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5G的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乐 祖宏林 +3 位作者 张志超 张一喆 汪方文 杜瑞涛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在铁路机车车辆试验检测业务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的需求,梳理了5G技术下机车车辆远程试验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5G的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系统架构,研究了包括车地网络架构、电源远程控制、软件远程操作等远程... 在铁路机车车辆试验检测业务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的需求,梳理了5G技术下机车车辆远程试验应用场景,构建了基于5G的机车车辆远程试验检测系统架构,研究了包括车地网络架构、电源远程控制、软件远程操作等远程操控技术,以及支持断点续传的车地数据传输技术和远程试验的安全保障措施。通过实车应用表明:基于5G移动互联网的远程试验检测技术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科研试验工作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试验管理能力,降低人员出差的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机车车辆 远程试验检测 远程电源控制 数据回传 网络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Howland电流泵的机车车辆电压传感器设计
2
作者 王海建 赵震 +3 位作者 阮铮 秦帅 李旭阳 王霖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电压信号在机车车辆控制及保护中是重要的参考量,因此电压传感器在机车车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使信号能够较远距离可靠传输,传感器通常需要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输出。针对Howland电流泵电路,分析相关电路工作原理及负载能力,并以此... 电压信号在机车车辆控制及保护中是重要的参考量,因此电压传感器在机车车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使信号能够较远距离可靠传输,传感器通常需要将电压信号转换成电流输出。针对Howland电流泵电路,分析相关电路工作原理及负载能力,并以此电流泵电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电压电流转换电路。结合实际工程需要进行电压传感器设计,增加差分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满足不同输入输出范围要求。根据电压传感器工作过程,分析相关功能电路。通过配置相关电路参数,传感器基本电路可设计成不同输入电压等级及输出变比的系列产品,实现电压的准确采集。同时,应用国产芯片及元件进行电路设计,实现完全国产化。通过仿真及实际测试,相关结果表明所设计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精度、频率特性及带载能力,能够满足车组相关电压采集需求并已成功批量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wland电流泵 电压传感器 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容器元件对轨道车辆横向低频振动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夏张辉 陈迪来 曾毅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27,255,共7页
惯容器是新型的隔振元件,探究其低频减振效果,可为轨道车辆横向低频晃动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借鉴。建立包含惯容器元件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辆横向低频晃动的机理及惯容器元件对低频减振效果,借助欧式贴近度,定义整个车辆系统... 惯容器是新型的隔振元件,探究其低频减振效果,可为轨道车辆横向低频晃动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借鉴。建立包含惯容器元件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车辆横向低频晃动的机理及惯容器元件对低频减振效果,借助欧式贴近度,定义整个车辆系统所有模态之间的耦合度,该指标能有效表征转向架蛇行频率被车体固有频率俘获的程度。以降低车辆整体耦合度为目标,对惯容器参数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转向架蛇行频率被车体某些固有频率俘获,此时两者的固有频率非常接近,并且振型极为相似,引起车辆横向低频晃动。对于二系横向悬挂采用“惯容-弹簧-阻尼”减振结构,能有效降低车辆系统模态间的耦合程度,该减振结构具有良好的低频隔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惯容器 低频振动 频率俘获 模态耦合度 晃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车辆限界与非黏着制动装置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可 丁福焰 +2 位作者 王立超 王立宁 高立群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2-166,共5页
机车车辆限界标准的制定一般基于各国铁路的运营及技术装备特点,由于我国非黏着制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国内限界标准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不明确,制约了机车车辆的升级换代和新设备的应用。近年来,非黏着制动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 机车车辆限界标准的制定一般基于各国铁路的运营及技术装备特点,由于我国非黏着制动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国内限界标准对相关问题的规定不明确,制约了机车车辆的升级换代和新设备的应用。近年来,非黏着制动技术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对国内外现行的机车车辆限界标准以及非黏着制动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并对我国限界标准修订提出建议,为机车车辆和制动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国内外机车车辆限界的计算方法及下部限界规定均有差异,其中,欧洲限界标准充分考虑了近轨道区域以及与轨面接触区域的部件空间,是非黏着制动装置设计的重要依据;现有非黏着制动装置外形尺寸可满足我国限界标准的横向空间要求,但对于近轨面区域需进一步明确相关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限界 非黏着制动装置 限界标准 对比分析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机车车辆整车试验标准的发展历史研究及借鉴 被引量:1
5
