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道车辆车轮扁疤曲面重构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雨鑫 刘斌 +2 位作者 李楠 赵光伟 苏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104,共10页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 扁疤是常见的车轮踏面缺陷,准确构建车轮扁疤三维形态对研究车辆轮轨动力学响应特性至关重要。根据车轮实测不圆度数据,采用小波降噪结合曲线斜率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通过斜率极值确定扁疤形位不圆度数据区域,提供后续构建扁疤三维形态的数据基础;引入形位数据的丢失率和冗余率评价指标对扁疤三维形态建模的准确度进行评价,并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比较;利用提取的扁疤形位数据进行扁疤三维曲面重构,对轮轨滚动接触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数据提取方法丢失率平均降低68%、冗余率平均降低63%,仿真结果能准确表达扁疤所引起的异常冲击振动特性,验证了重建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车辆 扁疤几何形态建模 车轮不圆度 轮轨接触仿真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科学研究试验 被引量:4
2
作者 孙耿杰 刘磊 +5 位作者 白鑫 白夜 程爱君 高攀 王立乾 李元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为综合评价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影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科学研究试验。阐述隧道气动效应试验、车内空气压力舒适度试验、车体及设备舱气动载荷试验、车内噪声试验等4项内容的设计... 为综合评价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影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科学研究试验。阐述隧道气动效应试验、车内空气压力舒适度试验、车体及设备舱气动载荷试验、车内噪声试验等4项内容的设计方案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广铁路隧道内以不超过300 km/h速度运行时,CR400AF、CRH380A、CRH2A车内空气压力变化、车体及设备舱气动载荷、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压力满足标准要求;CRH1A车内空气压力变化最大值超过标准;通过全线排查目前共发现6座隧道存在音爆。建议根据贵广铁路隧道分布情况及运营需求制定相关措施。通过本次试验,首次全面获取了动车组在92 m2断面隧道内以300 km/h运行条件下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数据和规律,为贵广铁路提速300 km/h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广铁路 提速 隧道气动效应 车内空气压力 气动载荷 车内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铁路系统RAMS分析技术研究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家旭 张景昱 +1 位作者 方兴 王铭铭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8,88,共12页
随着铁路系统的发展,其功能结构高度复杂、各专业强耦合关联、故障动态重构等特点愈发突出,传统RAMS分析技术在铁路系统应用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应对系统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的需求。通过对铁路系统RAMS内涵研究以及国内外应用... 随着铁路系统的发展,其功能结构高度复杂、各专业强耦合关联、故障动态重构等特点愈发突出,传统RAMS分析技术在铁路系统应用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充分应对系统复杂性和动态变化的需求。通过对铁路系统RAMS内涵研究以及国内外应用现状总结分析,梳理了铁路传统RAMS分析方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分析MBSE关键技术及在铁路系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MBSE可构建多维度和多角度系统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BSE的铁路系统RAMS分析技术总体思路,明确了系统MBSE建模与RAMS分析的集成流程,并详细阐释了基于MBSE的铁路运营任务RAMS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计与RAMS集成分析、基于列车群运行的RAMS仿真验证等关键技术,为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开展铁路系统RAMS分析评估、仿真计算提供了理论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系统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 模型驱动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方案研究
4
作者 张格明 江汶乡 +2 位作者 冯嘉辉 宣言 孙文韬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共9页
