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状态检测与监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杨飞 曾宪海 +2 位作者 黎国清 田新宇 许阶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为保证工务设备及施工作业的安全,应构建能够及时发现并早期预警线路设备故障及沿线环境影响的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状态检测与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对轨道、钢轨、路基和重点桥隧的状态进行检测与监测,对道口、环境灾害、工务机械车运行... 为保证工务设备及施工作业的安全,应构建能够及时发现并早期预警线路设备故障及沿线环境影响的高速铁路工务基础设施状态检测与监测系统。该系统可对轨道、钢轨、路基和重点桥隧的状态进行检测与监测,对道口、环境灾害、工务机械车运行和施工作业安全加以监控,并利用数据集成平台对数据集中管理、共享和综合分析,为工务设备安全监测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论述了该系统的内容、功能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基础设施状态 检测与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实时钢轨表面擦伤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任盛伟 李清勇 +3 位作者 许贵阳 韩强 罗四维 冯其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29,共5页
应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分析高速线阵扫描相机采集的钢轨数字图像,提出鲁棒实时的钢轨表面擦伤检测算法。这种算法首先分析采集图像在垂直方向的投影曲线,提取准确钢轨图像;之后,借鉴人类视觉对比度感知机理,将钢轨灰度图转换为灰... 应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分析高速线阵扫描相机采集的钢轨数字图像,提出鲁棒实时的钢轨表面擦伤检测算法。这种算法首先分析采集图像在垂直方向的投影曲线,提取准确钢轨图像;之后,借鉴人类视觉对比度感知机理,将钢轨灰度图转换为灰度对比图,并基于最大熵原理进行二值化处理,分割出可疑擦伤区域;然后根据经验知识判定钢轨表面的可疑擦伤。实验验证表明:新算法的检测性能高,平均准确率为90.7%,平均漏检率为3.95%;检测速度快,平均检测时间不超过4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表面擦伤 检测 对比度感知 最大熵原理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地质雷达检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艳青 贺少辉 +2 位作者 齐法琳 刘建瑞 江波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9-1165,共7页
针对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存在的复杂病害,按足尺寸施做复合式衬砌试件模型,进行地质雷达检测模拟试验研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扫描图中能够反映各种预先设置的衬砌背后空洞、回填不密实等衬砌异常情况,并且具有强反射区、同相轴... 针对铁路隧道复合式衬砌存在的复杂病害,按足尺寸施做复合式衬砌试件模型,进行地质雷达检测模拟试验研究。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扫描图中能够反映各种预先设置的衬砌背后空洞、回填不密实等衬砌异常情况,并且具有强反射区、同相轴连续等特征;二次衬砌厚度检测精度与衬砌相对介电常数密切相关,在准确测定相对介电常数的条件下,衬砌厚度能够定量分析,精度可达±4 cm;相对介电常数宜取多个标定点的平均值,并宜对素混凝土衬砌和钢筋混凝土衬砌分别测定。模拟试验结果对实际工程地质雷达检测及其结果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隧道工程 检测 模拟试验 复合式衬砌 地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衬砌背后积水地质雷达检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艳青 高永涛 +1 位作者 贺少辉 齐法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9,共7页
制作1∶1大比例尺的铁路隧道整体式衬砌试件,进行地质雷达检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隧道衬砌背后有空洞、积水2种状况下地质雷达图的典型特征,并定量分析积水区域的衬砌厚度、积水厚度;通过对衬砌背后空洞和积水2种试验工况进行地质雷达图... 制作1∶1大比例尺的铁路隧道整体式衬砌试件,进行地质雷达检测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隧道衬砌背后有空洞、积水2种状况下地质雷达图的典型特征,并定量分析积水区域的衬砌厚度、积水厚度;通过对衬砌背后空洞和积水2种试验工况进行地质雷达图数值模拟,对模型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衬砌背后积水时,地质雷达扫描图上出现明显异常,衬砌外表面界面出现强反射区,其后向围岩内部方向有一段衰减过程,最后才交替出现显著的强弱反射;采用单波分析法可较容易地将空洞与积水2种状况进行区分;衬砌背后积水厚度检测值的计算方法可采用衬砌厚度检测值的计算方法,且计算精度较好;通过对地质雷达扫描图定性分析可初步判断衬砌背后是否存在积水,再结合定量分析可确定衬砌背后积水的范围;试验状况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模型试验结果有助于实际工程中对隧道衬砌背后积水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 空洞 积水 地质雷达检测 定量解释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东生 曲建军 +2 位作者 田新宇 陶凯 杨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9-135,共7页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维修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的几种模式,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基础设施的管检修主要体现在各系统的... 结合我国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维修特点,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经验,探讨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出适合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维修管理的几种模式,通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基础设施的管检修主要体现在各系统的部门化和专业化,并对各种轨道结构维修管理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测算,为我国高速铁路工务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的形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工务维修 管理模式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整体式衬砌地质雷达检测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艳青 贺少辉 +2 位作者 江波 齐法琳 刘建瑞 《铁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3-98,共6页
