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大跨钢结构桥梁10年动力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健业 周筱航 李艳哲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3,共8页
为探究高速铁路大跨钢结构桥梁长期服役性能演化规律,以郑新黄河大桥为背景,采用动态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该桥在试验车及过路车激励下相隔10年(2012—2022年)的主梁横向及竖向振幅、竖向加速度、杆件应变、桥梁模态参数及端横梁动挠... 为探究高速铁路大跨钢结构桥梁长期服役性能演化规律,以郑新黄河大桥为背景,采用动态测试的方法进行研究。对该桥在试验车及过路车激励下相隔10年(2012—2022年)的主梁横向及竖向振幅、竖向加速度、杆件应变、桥梁模态参数及端横梁动挠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数据的相关性及离散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车及过路车的激励下,2022年主梁横向及竖向振幅、竖向加速度、杆件应变较2012年测试数据普遍增大,且总体存在边跨变化量大而中跨变化量小的现象;大桥自振频率在10年间变化很小,端横梁动挠度略微增大,但总体数值均很小,表明大桥具有较好的刚度和轨道平顺性;主梁动力响应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增加,主梁杆件应变与车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2022年各孔跨间动力测试数据相关性普遍大于2012年,离散性符合要求。可将主梁横向及竖向振幅、竖向加速度及杆件应变幅值、桥梁模态参数、端横梁动挠度以及相关性作为状态评估指标,将离散性作为数据可靠性评判指标,用以评估高速铁路钢结构桥梁的长期运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动力特性 运营状态 相关性 离散性 评价指标 动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1高速铁路级配碎石基床建养期劣化的细观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泰灃 邓逆涛 +5 位作者 赵有明 陈中蕊 许嘉文 张新冈 王立军 谢康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针对400 km·h^(-1)高速铁路级配碎石基床,依据施工及列车荷载特征,提出基于智能振动压实仪的级配碎石基床建养快速模拟方法;开展骨架悬浮、骨架密实与悬浮密实3个类型的级配碎石试样建养模拟试验,采用干密度、动刚度等指标表征基... 针对400 km·h^(-1)高速铁路级配碎石基床,依据施工及列车荷载特征,提出基于智能振动压实仪的级配碎石基床建养快速模拟方法;开展骨架悬浮、骨架密实与悬浮密实3个类型的级配碎石试样建养模拟试验,采用干密度、动刚度等指标表征基床宏观劣化特性;分别选取6个典型建养节点,进行级配碎石试样X射线计算机断层(X-CT)试验,揭示基床建养期劣化细观机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调整振动压实设备的激振参数能够有效模拟基床动应力;建养模拟试验中不同类型试样动刚度曲线均存在嵌锁点,可用其表征基床宏观劣化特性;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不同类型试样孔隙率均逐渐减小且在劣化阶段渐趋稳定,骨架密实型试样孔隙率最小且趋近于1%;不同类型试样孔隙丰度变化与动刚度一致,均存在嵌锁点,且随加载次数先减后增,骨架密实型试样的孔隙丰度最小,为0.67,故可将孔隙丰度作为表征基床劣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床 级配碎石 建养期 劣化 细观机制 X-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变形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3
作者 赵国堂 李晨曦 +2 位作者 宋慧来 赵磊 赵一馨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隧道在复杂地质和高水压环境下易产生衬砌裂损、渗漏水及隧底变形等病害,尤其是隧底隆起,对铁路安全和轨道平顺性构成威胁。提出水是隧底隆起的源头,基于水致泥岩膨胀与高水压对隧底及衬砌结构局部作用效应,构建隧底结构-荷载模型,并建... 隧道在复杂地质和高水压环境下易产生衬砌裂损、渗漏水及隧底变形等病害,尤其是隧底隆起,对铁路安全和轨道平顺性构成威胁。提出水是隧底隆起的源头,基于水致泥岩膨胀与高水压对隧底及衬砌结构局部作用效应,构建隧底结构-荷载模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隧底围压下结构变形与层间损伤。计算结果表明:隧底围压增加导致结构层间及施工缝界面黏结失效迅速发展,轨道高低、水平、三角坑不平顺性增大,节段挤出效应显著;双线隧道更易发生显著的结构及轨道变形,单线隧道在相同条件下可减少80%隆起量;仰拱厚度不足加剧结构变形和层间离缝,仰拱隆起与无砟轨道上拱变形呈非线性,双线隧道仰拱厚度不足0.2 m时,结构隆起与上拱变形快速增加,层间黏结破坏的临界围压由厚度0.6 m的1.3 MPa降至厚度0.3 m的0.9 MPa。计算结果验证了结构-荷载模型的科学性,其揭示的隆起与上拱变形规律对铁路设计、建造与运维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仰拱隆起 隧底围压 结构-荷载模型 轨道上拱变形 层间伤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线形设计的高速铁路多层次舒适度评价及应用
