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曲率铝合金薄壁构件气胀成形技术研究
1
作者 赵忠浩 赵喜东 +4 位作者 亓昌 盈亮 同勃阳 杨姝 魏文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7,共9页
为满足复杂曲率轻量化薄壁构件快速高质量成形的需求,对5754铝合金复杂构件的气胀成形性能进行了试验与仿真研究。通过单一变量法确定了型腔气压和压边力的最佳工艺参数。结合数值模拟和成形试验,分析研究了型腔气压和压边力对构件成形... 为满足复杂曲率轻量化薄壁构件快速高质量成形的需求,对5754铝合金复杂构件的气胀成形性能进行了试验与仿真研究。通过单一变量法确定了型腔气压和压边力的最佳工艺参数。结合数值模拟和成形试验,分析研究了型腔气压和压边力对构件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成形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的成形气压和压边力分别为1.2 MPa和4.6 MPa。当气压小于1 MPa时,最大成形深度不断增加,最大应力位于主特征中心,壁厚分布由中心向两侧递增;当气压超过1 MPa后,最大成形深度保持不变,最大应力位于型腔中心两侧,壁厚分布由中心向两侧先减后增。当压边力小于4.3 MPa时会导致构件边缘起皱;增大压边力可有效抑制起皱,但压边力超过4.9 MPa时会增加构件局部破裂的风险。因此,采用上述最佳工艺参数能够成形质量良好的复杂曲率铝合金薄壁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754铝合金 薄壁构件 气胀成形 工艺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瞄准式杀伤技术的防空导弹总体问题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达 薛林 +1 位作者 陈阳阳 李建国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52,共11页
定向战斗部技术是利用目标方位信息通过导弹弹体变化或战斗部起爆逻辑控制改变爆破方向以取得最大毁伤效果的新型杀伤技术,是未来新一代防空导弹实现能力跨越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装备有径向转向式定向战斗部的瞄准杀伤式防空导弹为研究对... 定向战斗部技术是利用目标方位信息通过导弹弹体变化或战斗部起爆逻辑控制改变爆破方向以取得最大毁伤效果的新型杀伤技术,是未来新一代防空导弹实现能力跨越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装备有径向转向式定向战斗部的瞄准杀伤式防空导弹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相关总体问题。研究了补偿导弹法向过载的脱靶信息预测方法,满足了瞄准式杀伤提前获取脱靶信息的需求;研究了预测着靶点的散布规律和预测模糊问题的形成机理,为解决模糊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了小脱靶量遭遇时的瞄准精确度提升方法;对瞄准杀伤式防空导弹实例进行了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瞄准式杀伤技术 脱靶信息预测 预测模糊机理 冗余杀伤 偏置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推段拦截导弹制导律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3
作者 张旭 曾鹏 +3 位作者 李旭 郑学合 薛建恒 王超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5-344,共10页
助推段拦截时间窗口极短,要求导弹须具备高速、高加速能力,同时由于目标弹道导弹在助推阶段仍在加速,要求拦截导弹的制导方案需具备应对目标机动的能力。通过分析助推段拦截导弹的特性,建立弹道仿真模型,并依据拦截导弹飞行全过程要求... 助推段拦截时间窗口极短,要求导弹须具备高速、高加速能力,同时由于目标弹道导弹在助推阶段仍在加速,要求拦截导弹的制导方案需具备应对目标机动的能力。通过分析助推段拦截导弹的特性,建立弹道仿真模型,并依据拦截导弹飞行全过程要求的制导机制性能,详细设计助推段拦截导弹在初制导、中制导、末制导阶段下的制导律,研究不同制导方案对导弹拦截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导弹最大速度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助推段拦截导弹的中制导采用预测命中点导引律能够降低视线角速率,使弹道更为平直,末制导采用修正比例导引律可以降低需用过载,提高拦截性能;能量越高的导弹,其速度特性、飞行性能越高,同时所需拦截时间越短,拦截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导弹防御 助推段拦截 制导律设计 拦截性能 弹道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战筹划系统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颜羽鹏 姜可 +3 位作者 程健鹏 李冠呈 石鹏飞 刘颖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5-181,共7页
为应对作战筹划系统人机交互技术中的诸多挑战,梳理和分析了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现状;从作战筹划系统概念和人机交互技术需求出发,结合多模态交互技术特点,对系统的实现方式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作... 为应对作战筹划系统人机交互技术中的诸多挑战,梳理和分析了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现状;从作战筹划系统概念和人机交互技术需求出发,结合多模态交互技术特点,对系统的实现方式及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作战筹划系统中多模态交互指令融合及人机混合决策不足等问题,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增加了指挥人员分析局势并做出准确决策的难度。对作战筹划系统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为未来作战筹划系统和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战筹划 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 交互指令融合 决策优化 认知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发射飞行可靠度评估方法研究
5
