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政府性债务的测算框架和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魏加宁 宁静 朱太辉 《金融监管研究》 2012年第11期43-59,共17页
近年来,关于我国政府性债务规模和风险大小的研究不断增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测算框架和指标体系,学术界和相关部门得出的债务规模和风险状况差异较大,争议不断。为此,本文借鉴货币供应量的多层次统计方法,根据政府与债务偿还的紧密程度... 近年来,关于我国政府性债务规模和风险大小的研究不断增多,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测算框架和指标体系,学术界和相关部门得出的债务规模和风险状况差异较大,争议不断。为此,本文借鉴货币供应量的多层次统计方法,根据政府与债务偿还的紧密程度,分别构建了我国中央政府性债务和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多层次测算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2010年的财政和经济数据,系统测算了我国政府性债务的规模及其风险大小。测算结果显示,我国最大口径的政府性债务规模为23.76万亿元,占2010年GDP的59%,接近负债率60%的国际警戒线。其中地方政府的负债率和债务率都要明显高于中央政府。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总体债务风险虽然不高,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已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债务规模 政府债务风险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tech的潜在风险与监管应对研究 被引量:133
2
作者 朱太辉 陈璐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7期18-32,共15页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 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风险集中度,有助于提高金融稳定性;但传统金融风险在Fintech业务中变得更加隐蔽,信息科技风险和操作风险更加突出,潜在的系统性、周期性风险不可忽视。目前各国对Fintech大多基于现有金融监管框架实施归口监管,监管发展路径呈现出"行业自律先行—政府监管跟上"的特征,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创新的监管模式,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未来,Fintech监管需要在促进Fintech健康发展和识别缓释潜在风险之间努力做好平衡,在持续风险监测评估的基础上适时调整优化监管政策,利用信息科技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工具,更加重视监管机构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监管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创新 金融效率 金融稳定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欢 王刚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81,共5页
近年来,金融全球化的迅速推进、现有业务范围和组织架构的日益复杂以及产品创新等因素,使银行面临巨大的合规风险。现代意义上的合规以健全、有效的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包括外部合规性监管和内部合规风险管理两部分内容,合规风险不... 近年来,金融全球化的迅速推进、现有业务范围和组织架构的日益复杂以及产品创新等因素,使银行面临巨大的合规风险。现代意义上的合规以健全、有效的银行风险管理机制为基础,包括外部合规性监管和内部合规风险管理两部分内容,合规风险不同于法律风险,已成为银行的一项核心风险。针对我国银行合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一是推动"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的转变,由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合规;二是在业务创新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持"合规";三是监管部门应遵循"以银行为主"的理念,推动合规风险管理;四是完善规则本身的制定过程,使其更和谐地体现金融市场各利益相关方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规风险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体系关联性研究文献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刚 刘嘉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15,共4页
关联度的提高既是过去几十年全球金融体系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现有关于金融体系关联性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首先界定关联性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分析金融体系关联性上升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随... 关联度的提高既是过去几十年全球金融体系发展变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现有关于金融体系关联性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首先界定关联性的概念和特征,其次分析金融体系关联性上升的原因和表现形式,随后揭示关联性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再次归纳目前关于金融体系关联性的各种度量方法,最后落脚于如何通过拓展宏观审慎视野,加强对关联性的监管,提高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性 大而不倒 太关联而不倒 宏观审慎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框架下的信用利差风险监管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春航 林学冠 陈璐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2期1-9,共9页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利差巨幅波动造成的损失对银行偿付能力产生了冲击,而一些银行在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进行的监管套利,也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危机之后,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对信用利差风...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信用利差巨幅波动造成的损失对银行偿付能力产生了冲击,而一些银行在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之间进行的监管套利,也影响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危机之后,这些问题引起了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对信用利差风险的识别、计量和资本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探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利差风险计量和管理面临的挑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账户 利率风险 信用利差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管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怡然 王刚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3-46,共4页
风险偏好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高度肯定。本次金融危机后,构建以风险偏好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风险偏好的内涵入手,首先介绍了风险偏好的设定方... 风险偏好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得到了国际银行业的高度肯定。本次金融危机后,构建以风险偏好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风险偏好的内涵入手,首先介绍了风险偏好的设定方法,其次指出了国际活跃银行在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风险偏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对我国如何借鉴国际活跃银行在风险偏好管理上的经验教训,从而在国际监管改革背景下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风险偏好 风险容忍度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比特币的风险特征、最新监管动态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刚 冯志勇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6-49,80,共5页
比特币是一种特殊的虚拟货币,它依托一种开源的点对点(P2P)软件,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作为全球首个去中心化的匿名交易货币系统,自2009年1月诞生以来,比特币在全球的接受程度和交易范围显著扩大,日益具备货币功能,受到众多投资... 比特币是一种特殊的虚拟货币,它依托一种开源的点对点(P2P)软件,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作为全球首个去中心化的匿名交易货币系统,自2009年1月诞生以来,比特币在全球的接受程度和交易范围显著扩大,日益具备货币功能,受到众多投资者追捧。但由于法律地位存在不确定性,交易平台存在脆弱性,且易被洗钱等非法交易利用,比特币已经引起美国和欧洲政府当局关注,并被纳入反洗钱法律框架。应定期评估比特币的发展对货币金融体系的影响,适时考虑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特币 风险特征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视角下各参与方演化博弈策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猛 郝琳娜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98,共4页