4
作者 梁晨 刘浩 王峰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6,共9页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舒适度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常规的舒适度评价指标无法充分分析高速行车条件下线路空间线形与乘客乘坐舒适度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此,在常规舒适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考虑线形引起的低频振动量和时间累积效应的评价指...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舒适度评价提出更高要求,常规的舒适度评价指标无法充分分析高速行车条件下线路空间线形与乘客乘坐舒适度之间的紧密关系。为此,在常规舒适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考虑线形引起的低频振动量和时间累积效应的评价指标,提出针对全频段振动的高速铁路多层次舒适度评价体系,为线路设计和优化提供更加全面精细化的参考依据。研究表明:提出的多层次舒适度评价体系,包括准静态评价、动力评价、单参数评价和累积效应评价4个层次,经实测数据验证各项指标合理可行;基于提出的多层次舒适度评价体系,在常规评价指标区别不大时,能更精细化地区分各线路方案的舒适度差异,可指导新建高速铁路线路设计参数的选择,亦可为既有高速铁路提速改造提供选择优化方案的依据,为实际工程提供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舒适度 评价体系 线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高速铁路简支梁桥提速适应性研究与技术发展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蔡超勋 卢春房 李克冰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806,共8页
为了探析既有高速铁路简支梁桥提速运营的可行性,明确简支梁技术发展方向,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简支梁桥的技术发展历程,通过荷载效应对比分析、仿真计算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既有设计车速350 km/h桥梁结构提速适应性评估方法及评估步骤.结... 为了探析既有高速铁路简支梁桥提速运营的可行性,明确简支梁技术发展方向,总结了我国高速铁路简支梁桥的技术发展历程,通过荷载效应对比分析、仿真计算和现场试验,研究了既有设计车速350 km/h桥梁结构提速适应性评估方法及评估步骤.结果表明:实际条件下既有设计车速350 km/h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运行400 km/h列车时竖向荷载效应不超过设计值,结构受力安全;既有设计车速350 km/h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仿真计算和现场试验得出的提速条件下运营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既有简支梁桥能够适应车速400 km/h运营条件;提出的既有高速铁路简支梁桥提速适应性评估方法和技术发展重点,可为相关工程实践和科研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简支梁 更高速度 提速 适应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能的高速铁路路基填料动力安定临界阈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毕宗琦 叶阳升 +4 位作者 蔡德钩 闫宏业 张先军 尧俊凯 苏珂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1,共13页
科学评估高速铁路路基服役安定特性是保障复杂环境下路基百年服役期的耐久稳定的重要理论手段。对典型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开展长期循环加载动三轴试验,揭示了不同围压、动载幅值等因素对填料变形发展规律的影响,基于A塑性安定、B塑... 科学评估高速铁路路基服役安定特性是保障复杂环境下路基百年服役期的耐久稳定的重要理论手段。对典型高速铁路路基粗粒土填料开展长期循环加载动三轴试验,揭示了不同围压、动载幅值等因素对填料变形发展规律的影响,基于A塑性安定、B塑形蠕变、C增量破坏3类安定状态分析了长期变形收敛趋势以及耗散能变化规律。构建了单位体积耗散能与安定状态的关联,提出了基于等效单位体积耗散能的安定临界状态判别标准和动应力、动应变阈值确定方法。本文研究的典型填料,引起高铁路基填料由稳定的安定状态向不稳定的增量破坏状态的临界动应变所处范围为0.8×10^(-3)~1.3×10^(-3)。研究结果可对涉及列车动载长期作用下的高速铁路路基安定性分析和长期稳定性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填料 安定理论 耗散能 长期变形 临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创新及雅万高速铁路工程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同军 王继军 王梦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共7页