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成熟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并在大张客专等数十条线路上部署应用。由于预警信息主要来源于铁路沿线自建台站,其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仍有待提升。为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地震安全防范能力,设计提出一种基于中国地震... 目前,我国已研发出成熟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并在大张客专等数十条线路上部署应用。由于预警信息主要来源于铁路沿线自建台站,其准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仍有待提升。为进一步提高高速铁路地震安全防范能力,设计提出一种基于中国地震台网预警信息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方案。通过对地震预警及时性、准确性和地震动峰值等关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实中国地震台网在首个地震监测台站触发后5~10 s内,可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重点预警区的高铁提供有效的地震预警信息;通过定制化产出铁路沿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数据,可解决地震台网阈值报警功能缺失的问题。研究表明,提出的基于中国地震台网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方案具有可行性,并以西成客专为例,给出了技术示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中国地震台网 地震紧急处置 地震烈度 阈值报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轮轨制动大蠕滑黏着试验研究(四)——多种介质条件下极低黏着特性及黏着系数 被引量:2
5
作者 常崇义 陈波 +1 位作者 蔡园武 李果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56,共8页
针对时速400 km高速列车轮轨在多种介质条件下的制动大蠕滑极低黏着特性及黏着系数,通过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模拟不同速度下轮轨间分别采用喷水、防冻液、普通润滑油15W-40及齿轮箱润滑油75W-90等介质的工况,研究轮轨间多种介质对制动... 针对时速400 km高速列车轮轨在多种介质条件下的制动大蠕滑极低黏着特性及黏着系数,通过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模拟不同速度下轮轨间分别采用喷水、防冻液、普通润滑油15W-40及齿轮箱润滑油75W-90等介质的工况,研究轮轨间多种介质对制动大蠕滑极低黏着特性和黏着系数的影响,并探讨水介质条件下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和齿轮箱润滑油条件下超大蠕滑率对黏着系数的作用。结果表明:水介质条件下轮轨接触表面粗糙度是影响黏着系数的关键因素之一,极低粗糙度水平下速度超过100 km·h^(-1)后便进入极低黏着状态;轮轨间不同介质条件下,黏着系数随速度的提高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其中齿轮箱润滑油75W-90和防冻液在高速下更易导致极低黏着系数的出现;特别是在齿轮箱润滑油75W-90条件下黏着力系数在黏着饱和点之后随纵向蠕滑率的增加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即使纵向蠕滑率增加到90%也未观察到黏着力系数再次上升的现象,标志着对这类齿轮箱润滑油仅利用防滑控制技术提高黏着利用的可能性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接触界面 第三介质 大蠕滑 极低黏着 黏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在高速列车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池长欣 常崇义 +2 位作者 梁树林 池茂儒 高红星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解决高速列车运动稳定性与曲线通过能力之间的固有矛盾,提出一种阻尼可调的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基于可压缩流体的压力-流量特性和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其非线性力学模型,并通过减振器台架试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合Simpack仿... 为解决高速列车运动稳定性与曲线通过能力之间的固有矛盾,提出一种阻尼可调的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基于可压缩流体的压力-流量特性和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其非线性力学模型,并通过减振器台架试验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合Simpack仿真软件构建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与某速度350 km/h动车组动力学联合仿真模型,研究不同开关状态下的车辆动力学性能;以识别小半径曲线为核心,基于抗蛇行减振器两端相对位移提出一种易于工程化的开关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开关打开状态有助于提升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相比传统抗蛇行减振器,易于工程化的开关控制策略能够在不影响车辆原有动力学性能前提下,大幅降低小半径曲线工况下的轮轨横向力,有效提升了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型抗蛇行减振器 运动稳定性 曲线通过能力 开关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27.5 kV电缆护层感应电压与接地电流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泽辉 王凯金 +2 位作者 周学影 张俊博 王友彪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5,共8页
随着27.5 kV高压电缆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监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分析高速铁路高压电缆的接地方式,并特别针对长度1 km以下的高压电缆,研发1种基于监测接地电流来反映绝缘状态的监测系统。该系统能... 随着27.5 kV高压电缆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监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分析高速铁路高压电缆的接地方式,并特别针对长度1 km以下的高压电缆,研发1种基于监测接地电流来反映绝缘状态的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高压电缆的绝缘状态,为铁路运营单位提供有效的工具,以掌握电缆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保障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铁路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减少因电缆故障导致的运营中断,对于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7.5kV高压电缆 铁路牵引供电 接地方式 在线监测 接地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轮轨低温+雪条件下黏着特性试验研究