针对企业的传统生产模式产生的污染问题,构建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三方行为主体的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政府需强化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完善对银行绿色信贷激励... 针对企业的传统生产模式产生的污染问题,构建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三方行为主体的选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政府需强化对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和完善对银行绿色信贷激励机制,是完善各方绿色行为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环保 演化博弈 绿色信贷 演化稳定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小型银行的影响和应对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晓朴 郑笔锋 文竹 《金融监管研究》 2014年第8期19-29,共11页
当前,我国小型银行正在逐步形成差异化经营模式,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盈利模式、风险管理、经营能力、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大型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为... 当前,我国小型银行正在逐步形成差异化经营模式,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在盈利模式、风险管理、经营能力、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利率市场化的要求和大型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为尽可能降低自身和整体银行业的转型成本,我国小型银行应尽快健全基础管理体系,加快转变经营策略,积极完善内部管理,大力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也需要在制度层面为小型银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并加强系统性风险的预警和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小型银行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用广义信贷/GDP分析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文泓 林凯旋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6期13-30,共18页
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和《各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指导原则》,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和各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的指导原则,建议采用广义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值的偏离度(GAP)作为分析系统性风险状况、确定是... 2010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和《各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指导原则》,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和各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的指导原则,建议采用广义信贷/GDP与其长期趋势值的偏离度(GAP)作为分析系统性风险状况、确定是否计提逆周期资本的基本指标。目前,广义信贷/GDP已在国际和国家层面的宏观审慎监管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本文采集了1998年1季度至2013年1季度15年共61个季度的公开数据,运用广义信贷/GDP对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广义信贷与银行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分析系统性风险方面的功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出于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目的而评估、监测系统性风险时,广义信贷比银行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能更好地反映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杠杆程度。最后,本文就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分析评估和逆周期资本框架的实施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信贷 GDP 系统性风险 逆周期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重要性银行“恢复和处置计划”:国际实施进展、基本要素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刚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5期40-50,共11页
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是危机后国际社会完善处置框架,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可处置性,防范和控制其"大而不能倒"所引发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的重要举措。2011年下半年以来,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和美国... 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是危机后国际社会完善处置框架,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可处置性,防范和控制其"大而不能倒"所引发的负外部性和道德风险的重要举措。2011年下半年以来,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和美国、英国监管当局陆续出台监管政策,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的具体要求。本文回顾了恢复和处置计划的诞生背景,梳理了国际上系统重要性银行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的最新进展情况,分析了恢复和处置计划的构成要素,并对如何通过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完善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框架、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可处置性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遗嘱 系统重要性银行 恢复计划 处置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骤与风险防范的政策安排——基于印度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晓朴 文竹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2期22-42,共21页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十余年,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本文简要梳理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从金融监管、金融改革顺序、金融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防范的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印度利...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经十余年,已经到了关键阶段。本文简要梳理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从金融监管、金融改革顺序、金融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风险防范的政策框架。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印度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步骤、效果以及风险控制,为前面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例证。最后,通过对比中、印两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步骤,总结归纳了印度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的启示,主要包括加强银行监管和风险管理、塑造良好制度环境和合理安排改革顺序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风险防范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脆弱性视角下的两次大危机比较研究--基于BLISHER框架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春航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1期1-26,共26页
金融脆弱性是导致大萧条和此次大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BLISHER框架,从金融脆弱性入手,对两次大危机爆发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LISHER框架的七大因素在两次大危机爆发前都发生了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显著变化,可以较好地解... 金融脆弱性是导致大萧条和此次大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BLISHER框架,从金融脆弱性入手,对两次大危机爆发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LISHER框架的七大因素在两次大危机爆发前都发生了增加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显著变化,可以较好地解释两次大危机;同时,BLISHER框架中的七大因素在危机爆发前的变化并不是孤立的,各要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强化机制。这种相互强化效应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脆弱性 金融监管 BLISHER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含不良贷款率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判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利平 蔡幸 《金融监管研究》 2012年第10期48-63,共16页
