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撑加强的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小龙 杨荣山 刘勇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为控制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扩大,一般采用轨撑和轨距拉杆对轨道进行加强,但大机捣固道床时需拆除轨距拉杆,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为提升小半径曲线大机养护的便利性,研究小半径曲线拆除轨距拉杆只采用轨撑的可行性。建立轨撑和轨距拉杆... 为控制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扩大,一般采用轨撑和轨距拉杆对轨道进行加强,但大机捣固道床时需拆除轨距拉杆,增加了养护维修工作量。为提升小半径曲线大机养护的便利性,研究小半径曲线拆除轨距拉杆只采用轨撑的可行性。建立轨撑和轨距拉杆加强的小半径曲线横向受力计算模型,分析轨撑、轨距拉杆以及两者组合使用对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保持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仅采用弹性轨撑即可有效保持小半径曲线动态轨距的稳定,建议在曲线半径R<350 m,每隔1根轨枕安装1对轨撑;350 m≤R<450 m,每隔2根轨枕上安装1对轨撑;450 m≤R<600 m,每隔3根轨枕上安装1对轨撑;R≥600 m和直线根据线路状态可适当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曲线 数值分析 轨撑 轨距拉杆 轨距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相控阵的隧道衬砌质量精细化检测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振宇 叶振东 +3 位作者 安哲立 马伟斌 胡红林 郭子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37-244,共8页
为提高隧道衬砌内部缺陷检测方法的精细度、准确性与稳定性,降低漏检、误检风险,提出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技术的隧道衬砌质量精细化检测方法。综合考虑衬砌拱形空间缺陷分布规律及设备检测能力,围绕精细化检测网格与扫描方式提出兼顾检... 为提高隧道衬砌内部缺陷检测方法的精细度、准确性与稳定性,降低漏检、误检风险,提出一种基于超声相控阵技术的隧道衬砌质量精细化检测方法。综合考虑衬砌拱形空间缺陷分布规律及设备检测能力,围绕精细化检测网格与扫描方式提出兼顾检测效率与精细度的全覆盖连续精细化检测方法。精细化检测方法充分利用超声相控阵技术多次覆盖采集与合成孔径聚焦成像性质,与常规逐点敲击及有限测线雷达检测方式相比,能有效提高检测数据的信噪比与分辨率,提升衬砌内部缺陷检测的精细度与成像效果。通过开展衬砌质量精细化检测现场试验,完成了隧道拱顶14 m×4 m(纵向×环向)范围衬砌全覆盖精细化检测,实现了衬砌内部结构高精度三维成像,检测出衬砌内部直径14 mm钢筋及中埋式止水带的分布,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精细化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衬砌 精细化检测 超声相控阵 内部缺陷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型捣固车作业兑现率的精捣方案优化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攀 曲建军 +1 位作者 文煦 龙亦语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为解决大型捣固车捣固方案计划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存在偏差的问题,建立精测精捣试验段,对捣固作业前后线路高程、平面进行绝对测量,采用残差分析方法剔除异常数据,建立捣固方案计划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的回归分析模型,提出了大型捣固车... 为解决大型捣固车捣固方案计划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存在偏差的问题,建立精测精捣试验段,对捣固作业前后线路高程、平面进行绝对测量,采用残差分析方法剔除异常数据,建立捣固方案计划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的回归分析模型,提出了大型捣固车作业兑现率指标;针对不同捣固车型及捣稳模式的捣固方案,计算其兑现率及相应的大机修正参数,采用频域分析等方法对比了各捣固方案对线路绝对高程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捣固方案计划作业量与实际作业量强相关;DCL-32/单捣+单捣+稳定、DCL-32/单捣+稳定+单捣、DC-32/单遍双捣+稳定三种模式的现场作业兑现率较高,其中DCL-32/单捣+稳定+单捣模式对轨道高程偏差的改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速铁路 捣固方案 试验研究 兑现率 大机修正参数 精测精捣 频域分析 高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钢轨抗擦伤性能对比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刘佳朋 姬成苍 +3 位作者 刘勇 皮圣 石彤 俞喆 《中国铁道科学》 2025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为研究我国在役钢轨的抗擦伤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轮轨滚滑试验机模拟轮轨擦伤过程的抗擦伤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在役U71Mn,U75V,U78CrVH,U95CrH和U63MnCrCuH这5种珠光体钢轨钢及U22SiMnH贝氏体钢轨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 为研究我国在役钢轨的抗擦伤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轮轨滚滑试验机模拟轮轨擦伤过程的抗擦伤性能试验评价方法,并采用该方法以在役U71Mn,U75V,U78CrVH,U95CrH和U63MnCrCuH这5种珠光体钢轨钢及U22SiMnH贝氏体钢轨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等表征技术,分析白层组织的微观特征及化学元素分布,并对6种钢轨钢的磨耗深度、白层厚度和白层与母材的硬度比等抗擦伤性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影响抗擦伤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U71Mn钢轨的白层中未残留渗碳体,而其余4种珠光体钢轨白层中存在未溶解的渗碳体,白层硬度的高低与碳原子的分布状态有关,碳原子以间隙原子的固溶方式带来的硬化作用高于渗碳体;珠光体钢轨的白层组织为典型的高碳马氏体,硬而脆的特征易萌生裂纹,而U22SiMnH贝氏体钢轨的白层组织为板条状低碳马氏体,其较好的韧塑性有利于抵抗裂纹萌生,相比珠光体钢轨具有更好的抗擦伤性能;U63MnCrCuH钢轨通过添加Cr,V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抑制渗碳体在高温阶段的分解,从而降低白层硬度,其抗擦伤性能与U95CrH钢轨基本相当,但优于U71Mn,U75V和U78CrVH钢轨;U63MnCrCuH钢轨具备较为均衡的性能设计,适用于易发生钢轨擦伤的大坡度线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抗擦伤性能 白层组织 微观表征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