根据我国铁路隧道模筑混凝土整体式衬砌结构,足尺寸施做整体式衬砌试件模型,并设置衬砌背后空洞、回填不密实等典型工况,进行地质雷达检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扫描图能反映各种预先设置的衬砌背后空洞、回填不密实等衬砌异... 根据我国铁路隧道模筑混凝土整体式衬砌结构,足尺寸施做整体式衬砌试件模型,并设置衬砌背后空洞、回填不密实等典型工况,进行地质雷达检测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扫描图能反映各种预先设置的衬砌背后空洞、回填不密实等衬砌异常情况;并出现强反射区、同相轴连续等典型特征;衬砌及衬砌背后回填不密实厚度在准确测定各介质层相对介电常数条件下,能够进行定量分析,检测精度可达±4cm;衬砌背后空洞厚度则可通过其与反射波振幅比的线性关系计算。模拟试验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地质雷达检测结果定性、定量解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整体式衬砌 地质雷达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自动预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许贵阳 史天运 +1 位作者 刘金朝 曲建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2,共5页
针对人工预处理海量的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存在效率低和结果多样性等问题,研究检测数据自动预处理的方法。基于相关系数最大化原理,提出对检测数据里程自动修正的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和逆傅里叶变换构造1个高通滤波器,实现对单项... 针对人工预处理海量的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存在效率低和结果多样性等问题,研究检测数据自动预处理的方法。基于相关系数最大化原理,提出对检测数据里程自动修正的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和逆傅里叶变换构造1个高通滤波器,实现对单项检测数据趋势项的自动滤除;基于绝对平均值对单一异常值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和滤除;对于非检测速度过低造成检测数据中可能出现成片的异常值,设计基于移动窗的识别方法。利用给出的检测数据自动预处理方法对实测的高速铁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有效识别和剔除分布在检测数据中的无效数据,而且能完整地保留有用信息,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几何不平顺 检测数据 自动预处理 高速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朔黄铁路综合检测列车定位同步技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彭丽宇 王登阳 张俊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9-132,共4页
为了解决在朔黄铁路综合检测列车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时空基准统一的需求,检测列车采用了融合电子标签、GPS和网络授时技术的定位同步系统,通过GPS授时和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并通过专用网络,实现了全车各检测系统在时间和里程上的同步。... 为了解决在朔黄铁路综合检测列车检测过程中,检测数据时空基准统一的需求,检测列车采用了融合电子标签、GPS和网络授时技术的定位同步系统,通过GPS授时和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并通过专用网络,实现了全车各检测系统在时间和里程上的同步。该定位同步技术的实现,使得综合检测列车多专业检测系统在同一时间、同一里程截面处的检测数据得到了统一,为精确定位伤损里程位置、多专业整合分析同里程断面处线路病害状态及原因提供了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检测列车 定位同步技术 电子标签 GPS 时间同步 数据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检测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齐法琳 贺少辉 江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6,共4页
通过隧道实尺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采用地质雷达非接触式检测隧道衬砌状态时天线类型、天线频率、天线离开衬砌的距离、检测速度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检测衬砌厚度、空洞、回填不密实等具有分辨率高、经济、快... 通过隧道实尺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研究采用地质雷达非接触式检测隧道衬砌状态时天线类型、天线频率、天线离开衬砌的距离、检测速度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检测衬砌厚度、空洞、回填不密实等具有分辨率高、经济、快速的优点;普通屏蔽天线可以用于非接触式检测衬砌,但离开衬砌表面的距离以不大于20 cm为宜;当天线距离检测目标表面距离超过30 cm时,使用空耦天线检测效果更理想;在扫描速率足够高的前提下,在一定速度范围之内,检测速度不会影响检测结果,但随着检测速度的增加,雷达图的清晰度有所下降,干扰信号有所增加;采用高频和中低频天线组合方式可以达到最佳检测效果,高频天线利于衬砌内钢筋和浅层部位的检测,中低频天线利于深部围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雷达 隧道 衬砌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康熊 王卫东 李海浪 《中国铁路》 2012年第10期3-7,共5页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装备专用检测系统,在保证各系统时空同步的前提下,可对线路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轮轨和弓网接触状态及列车舒适性指标等进行高速动态检测;具有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在线数据集成、...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以高速动车组为载体,装备专用检测系统,在保证各系统时空同步的前提下,可对线路轨道、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轮轨和弓网接触状态及列车舒适性指标等进行高速动态检测;具有检测列车精确定位、在线数据集成、综合处理和分级评判等功能,是提高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检测效率、指导养护维修的重要技术装备。重点分析我国最新研制的400 km/h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的系统集成、轨道、弓网、动力学、通信、信号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方案,介绍试验验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400 km/h 关键技术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铁路线路安全标准的研究与启示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维桢 戴贤春 黎国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77-83,共7页
