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及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玉明 刘延宏 张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35,共7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作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重点领域,我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首先,通过文献整理和案例分析,总结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项目的41个成功影响因素...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推进,作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重点领域,我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首先,通过文献整理和案例分析,总结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项目的41个成功影响因素,提出了建设项目成功影响因素的五维模型;然后,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出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项目成功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并筛选得出关键成功因素;接着,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方法,构建了15个关键成功因素影响建设项目成功的解释结构模型,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关键成功因素对建设项目成功的影响机理;最后,从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有关各方制定中国铁路"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走出去” 建设项目 关键成功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作共赢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盛黎明 刘延宏 +1 位作者 刘玉明 陈云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3,共6页
本文阐述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然后以雅万高速铁路项目为例,对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创新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中国铁路"走出去&qu... 本文阐述了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国际大型工程承包市场发展的新趋势;然后以雅万高速铁路项目为例,对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创新实践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中国铁路"走出去"建设模式创新的三条发展路径:向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铁路全产业链方向发展,实施"铁路+配套产业"的综合开发模式和PPP合作开发模式;最后,从建立铁路行业"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本土化发展"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培育铁路全产业价值链资源整合与综合集成能力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共赢 中国铁路 “走出去” 建设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S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8
3
作者 刘延宏 《中国铁路》 2015年第7期62-65,共4页
铁路工程实体分解结构(EBS)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对EBS编制过程中的思路和特点进行剖析,探索EBS和BIM技术标准之间的关系,并结合EBS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为EBS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 工点 EBS 建设管理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定额工区长度和通风管线路工程量计算规则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罗运良 徐涛 +1 位作者 单向华 魏明阳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27-1231,共5页
为统一定额中隧长、换算隧长、全隧长等概念应用,2017年版《铁路隧道工程预算定额》引入工区长度的概念,但在不同的施工组织条件下,其理解的差异会导致定额套用的偏差。采用最大独头距离法、换算隧长法、定积分理论法等不同计算方法对... 为统一定额中隧长、换算隧长、全隧长等概念应用,2017年版《铁路隧道工程预算定额》引入工区长度的概念,但在不同的施工组织条件下,其理解的差异会导致定额套用的偏差。采用最大独头距离法、换算隧长法、定积分理论法等不同计算方法对长隧短打隧道工区长度计算原理进行分析,探讨工区长度和通风及管线路工程量计算规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简捷实用的计算方法和原则,论证隧道通过段工区长度应按双倍计算的理论依据,并提出通风及管线路工程量计算的"据实配置,合理分摊"原则及针对施工组织的具体分析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预算定额 工区长度 通风及管线路工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魏亚辉 魏然 +2 位作者 戎亚萍 李博 李林灿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5-59,69,共6页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运营准备的必要环节,安全有序地开展高速铁路联调联试,需要科学、高效、系统的组织管理。根据目前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中存在的协调配合难度大、安全管理压力大、测试工作任务重等问题,提... 联调联试是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运营准备的必要环节,安全有序地开展高速铁路联调联试,需要科学、高效、系统的组织管理。根据目前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中存在的协调配合难度大、安全管理压力大、测试工作任务重等问题,提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组织管理标准化对策,即构建标准化的组织机构、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以及形成标准化制度,为完善高速铁路联调联试现场组织实施管理体系及后续项目的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联调联试 标准化 组织机构 工作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工程因素引发的高速铁路沉降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尤昌龙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结合当前非工程因素引发的高速铁路线路沉降问题相关案例,分析了线路沉降超标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归纳了相关问题类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意见,希冀有助于类似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线路 非工程因素 非工程因素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文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43,共6页
为适应铁路建设大规模发展需要,迫切需要依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投资管理子系统,其中投资分析功能模块将实现对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实物工程量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统计、汇总和分析。在立足铁路投资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 为适应铁路建设大规模发展需要,迫切需要依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开发投资管理子系统,其中投资分析功能模块将实现对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实物工程量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统计、汇总和分析。在立足铁路投资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根据铁路建设发展对投资管理工作的需要,提出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分析功能模块开发的用户需求,通过界定用户范围,建立投资分析功能模块,满足用户信息处理要求和实现方法,为全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建设项目 投资分析 用户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34
