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数据、监管科技与银行监管
被引量:26
- 1
-
-
作者
刘春航
-
机构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
-
出处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共14页
-
文摘
传统银行监管方式形成于“小数据”时代,采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有限,存在监管视野太窄、监管行动时机太迟、监管措施力度不够等缺陷,难以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应对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为从根本上提高风险监测和处置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各国监管当局积极探索监管科技工具的开发应用,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监管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及可视化全流程,数据管理的容量、种类、速度与有效性显著提升,监管大数据初步形成。当前,监管科技的开发和应用在国际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潜能远未完全释放。下一步,应重点探索监管科技在对被监管机构的全息画像及风险预警、系统性风险监测、监管绩效评价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发掘监管科技潜能;并从完善技术架构与提高数据治理能力两方面推进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为监管科技潜能的快速有效释放提供保障。
-
关键词
大数据
监管科技
银行监管
风险监测
数据治理
-
Keywords
Big Data
Suptech
Banking Supervision
Risk Surveillance
Data Governance
-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金融科技与银行价值链的重塑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刘春航
-
机构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
-
出处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共11页
-
文摘
金融科技在显著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和经营效率的同时,也对银行业的竞争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商业银行在服务场景和渠道、客户信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传统竞争优势受到挑战。为快速获取必要的金融科技能力,银行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并在其价值链的多个环节与科技企业开展合作。银行价值链由封闭的自我循环模式转向开放的合作模式,且价值链中的高附加值活动存在向少数企业集中的趋势。银行业的风险特征也由此发生重要变化:传统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与系统性风险依然存在且变得更加复杂;科技风险、网络风险与数据安全等问题日渐凸显。作为应对,我国应结合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对现有银行监管框架和模式进行再评估,督促指导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相关风险,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以更好地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价值链
数字化转型
银行监管框架
-
Keywords
Fintech
Banking Value Cha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anking Supervisory Framework
-
分类号
F832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治理监管宽容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6
- 3
-
-
作者
刘春航
-
机构
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
-
出处
《金融监管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6,共16页
-
文摘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监管宽容问题及其治理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当局在强化监管履职、减少监管宽容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在梳理分析银行监管宽容成因的基础上,对国际上治理监管宽容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国际上的监管宽容治理主要包括三类:建立正式的监管干预制度,通过立法明确监管者在一定情境下必须采取监管行动;将早期监管干预机制嵌入日常监管流程,促使监管者更加主动地针对风险隐患进行早期监管干预;建立监管绩效考核框架,完善监管问责机制。对我国而言,可以从进一步完善前瞻性风险监测工具与手段、完善银行监管绩效评价机制、探索建立正式监管干预制度、完善问题银行处置和退出机制等方面,继续完善监管框架和流程,以进一步提高监管有效性和有效防范监管宽容。
-
关键词
监管宽容
自由裁量权
监管绩效评估
监管问责
-
Keywords
Supervisory Forbearance
Discretion
SupervisoryPerformance Evaluation
Supervisory Accountability
-
分类号
F8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