8
作者 常崇义 李兰 +1 位作者 蔡园武 陈波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轮轨界面在低温+雪等复杂环境中,高速轮轨黏着特性将受到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轮轨界面低温+雪条件下的黏着试验方法,研究轮轨接触界面分别喷0和-2℃雪条件下的黏着特性,并... 轮轨界面在低温+雪等复杂环境中,高速轮轨黏着特性将受到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轮轨界面低温+雪条件下的黏着试验方法,研究轮轨接触界面分别喷0和-2℃雪条件下的黏着特性,并通过分析雪与水的物态变化探讨黏着系数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在轮轨界面喷0℃雪时,黏着系数随速度的增加呈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50~120 km·h^(-1)速度范围内黏着系数的下降幅度高达68%;与喷0℃雪相比,喷-2℃雪条件下的黏着系数高1倍左右;在50~120 km·h^(-1)速度范围内,喷2℃水与0℃雪条件的黏着系数有较好的一致性,意为在此速度和温度范围内水与雪对黏着系数的影响较为相似;喷雪条件下,300 km·h^(-1)速度时纵向蠕滑率超过0.6%后黏着力系数随纵向蠕滑率的增加出现剧烈波动,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低温+雪条件下雪-水-冰的物态变化及其在轮轨接触压应力作用下的转化机制对黏着系数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关系 轮轨接触 低温 黏着系数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约束对板-垫复合装配式轨道减振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王朋松 辛涛 +3 位作者 陈鹏 王森 孔超 成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9-2107,共9页
为探究层间约束对板-垫复合装配式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某梯形预制板断面板-垫复合装配式轨道为例,通过落轴试验获取轨道结构在不同约束状态下的无载固有频率,并计算了板下等效刚度,明确了层间约束的刚度贡献。此外,分析了橡胶垫... 为探究层间约束对板-垫复合装配式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某梯形预制板断面板-垫复合装配式轨道为例,通过落轴试验获取轨道结构在不同约束状态下的无载固有频率,并计算了板下等效刚度,明确了层间约束的刚度贡献。此外,分析了橡胶垫在不同约束状态下的有载刚度,并建立了考虑层间约束的地铁车辆-装配式轨道-隧道耦合动力模型,在不同车辆运行速度和扣件刚度条件下分析了层间约束对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约束作用增强,轨道固有频率逐渐增加,减振性能逐渐下降;对于约束状态A、B、C,层间约束贡献的刚度分别为0.003 4、0.004 9、0.008 1 N/mm^(3),分别占橡胶垫有载动刚度的21.5%、32.7%、58.7%;与不考虑层间约束相比,约束状态A、B、C在不同速度条件下的平均减振效果分别下降1.8、2.2、3.2 dB,在不同扣件刚度条件下平均减振效果分别下降1.0、1.3、2.2 dB。忽略层间约束会高估板-垫复合装配式轨道在服役阶段的减振性能,故在设计阶段评估减振性能时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轨道 板-垫复合 减振性能 层间约束 车-轨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快捷集装箱班列的可行性及安全保障研究
10
作者 张哲铭 张可新 谢泽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8,共7页
不断增长的市场物流需求对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准点率提出了更高要求,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速度更高且可与动车组区间交会的快捷集装箱班列,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通过分析既有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集装箱班列的不足,明确... 不断增长的市场物流需求对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准点率提出了更高要求,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速度更高且可与动车组区间交会的快捷集装箱班列,是提高客货运输效率的关键。通过分析既有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集装箱班列的不足,明确开行快捷集装箱班列的必要性。从既有动货交会试验和运营经验2方面,论证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快捷集装箱班列的可行性。基于货运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和运输安全情况通报,对客货共线铁路开行快捷集装箱班列的安全风险进行研判分析,结合动货交会运营经验,提出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开行快捷集装箱班列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议。研究工作对提高铁路客货运输质量,保障客货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 动车组 快捷集装箱班列 区间交会 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铁地震判识方法研究
11
