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全尺寸试验台的水介质条件下高速轮轨黏着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常崇义 陈波 +1 位作者 蔡园武 王俊彪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2,共8页
基于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模拟轮轨接触界面在水介质条件下的轮轨黏着特性,研究喷水量、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喷水温度、轴重和运行速度对水介质条件下高速轮轨黏着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介质条件下,喷水量、轮轨接触表面粗... 基于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模拟轮轨接触界面在水介质条件下的轮轨黏着特性,研究喷水量、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喷水温度、轴重和运行速度对水介质条件下高速轮轨黏着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介质条件下,喷水量、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运行速度对轮轨黏着系数影响较大,喷水温度和轴重对其影响较小;随喷水量的增加轮轨黏着系数逐渐减小,但当喷水量达到200mL·min-1后黏着系数不再减小;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运行速度对轮轨黏着系数的影响逐渐减弱,表面粗糙度增至1.0~1.1μm时运行速度对轮轨黏着系数的影响很小;在40~200km·h-1速度范围内,轮轨黏着系数随速度的增加减小得较快,而在200~400km·h-1速度范围内减小得较为缓慢;轮轨黏着系数随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喷水温度为0℃(下雪)时的轮轨黏着系数较常温时下降11%~15%;轮轨黏着系数随轴重的增加而减小,在动车组常用轴重10~16t范围内轴重对轮轨黏着系数的影响只有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黏着特性曲线 黏着系数 喷水量 表面粗糙度 轴重 喷水温度 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400AF型高速列车车轮擦伤引起的轮轨冲击台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园武 常崇义 +1 位作者 陈波 林鹏飞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0,共7页
由于轮轨滚动接触的复杂性,在有限的建模精度下用数值仿真很难指导实际运营,且现场试验成本太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采用CR400AF型高速列车真实车轮和一系悬挂,在车轮踏面滚动圆处预制不同长度、宽度和深度... 由于轮轨滚动接触的复杂性,在有限的建模精度下用数值仿真很难指导实际运营,且现场试验成本太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采用CR400AF型高速列车真实车轮和一系悬挂,在车轮踏面滚动圆处预制不同长度、宽度和深度的擦伤,进行不同车轮擦伤下0~400 km·h^(-1)速度范围内的轮轨冲击试验,分析车轮擦伤长度、运行速度对轮轨垂向力和轴箱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轮轨垂向力最大值随车轮擦伤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35 km·h^(-1)速度范围内随速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并在约35 km·h^(-1)速度时达到最大,然后随速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车轮擦伤冲击下,轴箱振动加速度最大值的变化规律与轮轨垂向力最大值基本一致;从车轮擦伤安全限界分布发现,危险区为舌状分布,车轮擦伤后速度要尽可能避开25~70 km·h^(-1)速度区间,擦伤长度大于60 mm时不建议上线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擦伤 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 轮轨垂向力 轴箱振动加速度 速度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铁路限界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波 林飞 蔡超勋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根据市域铁路车辆技术参数,考虑适当的制造公差和磨耗引起的车辆横向偏移,提出了市域铁路车辆限界。分析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主要尺寸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域铁路车辆运用条件,采用动力学仿真和理论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车辆外轮廓的动态包... 根据市域铁路车辆技术参数,考虑适当的制造公差和磨耗引起的车辆横向偏移,提出了市域铁路车辆限界。分析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主要尺寸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市域铁路车辆运用条件,采用动力学仿真和理论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车辆外轮廓的动态包络线,然后综合计算分析结果,考虑适当的安全裕量,提出了市域铁路建筑限界轮廓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铁路 车辆限界 建筑限界 动力学仿真 理论计算 动态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重载列车纵向力影响规律仿真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常崇义 马颖明 +1 位作者 郭刚 陈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94,共8页
建立超长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利用大秦线3万t重载组合列车长大下坡道制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分析超长重载列车平直道制动工况时列车编组长度、机车无线同步控制延迟时间,以及长大下坡道常用全制动时坡度差、车钩间隙和ECP... 建立超长重载列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利用大秦线3万t重载组合列车长大下坡道制动试验数据对其进行验证;分析超长重载列车平直道制动工况时列车编组长度、机车无线同步控制延迟时间,以及长大下坡道常用全制动时坡度差、车钩间隙和ECP制动控制技术对纵向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4万~12万t超长重载组合列车编组长度对平直道常用全制动和紧急制动时列车最大纵向压钩力影响较小,均未超过2250 kN的安全限值;超长重载列车在平直道紧急制动时,同步控制延迟时间超过5 s时列车最大纵向压钩力达到1200 kN,但仍未超过安全限值;长大下坡道中坡度差对超长重载列车最大纵向压钩力影响较大,在60 km·h-1速度进行常用全制动且纵向力不超安全限值2250 kN的条件下,4万t超长重载列车允许的长大下坡道最大坡度差为13‰,10万t仅为5‰;超长列车采用新型无间隙车钩和ECP制动技术对减少变坡区段常用全制动时的列车最大纵向压钩力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纵向动力学 列车编组长度 机车同步控制 坡度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滚动接触和制动热负荷耦合作用对重载车轮踏面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兰 蔡园武 郭刚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9-96,共8页
在长大下坡道循环制动条件下,采用列车纵向动力学、三维有限元和疲劳损伤分析联合仿真方法,综合考虑车轮踏面在制动摩擦过程中瞬态非均匀热流分布和轮轨滚动接触,计算重载车轮踏面裂纹萌生寿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闸瓦—车轮三... 在长大下坡道循环制动条件下,采用列车纵向动力学、三维有限元和疲劳损伤分析联合仿真方法,综合考虑车轮踏面在制动摩擦过程中瞬态非均匀热流分布和轮轨滚动接触,计算重载车轮踏面裂纹萌生寿命。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闸瓦—车轮三维瞬态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并在试验验证其准确性的基础上,以大秦线某段典型长大下坡道为例,研究制动热负荷和轮轨滚动接触耦合作用对车轮踏面裂纹萌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动热负荷或轮轨滚动接触单独作用不是导致车轮踏面出现裂纹的主要原因,而轮轨滚动接触和坡道制动热负荷的耦合作用才是导致运营车轮裂纹萌生的主要因素;踏面温度对轮轨滚动接触踏面裂纹萌生寿命的影响较大,车轮材料采用CL70钢、踏面温度超过250℃后,踏面裂纹萌生寿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动热负荷 轮轨滚动接触 重载车轮 疲劳裂纹 萌生寿命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对轴箱端盖螺栓疲劳寿命影响仿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兰 孙丽霞 +2 位作者 胡晓依 常崇义 侯茂锐 《中国铁路》 2021年第4期74-79,共6页
以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为输入激励,通过建立带精细螺纹的轴箱端盖螺栓连接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取螺栓危险位置应力时间历程。基于Brown-Miller疲劳损伤准则,应用多轴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不同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下轴箱端盖螺栓疲劳寿命... 以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为输入激励,通过建立带精细螺纹的轴箱端盖螺栓连接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取螺栓危险位置应力时间历程。基于Brown-Miller疲劳损伤准则,应用多轴局部应力应变法估算不同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下轴箱端盖螺栓疲劳寿命。结果表明:随着轴箱振动加速度幅值的增加,螺栓疲劳损伤将大幅增大,疲劳寿命随之急剧减小,当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幅值达到400 m/s2时,螺栓的疲劳寿命不超过1万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螺栓 疲劳寿命 疲劳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