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区段站服务中间站运输组织评价研究
1
作者 张炜晗 杨哲元 +3 位作者 史淦 曲思源 赵耀 朱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04,共8页
随着铁路区段站服务中间站运输组织举措的推广,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相关工作评价体系。为此,从运输组织优化、服务质量提高、货运绩效提升、安全生产保障4个维度提炼评价指标,构建涵盖作业管理、人员管理、作业数量、作业效率、生产效... 随着铁路区段站服务中间站运输组织举措的推广,亟需构建科学、系统的相关工作评价体系。为此,从运输组织优化、服务质量提高、货运绩效提升、安全生产保障4个维度提炼评价指标,构建涵盖作业管理、人员管理、作业数量、作业效率、生产效益等7个子要素、22个指标的区段站服务中间站运输组织评价体系。面向评价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选取多属性决策方法和序关系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方法,构成区段站服务中间站运输组织工作评价模型。最后,以徐州车务段为例,验证所提方法与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安全生产、减员降本、作业效率等相关指标的重要程度较高。研究为车务段未来相关工作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深入挖潜提效,建立长效的激励与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段站服务中间站 运输组织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权重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集装箱循环班列开行方案优化设计
2
作者 尹传忠 卞淑贤 +1 位作者 刘雨杭 曲思源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17,141,共10页
循环列车是围绕铁路枢纽对区域内货流进行集散的铁路货运产品,能够有效促进货流“公转铁”。针对长江经济带铁路货运产品供给不足问题,探讨铁路集装箱循环班列开行方案。利用系统聚类和K-Means聚类分析法对中心城市进行聚类分析,选择货... 循环列车是围绕铁路枢纽对区域内货流进行集散的铁路货运产品,能够有效促进货流“公转铁”。针对长江经济带铁路货运产品供给不足问题,探讨铁路集装箱循环班列开行方案。利用系统聚类和K-Means聚类分析法对中心城市进行聚类分析,选择货物运输需求较高的城市作为节点,以城市间铁路线路为边,构建铁路集装箱循环班列运行网络。建立以列车开行成本及运行时间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各铁路区段的运输能力和列车编组数量等为约束条件的0-1规划模型。采用Floyd多源点最短路径算法求解路径备选集,结合带有精英保留策略的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分别对列车编组数量和列车运行速度2个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到集装箱循环班列开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班列编组数量在[20,40]车范围内,可在满足货运需求的同时降低运营总成本和运行总时间;列车在65 km/h速度运行时,列车运营总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兼顾运行总时间,为可操作性方案。因此,合理的列车编组数量和列车运行速度能够有效保证开行方案的经济性和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集装箱循环班列 开行方案 0-1规划 K-Means聚类分析 FLOYD NSGA-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能力目标和停站需求的高速铁路列车基本运行图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金科 滕靖 曲思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71,共9页
考虑高速铁路站、车一定的服务频次要求,提出列车运行图生成与压缩的协同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铺画一定数量列车运行线占用列车运行图横轴的时间长度和所有列车全程旅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二阶段求解算法:先固定标杆列... 考虑高速铁路站、车一定的服务频次要求,提出列车运行图生成与压缩的协同优化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模型以铺画一定数量列车运行线占用列车运行图横轴的时间长度和所有列车全程旅行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提出二阶段求解算法:先固定标杆列车运行线,求解列车停站方案、越行方案、股道运用方案,即生成列车运行图;在不改变上述3个方案下,减少列车运行图中的非必要的冗余时间,并向前移动列车运行线,即压缩列车运行图。以京沪高速铁路为案例,结果表明,二阶段法可降低两列车之间运行关系判定的复杂度,实现对模型大规模数据的快速有效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站车服务频次 列车运行图生成与压缩 二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铁路客运发展现状分析及优化思考
4
作者 高金科 滕靖 +2 位作者 许婧婕 杨阳 曲思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4,140,共8页