作者 孟葳 陈波 黄金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92,共11页
在机车车辆完工后、投入运营前,通过试验对其进行验证和确认是机车车辆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外为此均制定了相应标准,例如IEC 61133、欧洲EN 50215、日本JIS E 4041和中国GB/T 3318标准等。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机车车辆整车试验... 在机车车辆完工后、投入运营前,通过试验对其进行验证和确认是机车车辆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之一,国内外为此均制定了相应标准,例如IEC 61133、欧洲EN 50215、日本JIS E 4041和中国GB/T 3318标准等。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机车车辆整车试验标准和相关法规等资料,分析了整车试验标准间的演进关系和主要技术变化,介绍了各国机车车辆验收准入政策。由于国情不同,我国整车试验标准与欧洲和日本存在一定差异,既有整车试验标准按“机、客、货、动”专业分类设置。我国移动装备的设计研制一开始就在统一规划下进行,不存在欧洲那种“互操作性”问题,但随着未来技术创新与发展,尚需立足国内实际,借鉴欧洲和日本相关经验,充分考虑法规背景和运用环境,使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整车试验标准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国内、国际标准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试验 标准 互操作性技术规范 国际电工委员会 日本工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科学研究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耿杰 刘磊 +5 位作者 白鑫 白夜 程爱君 高攀 王立乾 李元平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为综合评价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影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科学研究试验。阐述隧道气动效应试验、车内空气压力舒适度试验、车体及设备舱气动载荷试验、车内噪声试验等4项内容的设计... 为综合评价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影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贵广铁路提速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科学研究试验。阐述隧道气动效应试验、车内空气压力舒适度试验、车体及设备舱气动载荷试验、车内噪声试验等4项内容的设计方案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广铁路隧道内以不超过300 km/h速度运行时,CR400AF、CRH380A、CRH2A车内空气压力变化、车体及设备舱气动载荷、隧道内附属设施气动压力满足标准要求;CRH1A车内空气压力变化最大值超过标准;通过全线排查目前共发现6座隧道存在音爆。建议根据贵广铁路隧道分布情况及运营需求制定相关措施。通过本次试验,首次全面获取了动车组在92 m2断面隧道内以300 km/h运行条件下的空气动力学效应数据和规律,为贵广铁路提速300 km/h运营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广铁路 提速 隧道气动效应 车内空气压力 气动载荷 车内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车辆产品寿命类别与评判方法
7
作者 王华胜 朱庆龙 +3 位作者 李昊 宋英杰 佀方园 王靖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针对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分散性、故障影响多样性和运用需求差异性等特点,从速度与里程、时间与环境、工作频次与负荷等方面分析了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影响因素;结合经验法、计算法、试验法、统计法等分析了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常用确定方法及其... 针对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分散性、故障影响多样性和运用需求差异性等特点,从速度与里程、时间与环境、工作频次与负荷等方面分析了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影响因素;结合经验法、计算法、试验法、统计法等分析了机车车辆产品寿命常用确定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基于可靠性技术和寿命周期费用方法,按照安全寿命、有效寿命、经济寿命、技术寿命、物理寿命等对机车车辆产品使用寿命进行分类定义和评判;示例给出动车组部分产品使用寿命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车辆 使用寿命 评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和平 严霄蕙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5,共11页
回顾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货运列车、提速旅客客车、重载货运列车、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制动技术的自主研发情况及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制动技术在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 回顾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货运列车、提速旅客客车、重载货运列车、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制动技术的自主研发情况及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制动技术在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我国铁路参与国际铁路机车车辆标准制订情况及对铁路走出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机车车辆 高速列车 制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年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历程(续)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和平 严霄蕙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1,共16页