我国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主要包括CRTSⅠ、CRTSⅡ、CRTSⅢ型三种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三种轨道在温度、列车荷载下的静动力学响应,研究其性能差异并为轨道选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CRTSⅡ型无砟轨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 我国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主要包括CRTSⅠ、CRTSⅡ、CRTSⅢ型三种结构。通过对比分析三种轨道在温度、列车荷载下的静动力学响应,研究其性能差异并为轨道选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CRTSⅡ型无砟轨道在温度梯度作用下,轨道板与砂浆层界面受剪、拉效应显著,易导致层间离缝;CRTSⅢ型无砟轨道通过设置隔离层释放温度力,显著降低轨道板与自密实混凝土界面应力。列车荷载下CRTSⅢ型板底纵向拉应力较CRTSⅠ型降低23%,动车组以速度300 km/h运行时,轨道板垂向振动加速度减少59.4%,更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振动控制。温度荷载分析表明,CRTSⅢ型无砟轨道温度力随温升变化较小,在升温50℃时底座温度力小于300 kN,轨道板温度力仅约20 kN,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此外,CRTSⅠ型轨道的半圆形凸台在大跨度桥梁梁端易破损,而CRTSⅢ型对大跨度桥梁具有更好的适应性。CRTSⅢ型轨道在综合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复杂环境条件下的高速铁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 力学行为 温度荷载 列车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箱梁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防撞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旺旺 苏永华 +3 位作者 尹京 班新林 陈胜利 王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6,共11页
为研究不同约束条件下高速铁路预制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的防撞性能,提出高速铁路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防护墙设计方法,制备3个预制装配式桥面系防护墙足尺试验模型,其中2个分别采用4点螺栓和2点螺栓连接的钢梁支撑约束,另一个采用桥面板支... 为研究不同约束条件下高速铁路预制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的防撞性能,提出高速铁路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防护墙设计方法,制备3个预制装配式桥面系防护墙足尺试验模型,其中2个分别采用4点螺栓和2点螺栓连接的钢梁支撑约束,另一个采用桥面板支撑约束,通过静载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最大荷载为脱轨设计荷载的4次加载过程中,高速铁路箱梁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防护墙均处于线弹性工作状态,裂缝主要出现在砂浆层界面和线路内侧防护墙墙面,呈水平向分布;继续加载防护墙结构出现斜向贯通主裂缝后达到极限状态;3个模型极限承载能力达到脱轨设计荷载的2.12~2.59倍,具有足够承载力冗余度,不同约束条件下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与桥面结构间的连接安全可靠;足尺模型试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箱梁 装配式桥面附属设施 防撞性能 足尺模型试验 抗剪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小阻力扣件钢轨纵向阻力现场测试方法
9
作者 李彦山 吴玥 +3 位作者 肖俊恒 张欢 李子睿 王袁硕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为了满足钢轨纵向阻力现场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现场长钢轨无损测试扣件钢轨纵向阻力的方法,设计了测试装置,并给出了测试流程。选取哈齐高铁(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西高铁(大同—西安)两条典型无砟轨道线路,在大跨度连续梁上进行小阻力... 为了满足钢轨纵向阻力现场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现场长钢轨无损测试扣件钢轨纵向阻力的方法,设计了测试装置,并给出了测试流程。选取哈齐高铁(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西高铁(大同—西安)两条典型无砟轨道线路,在大跨度连续梁上进行小阻力扣件钢轨纵向阻力现场测试。该装置采用固定钢轨拉动扣件的方式,具有结构轻便、操作简单、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现场钢轨普遍锈蚀严重,导致实测钢轨纵向阻力远超设计值,即便更换新的不锈钢复合垫板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减摩垫板,仍无法解决现场小阻力扣件钢轨纵向阻力过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小阻力扣件 纵向阻力 复合垫板 锈蚀 现场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冰雪飞溅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毅 徐旸 +3 位作者 涂英辉 郄录朝 戚志刚 赵一馨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16,28,共7页