安徽省铁路客运发展总体表现为高速铁路网里程持续提升,但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客流潜力有待挖掘。在路网建设方面,部分高速铁路在枢纽地段限速严重,部分高速铁路设计合理性不足,普速铁路设计标准低。在运输组织方面,京沪通道旅客列... 安徽省铁路客运发展总体表现为高速铁路网里程持续提升,但路网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客流潜力有待挖掘。在路网建设方面,部分高速铁路在枢纽地段限速严重,部分高速铁路设计合理性不足,普速铁路设计标准低。在运输组织方面,京沪通道旅客列车在安徽省车站停靠率低,沪蓉铁路路网功能发挥受限,部分线路通过能力利用率不足。综合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在路网建设方面,提升线路的路网通道功能,扩展线路的引流功能,规划建设皖北地区动车所;在运输组织方面,增加京沪通道在安徽车站的停靠率,强化沪汉蓉通道的路网骨干功能,盘活省内车流量较低的线路,调整运营业务。以上举措对于充分合理利用安徽省内既有线路的能力,科学规划新的线路,减少运营亏损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铁路 客运 优化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度集中控制进路分段解锁原理的高速铁路大型客运站通过能力
5
作者 高金科 滕靖 +1 位作者 曲思源 陆柳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75-1586,共12页
车流结构的变化和车流量的攀升对高速铁路大型客运站车站通过能力利用分析和挖掘提出迫切需求。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基于调度集中控制(CTC)模式下采用进路分段解锁,相比传统的进路一次性解锁,对车站通过能力有进一步挖潜的可能。建立车站... 车流结构的变化和车流量的攀升对高速铁路大型客运站车站通过能力利用分析和挖掘提出迫切需求。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基于调度集中控制(CTC)模式下采用进路分段解锁,相比传统的进路一次性解锁,对车站通过能力有进一步挖潜的可能。建立车站通过能力仿真模型,车站基础设施布局做为底层数据,列车运行图做为输入条件。模型基于CTC工作原理,分析了单列车在车站内的运行过程以及多列车之间的互相影响,用于确定列车在站内的相关时间参数;计算道岔、股道等行车设施通过能力利用率,识别限制能力的关键设施,通过仿真模型计算车站通过能力并输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计算机仿真方法能微观化地模拟进路分段解锁过程,精细化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计算车站通过能力,有助于从车站通过能力整体提升的角度支持形成设备改造、车站作业方案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大型客运站 车站通过能力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及评价体系构建 被引量:11
6
作者 徐叶鹏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铁路运输安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施安全风险管控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立足于铁路运输安全,从风险识别研判、制定风险控制表、建立风险问题库、实施过程精... 铁路运输安全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施安全风险管控可以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立足于铁路运输安全,从风险识别研判、制定风险控制表、建立风险问题库、实施过程精准管控4个方面,研究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流程优化,构建运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以某铁路局集团公司某站进行算法示例。运输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对于有效管控安全风险、客观评价风险受控状态,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安全风险 风险管控 流程优化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路网整体运输效能的列车运行图质量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龙豪 吴华 +2 位作者 荣剑 周峰 徐瑞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8-1598,共11页
区域路网中线路和区段数量多、运力资源组成复杂、客货运输需求差异大,区域路网列车运行图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网整体运输效能。基于列车运行图在运输能力、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三方面的运输效能表现,从不同版本运行图质量变化和单个版本... 区域路网中线路和区段数量多、运力资源组成复杂、客货运输需求差异大,区域路网列车运行图质量直接关系到铁路网整体运输效能。基于列车运行图在运输能力、运营效益和服务质量三方面的运输效能表现,从不同版本运行图质量变化和单个版本运行图质量检验2个需求点出发,构建了区域路网列车运行图整体运输效能5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融合灰色关联度法、横向拉开档次法的版本对比评价方法,以及基于K-MEANS++聚类和改进理想解法(TOPSIS)的区段对比评价方法。以上海铁路局3个不同版本的全局路网列车运行图为例,版本对比评价结果显示0620图编制质量最佳,且在区段对比评价中表现良好。本文方法实现区域路网列车运行图多维度分层次评价,评价结果可为运行图编制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 评价指标体系 灰色关联度法 横向拉开档次法 K-MEANS++聚类 理想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一日一图”的旅客列车运营计划跨专业协同管理系统研发与应用