回顾分析了新中国创立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货运列车、提速旅客客车、重载货运列车、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制动技术的自主研发情况及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制动技术在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 回顾分析了新中国创立以来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制动技术的发展变化,重点介绍了货运列车、提速旅客客车、重载货运列车、高速列车、复兴号动车组制动技术的自主研发情况及关键技术、性能参数,分析了制动技术在我国铁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最后介绍了我国铁路参与国际铁路机车车辆标准制订情况及对铁路走出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机车车辆 高速列车 制动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变流器直流环节有源功率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10
作者 丁颢 曾一鸣 +3 位作者 李卓鑫 向超群 成庶 范子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356,共13页
为解决高速列车牵引变流器直流环节LC谐振回路体积大、质量重,造成整体功率密度降低,不利于轻量化等问题,引入有源功率解耦回路代替LC谐振抑制母线电压的二次纹波。为适应大功率低开关频率的轨道交通应用场景,选择Buck斩波有源功率解耦... 为解决高速列车牵引变流器直流环节LC谐振回路体积大、质量重,造成整体功率密度降低,不利于轻量化等问题,引入有源功率解耦回路代替LC谐振抑制母线电压的二次纹波。为适应大功率低开关频率的轨道交通应用场景,选择Buck斩波有源功率解耦拓扑作为LC谐振回路的替代方案。通过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设计基于CR400AF高速动车组的拓扑参数,使解耦电容容值,解耦电感感值和4次脉动幅值尽量接近群体最优值,据此建立多目标优化函数,得到最优参数。针对该解耦电路提出了基于重复控制的功率解耦策略,以解耦电容电压为控制目标,包括二阶广义积分器(second order generalized integrator,SOGI)二次脉动电流提取、直流分量跟踪、交流分量跟踪以及脉宽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4个部分。研究结果表明:Buck斩波有源功率解耦拓扑,相比LC谐振回路减少28.3%,相比增大支撑电容拓扑减少5%,符合直流环节轻量化目标,在直流电压纹波方面,相比LC谐振回路增大约90V,相比增大支撑电容减少35V,约为3.47%,符合少于5%的规定。同时,对比负载变化50%响应时间,Buck斩波有源功率解耦用时最少,比LC谐振回路减少34.8%,说明动态性能得到了提升。Buck斩波有源功率解耦不仅可以有效滤除二次脉动,稳定直流电压输出,使网侧电流波形更加接近于正弦波,并在低带宽条件下实现高精度的指令跟踪,提高动态性能。研究结果可为直流环节轻量化的解耦拓扑选型与控制策略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变流器 轻量化 有源功率解耦 重复控制 Buck斩波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uGre模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盘形制动系统摩擦振动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方浩 王金海 +3 位作者 杨建伟 李继山 赵鹏 王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0,共6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盘形制动摩擦复杂多变,传统的静态摩擦模型难以揭示制动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必要建立动态摩擦模型分析盘形制动系统动力学特性。[方法]利用LuGre动态摩擦模型建立盘形制动系统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盘形制动摩擦复杂多变,传统的静态摩擦模型难以揭示制动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必要建立动态摩擦模型分析盘形制动系统动力学特性。[方法]利用LuGre动态摩擦模型建立盘形制动系统二自由度动力学方程,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求解,获得闸片在不同情况下的振动响应,分析角速度、制动压力和摩擦因数差值对制动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随着制动角速度的增加,制动系统逐渐从黏滑振动转变为稳定振动,高于临界角速度时制动系统振幅增加,制动系统进入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增加;制动压力增大,闸片从稳定运动向黏滑运动过渡,振动变得复杂且不规律。随着制动压力的增加,闸片的振幅逐渐增加,振动强度越来越大;摩擦因数差值的增加会增大振幅。经综合考虑,摩擦因数差值为0.2时,制动系统处于最佳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 盘形制动系统 稳定性 黏滑振动 LUGR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薄板的振动响应及辐射特性与尺寸效应研究
12
作者 司志强 张磊磊 +3 位作者 贾尚帅 胡晓军 高攀 宋雷鸣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
随着高铁技术的持续发展,降低车厢内部的噪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结构的隔声性能与尺寸效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无法获得准确的隔声量。本研究推导出了薄板的尺寸基于等比例变化的振动响应幅值关系,并对该关系进行了... 随着高铁技术的持续发展,降低车厢内部的噪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由于结构的隔声性能与尺寸效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导致无法获得准确的隔声量。本研究推导出了薄板的尺寸基于等比例变化的振动响应幅值关系,并对该关系进行了模态分析;选择具有材料一致而尺寸不一样的矩形铝板作为研究对象,并借助软件仿真运算了在简谐激励力作用下的稳态响应,进而建立了不同薄板的振动响应关系。当板结构受到强迫振动时,它会向两侧释放能量,推导出了声辐射效率与板形状特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降噪 振动响应 尺寸效应 辐射特性 固有频率 辐射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衬对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何德华 南凯威 +3 位作者 白夜 孙振旭 郭迪龙 杨国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8-57,共10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提升至400 km/h,隧道压力波引发的气动效应加剧,极易导致隧道结构疲劳损伤并制约铁路提速。当前补强套衬研究多聚焦特定工况,缺乏参数化影响机理分析,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一维变截面隧道压力波计算程序,系统探究了... 