作者 江汶乡 马莉 +1 位作者 冯嘉辉 宣言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14,48,共6页
随着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地震判识准确率高极为重要,地震判识准确率是系统可靠性关键指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搭建高铁地震快速识别模型,较好识别地震事件和干扰事件,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判识提供新思路。模型算法包括7层卷... 随着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的推广应用,地震判识准确率高极为重要,地震判识准确率是系统可靠性关键指标。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搭建高铁地震快速识别模型,较好识别地震事件和干扰事件,为高速铁路地震预警判识提供新思路。模型算法包括7层卷积网络和3个池化层,利用深度卷积网络提取波形数据的特征向量,采用平均池化方法将波形信号的特征维度变为1×1024维,选择Relu函数作为激活函数,后续进行归一化和SVM分类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高铁地震事件判识,随着波形信号长度增加,地震判识准确率增高,当波形信号时长为3 s时,地震判识准确率为92.11%,当波形信号数据时长为12 s时,地震判识准确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地震判识方法 深度学习 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12
作者 孙丽霞 胡晓依 +3 位作者 朱亮 周劲松 宫岛 吴宁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5,共11页
受外界环境扰动与内部系统参数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条件下的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劣化概率较350 km/h速度等级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对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的各种复杂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证。... 受外界环境扰动与内部系统参数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条件下的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劣化概率较350 km/h速度等级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对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的各种复杂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证。基于影响高速列车动力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对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的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面临的侧风、雨雪、极端温度、轮轨第三介质、轮轨短波病害、线路条件恶化、地震等复杂环境下的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高速列车服役动力学安全裕度理论、量化方法、动力学安全性评判标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列车 服役动力学 侧风 轮轨接触 极端温度 短波病害 安全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PA的铁路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评价研究
13
作者 王高磊 习年生 +1 位作者 刘敬辉 施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1-190,共10页
针对铁路安全双重预防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评价主观性强、客观性不足的难点,基于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研究铁路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定量评价技术;采用典型铁路安全风险项,开展后果严重度评价应用研究。研究发现,铁路在后果状态... 针对铁路安全双重预防实施过程中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评价主观性强、客观性不足的难点,基于保护层分析(LOPA)方法研究铁路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定量评价技术;采用典型铁路安全风险项,开展后果严重度评价应用研究。研究发现,铁路在后果状态、后果大小、严重度等级划分等方面有了明确的指导要求,但还未形成公认的、标准的技术和方法;研究提出铁路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评价的技术和方法,包括确定危险事件、筛选事件演化场景、识别独立保护层、分析事故后果状态等定性分析技术,以及量化保护层可靠性、评估保护层条件概率、量化事故后果大小、构建后果严重度评价矩阵、评定后果严重度等级等定量评估方法;实例应用表明,风险事件定性分析技术、事件链场景定量评估方法在铁路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客观评价分级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结果表明,基于LOPA的铁路安全风险后果严重度评价技术和方法,能够为实施科学、有效的铁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坚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安全风险 保护层分析 后果严重度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机务系统事故人因分析方法研究
14
作者 代成烨 刘敬辉 +1 位作者 李晓宇 张雨晨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5-214,共10页