在严寒地区,由于动车组车体及轨旁设备积雪、融冰,列车速度在低于200 km/h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冰雪飞溅现象,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在我国某有砟高铁首次开展了冰雪条件下有砟轨道空气动力学及行车动力性能试验,主要结论有:行车安全性指... 在严寒地区,由于动车组车体及轨旁设备积雪、融冰,列车速度在低于200 km/h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冰雪飞溅现象,影响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在我国某有砟高铁首次开展了冰雪条件下有砟轨道空气动力学及行车动力性能试验,主要结论有:行车安全性指标有较大的安全余量,但冰雪条件下有一定增长,增幅最高为155.1%;隧道口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较大;钢轨、轨枕及道床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均在安全限值内,但雪天增幅明显,最高为晴天的22.8倍;桥上轨道振动加速度较大,在冰雪风场作用下易发生道砟飞溅;道心、枕底及砟肩风压随车速增加而增大,在冰雪条件下有小幅度的提升,增幅最高为48.5%,导致道砟及冰雪颗粒更易飞起;隧道口道心风压远超其他测点,在风振耦合作用下最容易发生道砟飞溅。在晴天未观察到道砟飞溅,雪天则出现明显的积雪飞起。建议在隧道口等风振耦合效应明显的区段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冰雪飞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冰雪飞溅 现场试验 有砟轨道 道砟飞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桥梁响应的高速铁路简支梁离心力折减方法
11
作者 李奇 揭崇清 +1 位作者 石龙 李克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0,共6页
为分析规范离心力计算公式中竖向活载折减系数的理论来源,建立列车-曲线桥-墩系统的空间模型进行车桥耦合振动仿真计算。提出以桥梁动力响应与设计离心力产生的静力响应之比作为竖向活载折减系数的方法,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析列车车... 为分析规范离心力计算公式中竖向活载折减系数的理论来源,建立列车-曲线桥-墩系统的空间模型进行车桥耦合振动仿真计算。提出以桥梁动力响应与设计离心力产生的静力响应之比作为竖向活载折减系数的方法,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分析列车车速、桥梁墩高、跨度、曲线半径等因素对折减系数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车速对折减系数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桥梁跨度;竖向活载折减系数反映了列车荷载图式中设计活载与运营列车轴重的差异,折减系数应与列车荷载图式、实际运营列车相匹配;现行规范中竖向活载折减系数公式对中国高速铁路ZK荷载具有良好的适配性,能满足高速铁路简支梁离心力设计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离心力 数值计算 折减系数 简支梁 车桥耦合 桥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检测的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安再展 蔡德钩 +3 位作者 叶阳升 朱宏伟 郑新国 李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路基压实质量实时、全面控制要求的问题,开展了高速铁路路基碾压足尺模型连续检测试验,分析了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振动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能量压实值与动态变形模量、地基系数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对基于连续...