8
作者 李志义 《中国铁路》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施工组织管理面临的新形势,系统总结中国铁路总公司"十二五"期间在建设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手段应用,提出下一步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推进工作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 铁路建设 施工组织 进度管理 质量安全管控 信息化 应用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境外铁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的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云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5,共5页
在阐述境外铁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适应性管理理论方法分析境外铁路项目在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产出和人力资本退出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针对"走出去"战略,提出境外铁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阐述境外铁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采用适应性管理理论方法分析境外铁路项目在人力资本投入、人力资本产出和人力资本退出方面的风险管理问题。针对"走出去"战略,提出境外铁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应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并建立以复合型人才团队为中心的人力资源输出管理系统,以专业型人才和普通用工相结合的本土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境外铁路项目企业文化管理系统3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铁路项目 人力资源 风险 适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裴作君 《中国铁路》 2014年第11期70-73,共4页
作为给建筑、机械、电子等行业带来革新性变化的BIM技术,在铁路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提出BIM在铁路建设工程中的定义,研究分析铁路行业BIM技术应用的现状与特点,并以某高风险隧道为工程依托,就BIM技术在铁路建设行业中的应用技术进行... 作为给建筑、机械、电子等行业带来革新性变化的BIM技术,在铁路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提出BIM在铁路建设工程中的定义,研究分析铁路行业BIM技术应用的现状与特点,并以某高风险隧道为工程依托,就BIM技术在铁路建设行业中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与探索。实践表明,将BIM技术应用于铁路建设工程中,可做到全生命期的信息共享、促进生产方式的改变及推动行业工业化发展,为实现工程安全、质量、环境、工期、投资等目标提供有效技术保障,最终达到革新设计理念、优化设计成果、提升施工质量、加强施工安全和保证运营稳定等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铁路建设 技术应用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铁路工程项目群总控信息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心铭 魏强 孟飞 《中国铁路》 2018年第5期8-12,共5页
介绍大数据、数据驱动、项目群管理、项目总控的概念;分析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提出面向铁路工程项目群的总控模式;明确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铁路工程项目群总控信息化研究对于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 介绍大数据、数据驱动、项目群管理、项目总控的概念;分析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化在铁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提出面向铁路工程项目群的总控模式;明确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铁路工程项目群总控信息化研究对于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丰富相关领域的管理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驱动 铁路工程建设 项目群 信息化 项目总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季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简述了日本、法国的地震区域分布及特征,对两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发展、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及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地震行业的技术状况,参照日、法两国的经验,对中国... 简述了日本、法国的地震区域分布及特征,对两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发展、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建设及试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地震活动的特征及地震行业的技术状况,参照日、法两国的经验,对中国高速铁路地震监测系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并指出了需要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监测 地震报警 地震预警 运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在铁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亮 《中国铁路》 2018年第2期49-53,共5页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及应用时代,大数据迅速成为一种新的、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社会资源,可精确定位用户需求缺口,已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巨大价值。铁路系统规模大,涉及因素多,数据源多样、种类繁杂,大数据在铁路行业有广阔的应...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及应用时代,大数据迅速成为一种新的、可重复利用的环保社会资源,可精确定位用户需求缺口,已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巨大价值。铁路系统规模大,涉及因素多,数据源多样、种类繁杂,大数据在铁路行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探讨大数据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难点和主要问题,提出大数据应用的总体思路和推进技术路线,以尽快盘活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大数据资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铁路工程 总体思路 需求缺口 顶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管理改进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云 《中国铁路》 2016年第11期15-19,共5页
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管理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备环节。分析竣工文件管理在模式、效率、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信息化手段、ASP服务外包、铁路工程管理平台资料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改进方案。
关键词 铁路 竣工文件管理 信息化管理 铁路工程管理平台 资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工程职工在线培训系统的构建
15
作者 裴作君 《中国铁路》 2014年第6期21-23,共3页
铁路工程施工需要的工种多,技能要求严格,通过培训,提升技能非常必要。传统的面授办法效率低、费用高、周期长,很难达到目的。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的在线培训,不用脱产、覆盖广、效率高、效果好,可以实现全面培训、提升技能,能够满足铁路... 铁路工程施工需要的工种多,技能要求严格,通过培训,提升技能非常必要。传统的面授办法效率低、费用高、周期长,很难达到目的。利用互联网新技术的在线培训,不用脱产、覆盖广、效率高、效果好,可以实现全面培训、提升技能,能够满足铁路工程人员的培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职工 在线培训 SAK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幕-箱涵下穿运营铁路线地层变形分析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滕 王秀英 +2 位作者 谭忠盛 王永红 武亮月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4-89,共6页