2013年7月在美国联邦法规中修订了铁路线路安全标准,对包括高速铁路线路在内的各级铁路线路提出新的要求。在阐述美国铁路线路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美国《线路安全标准》相关修订重点,借鉴美国铁路线路法规标准... 2013年7月在美国联邦法规中修订了铁路线路安全标准,对包括高速铁路线路在内的各级铁路线路提出新的要求。在阐述美国铁路线路安全标准制定和修订相关规定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美国《线路安全标准》相关修订重点,借鉴美国铁路线路法规标准,结合我国铁路线路安全规定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我国铁路线路安全标准制定的有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线路 车辆 线路相互作用 欠超高 安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电路检测系统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保锋 吴晓晓 孙鲁钱 《中国铁路》 2017年第7期60-63,共4页
根据轨道电路检测系统工作原理,通过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基于检测输入和输出进行对比的黑箱标定方法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测试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证明该标定方法实施简单、可行有效,为保证检测系统检测结果... 根据轨道电路检测系统工作原理,通过对检测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基于检测输入和输出进行对比的黑箱标定方法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根据实际测试数据的计算和分析,证明该标定方法实施简单、可行有效,为保证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电路 检测系统 标定方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综合检测数据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宏图 许贵阳 +2 位作者 侯卫星 王卫东 刘金朝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自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我国铁路采用综合检测列车进行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自主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具有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轮轨动力学等测试功能。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神经网络分析、双指数函数方... 自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我国铁路采用综合检测列车进行基础设施安全检测。自主研制的高速综合检测列车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具有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轮轨动力学等测试功能。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神经网络分析、双指数函数方法,提出的仿真模型、轮轨力预测方法、轨道状态变化规律,经试验验证结果正确,为建立和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综合检测数据分析专家系统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综合检测列车 轮轨力 神经网络 双指数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动车组加装轨道检测系统方案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彭昭云 李颖 魏世斌 《中国铁路》 2017年第3期55-58,共4页
由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经轮渡过琼州海峡困难及海南环岛铁路基础设施得不到等速检测等原因,提出在海南运营动车组上加装一套轨道检测系统的方案。对运营动车组加装轨道检测系统的方案、实施过程、应用管理等进行阐述,对系统推广前景进行... 由于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经轮渡过琼州海峡困难及海南环岛铁路基础设施得不到等速检测等原因,提出在海南运营动车组上加装一套轨道检测系统的方案。对运营动车组加装轨道检测系统的方案、实施过程、应用管理等进行阐述,对系统推广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东环 运营动车组 轨道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钢轨探伤车的顶面伤损漏磁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徐其瑞 石永生 +1 位作者 熊龙辉 王平 《中国铁路》 2017年第10期39-44,共6页