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路基压实质量实时、全面控制要求的问题,开展了高速铁路路基碾压足尺模型连续检测试验,分析了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振动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能量压实值与动态变形模量、地基系数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对基于连续检测的路基压实程度、压实稳定性和压实均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振动轮振动能量随碾压遍数增大而增大,能量压实值与常规检测指标具有强相关性,可以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指标;采用考虑90%置信水平预测区间下限的压实质量连续控制值判断路基压实程度更符合路基实际压实状态;碾压区域内能量压实值平均增长率应小于2%,出现过压现象时应停止碾压;碾压结束后,各检测单元能量压实值应在碾压区域平均能量压实值的80%~12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压实质量 连续检测 控制方法 能量压实值 动态变形模量 地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周界入侵监测设备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暴学志 时佳斌 +4 位作者 王智超 柴雪松 徐前文 于国丞 曹金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针对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前端监测设备上线应用前要对其性能进行充分验证的需求,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运行环境,明确了路基段、桥头、隧道口等周界入侵典型应用场景和人员、落石、泥石流等主要入侵行为,提出了主要入侵行为及雨、雾、风等... 针对高速铁路周界入侵报警前端监测设备上线应用前要对其性能进行充分验证的需求,通过分析高速铁路运行环境,明确了路基段、桥头、隧道口等周界入侵典型应用场景和人员、落石、泥石流等主要入侵行为,提出了主要入侵行为及雨、雾、风等干扰因素的模拟方法;根据监测设备的监测范围,针对视频+振动光纤、视频+激光雷达、视频+毫米波雷达三种测试技术,分别设计误报和漏报的测试用例。基于机械设计、测试技术、电气控制等搭建了测试环境并开展应用。结果表明:降雨对毫米波雷达影响较大,大雨时毫米波雷达漏报率高于50%;降雾对激光雷达影响显著,强浓雾时激光雷达漏报率已达98%。本文提出的测试方法能够准确评价不同监测设备性能,具有科学高效的优点;设计的测试环境可定量模拟雨、雾、风等干扰因素及人员、落石、泥石流等入侵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测试方法 周界入侵 监测设备 性能测试 测试环境 应用场景 干扰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双层弹性单元垂向参数匹配研究
14
作者 王树国 杜香刚 +1 位作者 张茉颜 刘伟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3-1233,共11页
为获取浮置板轨道双层弹性单元垂向参数的合理匹配关系,以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钢弹簧浮置板谐响应模型和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耦合模型,从时频域角度分析浮置板轨道扣件和钢弹簧的刚度及阻尼间匹配关系... 为获取浮置板轨道双层弹性单元垂向参数的合理匹配关系,以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钢弹簧浮置板谐响应模型和车辆-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动力耦合模型,从时频域角度分析浮置板轨道扣件和钢弹簧的刚度及阻尼间匹配关系对轨道隔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扣件和钢弹簧的垂向参数匹配作用主要影响轨道系统的隔振性能和钢轨位移,其中当扣件刚度小于2×10^(7)N/m,改变钢弹簧刚度对隔振率基本没有影响,当扣件刚度小于3×10^(7)N/m时,最高隔振率与钢弹簧刚度呈正比,当扣件刚度大于3×10^(7)N/m时,最高隔振率与钢弹簧刚度呈反比;当扣件刚度小于2×10^(7)N/m时,钢轨位移随着扣件刚度的变化基本不受扣件阻尼的影响,而当扣件刚度大于2×10^(7)N/m时,随着扣件阻尼的增加,扣件刚度对钢轨位移的影响越显著。随扣件刚度与钢弹簧刚度比值增大,轨道结构的最高隔振率先迅速增加后保持不变,而随着钢弹簧刚度和钢弹簧阻尼乘积的增加,浮置板轨道最低隔振率和支反力峰值会存在一个快速增加阶段,建议扣件刚度和钢弹簧刚度的比值大于2.22。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为浮置板轨道参数优化和减振性能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减振性能 扣件 钢弹簧 参数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环境退化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影响机理研究
15
