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隧道紧急救援站站台设计标准研究
1
作者 袁溢 陈绍华 +2 位作者 田四明 黎旭 霍建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14,共9页
目前防灾救援疏散规范的站台设计标准是针对带列车门梯的列车制定的,而紧急救援站站台宽度、高度、位置等设计标准关系到人员从事故列车疏散到安全区域的时间及效率,对于现行动车组列车,客室地面较高及门梯数量有限导致疏散时间偏长及... 目前防灾救援疏散规范的站台设计标准是针对带列车门梯的列车制定的,而紧急救援站站台宽度、高度、位置等设计标准关系到人员从事故列车疏散到安全区域的时间及效率,对于现行动车组列车,客室地面较高及门梯数量有限导致疏散时间偏长及存在次生安全隐患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详细调研现行紧急救援站站台的设计现状,归纳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铁路公司应急演练实际情况,深入研究隧道紧急救援站站台标准方案,提出“现行站台+列车配门梯”“不侵限高站台”“不侵限中高站台”“修改限界高站台”及“高站台加翻板”5种设计方案,对各自优缺点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方案比选;最后推荐“修改限界高站台”与“高站台加翻板”方案,以此为基础对隧道防灾疏散救援规范进行修正,为我国铁路隧道防灾救援工程标准全面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防灾救援 紧急救援站 设计标准 疏散站台 疏散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km/h既有高铁隧道空气动力学特性及其适应性分析
2
作者 韩嘉强 马伟斌 +3 位作者 田经纬 王辰 杨旸 罗禄森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6,共9页
动车组以400km/h及更高速度通过既有高铁隧道时,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加剧,隧道内气动压力及洞口微气压波峰值增幅显著,既有高铁隧道对更高速度下动车组行车适应性需开展进一步试验分析。基于此,以5座长度不同的隧道为原型,采用数值仿真... 动车组以400km/h及更高速度通过既有高铁隧道时,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加剧,隧道内气动压力及洞口微气压波峰值增幅显著,既有高铁隧道对更高速度下动车组行车适应性需开展进一步试验分析。基于此,以5座长度不同的隧道为原型,采用数值仿真模拟的方法重点讨论了更高速度条件下的隧道气动效应特征参数演化规律及既有高铁隧道提速适应性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动车组由350 km/h提速至400km/h后,隧道内气动压力显著增大。长大隧道内初始压缩波传播超过一定距离后波前梯度峰值出现激增,最大超过200 kPa/s,由此导致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幅值显著增大。动车组以400km/h速度在既有100 m^(2)净空面积隧道内通过、交会时,动车组客室内1 s与3 s压力变化、轨旁附属设施气动荷载峰值均低于设计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铁路隧道 空气动力学效应 压力波 乘车舒适性 适应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