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继军 韩自力 +1 位作者 江成 蔡超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随着中国“科技强国”和“交通强国”等战略的深入推进,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展开,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亟需总结既有成果,梳理技术发展方... 随着中国“科技强国”和“交通强国”等战略的深入推进,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展开,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技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亟需总结既有成果,梳理技术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持续攻关,争取更大的发展。本文概述了中国铁路线路工程的主要技术成就,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更高速、更智能、低碳绿色、更安全、更舒适”的发展方向,围绕CR450科创工程和重大铁路建设,提出了下步的工作重点,可为创新平台布局与科研课题立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线路工程 技术创新 智能 绿色低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用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抗冻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化建 赵国堂 +1 位作者 高亮 董昊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共9页
冻融粉化是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聚合物改性技术,制备出适用于无砟轨道平面结构特征的高抗冻混凝土,采用表面吸水率、表面接触角、气泡间距系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 冻融粉化是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现浇混凝土结构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聚合物改性技术,制备出适用于无砟轨道平面结构特征的高抗冻混凝土,采用表面吸水率、表面接触角、气泡间距系数、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热重等方法揭示聚合物改性混凝土的抗冻机理。结果表明,与含气量相当的基准混凝土相比,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单位面积剥落物质量降低了71.83%~76.41%,其原因是聚合物改性混凝土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变大,疏水性的提高降低了表面吸水率,且表面达到水饱和的时间显著延长;聚合物改性混凝土在快速冻融循环600次后的相对动弹性模量保持在80%以上,其原因是聚合物的活性组成引入了微小气泡,气泡间距系数降低,且在水化产物上成膜,缓解了冻融过程孔隙间的静水压力,提升了混凝土的抗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聚合物改性混凝土 抗冻机理 单面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工序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霍雨雨 鲍学英 +2 位作者 李爱春 班新林 许见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3-192,共10页
为解决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时多主体、多任务、多工序协同度不高导致的停工、资源冲突等问题,从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角度对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工序进行研究。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各个接口任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动态协同... 为解决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时多主体、多任务、多工序协同度不高导致的停工、资源冲突等问题,从多目标协同优化的角度对铁路工程技术接口施工工序进行研究。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出发,对各个接口任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的动态协同管理,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协同与共享。利用Pareto最优原理,基于NSGA-Ⅱs算法,建立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接口工期-鲁棒性-资源的多目标均衡优化模型,求得一系列Pareto最优解集,实现各个目标的协调优化。以某铁路标段桥隧连接处为例,对其技术接口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得到23个接口工序调度方案的最优解集,并结合接口实施的实际情况,对其工期、鲁棒性和资源的需求作出优化决策,为技术接口工序工期和资源的合理安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口 协同管理 不确定环境 多目标优化 NSGA-Ⅱs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道床真空脱水机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
4
作者 杨志强 董昊良 +3 位作者 李化建 温家馨 黄法礼 王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155,共8页