基于管幕-箱涵顶进工法施工的数值仿真模型,对涵洞斜穿铁路线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有线仪器导向,一次性跟管钻进法"技术和控制箱涵顶进轴线位置、顶进速度和顶进力等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并对箱涵顶进过... 基于管幕-箱涵顶进工法施工的数值仿真模型,对涵洞斜穿铁路线施工过程中的地层变形规律进行分析,提出采用"有线仪器导向,一次性跟管钻进法"技术和控制箱涵顶进轴线位置、顶进速度和顶进力等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并对箱涵顶进过程中的地层沉降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管棚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开挖面前段10m范围内;管幕-箱涵施工过程中地层变形主要是由管棚和箱涵对土体的挤压扰动引起的;本文提出的地层沉降控制措施可将沉降控制在15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管幕 箱涵 运营铁路 地层变形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入电网谐波预评估有关问题分析及谐波国家标准修订建议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吴命利 杨少兵 翟铁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7,共7页
针对电气化铁路接入电网谐波预评估中,经常出现公共连接点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合格而牵引变电所向电网注入谐波电流明显超标的结论,分析评估中的谐波标准、谐波电流限值等问题。揭示了谐波国标(GB/T14549—93)确定接入高压环网母线非线性... 针对电气化铁路接入电网谐波预评估中,经常出现公共连接点电压总谐波畸变率合格而牵引变电所向电网注入谐波电流明显超标的结论,分析评估中的谐波标准、谐波电流限值等问题。揭示了谐波国标(GB/T14549—93)确定接入高压环网母线非线性用户的谐波电流允许值的方法存在不足。指出目前电铁接入电网谐波预评估结果不宜直接作为供电方强制要求用电方采取滤波措施的依据。对谐波国标修订中的电压总谐波畸变率限值和谐波电流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电能质量 谐波 国家标准 预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0 km/h市域铁路装配式浮置板轨道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秋义 高自远 +3 位作者 杨荣山 周智强 曹世豪 刘增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93-2902,共10页
针对时速160 km,17 t轴重条件下的市域铁路,提出一种在板缝处设置剪力铰和隔振器的装配式长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验证该轨道结构对市域快线行车的适应性,建立三维车辆-轨道-基础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160 km/h速度下车辆和轨道结构的动... 针对时速160 km,17 t轴重条件下的市域铁路,提出一种在板缝处设置剪力铰和隔振器的装配式长型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为验证该轨道结构对市域快线行车的适应性,建立三维车辆-轨道-基础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160 km/h速度下车辆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学响应,并对板缝结构、隔振器合理刚度以及减振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板缝处设置隔振器可以有效减小板端的钢轨位移、浮置板位移以及板中的隔振器反力,设置剪力铰可以有效减小浮置板板端的振动加速度和相对错动。在板缝处同时设置隔振器和剪力铰可以加强装配式浮置板轨道的薄弱环节,使整体的受力和变形更加均匀;隔振器间距取2.4 m且刚度在7.5~25 kN/mm范围内时,隔振器刚度变化对车体动力响应的影响较小,车体各项动力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但隔振器刚度小于15 kN/mm时钢轨最大位移会超过规范限值,此时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不能得到保证;本结构设计参数下的浮置板轨道减振效果可达15 dB以上,且在高频段的减振较为明显。隔振器刚度由7.5 kN/mm增大到25 kN/mm后,减振效果由26.29 dB减少至15.32 dB。综合考虑车体动力响应、轨道位移限值以及减振效果,建议本设计的装配式浮置板轨道的隔振器刚度取15 k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浮置板 隔振器刚度 动力学响应 板缝结构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圆端空心墩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吉林 李明清 +2 位作者 邵长江 王翔 漆启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38-1244,共7页
针对圆端空心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有助于了解该类桥墩的地震损伤机理,丰富铁路空心墩的抗震构造设计,进而完善铁路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以配箍率和轴压比为设计参数,进行5个1/6缩尺比的铁路空心墩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观测详细描述桥墩加... 针对圆端空心桥墩进行拟静力试验有助于了解该类桥墩的地震损伤机理,丰富铁路空心墩的抗震构造设计,进而完善铁路抗震设计理论和方法。以配箍率和轴压比为设计参数,进行5个1/6缩尺比的铁路空心墩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观测详细描述桥墩加载过程中的裂缝开展及损伤行为,分析桥墩的损伤机理,阐释加载过程中滞回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基于骨架曲线得到构件的最大水平抗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同时研究设计参数对构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圆端空心墩的抗震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端空心墩 拟静力试验 滞回特性 骨架曲线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CFC信息化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民庆 黄鸿健 +2 位作者 盛黎明 何志军 尚海松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61,共6页
研究目的: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建铁路隧道数量多,大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山区,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结合我国国情,目前大多数铁路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机械化程度不高,同时,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 研究目的: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在建铁路隧道数量多,大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山区,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结合我国国情,目前大多数铁路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机械化程度不高,同时,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相对不高,因此,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极高。针对隧道施工安全,现有的围岩监控量测主要采用水准仪、收敛计、全站仪进行,从本质上讲,难以突破"人工读数、手工计算、纸质填写"的模式,实施中"干预因素多、数据处理慢、反馈不通畅"等问题时常发生,多数情况下监控量测流于形式,技术数据容易"失真",处理流程不够流畅。因此,对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化研究与管理十分必要。研究结论:(1)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CFC信息化系统由采集传输、分析发布、处理闭环三个模块组成,通过"编码录入→测点埋设※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分析发布→信息读取→现场处理→信息闭环"八个步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2)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CFC信息化系统具有"数据可靠、传递高效、管理简洁、费用合理"的特点,通过该系统,基本上实现了铁路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的全覆盖管理,应用效果良好;(3)该研究成果可用于隧道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安全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监控量测 信息化系统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