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动静态轨检数据里程对齐与误差修正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庆 马玉松 +3 位作者 李晨钟 俞伟东 吴维军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 轨道几何动、静检测数据间的精确匹配对探明高速铁路线路服役状态和制定准确可靠的养护维修策略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动静里程匹配算法研究较少的现状,提出利用动、静态实测数据波形匹配,建立基于互相关函数与动态时间规划相结合的两阶段修正算法,并以距离误差作为评价指标。结合某高铁线路轨道几何检测数据的案例分析,以静态检测数据作为参考基准,对动态检测数据进行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结果表明,两阶段算法修正效果显著,累积距离误差降幅超过93%,修正后的动、静态检测数据严格对齐保证了动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里程误差修正 动静轨检数据 两阶段修正算法 距离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全寿命维修养护措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家伟 《南方农机》 2019年第1期242-242,共1页
高速铁路的优势是维护性少,舒适平稳,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和较好的轨道耐久性。既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交通运输繁忙的困境,还能将旅客的时间节省下来。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严重损伤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导致病害的出现。为了对其基... 高速铁路的优势是维护性少,舒适平稳,具有较快的运行速度和较好的轨道耐久性。既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交通运输繁忙的困境,还能将旅客的时间节省下来。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严重损伤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导致病害的出现。为了对其基本的使用性能提供保障,就需要加强必要的养护维修。通过完善的全寿命维护体系的构建,促进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使用功能的大幅提升,延长使用寿命。下面将以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为对象,全面系统的分析其维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结构 全寿命维修养护 重要性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养护维修管理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家伟 《湖北农机化》 2019年第6期32-32,共1页
随着高速铁路开通运营里程不断增加,无砟轨道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本文结合无砟轨道的特点,对其养护维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管理建议,以期对线路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关键词 无砟轨道 高速铁路 技术 维修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曲线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时变规律及治理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昕 赵鑫 +3 位作者 彭峰 李静伟 张凯 李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53-3165,共13页
为探明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因滚动接触疲劳提前失效机理及优化现有打磨策略,针对该重载线曲线段发生的U75V热处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不同半径、运量曲线钢轨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仿真,揭示现场不同圆曲线段钢轨疲劳... 为探明某重载铁路小半径曲线钢轨因滚动接触疲劳提前失效机理及优化现有打磨策略,针对该重载线曲线段发生的U75V热处理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开展不同半径、运量曲线钢轨的现场试验、室内试验、数值仿真,揭示现场不同圆曲线段钢轨疲劳随服役时间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轨疲劳随服役时间的演化大致分为裂纹萌生与快速扩展和裂纹-磨耗共生2个阶段。在进入裂纹-磨耗共生阶段后,R600 m、R800 m重载圆曲线段随着服役时间累计会因钢轨显著失形导致轮轨匹配恶化,虽对轨距角裂纹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但轨面部分区域产生了严重剥离掉块,可能会威胁到安全行车,究其根本原因是钢轨失形到一定程度后轮轨接触点向轨肩集中所致;所跟踪的其余曲线因钢轨磨耗较小未明显失形,故不会出现严重剥离掉块。在实验室内通过对下道钢轨失效分析后发现,涡流探伤仪测量到的最大深度与真实最大深度间存在误差;测量深度一般大于真实深度,真实深度在变大的同时测量深度与真实深度间的误差会越来越大。基于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时变规律,为进一步延长R600 m、R800 m重载钢轨的使用寿命,建议加大打磨频率(特别是在新轨上道6个月内),优先将廓形打磨为标准廓形,兼顾磨去疲劳裂纹;对于更大半径曲线考虑到经济性等,保持当前的打磨策略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曲线钢轨 滚动接触疲劳 涡流检测 钢轨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态检测数据的轨道弹性状态评估及平顺性调整方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飞 孙宪夫 +3 位作者 魏子龙 柯在田 赵文博 董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0,共9页
轨道刚度检测是识别轨道弹性不良区段,评估轨道、桥梁和路基等结构动力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现有轨道弹性状态检测方法在检测效率与检测投入之间的不平衡,基于周期性动静态检测数据,提出基于动静态轨道几何不平顺差异的轨道弹性... 轨道刚度检测是识别轨道弹性不良区段,评估轨道、桥梁和路基等结构动力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为解决现有轨道弹性状态检测方法在检测效率与检测投入之间的不平衡,基于周期性动静态检测数据,提出基于动静态轨道几何不平顺差异的轨道弹性状态检测方法。此外,为解决弹性不良区段静态调整与有载不平顺不匹配问题,充分发挥动态检测数据的作用,提出基于动态数据的轨道弹性不良区段平顺性调整方法。通过刚度加载车试验和现场复核验证基于动静态高低不平顺峰值差来评判轨道弹性状态的有效性,在分析11条典型有砟轨道线路的动静态高低不平顺差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动静态高低不平顺差超过2 mm的区段即可以判定存在轨道弹性不良病害。基于某条弹性不良线路区段的动态检测数据,采用本文提出的平顺性调整方法指导人工起道作业,结果表明动态高低不平顺幅值和标准差分别降低42%、51%,波长为32 m的周期性不平顺特征也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轨道刚度 动静态 轨道检测 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轨铝热焊接砂型及焊接工艺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任金雷 高松福 +4 位作者 石孟雷 宋宏图 李涛 麻睿 王志强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5-58,共4页
用于钢轨铝热焊接的ZTK-1型砂型焊后残余冒口棒打磨量大,打磨用时久,焊后接头在轨腰及以下部位溢流飞边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将砂型轨底角根部优化为两个尺寸8.5 mm×12.5 mm的方冒口。通过数值模拟、预热试验检验砂型预热效果,通过... 用于钢轨铝热焊接的ZTK-1型砂型焊后残余冒口棒打磨量大,打磨用时久,焊后接头在轨腰及以下部位溢流飞边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将砂型轨底角根部优化为两个尺寸8.5 mm×12.5 mm的方冒口。通过数值模拟、预热试验检验砂型预热效果,通过焊接试验、力学性能检测确定焊接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砂型预热效果良好,焊接工艺为预热时间240 s,推瘤后60 s去除冒口棒,焊后接头残余冒口棒打磨量降低54%,溢流飞边打磨时间降低16%,能更好地适用于天窗点铝热焊接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线路 铝热焊接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砂型 工艺优化 打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