8
作者 万琛 杨阳 +2 位作者 俞诚成 曲思源 徐行方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7-146,153,共11页
从“一日一图”客运产品精准供给和数字化经营管理需求出发,结合我国客运产品设计兑现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研发面向“一日一图”的旅客列车运营计划跨专业协同管理系统。该系统重点突破旅客列车运营核心要素即信息数据集成管理、全场景业... 从“一日一图”客运产品精准供给和数字化经营管理需求出发,结合我国客运产品设计兑现的信息化建设现状,研发面向“一日一图”的旅客列车运营计划跨专业协同管理系统。该系统重点突破旅客列车运营核心要素即信息数据集成管理、全场景业务共享、安全风险自动卡控、智能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实现从运营方案、计划到执行环节的跨专业数据链贯通,构建基本图、日图、日班计划等数据一元化全局共享平台;通过客运运能调整、动车车辆管理、调令智能化、车站生产指挥、乘务作业管理等相关功能,显著提升运营计划从源头到终端的信息流转效率,以及应对市场与运力资源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科学调整能力和兑现精度。通过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全面应用可知,该系统在创新优化旅客列车运营计划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实现客运核心产品在全生命周期的高度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管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日一图” 客运产品 旅客列车运营计划 跨专业协同 数据共享 列车运行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晚点下的大型高铁客运站股道调整方法研究
9
作者 许婧婕 滕靖 +3 位作者 陆柳洋 高金科 葛忠兴 曲思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97,共10页
为应对大型高铁客运站列车晚点延误问题,减轻列车晚点带来的不利影响,着眼列车在站作业全过程,提出晚点条件下车站作业调整方案混合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考虑车站站场结构、设施设备、行车作业条件、客运作业条件、列车作业要求、车站间... 为应对大型高铁客运站列车晚点延误问题,减轻列车晚点带来的不利影响,着眼列车在站作业全过程,提出晚点条件下车站作业调整方案混合整数规划优化模型。考虑车站站场结构、设施设备、行车作业条件、客运作业条件、列车作业要求、车站间隔时间标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列车到发时刻与基本图偏离程度以及股道运用与基本图偏离程度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列车到发时刻以及股道运用为决策变量,对列车晚点带来的进路冲突进行疏解,以减少延误带来的影响。以A高铁车站A1车场8:00—20:00时间段内的列车到发为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展现模型对交叉进路冲突的疏解和股道运用的调整方案,并分析列车晚点对后续列车的连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够疏解进路冲突,压缩列车非必要停站时间,缩减列车延误时间,高效生成合理的股道调整方案,辅助车站行车工作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客运站 列车晚点 交叉进路 到发时刻 股道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高速铁路客流分配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谦 卢万胜 +1 位作者 曲思源 单仕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66,共7页
研究旅客对不同高速铁路列车产品的选择行为、定量分析不同列车间的客流分配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列车上座率。在综合考虑不同列车服务水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多项Logit模型,应用华东地区高速铁路旅客发送量的实际数... 研究旅客对不同高速铁路列车产品的选择行为、定量分析不同列车间的客流分配规律,可以有效提高列车上座率。在综合考虑不同列车服务水平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随机效用最大化理论构建多项Logit模型,应用华东地区高速铁路旅客发送量的实际数据拟合模型并标定参数。结果表明,多项Logit模型具有较高的客流预测能力,列车出发时间范围、车票价格及列车停站次数对旅客乘车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车票价格、列车停站次数与旅客乘车选择负相关。