,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大保护 生态云平台 顶层设计 智慧水务 智慧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栖息地法求解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流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易燃 陶江平 +4 位作者 杨志 刘宏高 徐薇 曹俊 张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1,59,共8页
为了解决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的多鱼种生态流量求解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计算,在耦合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流量及阈值计算的求解方法,包括:①采用模糊逻辑法进行产卵场栖息地... 为了解决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的多鱼种生态流量求解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计算,在耦合多种产漂流性卵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流量及阈值计算的求解方法,包括:①采用模糊逻辑法进行产卵场栖息地模拟;②改进优势度模型,并运用熵权法确定鱼种的生态流量权重,加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结果的适用性;③耦合多种鱼类产卵需求求解生态流量,并基于单、多鱼种最适生态流量求解综合生态流量阈值。方法考虑了多种鱼类产卵期间的生态流量需求,增加了鱼种对河流生态需求指示作用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库生态调度提供理论基础,为河流水资源管理提供必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漂流性卵鱼类 模糊逻辑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法的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生态流量及调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燃 陈小娟 +7 位作者 杨志 陶江平 戴凌全 郜星晨 刘宏高 朱其广 徐薇 曹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6,共12页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 揭示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适宜性变化的规律,确定水库变动回水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生态流量阈值及保护调控的方法,为鱼类产卵场栖息地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以三峡变动回水区的广阳-石沱江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四大家鱼、铜鱼、长鳍吻鮈、圆筒吻鮈和中华金沙鳅等8种产漂流性卵鱼类为研究对象,通过鱼类产卵场栖息地模拟,在耦合8种鱼类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计算生态流量阈值,并制定相应的调控策略。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在145、150、155、160、165 m和天然情形下变动回水区最小生态流量分别为:6543、7130、9943、13713、17603、6106 m^(3)/s;最大生态流量分别为:17028、17526、23110、28291、29858、15753 m^(3)/s;最适生态流量分别为10002、10916、14479、18810、23226、9365 m^(3)/s,上、下阈值分别为13515、14221、18794、23550、26542、12559 m^(3)/s;8272、9023、12211、16262、20414、7736 m^(3)/s。流量较小时,一定流量范围内,降低水位有利于增加加权可利用面积(AWU);流量较大时,流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水位有利于增加AWU;而流量在两者之间时,可参考研究结果中的水位及生态流量阈值进行调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法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生态流量 调控策略 广阳-石沱江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生态流量的梯级水库主从博弈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启凡 胡铁松 +2 位作者 戴凌全 曹光荣 姜伟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7,121,共10页
针对传统集中式多目标优化范式未充分考虑多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关系对水库调度决策的影响,导致难以保障河道生态流量的现实问题,设置了共同保障和单独保障两种生态流量保障情景,构建了发电服从防洪调度原则下的梯级水库主从博弈优化调度模... 针对传统集中式多目标优化范式未充分考虑多利益相关主体博弈关系对水库调度决策的影响,导致难以保障河道生态流量的现实问题,设置了共同保障和单独保障两种生态流量保障情景,构建了发电服从防洪调度原则下的梯级水库主从博弈优化调度模型,并在拉萨河流域旁多直孔梯级水库开展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梯级水库在共同保障生态流量下综合效益最优,仅由直孔水库单独保障生态流量造成调度效益难以凸显,其中防洪效益降低4.35%,整体发电效益降低1.66%;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单库保障模式下枯水期旁多水库倾向于蓄水而减少下泄,导致直孔水库过度下降水位来保障生态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优化调度 防洪生态发电 生态流量 主从博弈 拉萨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悬沙颗粒磷的粒径变化和滞留特征
16
作者 陈晴空 陈治君 +3 位作者 王殿常 兰峰 高千红 李姗泽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2,共12页
【目的】磷是长江的主要污染物和生源要素,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大量携带磷的悬沙(颗粒磷)被拦截而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粒径(D)是悬沙的重要物理特性,但目前对长江颗粒磷的研究缺乏粒径方面的信息。【方法】2021年在三峡库区长江干... 【目的】磷是长江的主要污染物和生源要素,三峡大坝的建成导致大量携带磷的悬沙(颗粒磷)被拦截而影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粒径(D)是悬沙的重要物理特性,但目前对长江颗粒磷的研究缺乏粒径方面的信息。【方法】2021年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和支流嘉陵江、乌江的8个水文断面逐月开展了悬沙粒径级配分析和各粒径段悬沙含磷量(PP′)的监测,获得了各断面不同时间、不同粒径段悬沙的PP′值,输沙率和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以及总磷(TP)、溶解态磷(DP)、颗粒磷(PP)的浓度,总结了库区悬沙粒度特征和含磷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库区中主导颗粒磷输移的主要悬沙成分,估算了库区对不同悬沙成分的拦截作用。【结果】结果显示:(1)库区悬沙以D≤0.062 mm的细颗粒为主,从上游到下游有细化趋势;粉砂通量最大可占全年D≤0.062 mm悬沙通量的77%,粉砂颗粒磷通量最大可占全年D≤0.062 mm悬沙颗粒磷通量的82%,粉砂是库区颗粒磷的主要载体。(2)非汛期库区长江干流各粒径段的悬沙平均含磷量大于汛期,且粒径越小PP′值越大,但汛期却是0.002<D<0.004 mm的黏粒含磷最多,输沙率决定悬沙通量的多少,是影响颗粒磷输移的主要因素。(3)库区水体中的磷在非汛期以DP为主,汛期以PP为主,全年都有悬沙和PP滞留,尤以汛期为主,汛期悬沙和颗粒磷滞留量分别约占全年滞留量的94.5%和97.1%;粉砂颗粒磷在库区的滞留率>80%,黏粒颗粒磷的滞留率>60%。