研究创建了基于人因安全的铁路机务事故综合分析流程,可用于识别事故关键致因因素,预防铁路机务事故,提升我国铁路运营安全水平。调研搜集并提取了铁路典型机务事故信息,充分研究借鉴中外铁路行业安全人因工程分析方法,结合我国铁路机... 研究创建了基于人因安全的铁路机务事故综合分析流程,可用于识别事故关键致因因素,预防铁路机务事故,提升我国铁路运营安全水平。调研搜集并提取了铁路典型机务事故信息,充分研究借鉴中外铁路行业安全人因工程分析方法,结合我国铁路机务工作特点和典型机务事故信息构建了适用于铁路机务专业的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RAs),确定了5个层级共22类致因因素;应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出致因因素的149条关联关系,并依托强关联关系构建复杂网络分析各致因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重要性。结果表明:机务安全事故各人为因素高度复杂耦合交互并导致事故发生。应用机务事故综合分析流程,开展人因研究,可为铁路机务系统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机务安全 人为因素 HFACS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动车组与货物列车区间交会技术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张可新 张哲铭 +1 位作者 谢泽 李涵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9-215,共7页
随着客货运需求的不断增长,铁路网承受的运输压力越来越大,在线路标准一定的情况下,优化运输组织模式能有效缓解客货运输压力。对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实施动车组与货物列车交会的运输组织模式,是优化组织列车开行和充分利用线路运输... 随着客货运需求的不断增长,铁路网承受的运输压力越来越大,在线路标准一定的情况下,优化运输组织模式能有效缓解客货运输压力。对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实施动车组与货物列车交会的运输组织模式,是优化组织列车开行和充分利用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通过调研分析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现状,从既有动货交会综合试验、国内外动货交会运营情况等方面论证时速200 km客货共线铁路实施动货区间交会的技术可行性。基于货物列车运行安全信息,对客货交会运行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研判分析,提出客货交会安全保障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动货交会运输组织模式的优势,选取典型线路研究动货交会运输组织模式对其线路运输能力、调度指挥灵活性、天窗时间安排等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货共线铁路 动车组 货物列车 交会 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350km/h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闭塞分区设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守帅 张雨洁 +2 位作者 闫海峰 田长海 骆泳吉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0,共9页
通过分析长大下坡道闭塞分区长度对CTCS-3级和后备CTCS-2级列控系统的影响,指出二者对闭塞分区长度的需求完全相反,并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回缩、速度突降等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坡度、闭塞分区长度与不同列控模式下... 通过分析长大下坡道闭塞分区长度对CTCS-3级和后备CTCS-2级列控系统的影响,指出二者对闭塞分区长度的需求完全相反,并针对CTCS-3级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回缩、速度突降等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坡度、闭塞分区长度与不同列控模式下列车运行速度、追踪间隔时间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制定闭塞分区设置的基本原则。检算典型坡度下闭塞分区长度设置的合理区间范围及相应追踪间隔时间,指出坡度超过-30‰后将无法兼顾不同列控等级下的运行速度。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根据闭塞分区设置原则及闭塞分区取值规律,给出压缩求解空间、提高求解效率的方法。以郑万高速铁路长大下坡地段为例,对闭塞分区设置进行优化,在不考虑其他约束的前提下,与设计院优化方案相比,本求解优化方案在确保CTCS-3级控车模式下允许速度可达350 km/h的同时,将CTCS-2级控车模式下的允许速度提高30 km/h,追踪间隔时间压缩2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大下坡道 CTCS-3级列控系统 闭塞分区 行车许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路技术标准构建的高速磁悬浮轨道不平顺及应用
17
作者 王文 徐俊起 +3 位作者 陈琛 徐钊 李红梅 刘志刚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4-224,共11页
轨道不平顺是影响常导磁悬浮系统车轨振动响应的重要因素,应用惯性基准法求解的轨道不平顺因包含动态不平顺成分,不能完全满足车-磁-轨耦合动力学的计算需求。结合高速磁悬浮的技术特点及线路标准提出了一种构建轨道不平顺的方法,基于... 轨道不平顺是影响常导磁悬浮系统车轨振动响应的重要因素,应用惯性基准法求解的轨道不平顺因包含动态不平顺成分,不能完全满足车-磁-轨耦合动力学的计算需求。结合高速磁悬浮的技术特点及线路标准提出了一种构建轨道不平顺的方法,基于惯性基准法计算实测垂向轨道不平顺;将各类符合实测数据分布特性的偏差作为随机变量叠加后获得轨道静态随机不平顺;求解沿梁长方向分布的轨道预拱值,并仿真分析有无预拱对车轨系统的具体影响;基于高速磁悬浮车-磁-轨耦合动力学仿真,对比分析600 km/h高速磁悬浮系统在两类轨道不平顺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梁预拱能有效降低悬浮间隙波动;通过对比两种方法求取的轨道功率谱密度及其作用下的车轨系统动态响应,验证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提出的基于线路技术标准构建轨道不平顺的方法不依赖于试验数据,可为研究分析未来速度600 km/h级线路技术标准及其不平顺阈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悬浮列车 车轨耦合动力学 轨道不平顺 轨道预拱 T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交通部门低碳排放措施和路径研究综述 被引量:72
