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头痛患者TCD、MRA及其相关生化因子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武剑 逄涛 +2 位作者 李存江 贾建平 赵利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观察颅内血管形态 ,血管舒缩变化 ,相关生化因子的变化与偏头痛的关系和在评价临床意义中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 ,经颅多谱勒 (TCD)和复式彩码双功能多谱勒测定颅内外血流情况、头颅磁共振血管像 (MRA)探查颅... 目的 :观察颅内血管形态 ,血管舒缩变化 ,相关生化因子的变化与偏头痛的关系和在评价临床意义中的价值。方法 :30例临床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 ,经颅多谱勒 (TCD)和复式彩码双功能多谱勒测定颅内外血流情况、头颅磁共振血管像 (MRA)探查颅内血管形态 ,此外 ,采用放免等方法测定发作间歇期血小板 5 羟色胺 ( 5 HT)、β 内啡肽 ( β EP)、神经降压素 (NT)、精氨酸加压素 (AVP)和血栓烷A2 (TXA2 )含量 ,并与 2 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偏头痛间歇期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和基底动脉 (BA)血流速度明显增高 (P <0 .0 1) ,颞浅动脉 (STA)没有显著性变化 (P >0 .0 5) ;MRA显示 6例患者颅内动脉异常 ;血浆 5 HT、NT含量偏头痛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 β EP、AVP、TXB2 偏头痛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偏头痛患者可能有先天血管发育异常 ,发作间歇期颅内动脉存在血流速度增快 ,血浆 5 HT、β EP、NT、AVP和TXB2 与偏头痛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经颅多谱勒 磁共振血管成像 生化因子 TCD M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洛地平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效果观察
2
作者 郭树霞 张宝珠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760,共3页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的效果.方法:64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非洛地平组(F组)给予非洛地平5~10 mg/d,苯那普利组(B组)给予苯那普利10~20 mg/d,每d 1次,疗程24... 目的:评价非洛地平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的效果.方法:64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非洛地平组(F组)给予非洛地平5~10 mg/d,苯那普利组(B组)给予苯那普利10~20 mg/d,每d 1次,疗程24周.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偶测血压、24 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显著降低,2组间偶测血压降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平均血压、白昼及夜间血压F组降幅大于B组(P<0.05).2组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心肌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B组降幅大于F组(P<0.05).结论:2药均能有效降压和逆转左心室肥厚,非洛地平总体降压幅度大于苯那普利,而苯那普利在逆转左心室肥厚方面略优于非洛地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苯那普利 左心室肥厚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加小剂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3
作者 何伟玺 赵秀珍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0-91,共3页
关键词 硝酸甘油 肝素钙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体会
4
作者 郭树霞 何玉萍 +4 位作者 崔志红 冯敏 张延展 张景 苌风琴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00-801,共2页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