作者 陈佳希 王宇浩 +1 位作者 程辰 岳晓蕊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发射飞行可靠度是导弹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在导弹鉴定飞行试验数据无法满足导弹高可靠度指标评估要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地面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合因子Bayes理论的导弹发射飞行可靠度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地面试验数据进行等效转换... 发射飞行可靠度是导弹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在导弹鉴定飞行试验数据无法满足导弹高可靠度指标评估要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地面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合因子Bayes理论的导弹发射飞行可靠度评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地面试验数据进行等效转换并开展一致性检验;其次,采用L-M法将地面数据折合为导弹飞行试验的验前信息;最后,采用基于折合因子的Bayes理论方法对导弹发射飞行可靠度下限进行评估。典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导弹及各分系统可靠性鉴定试验数据信息,既降低了飞行试验的成本和风险,又增加了导弹发射飞行可靠度评估值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可靠度评估 L-M法 Bayes理论 折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覆盖理论的高速强机动目标集群协同围捕
6
作者 江涌 王林波 王蒙一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7-930,共14页
集群协同围捕技术在空天防御领域逐渐扮演愈加关键的角色,本文基于碰撞平面等效覆盖方法,在三维空间内基于非线性动态模型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强机动目标的覆盖策略.首先基于三维圆锥体可达域提出新的碰撞平面等效覆盖方法,阐释加速度覆盖... 集群协同围捕技术在空天防御领域逐渐扮演愈加关键的角色,本文基于碰撞平面等效覆盖方法,在三维空间内基于非线性动态模型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强机动目标的覆盖策略.首先基于三维圆锥体可达域提出新的碰撞平面等效覆盖方法,阐释加速度覆盖和位置覆盖的区别与联系,并从几何角度分析交会角对完全覆盖的影响;其次,考虑实际环境下飞行器过载弱于目标的情况,基于偏置比例导引设计协同制导律,能够实现对目标加速度的覆盖,并基于覆盖率和零控脱靶量提出分段覆盖动态调节与快速收敛策略,使得多飞行器在前期能够保持高覆盖率,后期能够降低整体的脱靶量,实现围捕覆盖的优势;最后,结合数值仿真进行了可行性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协同围捕 覆盖理论 高速强机动目标 偏置比例导引 覆盖动态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配作齐停类调度约束处理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晓圆 王爱民 +1 位作者 范瑞成 李铁成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88-2797,共10页
针对离散作业车间调度中的工序作业非独立以及资源非独占式占用的作业排产需求,提出面向配作及批处理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作齐停类调度约束处理技术。通过分析配作、批处理、工艺顺序和设备能力等约束,建立了综合批处理设备的利用率... 针对离散作业车间调度中的工序作业非独立以及资源非独占式占用的作业排产需求,提出面向配作及批处理的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配作齐停类调度约束处理技术。通过分析配作、批处理、工艺顺序和设备能力等约束,建立了综合批处理设备的利用率和订单平均延误时间的目标模型。设计了一种综合适应配作和批处理约束的二维染色体编码方式,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配作齐停类调度约束处理流程。结合配作和批处理约束所要求的工序级协调需求,提出一种面向配作约束的加工序列染色体调整机制,以及面向动态分批的合批染色体调整机制,解决了多工序间的加工时间齐停控制问题。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技术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动态工序组合 批处理 配作约束 齐停约束 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自偏压效应离子推力器束流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谨远 张思远 +6 位作者 邓海军 李程 冯晨曦 李昊霖 李依潇 陈铮 孙安邦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100,共9页
为了获得不同推力器工况对射频自偏压效应离子推力器的自偏压幅值和束流特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地面实验研究了栅极射频功率、线圈放电功率、工质种类对自偏压幅值和羽流区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同时对直流栅极工况和射频栅极工况下的束流特... 为了获得不同推力器工况对射频自偏压效应离子推力器的自偏压幅值和束流特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地面实验研究了栅极射频功率、线圈放电功率、工质种类对自偏压幅值和羽流区等离子体参数的影响,同时对直流栅极工况和射频栅极工况下的束流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栅极射频功率的增大会提高自偏压幅值并提升束流强度,但在较高栅极射频功率下,栅极下游区域将发生自持放电并形成等离子体;放电腔内放电模式转换会通过改变等离子体阻抗的方式大幅影响栅极直流自偏压幅值和栅极电压的射频分量,进而影响羽流区等离子体参数;与直流栅极工况相比,射频栅极能同时引出并加速离子和电子,并在栅极下游实现自中和,且在Ar,Kr,Xe三种工质下均具有自中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中和 射频自偏压效应 离子推力器 束流特性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高超声速武器攻防发展态势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冠 尹童 曹颖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32,共7页