作者 刘波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目的]深入评估广西百色市某泥石流成灾因子与致灾机理,为山区铁路泥石流灾害防治及风险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场调查、历史遥感影像分析等方法,分析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与致灾因子,采用理论计算法反演2024年4月19日(“4&... [目的]深入评估广西百色市某泥石流成灾因子与致灾机理,为山区铁路泥石流灾害防治及风险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现场调查、历史遥感影像分析等方法,分析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发育特征与致灾因子,采用理论计算法反演2024年4月19日(“4·19”)泥石流,获取不同工况下暴雨洪峰流量、泥石流峰值流量、冲出固体物质量等动力学参数。[结果]①该铁路泥石流为典型沟谷型泥石流,流域面积0.48 km^(2),主沟长度1.03 km,平均纵坡降319.42‰,相对高差329 m,沟内物源发育,物源类型主要包括沟道物源、坡面物源和溜坍物源。②此次降雨形成的暴雨洪峰流量为6.23 m^(3)/s,在叠加各种环境退化因素后,形成的泥石流峰值流量可达23.16 m^(3)/s,是暴雨洪峰流量的3.72倍,一次冲出固体物质1.93×10^(4) m^(3),超出既有措施的拦截及排导能力。③近年来的林木砍伐、开挖便道、山林火灾和干旱气候等因素导致流域环境退化是导致该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流域环境退化是导致该泥石流形成的核心原因,计算反演的不同工况下泥石流流量等动力学参数与实际情况吻合,可为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山区铁路 流域环境退化 影响因子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黄铁矿填料的高速铁路路基上拱特性与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逆涛 陈锋 +5 位作者 张千里 尧俊凯 王鹏程 刘景宇 张栋 郭云龙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黄铁矿氧化膨胀对建筑物、铁路、公路等结构的影响较大,易引发结构物上拱。通过现场勘察、矿物成分分析和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含黄铁矿填料路基上拱病害特征,探究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路基填料高度对路基上拱变形的影响,分析黄铁矿氧化... 黄铁矿氧化膨胀对建筑物、铁路、公路等结构的影响较大,易引发结构物上拱。通过现场勘察、矿物成分分析和变形监测,系统研究含黄铁矿填料路基上拱病害特征,探究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路基填料高度对路基上拱变形的影响,分析黄铁矿氧化膨胀反应机理和膨胀特性,以明确路基上拱原因。结果表明:所有上拱区段路基填料均检测出含有少量黄铁矿和石膏;上拱变形主要产生在路基高度范围内,线路开通后路基以0.13~0.46 mm·m^(-1)的速率持续上拱;半填半挖区段轨道结构的上拱量沿路基横向随填方高度的降低呈递减关系;路桥过渡段范围轨道垂向变形特征与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型式密切相关,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对路基上拱变形存在抑制作用;黄铁矿氧化是一个长久且持续过程,其生成硫酸盐引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伴随的体积膨胀是造成路基上拱的主要原因;为彻底消除该隐患,应对含黄铁矿填料采取暗挖置换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上拱 黄铁矿氧化 摩擦板 端刺结构 变形监测 矿物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车辆、桥梁与风屏障相互气动干扰的车-桥系统气动特性研究
17
作者 赵健业 邹思敏 魏晓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5,共8页
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运营环境复杂多变,车-桥系统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风屏障作为常见的防风措施,在保障列车运行稳定性和桥梁结构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32 m简支箱梁桥、CRH2型列车以... 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升,运营环境复杂多变,车-桥系统在强风环境下的安全性问题日益凸显。风屏障作为常见的防风措施,在保障列车运行稳定性和桥梁结构安全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32 m简支箱梁桥、CRH2型列车以及不同高度风屏障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系统数值模拟,深入探究车辆、桥梁与风屏障之间的相互气动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风屏障能在横风下可有效削弱列车所受气动力;随着风屏障高度逐步增加,桥梁迎风侧风屏障承受的侧力始终高于背风侧;同时,列车对迎风区域风屏障的侧力具有一定削减作用。风屏障的合理设置能优化车-桥系统的气动特性,综合考虑各子结构的相互影响,风屏障高度设定为3h时,系统气动表现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桥系统 风洞试验 数值模拟 气动特性 风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铁路隧道围岩膨胀特性与基底上拱力学行为研究
18