冻融损伤是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道床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升无砟道床机制砂混凝土抗冻性对于保障道床板的长期服役性能有重要的意义。采用006、008 MPa的真空度对C40现浇道床机制砂混凝土分别真空脱水1、3、5、10 min,... 冻融损伤是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道床机制砂混凝土耐久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升无砟道床机制砂混凝土抗冻性对于保障道床板的长期服役性能有重要的意义。采用006、008 MPa的真空度对C40现浇道床机制砂混凝土分别真空脱水1、3、5、10 min,研究真空脱水处理后机制砂混凝土的单面抗冻性,通过真空脱水率、表面回弹值和孔隙结构等方法分析真空脱水处理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机制砂混凝土相比,真空脱水机制砂混凝土在单面冻融循环12次后单位面积冻融剥落物质量降低258%~955%,单面吸水率降低79%~770%;真空脱水处理降低表层混凝土的实际水胶比,改善表层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以真空度和真空脱水时间作为真空脱水处理指标,建立机制砂混凝土单位面积剥落物质量与真空度、真空脱水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混凝土表层真空脱水技术为严寒地区现浇机制砂混凝土抗冻性能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道床 真空脱水 机制砂混凝土 单面冻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能量的新型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连续检测控制指标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叶阳升 蔡德钩 +3 位作者 朱宏伟 魏少伟 杨伟利 耿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7-132,共6页
针对现有高速铁路路基连续压实检测指标的不足,通过分析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与填料间能量的传递特性,提出基于振动信号能量的高速铁路路基连续压实控制指标CEV,并与传统的CMV指标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有:随压实遍数的增加... 针对现有高速铁路路基连续压实检测指标的不足,通过分析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与填料间能量的传递特性,提出基于振动信号能量的高速铁路路基连续压实控制指标CEV,并与传统的CMV指标进行对比验证其有效性,主要研究结论有:随压实遍数的增加,填料的密度、刚度呈现出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在填料由松散状态变为密实状态过程中,振动信号所携带的能量同样呈现出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结合能量守恒定律,以振动轮振动信号所携带能量的变化特性来反映整个压实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利用振动信号能量谱的形式对其进行表征,并以此作为连续压实控制指标,判定填料的压实程度。建立CEV指标和动态变形模量Evd间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均大于CMV指标,表明所提出的CEV能量指标在路基连续压实控制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压实 压实控制指标 现场试验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振动压实理论与智能压实技术综述 被引量:37
6
作者 叶阳升 朱宏伟 +2 位作者 尧俊凯 蔡德钩 安再展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高速铁路路基智能压实技术是智能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路基填料振动压实机理、机土耦合模型出发阐述高速铁路路基振动压实理论现状,以及目前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路基智能压实技术的研究进展,... 高速铁路路基智能压实技术是智能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从路基填料振动压实机理、机土耦合模型出发阐述高速铁路路基振动压实理论现状,以及目前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路基智能压实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高速铁路路基振动压实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方向:深化振动压实过程填料细观演化与振动压实特性的联系研究,在振动压路机-填料的动力耦合理论基础上建立动力响应指标量化分析模型,实现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形成高速铁路路基智能填筑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工程 振动压实 智能压实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压实参数对振动波演化特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叶阳升 闫宏业 +3 位作者 蔡德钩 尧俊凯 陈锋 耿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以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路基段为试验区段,从时域、频域、时频域和能量域四个方面研究不同压实参数下振动波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路基压实过程中,随着压路机行驶速度的增加,路基填料加速度峰值减小,振动轮加速度峰值增大,两者加速度... 以京雄城际铁路固安东站路基段为试验区段,从时域、频域、时频域和能量域四个方面研究不同压实参数下振动波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路基压实过程中,随着压路机行驶速度的增加,路基填料加速度峰值减小,振动轮加速度峰值增大,两者加速度衰减率逐渐增大。随着压实遍数的增加,振动波在填料中沿水平方向传播的加速度峰值衰减率逐渐降低。振动波自振动轮至填料传播过程中,基波、一次谐波到五次谐波幅值呈指数分布,且有严格的指数函数相关性;对振动信号进行Hilbert-Huang变换,随着压实遍数的增加,振动轮和填料中振动波的能量峰值逐渐增加;随着振动压路机行驶速度的增加,振动轮和填料中振动波的能量峰值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压实 压实参数 演化特征 振动波 HILBERT-HUANG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动应力分布特征及解析算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叶阳升 蔡德钩 +3 位作者 魏少伟 余雷 石越峰 王立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共9页
通过对京津、武广、京沪、郑万、京沈高铁20多个测试断面进行现场实测、数值仿真及解析分析,得出无砟轨道路基1次加卸载过程由1个转向架的2个轴载叠加作用完成,路基面动应力呈纵向梯形分布、横向均匀分布的特征。提出无砟轨道路基动荷... 通过对京津、武广、京沪、郑万、京沈高铁20多个测试断面进行现场实测、数值仿真及解析分析,得出无砟轨道路基1次加卸载过程由1个转向架的2个轴载叠加作用完成,路基面动应力呈纵向梯形分布、横向均匀分布的特征。提出无砟轨道路基动荷载分配简化模型:将1个转向架的2个轴载视为集中力,并乘以动力系数1.35作为设计动荷载,其传递至支承层或底座板顶面时沿纵向为三角形分布,作用长度3.5 m;沿横向仅在2侧均匀分布、中间0.85 m范围不作用荷载,作用宽度为轨道板宽度。采用Odemark的模量与厚度当量假定对支承层或底座板、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进行均一化处理,应用Boussinesq公式计算路基动应力,建立无砟轨道路基动应力解析算法。采用该算法对CRTSⅠ,CRTSⅡ,CRTSⅢ型板式及双块式无砟轨道路基面动应力进行计算,其结果与数值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解析算法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路基动应力 分布特征 解析算法 实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创新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9