我国铁路主要依靠人工对钢轨顶面伤损进行检查,缺乏有效的钢轨顶面伤损深度检测评价技术手段。研究基于大型钢轨探伤车的顶面伤损漏磁检测技术,设计开发了检测探头、模拟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及上位机软件,完成了钢轨顶面... 我国铁路主要依靠人工对钢轨顶面伤损进行检查,缺乏有效的钢轨顶面伤损深度检测评价技术手段。研究基于大型钢轨探伤车的顶面伤损漏磁检测技术,设计开发了检测探头、模拟信号调理模块、数据采集和处理模块及上位机软件,完成了钢轨顶面伤损漏磁检测系统的开发。该系统在实验室条件下能够以最高50m/s速度检测宽度为0.2mm的顶面伤损,并进行了40km/h的车载试验。车载试验表明,检测系统在钢轨探伤车上能够安全运行,不干扰其他检测设备,能够适应铁路现场电磁环境,能够检测钢轨顶面人工伤损,但对顶面微裂纹的检测、电磁参数调整、安装方式和试验验证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探伤车 漏磁检测 顶面伤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几何测量不确定度及准确度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113,共4页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采用机器视觉等高新技术实现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实时测量。本文基于GJ-6型轨道检测系统,采集CRH2J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以及某城际铁路下行线型式试验数据,设计试验标准差、2倍标准差、第95百分位偏差试...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采用机器视觉等高新技术实现轨道几何不平顺的实时测量。本文基于GJ-6型轨道检测系统,采集CRH2J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以及某城际铁路下行线型式试验数据,设计试验标准差、2倍标准差、第95百分位偏差试验,研究检测系统轨道几何测量的不确定度及准确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轨道几何测量精度高,准确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检测 轨道几何测量 试验研究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 不确定度及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检测综合试验标定台准确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4-117,共4页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轨道动态检测设备,轨道检测综合试验标定台可实现GJ-6型轨道检测系统的整系统工况仿真试验与参数溯源标定。试验采用与标准传感器比较的方法,结合车辆与轨道的运动关系,从稳定度、失真度2方面研究...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轨道动态检测设备,轨道检测综合试验标定台可实现GJ-6型轨道检测系统的整系统工况仿真试验与参数溯源标定。试验采用与标准传感器比较的方法,结合车辆与轨道的运动关系,从稳定度、失真度2方面研究综合试验标定台垂向振动频率、横向振动频率、加速度、位移的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试验标定台产生的振动数据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为轨道检测系统准确测量轨道几何参数以及优化轨道检测数学模型提供计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检测 综合试验标定台 准确度 试验研究 GJ-6型轨道检测系统 稳定度 失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SⅡ型轨道板上拱离缝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尹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7-120,133,共5页
建立了包含CRTSⅡ型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的无砟轨道结构和CRH2型3节车结构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在不同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量条件下钢轨和轨道板动位移以及轮轨垂向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离缝对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列车通过... 建立了包含CRTSⅡ型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的无砟轨道结构和CRH2型3节车结构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模拟在不同轨道板与砂浆层离缝量条件下钢轨和轨道板动位移以及轮轨垂向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离缝对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以及列车通过离缝区域时轨道变形以及回弹情况。结果表明:在通常状况下,车轮经过离缝区域时与同一节车车体中部通过时相比,钢轨与轨道板动位移存在较大差值,理论上可视为有载荷与无载荷状态的差值。采取在车体中部加装无载荷检测设备,将其检测结果与综合检测列车检测数据对比从而间接寻找轨道板离缝较大处所的方法,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载荷状态 理论分析 层间离缝 无砟轨道 动位移 轮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LTE-R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树忠 马良德 +2 位作者 杨吉 高利民 刘晓亮 《中国铁路》 2018年第1期70-73,共4页
GSM-R应用过程中,在频率规划、传输速率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受到较大限制,我国铁路已确定下一代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为LTE-R。从带宽、网络结构和系统承载的业务等方面分析LTE-R系统与GSM-R系统的异同;基于LTE-R所承载的业务,前瞻... GSM-R应用过程中,在频率规划、传输速率和系统应用等方面受到较大限制,我国铁路已确定下一代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为LTE-R。从带宽、网络结构和系统承载的业务等方面分析LTE-R系统与GSM-R系统的异同;基于LTE-R所承载的业务,前瞻性地研究了LTE-R相关检测技术及其检测系统的架构和组成,为LTE-R系统日常动态检测提供技术积累和系统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E-R GSM-R 检测技术 网络服务质量 场强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通信动态检测系统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良德 《中国铁路》 2017年第10期49-53,共5页
为提高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铁路无线通信动态检测系统标定方法及技术要求进行研究。该标定方法适用于安装在综合检测列车或电务检测车上的通信检测系统,包括场强覆盖、无线干扰和GSM-R服务质量等子系统,并在实际通信动态检测系... 为提高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铁路无线通信动态检测系统标定方法及技术要求进行研究。该标定方法适用于安装在综合检测列车或电务检测车上的通信检测系统,包括场强覆盖、无线干扰和GSM-R服务质量等子系统,并在实际通信动态检测系统标定工作中开展应用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无线通信 检测系统 标定 GS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