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提升至400 km/h,隧道压力波引发的气动效应加剧,极易导致隧道结构疲劳损伤并制约铁路提速。当前补强套衬研究多聚焦特定工况,缺乏参数化影响机理分析,研究基于自主开发的一维变截面隧道压力波计算程序,系统探究了套衬位置、长度、数量及厚度对隧道气动效应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初始压力波传过套衬时会产生反向传播的压力波系,单一套衬安装在距入口1/4隧道长度处隧道内气动效应显著增大,其原因是反向传播波系的影响叠加在初始压力波形成的压力极值附近;当考虑多套衬安装时,在此处前后增设套衬分别会增强和减弱隧道内气动效应;套衬厚度越大,隧道和车身测点的最大压力峰峰值越大,典型套衬厚度(20、25、30 cm)下隧道测点和车身测点最大压力峰峰值差距约1%。研究建议病害治理中优先采用薄型套衬并规避1/4隧道长度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压力波 空气动力学 套衬 一维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涡流制动装置的结构强度研究
14
作者 王可 王立超 +2 位作者 王文静 王立宁 高立群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6,共7页
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载荷工况复杂,为了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应对产品结构强度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结构特点及载荷工况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计算,研究振动、冲击试验及台架试验方法,并对强度仿真与试验结果进... 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装置载荷工况复杂,为了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应对产品结构强度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结构特点及载荷工况分析,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各种典型工况下的强度计算,研究振动、冲击试验及台架试验方法,并对强度仿真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试验设备无法满足涡流制动装置的3类振动冲击试验要求,可采用整机2类振动、冲击试验和主体框架强度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考核产品结构完整性;涡流制动装置强度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验证了产品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的有效性;各工况下涡流制动装置的静强度、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研制的产品通过了相关试验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线性涡流制动装置 有限元仿真 振动、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H380BL动车组保护接地优化方案研究
15
作者 崔冬冬 张文轩 +2 位作者 王永翔 张晨阳 刘建强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5,共8页
CRH380BL动车组头车牵引电机发生多起轴承超温报警故障,主要集中在3、4轴轴位,轴电压是导致轴承超温报警故障的重要原因,过高的轴电压对动车组安全运营造成较大威胁。文中首先对动车组原有保护接地方案进行分析,基于CRH380BL型动车组提... CRH380BL动车组头车牵引电机发生多起轴承超温报警故障,主要集中在3、4轴轴位,轴电压是导致轴承超温报警故障的重要原因,过高的轴电压对动车组安全运营造成较大威胁。文中首先对动车组原有保护接地方案进行分析,基于CRH380BL型动车组提出了保护接地优化设计方案,并建立车辆阻抗网络模型,分析论证了保护接地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其次搭建了动车组接地回流仿真模型,对CRH380BL型动车组原有保护接地方案与保护接地优化方案开展了接地回流仿真分析,并在西安北—华山北区间开展了实车正线测试。最后仿真和实车正线测试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车正线测试结果相符,所提出的动车组保护接地优化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头车3、4轴牵引电机轴电压,为解决轴承故障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故障 动车组保护接地 接地回流 轴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机车102型钩缓装置动态模拟方法与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志超 吕凯凯 +2 位作者 储高峰 齐红瑞 汪方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59,共11页
该研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重载机车102型车钩缓冲装置受压动态响应的模拟方法,并研究了该机车及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编组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性与受压稳钩机理,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将缓冲器简化为具有相同... 该研究结合试验数据提出了重载机车102型车钩缓冲装置受压动态响应的模拟方法,并研究了该机车及钩缓装置在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编组下的动力学性能。基于102型钩缓装置结构特性与受压稳钩机理,采用加权离散方法将缓冲器简化为具有相同迟滞特性的多个阻抗力元,并引入剪切刚度来考虑其相互之间的剪切效应,提出了能够准确模拟钩肩止挡和缓冲器偏压特性的102型钩缓装置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而借助子结构方法搭建了“主控机车+重联机车+货车车辆+虚拟货列”的双机重联牵引万吨列车动力学模型,其中四节机车、货车车辆之间采用钩缓装置子结构连接;通过试验数据对比修正了钩缓装置模型中离散阻抗力元间的剪切刚度,并验证了所建列车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计算分析了线路条件、结构参数、机车电制力等对系统动力学响应和运行安全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重载机车在小半径曲线上施加大电制力容易引起异常增大的轮轴横向力,危及行车安全;随着车钩最大自由转角的增大,车钩偏转角和机车运行安全性指标均呈逐渐增大趋势;机车二系悬挂横向刚度增大有助于提高机车自身的受压稳定性和减小车钩偏转角,但过大横向刚度又会增大轮轨横向动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102型钩缓装置 重载适应性 受压稳定性 机车电制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旁声学检测的动车组轴箱轴承PHM模型应用研究