作者 谢永江 李康 +1 位作者 胡建伟 董全霄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81,共10页
介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的若干问题,从结构设计、材料优化、施工管控、附加防腐蚀措施以及养护维修五个方面系统阐述高速铁路桥梁、隧道及无砟轨道典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障技术。结合当前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需要,指... 介绍高速铁路建设初期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面临的若干问题,从结构设计、材料优化、施工管控、附加防腐蚀措施以及养护维修五个方面系统阐述高速铁路桥梁、隧道及无砟轨道典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障技术。结合当前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需要,指出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 桥梁 隧道 无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不同虚铺厚度填料压实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蔡德钩 叶阳升 +3 位作者 肖金凤 李斯 闫宏业 魏少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5-141,共7页
为优化高速铁路路基的压实工艺参数,以京雄高速铁路固安东站路基填筑工程为依托,开展不同碾压厚度现场压实试验,分析了三一重工SSR260C-6型单钢轮压路机振动压实下京雄高速铁路A、B组填料的虚铺厚度及其碾压遍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 为优化高速铁路路基的压实工艺参数,以京雄高速铁路固安东站路基填筑工程为依托,开展不同碾压厚度现场压实试验,分析了三一重工SSR260C-6型单钢轮压路机振动压实下京雄高速铁路A、B组填料的虚铺厚度及其碾压遍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本次试验,填料虚铺厚度为40 cm时,在5遍弱振碾压后达到规范要求;虚铺厚度为50 cm时,需要6遍弱振碾压可达到规范要求;当虚铺厚度提升至60 cm时,无法达到压实要求。在路基压实过程中,填料的动态变形模量Evd值与填料的加速度峰值具有线性相关性。在虚铺厚度为40、50 cm的填料中,上层测点加速度的基波及各次谐波的幅值大于下层测点,而在厚度为60 cm的填料中,上层测点的基波幅值逐渐小于下层测点,且随着压实遍数的增加,测点的能量先增大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压实 碾压厚度 碾压遍数 动态变形模量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高速度条件下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及长期动力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振宇 赵有明 +3 位作者 李泰灃 王李阳 张新冈 张千里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7-138,共12页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合理,可避免长期列车动力作用导致的路基累积变形,以确保行车安全。为提出更高速度条件下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本文建立高速铁路轨道-路基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分析列车以更高速度运行条件下...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合理,可避免长期列车动力作用导致的路基累积变形,以确保行车安全。为提出更高速度条件下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的高速铁路路基结构,本文建立高速铁路轨道-路基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分析列车以更高速度运行条件下不同基床结构的路基动力响应,对该动荷载条件下满足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的基床厚度进行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动应力、动变形不是限制基床厚度的主要控制条件;为满足长期动力稳定性要求,基床厚度设计应以基床底层顶面动剪应变和累积附加沉降量作为设计指标,基床表层厚度不应小于0.4 m,基床底层厚度不应小于2.3 m。本文系统分析了不同基床结构的路基动力响应和长期动力稳定性,所得成果可对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床厚度 路基动力响应 路基长期动力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微冻胀填料冻胀发育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晓燕 叶阳升 +2 位作者 张千里 蔡德钩 邹文浩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0-33,共4页
为了揭示微冻胀填料的冻胀发育机制,解决寒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微冻胀填料的组成,各组分的冻胀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填充料的受力及水分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微冻胀填料主要由骨架颗粒与填充料组成,其中填充料包括细... 为了揭示微冻胀填料的冻胀发育机制,解决寒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微冻胀填料的组成,各组分的冻胀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填充料的受力及水分迁移情况。结果表明:微冻胀填料主要由骨架颗粒与填充料组成,其中填充料包括细骨料与细颗粒,当无外界约束作用或填充料膨胀力大于外界约束作用时,微冻胀填料将表现为宏观冻胀。微冻胀填料内部离散性较大,水分迁移通道不连续,由此造成冻结为"原位冻胀",细颗粒冻胀是微冻胀填料冻胀的主要原因,细颗粒冻胀时水分迁移造成空间体积占位,加大了冻胀程度。