【结论】结果表明:悬沙粒径级配与土壤测磷相结合的监测方法能明确库区不同粒径悬沙的含磷量,为库区磷监测提供新的技术参考;库区悬沙成分占比对颗粒磷输移的影响大于悬沙粒径,悬沙成分占比越大,对颗粒磷输移的影响越大,因此长江上游控磷更应侧重对悬沙成分占比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悬沙 粒径 颗粒磷 滞留率 时空变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用于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乔雪园 王先恺 +2 位作者 陈祥 董滨 李翀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0,共7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市政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鉴于矿山生态修复基质用土的缺乏和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消纳路径的不畅,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将市政污泥应用于... 矿山生态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市政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是城市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鉴于矿山生态修复基质用土的缺乏和市政污泥稳定化产物消纳路径的不畅,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将市政污泥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可能性。梳理了市政污泥稳定产物的应用前景,分析将其用于矿山修复的生态效益,包括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阻断矿山淋溶污染、强化植物对含重金属土壤的修复效果等;指出市政污泥稳定产物应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可能产生的次生污染风险,其生态毒性的累积会显著降低矿山植物的存活率,氮、磷等物质淋溶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需要严格控制市政污泥稳定产物的用法用量。研究表明,进一步厘清市政污泥施用后对矿山土壤理化性质的长期影响,深化市政污泥稳定产物固定重金属的机理研究,明确市政污泥稳定产物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建立市政污泥施用后的污染评估方法等,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生态修复 市政污泥 固废资源化 污染防治 效益与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水体硅含量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俞洋 汤显强 +1 位作者 王丹阳 黎睿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46,53,共10页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长江流域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成为日益热门的话题。硅作为六大生源要素之一,是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要素之一,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河流中硅的形态分类,讨论了对...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长江流域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状态成为日益热门的话题。硅作为六大生源要素之一,是影响浮游生物生长繁殖的要素之一,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介绍了河流中硅的形态分类,讨论了对不同形态硅的研究意义。随后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长江流域硅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河流、水库及河口硅含量分布的因素,对比分析了长江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硅含量差异的原因,展望了长江流域硅含量当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可为硅元素对长江流域浮游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相应研究提供思路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水体 生物硅 溶解硅 硅含量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莎 姜伟 +3 位作者 李博 党莹超 苏巍 戴凌全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 为探究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干流葛洲坝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变化,2009-2019年冬季进行渔获物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坝下江段共发现鱼类54种,为5目10科43属,其中鲤形目鲤科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58.1%;优势种为铜鱼、瓦氏黄颡鱼、鳜。应用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MDS)等多元统计方法将鱼类群落结构分为2009-2013年和2014-2019年2组,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组间差异显著(R=0.875,P<0.05);相似性百分比(SIMPER)表明,引起组间渔获物结构差异的主要贡献者为瓦氏黄颡鱼、铜鱼、圆筒吻鮈、贝氏䱗、鳜,除了圆筒吻鮈外,2013年以后其他鱼类丰度值均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丰度生物量曲线(ABC)显示,坝下鱼类群落一直处于受干扰状态。2009-2019年葛洲坝坝下鱼类优势种集中,2013年以后的群落结构仅几种鱼占主导地位,优势种丰度上升,主要种的种类减少,多样性指数降低,但种类数稍有增加,鳤、胭脂鱼等多年未见的鱼种重现。研究表明,随着生态调度、增殖放流、十年禁渔等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的日渐成效,坝下鱼类的自然状况会不断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曲线 葛洲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的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2
20
作者 乔雪园 吴海斌 +4 位作者 王殿常 李翀 王先恺 师雄 董滨 《中国矿业》 2022年第8期36-43,共8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本文基于“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环境治理需求,从矿山生态修复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的相关政策和环... 矿山生态修复是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攻关方向。本文基于“长江大保护”战略的环境治理需求,从矿山生态修复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的相关政策和环保督察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矿山生态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监管缺位、无序开采、尾矿库/尾矿渣处置不当、废水排放不达标、土壤污染评估缺失等,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对矿山生态修复责任意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导致矿山生态问题频出;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不足,导致矿山生态修复形式多追求短平快的景观修复工程,对于重金属和酸性废水等污染物缺乏科学的防治方式。针对上述问题,从健全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制、完善矿山修复规范和标准、坚持“以废治废”的生态修复思路三个角度给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治理 环保督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