作者 张天 付兵先 +1 位作者 姚建平 付卫霖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53,共14页
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病害严重威胁既有运营线路运行安全。为研究无砟轨道结构上拱的力学行为,依托华北山区某铁路隧道,通过开展地质钻探和室内试验分析围岩膨胀特性,基于勘察和室内试验结果构建围岩膨胀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展隧道基底结构... 隧道内无砟轨道上拱病害严重威胁既有运营线路运行安全。为研究无砟轨道结构上拱的力学行为,依托华北山区某铁路隧道,通过开展地质钻探和室内试验分析围岩膨胀特性,基于勘察和室内试验结果构建围岩膨胀弹塑性本构模型,开展隧道基底结构上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隧道上拱区段下伏强度较差的泥灰岩透镜体,这种具有弱—中等膨胀性的围岩,在裂隙水迁移作用下逐渐吸水膨胀,容易造成隧道基底上拱和轨道结构变形超限;基于围岩膨胀性试验构建的膨胀弹塑性本构模型,可用于模拟围岩体积膨胀导致的隧底上拱现象;仰拱下方分布的膨胀岩沿线路方向取18.5 m,竖向深度取5 m,垂直线路方向宽度取10.5 m,当设定其膨胀应变为5%时,轨道结构最大上拱量和层间离缝分别为21.5和1.93 mm,轨道结构在围岩吸水膨胀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结构有开裂危险;当围岩膨胀应变分别超过3.5%,4.5%和5%时,轨道高低不平顺偏差值分别达到计划维修、临时补修和限速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无砟轨道 上拱变形 室内试验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突发灾害及应急抢修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易忠来 杨志强 +3 位作者 靳昊 姜子清 刘浩 谢永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1,共5页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面临的火灾、水害、地震、高温、撞击等突发灾害,探讨了突发灾害对无砟轨道结构的影响、伤损等级划分方法、应急抢修措施和抢修技术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遭受突发灾害时主要伤损形式为剥落、裂缝、... 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面临的火灾、水害、地震、高温、撞击等突发灾害,探讨了突发灾害对无砟轨道结构的影响、伤损等级划分方法、应急抢修措施和抢修技术发展方向。结果表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遭受突发灾害时主要伤损形式为剥落、裂缝、上拱、离缝、钢筋失效等,突发灾害会影响到无砟轨道的平顺性、高速列车运行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可按照灾害突发对无砟轨道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伤损等级划分;应急处置措施包括限速通行、轨道精调、天窗时间内修补、轨道部件替换等,应根据伤损等级合理采用;需从抢修材料和整治装备两方面进行产业创新与升级,研发环境适应性强、工作性能好、长期耐久性能好的无砟轨道修补材料,无砟轨道突发灾害应急抢修用大型机械化养护维修装备是将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应急抢修 统计分析 无砟轨道 混凝土 轨枕 支承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卫星遥感的典型铁路设施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慕策 姚京川 +2 位作者 简国辉 郭继亮 解志峰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随着遥感技术在铁路行业应用的深入,应用多源遥感对铁路设施状态进行观测成为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针对铁路设施状态定量化监测问题,应用InSAR技术可以获得铁路设施沉降信息,沉降信息的分析提取往往要借助设施的类别、位置等属性,... 随着遥感技术在铁路行业应用的深入,应用多源遥感对铁路设施状态进行观测成为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针对铁路设施状态定量化监测问题,应用InSAR技术可以获得铁路设施沉降信息,沉降信息的分析提取往往要借助设施的类别、位置等属性,否则无法进一步对特定铁路设施的沉降进行量化评估。文章综合利用星基光学与微波遥感影像,通过目标检测技术对铁路设施进行自动提取,确定铁路设施微波散射点与光学属性中类别与位置的对应关系;选取典型区域,以接触网立柱为例,利用多源遥感影像对文中提出的提取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综合光学遥感影像的高空间分辨率以及SAR影像对铁路设施特异性散射的特征对铁路设施进行提取,提取准确率较光学遥感影像提取准确率提高2.8%,较SAR影像提取准确率提高9.2%,同时提取结果中设施位置更准确,可减少因设施的错误监测造成的行车安全影响,为InSAR对铁路设施形变的定量化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设施 接触网立柱 遥感 光SAR融合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