结论:微冻胀填料冻胀主要由细颗粒冻胀及其水分迁移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微冻胀填料 填充料受力分析 空间体积占位 冻胀发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服役现状及伤损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易忠来 杨志强 +3 位作者 温浩 靳昊 陈敏 谢永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支承层是路基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及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结构,其服役性能直接关系到无砟轨道结构整体稳定性和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支承层的材料、作用及其性能指标。通过调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建造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 支承层是路基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及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结构,其服役性能直接关系到无砟轨道结构整体稳定性和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支承层的材料、作用及其性能指标。通过调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建造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服役现状,发现个别地区无砟轨道支承层出现不同程度伤损。根据支承层伤损特点划分了支承层伤损类型,分析了环境冻融循环、温度梯度及高速列车动荷载对支承层伤损的影响。对某服役近10年的高速铁路粉化支承层取样测试,结果表明:Ⅲ级粉化支承层抗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支承层总碱含量满足标准要求,水化产物中未发现有害物质,支承层抗冻性不足可能是其粉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伤损 试验研究 支承层 服役状态 冻融 温度梯度 动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梁体转角的高速铁路桥梁挠度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巍 姚京川 +4 位作者 刘鹏辉 杨宜谦 董振升 孟鑫 尹京 《中国铁路》 2019年第7期27-32,共6页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由刚度控制,国内外规范多以设计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作为限值指标。传统挠度测试方法对高速铁路桥梁存在适用性问题,通过倾角仪测量梁体转角以及简化振型函数法拟合得到桥梁挠度的方法,为高速铁路桥梁准静态挠度测量提供... 高速铁路桥梁设计由刚度控制,国内外规范多以设计荷载作用下的挠度作为限值指标。传统挠度测试方法对高速铁路桥梁存在适用性问题,通过倾角仪测量梁体转角以及简化振型函数法拟合得到桥梁挠度的方法,为高速铁路桥梁准静态挠度测量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对简化振型函数法进行有限元模型验证,建立包含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测试系统,并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梁体转角拟合的桥梁挠度测试方法能够满足工程上的对桥梁挠度测试的要求,测试系统不受桥梁跨度和地形的影响,可以用来测试跨越江河和峡谷等桥下较难以安装传统挠度测量传感器的大跨度桥梁的准静态挠度,测试系统适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倾角仪 桥梁 梁体 转角 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速率下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热力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周锐 陈登高 +3 位作者 朱烜 刘伟斌 杜彦良 李世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针对我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复杂温度荷载效应,重点研究不同温度速率变化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大型环境模拟试验箱,开展简支箱梁上5块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1∶4几何缩尺模型的温度试验,对比分析... 针对我国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复杂温度荷载效应,重点研究不同温度速率变化对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热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大型环境模拟试验箱,开展简支箱梁上5块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1∶4几何缩尺模型的温度试验,对比分析3种环境温度变化速率下无砟轨道内的温度和应力分布特征;建立两端自由和两端约束条件下缩尺模型的热传导数值模型,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两种约束条件下无砟轨道-箱梁结构的三维温度场、应力场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变化速率下降,无砟轨道-箱梁结构的竖向位移和温度变化幅值在增大,但竖向多层的温度和位移数值在下降;结构的应力、轨道板轴力也不断增大,特别是温度变化速率从0.67℃/min下降到0.44℃/min时。此外,两端自由的纵向应力和竖向位移均比两端约束的小,但其温度要大于两端约束的,约束边界条件会加速轨道内热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 温度模拟试验 温度变化速率 热力学性能 热传导模型 不同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9
16
作者 叶阳升 蔡德钩 +3 位作者 张千里 魏少伟 闫宏业 耿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基于既有文献的研读与分析,结合国内外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研究成果与实践,归纳了中国、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国外各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普遍采用层状的强化结构,基床表层采用统一的双层或多... 基于既有文献的研读与分析,结合国内外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研究成果与实践,归纳了中国、日本、法国、德国和美国等国家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形式及设计方法。国外各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普遍采用层状的强化结构,基床表层采用统一的双层或多层结构,而中国采用单一结构;国外各国依据各自的理解和习惯采用不同的检验参数评价填料的压实状态,中国采用压实系数、地基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进行评价;国外各国高速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主要采用路基顶面变形量控制方法、路基底面变形模量控制方法、基床表层下部填土强度控制方法等,中国采用路基面动变形和基床底层动应变控制的设计方法。但目前的设计方法均未考虑列车循环振动荷载引起的路基累积变形效应。在国内外路基土累积变形预测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全过程动力学分析、满足路基功能要求的路基结构设计新方法,将成为高速铁路路基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工程 基床结构 设计方法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用38Si7弹条疲劳失效原因分析