近年来,伴随高超声速技术飞速发展,各国积极推动高超声速导弹武器系统研究,在加快进攻性高超声速导弹武器研制的同时,加紧开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导弹防御技术研究。深入分析了国外高超声速进攻武器的发展布局及高超防御体系的概况,归纳... 近年来,伴随高超声速技术飞速发展,各国积极推动高超声速导弹武器系统研究,在加快进攻性高超声速导弹武器研制的同时,加紧开展临近空间高超声速导弹防御技术研究。深入分析了国外高超声速进攻武器的发展布局及高超防御体系的概况,归纳了高超声速武器攻防作战的应用样式,并分析了对国家安全构成的挑战。可以对高超声速进攻武器与防御技术发展起到借鉴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进攻武器 防御体系 发展态势 作战应用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排气羽流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娟 包醒东 +1 位作者 吴杰 董雁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84,共6页
舰船动力系统的高温排气羽流是舰船红外辐射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建立基于CFD数值方法的排气羽流流场分布模型和基于窄带模型C-G近似方法的高温排气红外辐射模型,重点研究了合成风速对排气羽流流场和红外辐射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成... 舰船动力系统的高温排气羽流是舰船红外辐射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建立基于CFD数值方法的排气羽流流场分布模型和基于窄带模型C-G近似方法的高温排气红外辐射模型,重点研究了合成风速对排气羽流流场和红外辐射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成风速的大小对排气羽流的形状及辐射分布区域影响显著,合成风速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排气羽流在中波红外谱段平均辐射强度降低了48.1%。也对计算模型可能产生偏差的物理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如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粒子对羽流红外辐射传输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 排气羽流 红外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在质量约束的文本生成和评价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兰玉乾 饶元 +3 位作者 李冠呈 孙菱 夏昺灿 辛婷婷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3-659,共27页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能够适应复杂场景、并能满足人类的各种应用需求为目标的文本生成算法模型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ChatGPT等大规模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高度忠实于用户意图的优势隐含了部分的...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能够适应复杂场景、并能满足人类的各种应用需求为目标的文本生成算法模型成为学术界与产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ChatGPT等大规模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高度忠实于用户意图的优势隐含了部分的事实性错误,而且也需要依靠提示内容来控制细致的生成质量和领域适应性,因此,研究以内在质量约束为核心的文本生成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近年来关键的内容生成模型和技术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基于内在质量约束的文本生成的基本形式,以及基于“信、达、雅”的6种质量特征;针对这6种质量特征,分析并总结了生成器模型的设计和相关算法;同时,围绕不同的内在质量特征总结了多种自动评价和人工评价指标与方法.最后,本文对文本内在质量约束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模型 文本生成 文本质量 文本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A14-T6铝合金厚板电子束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嘉佳 卢明 +2 位作者 刘伟 曹慧 倪增磊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96,101,共5页
对24 mm厚2A14-T6铝合金板开展了电子束焊接试验,获得了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接头变形小、深宽比大,探伤结果为I级。接头各微区组织具有差异性,焊缝中心组织为树枝晶,近熔合线处的焊缝组织为柱状晶,热影响区组织为粗化的扁长... 对24 mm厚2A14-T6铝合金板开展了电子束焊接试验,获得了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接头变形小、深宽比大,探伤结果为I级。接头各微区组织具有差异性,焊缝中心组织为树枝晶,近熔合线处的焊缝组织为柱状晶,热影响区组织为粗化的扁长纤维状组织,沉淀强化相颗粒增多,过时效区组织与母材相近,均为扁长纤维状组织。焊缝区晶粒内有少量沉淀强化相,晶界上存在由铜、硅等元素与基体相形成的共晶相,呈网络状分布;母材区有细小的Al_(2)Cu沉淀强化相及呈条状分布的大块共晶相。焊缝区显微硬度最低,热影响区硬度随距焊缝中心距离增大先上升后下降,母材区的最高。接头的平均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387.7 MPa和3.4%,微观断口有撕裂棱和少量大而浅的韧窝,为脆性为主的韧脆混合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 2A14-T6铝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远程导弹弹道解析估算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洁瑶 江涌 +1 位作者 钟世勇 熊灵芳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3-410,共8页
