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移民工作实物指标调查进度管理与控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祖雄 王秀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67-169,共3页
为了制定合理的水库移民工作实物指标调查进度计划,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范围大,移民工作工期长、投资大、步骤多、时间紧和任务重等特点。对影响实物指标调查进度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编制详尽的进度... 为了制定合理的水库移民工作实物指标调查进度计划,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淹没范围大,移民工作工期长、投资大、步骤多、时间紧和任务重等特点。对影响实物指标调查进度的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编制详尽的进度计划、细化实施计划、加强跟踪检查、优化技术方案等实物指标调查进度控制措施,以期对今后实物指标调查工作进度控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物指标 进度控制 技术方案 水库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政策评价——以《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商艳光 施国庆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71,共9页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令)移民政策的进步性、局限性、制度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条例的修订完善及水利水电移民事业健康发展。471号令相对于74号令在各个方面...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471号令)移民政策的进步性、局限性、制度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进行评价,有助于条例的修订完善及水利水电移民事业健康发展。471号令相对于74号令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一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发展要求,需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完善:移民管理体制要从"管理"转变为"治理",实现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明确项目法人与地方政府的权责,实现协调发展;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新要求贯彻到移民工作中,实现绿色发展;要消除部门立法、行业保护的影响,实现开放发展;要更多地让利于移民及安置区群众,实现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移民安置 政策评价 移民管理体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移民安稳致富 水利水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整治对中国粮食产出稳定性的贡献 被引量:26
3
作者 谢向向 汪晗 +1 位作者 张安录 杨蒙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62,共8页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整治对粮食产出稳定性的贡献,为制定合理高效的土地整治政策,促进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中国粮食产量的波动性及增长趋势,然后基于C-D生产函数,分别建立趋势产量和波动强度面板回归模...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整治对粮食产出稳定性的贡献,为制定合理高效的土地整治政策,促进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H-P滤波法实证分析中国粮食产量的波动性及增长趋势,然后基于C-D生产函数,分别建立趋势产量和波动强度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土地整治对粮食产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量均对粮食长期趋势产生不同程度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对主产区粮食长期趋势影响显著为负,对非主产区却有正向影响。(2)土地整治面积和单位面积投资额均降低了全国及主产区粮食产量的波动程度,土地整治规模在全国和主产区的影响系数分别为-1.4162和-2.2215;单位土地整治面积投资额在全国和主产区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7589和-1.3509。(3)土地整治新增耕地面积对全国和主产区的粮食产量波动强度影响为正,影响系数分别为0.8018和1.3931。可能是通过土地整治新增的耕地质量较低,产出不高,导致了粮食产量波动。土地整治投入在非主产区均表现为不显著。研究结论:应继续推进尤其是主产区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加大土地整治投资强度,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合理使用整治资金,注重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将土地整治投入和管理机制与农业生产系统运行机制、自然因素等有效结合,并制定差别化区域政策,以保障粮食增产稳产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粮食产出稳定性 趋势产量 波动强度 面板回归模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的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保积存 王得祥 +1 位作者 陈飞 方凯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126,共6页
为研究锐齿栎的天然更新状况,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火地塘林区锐齿栎的更新密度与频度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对影响锐齿栎林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调查中以锐齿栎+油松林下更新状况最好,更新密度为8... 为研究锐齿栎的天然更新状况,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火地塘林区锐齿栎的更新密度与频度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对影响锐齿栎林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调查中以锐齿栎+油松林下更新状况最好,更新密度为8 812株.hm-2;其次是锐齿栎纯林,更新密度为5 960株.hm-2;锐齿栎+梾木林下更新密度最小,为5 750株.hm-2。(2)优势树种锐齿栎的更新状况明显优于其他树种,更新密度最高可达2 500株.hm-2,频度可达62%。(3)影响锐齿栎更新的11个环境因子关联度排序为:林分密度〉针叶树株数〉海拔〉土壤容重〉郁闭度〉坡度〉凋落物厚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厚度〉灌草盖度。其中可控制因子林分密度、针叶树株数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天然更新;郁闭度在70%~75%之间时,林下更新密度较大。因此,可通过调节这些因子促进锐齿栎林天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 更新 环境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热开采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窦斌 秦明举 +2 位作者 蒋国盛 李文斯 范彬彬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9-52,58,共5页