18
作者 袁志逸 李振宇 +6 位作者 康利平 谭晓雨 周新军 李晓津 李超 彭天铎 欧训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为实现2℃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中国交通部门亟待低碳转型。分析了当前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已有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探究中国交通部门未来低碳发展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将长期保... 为实现2℃全球温升控制目标,中国交通部门亟待低碳转型。分析了当前交通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已有减排措施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探究中国交通部门未来低碳发展的可能路径。在未来若干年,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将长期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道路运输在总排放中的占比仍然较高,而民航运输碳排放增速最快。现有减排措施主要可分为交通运输结构优化、颠覆性交通技术、替代燃料技术和交通工具能效提升四类。为实现交通部门低碳转型,需采用更加严格的燃料经济性标准,推广替代燃料技术,并引导交通运输向低碳运输方式转变,实现结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部门 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400km/h以上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可新 徐宁 白鑫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0,共11页
介绍国外400km/h以上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的相关情况,分析国外高速铁路综合试验对我国更高速度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的参考意义。针对日本新一代ALFA-X试验车、德国新型VelaroNovo试验车以及法国V150试验车的高铁综合测试项目,分析国外高速铁... 介绍国外400km/h以上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的相关情况,分析国外高速铁路综合试验对我国更高速度高速铁路综合试验的参考意义。针对日本新一代ALFA-X试验车、德国新型VelaroNovo试验车以及法国V150试验车的高铁综合测试项目,分析国外高速铁路综合试验开始前的车辆设计和线路准备工作、试验内容及试验目的。国外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测试了400km/h以上试验速度条件下的新型车辆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舒适性,并对高速铁路新装备、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进行了验证,其试验结果可为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及更高速度综合试验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速度400km/h 综合试验 基础设施 车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载作用下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鑫 孙丽霞 +2 位作者 王友彪 周春阳 池长欣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在风载和曲线欠超高叠加的不利工况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因此需要针对风载作用下高速列车的曲线通过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考虑车速和风速变化、实际轮轨匹配及线... 在风载和曲线欠超高叠加的不利工况下,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性表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因此需要针对风载作用下高速列车的曲线通过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动力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考虑车速和风速变化、实际轮轨匹配及线路激励情况,建立瞬态风载模型、横风作用下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模型及车辆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列车在不同车速和风速作用下的气动载荷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其以不同速度通过不同欠超高曲线线路时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和轮轴横向力等车辆关键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风载和曲线欠超高对高速列车脱轨和倾覆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变化引起的侧向力系数变化幅度大于车速;在风载和曲线欠超高叠加的不利工况下,除轮重减载率安全裕量明显降低外,轮轴横向力的安全裕量也降低,且车辆关键悬挂部件工作状态恶化,其中二系横向止档的位移迅速增大且工作状态接近压并,左右两侧空气弹簧压力差也迅速增大,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安全裕量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风载 曲线通过性能 曲线欠超高 侧向力系数 脱轨系数 轮重减载率 轮轴横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