对于高超声速远程导弹助推-滑翔弹道,提出一种弹道参数的解析估算方法,该方法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利用准平衡滑翔条件建立滑翔射程和飞行时间的解析估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定量地分析研究升阻比、初始速度等弹道参数对滑翔射程和时间的影响规... 对于高超声速远程导弹助推-滑翔弹道,提出一种弹道参数的解析估算方法,该方法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利用准平衡滑翔条件建立滑翔射程和飞行时间的解析估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定量地分析研究升阻比、初始速度等弹道参数对滑翔射程和时间的影响规律;同时在理论上分析了最小能量椭圆弹道的射程和飞行时间特性。基于推导得到的解析估算公式,对比研究滑翔弹道和椭圆弹道的在不同条件下的射程和时间特性,并提出这两种弹道最佳适用范围的确定准则。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表明,解析估算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的误差小于2%,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可靠、有效地分析出滑翔弹道的性能,可为弹道方案的初步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远程导弹 最小能量弹道 助推一滑翔弹道 参数估算 滑翔距离 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OODA-A环的防空体系及其作战时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黎 李芳芳 +1 位作者 冯清江 陈燕飞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383-388,共6页
为了提升防空体系执行OODA循环的速度和质量,在OODA环基础上增加评估(assessment)环节,提出一种基于OODA-A环的防空体系作战模型,该模型能够对防空体系执行一次OODA循环的战场态势变化情况,以及作战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对敌方目标机... 为了提升防空体系执行OODA循环的速度和质量,在OODA环基础上增加评估(assessment)环节,提出一种基于OODA-A环的防空体系作战模型,该模型能够对防空体系执行一次OODA循环的战场态势变化情况,以及作战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对敌方目标机动情况和目标信息冲突情况、目标毁伤情况,我方武器漏射击和过射击情况、作战损耗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下一步行动方向,同时能够将评估结果实时反馈给OODA环中的各节点,进一步提升OODA环各节点的作战能力,从而实现防空体系更快更好地完成OODA循环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防空体系作战案例,对基于OODA-A环的防空体系的作战时效进行分析与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OODA-A环的防空体系的优越性,对防空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空体系 OODA-A环 态势评估 信息实时反馈 作战时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推-滑翔弹道高精度滑翔射程解析估算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洁瑶 江涌 钟世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25,共7页
针对目前高超声速滑翔弹道解析估算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度变化特性的高精度滑翔射程解析估算方法。该方法首先从单位质量机械能的角度出发,建立滑翔射程与升阻比、初末速度间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准平衡滑翔条件,推导建立... 针对目前高超声速滑翔弹道解析估算精度不高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度变化特性的高精度滑翔射程解析估算方法。该方法首先从单位质量机械能的角度出发,建立滑翔射程与升阻比、初末速度间的解析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准平衡滑翔条件,推导建立了滑翔高度随动能变化的平衡函数,并据此实现了对滑翔射程解析估算结果的修正,从而显著提高了实际飞行时速度倾角微小变化情况下的滑翔射程估算精度。最后与数值仿真弹道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滑翔射程解析估算误差小于1%,具有较高精度,可为高超声速远程滑翔弹道飞行性能分析、射程估算和在线弹道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远程飞行器 助推一滑翔弹道 滑翔射程 滑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大惯量运动平台双电机驱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方俊 王生捷 +1 位作者 李俊峰 王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60-2472,共13页
针对某车载大惯量伺服系统刚度欠缺,系统在高动态响应与稳定运行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速度曲线规划的双电机驱动策略。采用双电机同步消隙的方法来补偿方位通道与俯仰通道中传动间隙的影响,使得负载的驱动力矩变化连续,保证了系... 针对某车载大惯量伺服系统刚度欠缺,系统在高动态响应与稳定运行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一种基于速度曲线规划的双电机驱动策略。采用双电机同步消隙的方法来补偿方位通道与俯仰通道中传动间隙的影响,使得负载的驱动力矩变化连续,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对伺服系统的运行速度曲线进行合理规划,避免了系统较大启动速度与加速度对结构造成的冲击而导致的抖动问题;利用速度规划指令前馈补偿的方式提高了伺服系统的动态跟踪精度,保证了系统的快速运行能力。联合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双电机同步消隙方法能有效补偿传动结构中间隙/齿隙的影响;速度曲线规划及前馈补偿的方式能有效抑制大惯量挠性结构的抖动问题,同时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大惯量运动平台 双电机同步消隙 速度曲线规划及前馈补偿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趋近率的含齿隙随动系统鲁棒控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方俊 王生捷 +2 位作者 李俊峰 李浩 崔臣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7-1184,共8页