近年的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区发育有底辟构造、海底滑坡以及活动断层带等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受深部地幔上隆的影响,南海整个海区热流背景值偏高,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由此提出了利用地热加热海水,用热激发法分解天然... 近年的研究表明南海北部陆坡区发育有底辟构造、海底滑坡以及活动断层带等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受深部地幔上隆的影响,南海整个海区热流背景值偏高,地热资源十分丰富,由此提出了利用地热加热海水,用热激发法分解天然气水合物的设想,并设计了初步的生产工艺。用传统热激发方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本身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而且效率低下,开采成本太高。在南海利用地热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的工艺大大降低了开采热源输入的成本,具有商业开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地热能 开采方式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射流与洞口风道组合式通风效果分析
6
作者 曾艳华 周小涵 袁建刚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6-69,共4页
射流风机与洞口风道组合通风效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长度超过5km的内燃牵引隧道中,射流风机并未有效阻止风流从洞口隧道内流出,未达到设计通风效果。采用CFD计算软件FLUENT建立三维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洞口射流... 射流风机与洞口风道组合通风效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关注的关键科学问题,在长度超过5km的内燃牵引隧道中,射流风机并未有效阻止风流从洞口隧道内流出,未达到设计通风效果。采用CFD计算软件FLUENT建立三维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洞口射流风机安装断面连接方式、轴流送风口风速、射流风机台数关键因素影响效果。射流风机安装处设置渐变过渡段后,风机吹出的风流可以平稳的进入隧道,从洞口引入新风效果明显;在同样的风量下,送风口风速不同,产生阻力也不同,对洞口端引入新风产生影响,设计中应适当降低送风口风速;在洞口设置同样的射流风机,轴流送风道送入的风量不同,洞口端隧道内风流的状态不同,当送风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将产生洞口段隧道风流流出,设计中洞口射流风机的台数应根据送风道的送风量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射流通风 洞口风道式通风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计算均匀坡毛管水头损失
7
作者 王秀康 刘祖雄 杜兵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1,共3页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环节,毛管的水头损失计算是滴灌工程设计与运行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目前的设计手册无直接推求毛管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传统方法需要计算多口系数、按经验给定局部损失扩大系数等,计算过程复杂... 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关键环节,毛管的水头损失计算是滴灌工程设计与运行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目前的设计手册无直接推求毛管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传统方法需要计算多口系数、按经验给定局部损失扩大系数等,计算过程复杂,且对经验性要求较高。通过对毛管整个管段进行微分,并采用数学变换,逐步优化拟合原理,得到均匀坡毛管水头损失的直接计算公式,该式不需给定孔口扩大系数、推求多口系数,而且适用范围广泛,精度评价满足工程需求,且物理概念清晰明确。实例工程应用及误差分析表明:在实例工程中误差仅为0.57%,在工程应用范围内误差集中分布在1%内,为滴灌工程设计手册的编制和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坡 毛管 出水口 水头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黄龙山林地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淼 赵鹏祥 +1 位作者 孙存举 陈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6,共7页
利用黄龙山林区1986年、1997年、200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黄龙山近20a林地变化的时空特性。同时,结合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对黄龙山林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各类林地的社会... 利用黄龙山林区1986年、1997年、2008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黄龙山近20a林地变化的时空特性。同时,结合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对黄龙山林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各类林地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1986-2008年黄龙山林地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变化。主要表现为有林地和其他林地面积持续增加;灌木林地、疏林地面积逐年减少。林地内部存在相互转化,主要转化方向为灌木林、疏林地向有林地转化。相比于1986-1997年、1997-2008年黄龙山林区林地的转化速率在逐渐减缓,有趋于向稳定状态发展。同时,驱动力模型揭示,国民生产总值与黄龙山林区有林地及其他林地变化有较大相关性,灌木林地面积变化主要受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影响,农业人口比重是黄龙山林区疏林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山 林地 时空动态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C模式下输变电工程管理流程体系综合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林智明 张垚 侯学良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9-93,共5页
为了对输变电工程中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结合输变电工程的特点及其实际情况,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流程体系的综合评价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对... 为了对输变电工程中的管理流程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结合输变电工程的特点及其实际情况,构建了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流程体系的综合评价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通过对某EPC输变电工程的管理流程体系进行实例研究,验证了该评价体系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对工程建设的管理流程进行分析,为EPC模式的在输变电工程中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模式 输变电工程 管理流程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