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评价体系重构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恩红 王永军 +1 位作者 孟亮 樊飞舟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9-111,共3页
后金融危机时期,商业银行不得不告别过去"高盈利、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如何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流程框架及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从战略角度将"流程银行"这一先进理念同绩效评价... 后金融危机时期,商业银行不得不告别过去"高盈利、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如何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流程框架及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从战略角度将"流程银行"这一先进理念同绩效评价实务结合在一起,将国内外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国内某商业银行近几年绩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平衡计分卡"同"经济增加值"这两种绩效指标设计工具,使绩效评价效果更加完善,最后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绩效管理 商业银行 流程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推进流程银行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恩红 王萍 +1 位作者 樊飞舟 刘艳红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5-71,共7页
实施流程再造工程,重塑面向市场、客户导向、高效运作的业务流程,日渐成为国内银行业应对市场竞争、转换经营机制、推动业务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业务流程 管理流程 流程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发展资产托管业务的思考 被引量:14
3
作者 樊飞舟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0-114,共5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资产托管业务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沉淀部分低息负债、提高商业银行ROA(资产收益率)指标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外延内涵逐渐丰富,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在托管规模、产品种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资产托管业务在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沉淀部分低息负债、提高商业银行ROA(资产收益率)指标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中间业务。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外延内涵逐渐丰富,商业银行托管业务在托管规模、产品种类、数量及其收入上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商业银行应从管理、创新及培养人才等方面多措并举,大力发展资产托管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资产托管 金融创新 面向客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银行网点的战略转型 被引量:2
4
作者 侯保生 刘艳红 +2 位作者 许剑波 樊飞舟 张启来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8-120,共3页
目前银行网点的转型方向就是要将传统的业务操作型网点转变为以服务和销售为主的零售营销服务型网点。将单一的简单业务转移到自助服务设施,重新进行网点布局,合理设计网点内部功能区,实行差异化管理,增加销售,提升利润。
关键词 银行网点 战略转型 创新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的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方恩 《金融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授信的背景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快速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发挥了作用。但是,由于国家行业管理跟进不够及时,造成担保公司先天不足,行业自律不到位,担保行业虚假出资、超范围经营、向客户转移保证金等较...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授信的背景下,融资性担保公司快速发展为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发挥了作用。但是,由于国家行业管理跟进不够及时,造成担保公司先天不足,行业自律不到位,担保行业虚假出资、超范围经营、向客户转移保证金等较多问题。商业银行这两年引入担保公司保证方式,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对管理担保公司缺乏经验、机制不够配套,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应当加强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公司 民间借贷 虚伪出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风险管理的势能传递——浅谈二级分行的风险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申枫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0-42,共3页
随着中国银行成功上市,经营过程中抵御风险和追逐收益的矛盾加剧,二级分行作为业务发展主体,发展授信业务和控制授信风险双重职能叠加,重贷轻管现象突出。如何实施主动风险管理,将总行、省行的风险管理战略传递至二级分行,并得到有效贯... 随着中国银行成功上市,经营过程中抵御风险和追逐收益的矛盾加剧,二级分行作为业务发展主体,发展授信业务和控制授信风险双重职能叠加,重贷轻管现象突出。如何实施主动风险管理,将总行、省行的风险管理战略传递至二级分行,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是管控好授信风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行 风险管理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国际准则新变化浅析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发展方向
7
作者 刘云阁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5,共3页
后危机时代,现行国际会计准则暴露了诸多弊端。本文从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发展30年来四次改革变迁着手,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分类、减值模型选择等方面的缺陷及变革趋势,从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强调会计准则灵活性... 后危机时代,现行国际会计准则暴露了诸多弊端。本文从我国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发展30年来四次改革变迁着手,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分类、减值模型选择等方面的缺陷及变革趋势,从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强调会计准则灵活性、加强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等方面探讨了在新形势下我国金融会计制度的发展方向和改革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会计制度 公允价值 金融资产 信息披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