针对一种含齿隙随动系统高精度、快响应、鲁棒能力强的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滑模趋近率的鲁棒控制策略。首先在位置环设计过程中引入了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能有效克服系统结构参数的变化,并提高了响应能力;其次利用线性扩... 针对一种含齿隙随动系统高精度、快响应、鲁棒能力强的控制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滑模趋近率的鲁棒控制策略。首先在位置环设计过程中引入了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器,能有效克服系统结构参数的变化,并提高了响应能力;其次利用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将传动结构中的齿隙因素视作外在扰动之一进行补偿,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能力;最后基于设计的新型滑模趋近率克服了控制量的抖动问题,通过联合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齿隙随动系统 积分非奇异终端滑模 扩张状态观测器 滑模趋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负载预测的自适应权值负载均衡算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宇耕 肖鹏 +2 位作者 张力 王激扬 孙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3-1037,共5页
针对LVS集群的加权最小连接数算法在反映实际负载和具体性能方面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负载预测的自适应权值负载均衡算法。采用一种自适应AR算法计算负载预测值,使服务器权值能够根据预测结果做出调整,进一步提升负载均衡效果,更加有效... 针对LVS集群的加权最小连接数算法在反映实际负载和具体性能方面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负载预测的自适应权值负载均衡算法。采用一种自适应AR算法计算负载预测值,使服务器权值能够根据预测结果做出调整,进一步提升负载均衡效果,更加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实验采用WAS工具进行仿真,并对算法效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更好地在LVS集群系统中实现负载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均衡算法 负载预测 自适应AR LVS集群 自适应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布谷鸟算法优化随机共振参数的轴承故障检测算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乔岩茹 陈健龙 侯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8-93,共6页
轴承故障信号的提取易受工作环境中强背景噪声的影响,特别在早期故障信号检测中,轴承故障信号被噪声淹没,导致检测受限。针对传统的自适应随机共振理论在轴承故障信号检测中参数优化单一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算法优化随机共振参数... 轴承故障信号的提取易受工作环境中强背景噪声的影响,特别在早期故障信号检测中,轴承故障信号被噪声淹没,导致检测受限。针对传统的自适应随机共振理论在轴承故障信号检测中参数优化单一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布谷鸟算法优化随机共振参数的轴承故障检测算法,该方法以输出信号信噪比作为适应度函,对随机共振理论中两个参数协调优化,得到一组最优参数,自适应实现与输入信号、噪声、非线性系统三者最匹配的随机共振效果。最后通过仿真对比,所提出的算法信号检测结果优于传统随机共振方法;通过轴承故障诊断实验数据验证,该算法实现的轴承故障信号的检测误差为0.1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寻优参数准确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对轴承故障的精准检测和工业设备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谷鸟算法 参数优化 适应度函数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热流密度限制的推力可控导弹三维制导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宏涛 石德平 刘恒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41,共11页
传统三维制导律设计通常将三维空间分成垂直面和水平面分别考虑,容易导致耦合信息的缺失,同时没有考虑导弹红外导引头对导弹头部热流密度的限制和终端速度约束。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具有推力可控能力的导弹,在视线旋转坐标系的视线瞬时旋... 传统三维制导律设计通常将三维空间分成垂直面和水平面分别考虑,容易导致耦合信息的缺失,同时没有考虑导弹红外导引头对导弹头部热流密度的限制和终端速度约束。针对以上问题,基于具有推力可控能力的导弹,在视线旋转坐标系的视线瞬时旋转平面内进行制导律设计。该制导律包含根据运动伪装理论设计的一种新的满足运动伪装条件的视线法方向加速度指令,以及通过变系数加权法综合考虑导引头热流密度限制及终端速度约束的视线方向加速度指令。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存在导引头初始对准误差时,该制导律在满足红外导引头对导弹头部的热流密度限制、终端速度约束以及轴向过载限制下对高速机动目标制导性能良好,视线角速率可控制在3(°)/s以下,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制导律 推力可控 运动伪装 导引头 热流密度 终端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