本文在梳理和比较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基础上,引出了隐含不良贷款率指标。通过汇总计算非金融上市企业相关财务数据,我们对国际、国内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隐含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利用隐含不良贷... 本文在梳理和比较当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技术的基础上,引出了隐含不良贷款率指标。通过汇总计算非金融上市企业相关财务数据,我们对国际、国内上市非金融企业的隐含不良贷款率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利用隐含不良贷款率指标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预判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该指标存在局限性,但在揭示企业信贷风险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先导性和可参考性,可以用于辅助预判银行信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用风险 EBITDA 隐含不良贷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上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利率冲击情景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璐 顾青 文竹 《金融监管研究》 2015年第3期39-45,共7页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显示,以200个基点的平移利率冲击作为标准情景,无法有效捕捉银行账户中存在的各类利率风险。国内外监管部门不断尝试建立更为有效的风险计量方法,并在利率冲击情景设计方面有了较为重大的变化和改进。本文对利率冲击情...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显示,以200个基点的平移利率冲击作为标准情景,无法有效捕捉银行账户中存在的各类利率风险。国内外监管部门不断尝试建立更为有效的风险计量方法,并在利率冲击情景设计方面有了较为重大的变化和改进。本文对利率冲击情景的最新监管探索进行了阐述,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冲击情景的现状和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监管 银行账户 利率风险 利率冲击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被引量:1
16
《金融监管研究》 2016年第5期109-114,共6页
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2016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该标准修改了委员会2004年版本的利率风险监管规则,2004规则设定了银行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识别、测度、监督... 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2016年4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该标准修改了委员会2004年版本的利率风险监管规则,2004规则设定了银行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识别、测度、监督与控制的监管前景预期,以及有关的监管问题。对2004规则的重大改进包括:为银行对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的管理进程的预期提供更加广泛的指引,提高披露水平,更新标准化的框架,设置更严格的标准以识别异常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标准反映了自2004年该规则首次发布以来的市场与监管实践的变化,鉴于目前在多个国家出现的异常低的利率水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账户 风险标准 政策动态 监管实践 监管组织 披露水平 监管问题 支付结算 信用卡产业 互换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被引量:1
17
《金融监管研究》 2013年第8期103-112,共10页
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后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2013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后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这一框架性文件规定了巴塞尔... 国际监管组织1.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后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2013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后的评估方法和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这一框架性文件规定了巴塞尔委员会评估和确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最新方法,还介绍了将运用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损失吸收能力要求、逐步采纳上述要求的过渡期安排以及超过特定规模的银行需要遵守的披露规则,以使得该框架能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运作。该文件政策措施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解决当前监管政策(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没能完全解决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引发的跨境负外部性问题,以增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持续经营过程中的损失吸收能力并降低其失败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政策 巴塞尔委员会 吸收能力 动态 能力要求 评估方法 外部性问题 巴塞尔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18
作者 北京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汇编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4,共5页
国际监管组织1.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有关独特交易标识符的治理安排和实施计划2018年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针对独特交易标识符(Unique Transaction Identifier,UTI)的治理安排:结论和实施计划。UTI是报告场外衍生品交易... 国际监管组织1.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有关独特交易标识符的治理安排和实施计划2018年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了针对独特交易标识符(Unique Transaction Identifier,UTI)的治理安排:结论和实施计划。UTI是报告场外衍生品交易的关键和全球统一的标识符,旨在促进交易报告的集合汇总。UTI的主要目的是,在向交易存储库(Trade Repositories,TR)的报告中为每个独立的场外衍生品交易设定唯一标识,从而有助于确保场外衍生品交易的集合汇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记录相同交易的可能性(如同一笔交易由多个交易对手报告,或向多个TR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政策 金融稳定 标识符 衍生品 监管组织 唯一标识 理事会 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19
作者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114,共3页
国际监管组织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一系列政策和监管问题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9月19日至20日举行会议,确定压力测试原则,审查停止监管套利行为的办法,讨论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G-SIB)的年度评估结果,以及杠杆率... 国际监管组织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一系列政策和监管问题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9月19日至20日举行会议,确定压力测试原则,审查停止监管套利行为的办法,讨论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G-SIB)的年度评估结果,以及杠杆率、市场风险框架及实施等问题,并对巴塞尔委员会成员实施危机后改革的情况作出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政策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动态 巴塞尔委员会 监管组织 监管问题 会议讨论 测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监管政策动态
20
《金融监管研究》 2014年第6期110-114,共5页
2014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关于退出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报告。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货币政策显示,各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宏观经济后果。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来日益摇摆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已导致对政策利率的高度... 2014年5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关于退出非传统货币政策的报告。为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货币政策显示,各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宏观经济后果。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来日益摇摆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已导致对政策利率的高度关注和对资产负债表的忽视。使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回复正常水平对于维持未来政策的灵活性非常重要,但这会给各国中央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20世纪80年代 资产负债表 动态 巴塞尔委员会 宏观经济后果 中央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