17
作者 刘彬 李方烜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通过深度挖掘滚动轴承故障轨旁声学诊断系统采集的服役动车组轴承声学数据,并融合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中轴承多维运用、检修信息,构建完成了动车组轴箱轴承声学特征数据样本库、典型故障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基于信号的多普勒畸变修正、时... 通过深度挖掘滚动轴承故障轨旁声学诊断系统采集的服役动车组轴承声学数据,并融合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中轴承多维运用、检修信息,构建完成了动车组轴箱轴承声学特征数据样本库、典型故障案例库,在此基础上基于信号的多普勒畸变修正、时频能量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对轨旁声学信号中隐匿的各类轴承故障特征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再基于大样本多频次计算迭代实现模型算法优化。通过模型在动车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应用期间的实际案例表明,该方法形成的模型能够对服役动车组轴箱轴承中常见的早期故障进行及时准确的预警预报,在轴承安全监测方面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且可有效支撑动车组修程修制改革背景下的轴承安全技防和健康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数据挖掘 动车组 轴承 早期故障诊断 修程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及平台构建方法研究
18
作者 侯安琪 黄金 +1 位作者 陈波 贾志东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3,共7页
数字孪生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基础。文中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结合动车组实际运用需求,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动车组五维数字孪生模型架构,包括动车组数字孪生物理实体、虚拟... 数字孪生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基础。文中基于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理论,结合动车组实际运用需求,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动车组五维数字孪生模型架构,包括动车组数字孪生物理实体、虚拟模型、孪生数据、连接交互及应用服务5个维度。基于动车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结合产品设计、制造、运维三阶段,提出动车组全周期数字孪生模型,并按照模型层、数据层、应用层3层设计,提出动车组数字孪生平台构建方法 ,并从数字孪生模型、应用场景、数字线程、平台可信度评估、应用、管理及可视化等方面对动车组数字孪生平台的组成进行详细阐述,为数字孪生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动车组 五维模型 系统架构 平台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车轮失圆状态下的轮轨动态响应特征研究
19
作者 田光荣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3,共9页
轮轨接触特性直接影响车辆动态响应,如车轮存在局部踏面损伤或多边形等失圆状态时,将直接引起较大的轮轨附加冲击作用及异常振动,严重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基于轮轨力地面测量的车轮状态在线监测数据为样本展开分析,结果表... 轮轨接触特性直接影响车辆动态响应,如车轮存在局部踏面损伤或多边形等失圆状态时,将直接引起较大的轮轨附加冲击作用及异常振动,严重影响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基于轮轨力地面测量的车轮状态在线监测数据为样本展开分析,结果表明:轮轨力连续测量可完整捕捉车轮失圆引起的垂向动态响应特征,并通过时频分析量化评估其损伤严重程度;高频力随主频增大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车轮多边形萌生发展到一定幅值后将呈加速增长趋势;车轮失圆引起的轮轨响应特征呈现出季节性特征,即夏季多发,初步认为与轨下结构动刚度有关;从累计损伤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轮轨动态响应的监测及评估结果可有效作为轴承等关联部件的累积损伤输入,支撑其故障诊断及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力 失圆 动态响应 累积损伤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20
作者 孙丽霞 胡晓依 +3 位作者 朱亮 周劲松 宫岛 吴宁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5,共11页
受外界环境扰动与内部系统参数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条件下的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劣化概率较350 km/h速度等级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对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的各种复杂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证。... 受外界环境扰动与内部系统参数变化等复杂因素影响,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条件下的动车组运行安全性劣化概率较350 km/h速度等级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对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的各种复杂边界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论证。基于影响高速列车动力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对400km/h及以上速度等级的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面临的侧风、雨雪、极端温度、轮轨第三介质、轮轨短波病害、线路条件恶化、地震等复杂环境下的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高速列车服役动力学安全裕度理论、量化方法、动力学安全性评判标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400km/h速度等级高速列车服役安全性研究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列车 服役动力学 侧风 轮轨接触 极端温度 短波病害 安全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