17
作者 葛艺 胡青凤 +3 位作者 蒋波 张朝磊 刘雅政 孙林林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1,共4页
针对38Si7弹条疲劳断裂失效的问题,通过显微组织及断口分析、硬度测试、脱碳层测定等分析其断裂原因。结果表明:弹条的微观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残余铁素体不大于2级,组织无异常问题;通过优化轧制过程工艺参数将轧材表面完全脱碳层深度降低... 针对38Si7弹条疲劳断裂失效的问题,通过显微组织及断口分析、硬度测试、脱碳层测定等分析其断裂原因。结果表明:弹条的微观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残余铁素体不大于2级,组织无异常问题;通过优化轧制过程工艺参数将轧材表面完全脱碳层深度降低69%,未能有效提高成品弹条疲劳寿命;裂纹源来自表面压痕,开裂位置为弹条尾部支点,压痕缺陷是导致弹条断裂的最主要原因。经过优化成型模具,消除了弹条表面压痕,提高了成品弹条的疲劳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38Si7弹条 疲劳试验 失效 脱碳层 压痕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应力模拟的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安定分析算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毕宗琦 叶阳升 +1 位作者 蔡德钩 安再展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1,共5页
基于安定理论方法,以控制过度非弹性变形的安全裕度为理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力安定分析算法。本算法的基本数学格式为一个最优化问题,目标函数是动力安定极限,优化变量是通过自平衡模拟的残余应力场,并进一步由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插... 基于安定理论方法,以控制过度非弹性变形的安全裕度为理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动力安定分析算法。本算法的基本数学格式为一个最优化问题,目标函数是动力安定极限,优化变量是通过自平衡模拟的残余应力场,并进一步由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插值实现数目的缩减。通过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某现场试验断面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本算法的有效性。本算法为研究长期动载下高速铁路路基的长期安定状态提供了理论途径,可为考虑安定性的路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工程 安定理论 残余应力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速度条件下高速铁路动车组振动响应和平稳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英辉 梁晨 陈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6,共5页
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是表征车辆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车辆平稳性的关键指标。本文基于实车试验和仿真计算数据,研究不同速度条件下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分布及时频域响应特征,得出了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出现频次之间的函数关系,获... 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是表征车辆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评价车辆平稳性的关键指标。本文基于实车试验和仿真计算数据,研究不同速度条件下动车组车体振动加速度分布及时频域响应特征,得出了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出现频次之间的函数关系,获取了轮对周长、轨道板长度、简支梁跨度等车体及线下基础设施周期性不平顺激励引起的车体振动响应与动车组运行速度的相关性特征。通过平稳性分析,得出了动车组平稳性和舒适度指标随动车组运行速度提升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线路全程舒适性评估和线路方案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幅频特性 试验研究 车体振动 振动加速度 平稳性分析 周期性不平顺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的划分
20
作者 董昊良 李化建 +2 位作者 杨志强 温家馨 易忠来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6,共5页
合理划分冻融环境是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前提。本文首先根据高速铁路混凝土主体结构特点,分析了桥梁、无砟轨道和隧道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特征;然后讨论了有关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的划分依据,并梳理了现阶段混凝土结... 合理划分冻融环境是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前提。本文首先根据高速铁路混凝土主体结构特点,分析了桥梁、无砟轨道和隧道混凝土结构的冻融破坏特征;然后讨论了有关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的划分依据,并梳理了现阶段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定量划分研究进展;最后分析了高速铁路混凝土结构冻融环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混凝土结构 主体结构 冻融破坏 环境划分依据 定量评价 寿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