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动态购票需求的高速铁路票额分配 被引量:7
1
作者 宋文波 赵鹏 李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27,共8页
针对预售期内不同OD旅客购票行为及其购票过程的差异性,在利用复合非齐次泊松过程对不同OD旅客购票过程进行定量化研究的基础上,以铁路部门和旅客的系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考虑不同OD旅客动态购票需求特点的高速铁路多列车票额分... 针对预售期内不同OD旅客购票行为及其购票过程的差异性,在利用复合非齐次泊松过程对不同OD旅客购票过程进行定量化研究的基础上,以铁路部门和旅客的系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考虑不同OD旅客动态购票需求特点的高速铁路多列车票额分配随机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通过需求仿真将模型转化成确定性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Lingo 12.0进行求解。以京沪高铁列车为例进行购票过程仿真,结果表明:与先到先得的购票策略及不考虑动态购票需求的方案相比,本文构建的模型能使铁路部门和旅客的系统效益分别提高约5.2%和13%;并且本方案能在充分利用列车席位能力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旅客不同售票阶段的购票需求特点。所构建模型能够为高速铁路多列车票额分配提供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票额分配 动态购票需求 复合非齐次泊松过程 多列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线铁路成对追踪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鹏 童有超 +2 位作者 张进川 宋文波 马铭瑶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共9页
针对我国当前部分单线铁路亟需提高线路通过能力问题,以应用移动闭塞作为扩能手段,在阐述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依据上下行列车的交会车站是否为单线区段的首末站,以及列车在交会车站是否有技术作业,将列车的交会模式分为8种,并结合实际... 针对我国当前部分单线铁路亟需提高线路通过能力问题,以应用移动闭塞作为扩能手段,在阐述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依据上下行列车的交会车站是否为单线区段的首末站,以及列车在交会车站是否有技术作业,将列车的交会模式分为8种,并结合实际情况对这8种列车交会模式进行组合,得到24种区间列车运行图铺画方案,分析各铺画方案之间的衔接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数学约束,基于该约束构建求解单线铁路成对追踪平行运行图最小周期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利用商业软件Lingo12进行编程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单线铁路应用移动闭塞后,线路通过能力提升了7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线铁路 成对追踪平行运行图 移动闭塞 列车交会模式 运行图铺画方案 通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旅客出行选择的高速铁路差别定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鹏 宋文波 李璐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4,共7页
针对同一OD间列车在运行时间、发车时段上的差异性,在综合考虑旅客对同一OD间不同高速铁路客运产品选择行为的基础上,以铁路部门为上层决策者,旅客为下层决策者,构建以铁路客运收益最大化、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的高速铁路差别... 针对同一OD间列车在运行时间、发车时段上的差异性,在综合考虑旅客对同一OD间不同高速铁路客运产品选择行为的基础上,以铁路部门为上层决策者,旅客为下层决策者,构建以铁路客运收益最大化、旅客广义出行费用最小化为目标的高速铁路差别定价双层规划模型,并基于灵敏度分析设计启发式求解算法。以北京—西安的高速铁路列车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并与现有固定票价下的方案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差别定价双层规划模型能够使铁路部门收益提高约6.1%,并且保证客流在不同高速铁路客运产品间的分配更加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旅客选择行为 差别定价 双层规划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精细化服务中间站的技术站驼峰调车优化方案研究
4
作者 迟居尚 何世伟 +3 位作者 丛铭 李光晔 宋文波 刘宗贤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共11页
技术站服务中间站的理念要求细化摘挂列车编组方案,其有助于降低中间站作业量,但也会增加技术站调车作业复杂度。为提高整体车流组织效率,基于解体照顾编组的思想,提出在技术站驼峰调车阶段,通过借用分类线以优化驼峰调车方案,进而降低... 技术站服务中间站的理念要求细化摘挂列车编组方案,其有助于降低中间站作业量,但也会增加技术站调车作业复杂度。为提高整体车流组织效率,基于解体照顾编组的思想,提出在技术站驼峰调车阶段,通过借用分类线以优化驼峰调车方案,进而降低后续平面调车作业量的策略。以最小化平面调车作业量为目标函数,构建借用分类线的驼峰调车0-1线性优化模型,并设计求解模型的双层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经算例验证,允许借用分类线的驼峰调车方案能降低平均47%、最高83%的后续平面调车钩数。结果证明提出的策略能在细化摘挂列车编组方案的同时,保证技术站作业效率。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计算效率较高,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行车组织 驼峰调车 解体照顾编组 分类线借用 技术站服务中间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闭塞的单线铁路扩能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童有超 赵鹏 +1 位作者 张进川 宋文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1,共7页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列车控制系统实现移动闭塞,而部分既有单线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存在不足。以移动闭塞作为单线铁路扩能手段,在论述其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牵引计算理论,分析移动闭塞2种运行模式下区间追踪运行间隔时间、车站间隔时间的...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列车控制系统实现移动闭塞,而部分既有单线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存在不足。以移动闭塞作为单线铁路扩能手段,在论述其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牵引计算理论,分析移动闭塞2种运行模式下区间追踪运行间隔时间、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并以青藏线格拉段为案例,分析列车运行图结构,阐述集中交会理论及该交会方式下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通过采用该方法计算格拉段应用移动闭塞的线路通过能力可提升10%,可以成为提升单线铁路能力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闭塞 单线铁路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最小追踪间隔 通过能力 扩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稀疏铁路基本特征及运输组织模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婉琪 赵鹏 +1 位作者 乔珂 宋文波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稀疏铁路线路是我国特殊而重要的一类线路,在国家军事战备以及灾害救援等特殊时期具有重大意义。给出稀疏铁路的定义,分析我国典型的稀疏铁路线路的基本技术特征、所服务的经济社会环境特征,提出稀疏铁路主要存在的问题。在稀疏铁路运... 稀疏铁路线路是我国特殊而重要的一类线路,在国家军事战备以及灾害救援等特殊时期具有重大意义。给出稀疏铁路的定义,分析我国典型的稀疏铁路线路的基本技术特征、所服务的经济社会环境特征,提出稀疏铁路主要存在的问题。在稀疏铁路运输需求特点的基础上,分析稀疏铁路运输组织的3种模式,针对"无人化"和"免维修"运输组织管理进行探讨,为优化稀疏铁路运输系统设计,提高运输效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铁路 技术特点 运输需求特征 运输组织 智能运营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