研究结论表明,预测不同列车客流分担率,结果与实际统计值偏差在5%以内,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流预测 客流分配 多项式Logit模型 出行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杭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取值计算与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守帅 李微 +1 位作者 卢万胜 高前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沪杭高速铁路是上海以南地区与杭州以北地区连接的重要通道,列车开行对数为全路之最,准确掌握并压缩列车间隔时间对提升通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限制因素,得到其主要受限于上海虹桥站和杭州东站,故对上海虹... 沪杭高速铁路是上海以南地区与杭州以北地区连接的重要通道,列车开行对数为全路之最,准确掌握并压缩列车间隔时间对提升通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限制因素,得到其主要受限于上海虹桥站和杭州东站,故对上海虹桥站和杭州东站的3种间隔时间进行理论检算,根据结果设计沪杭高速铁路追踪运行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上海虹桥站和杭州东站的列车到达、出发间隔时间均可实现3 min,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可实现6 min,其结果对沪杭高速铁路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杭高速铁路 限速 到达间隔 出发间隔 发到间隔 追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方案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薇 徐行方 曲思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69,共7页
杭州铁路枢纽是全国铁路网中沟通长三角城市群交通联络的重要节点之一。随着杭州南站改建完成,以及杭黄高速铁路等新建线路相继开通运营,杭州铁路枢纽亟需对客运站进行重新分工。通过梳理杭州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现状及规划,总结枢纽现存... 杭州铁路枢纽是全国铁路网中沟通长三角城市群交通联络的重要节点之一。随着杭州南站改建完成,以及杭黄高速铁路等新建线路相继开通运营,杭州铁路枢纽亟需对客运站进行重新分工。通过梳理杭州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现状及规划,总结枢纽现存问题及分工限制条件,基于枢纽分工原则、改扩建条件以及客运站分工定位,以2030年杭州铁路网近期规划为背景,提出合理的杭州铁路枢纽客运站分工方案,为杭州铁路客运枢纽的运营组织和规划设计提供决策支持,对提高杭州铁路枢纽运输效率和能力,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枢纽 客运站分工 客运站定位 枢纽布局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铁路枢纽能力利用分析与优化改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金科 滕靖 曲思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5,共11页
在阐述合肥铁路枢纽概况和枢纽能力利用影响因素要素的基础上,在列车运行图参数方面,运用仿真计算法对车站(合肥北城站)、区段(合肥北城—合肥南合福场区段)、车站区段(巢湖东站及相邻区段)进行分析;在列车开行方案方面,运用理论分析、... 在阐述合肥铁路枢纽概况和枢纽能力利用影响因素要素的基础上,在列车运行图参数方面,运用仿真计算法对车站(合肥北城站)、区段(合肥北城—合肥南合福场区段)、车站区段(巢湖东站及相邻区段)进行分析;在列车开行方案方面,运用理论分析、实际分析对列车运行径路(京港高速铁路)、列车流量(合蚌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客运服务产品进行分析,探究合肥铁路枢纽能力利用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方面,改造合肥北城—合肥南合福场区段线路,改造巢湖东合福场东咽喉,优化京港高速铁路;在列车开行方案方面,加强对接京沪高速铁路,加开动力集中型动车组,调整枢纽内列车运行径路;综合采用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合肥铁路枢纽运输能力、效率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 铁路枢纽 能力利用 列车运行图参数 列车开行方案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ARIMA模型的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隽 李林灿 +1 位作者 左自辉 殷勇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129,共4页
为探索轨道几何状态变化趋势,利用小波变换和ARIMA模型研究了盘营高速铁路下行线某区段TQI值的变化规律。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原始数据分解为平稳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然后用ARIMA模型分别拟合高、低频信号,最后对高、低频信号的拟合值... 为探索轨道几何状态变化趋势,利用小波变换和ARIMA模型研究了盘营高速铁路下行线某区段TQI值的变化规律。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原始数据分解为平稳的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然后用ARIMA模型分别拟合高、低频信号,最后对高、低频信号的拟合值进行小波重构获得原始数据的拟合值。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ARIMA模型预测结果误差较小,与实际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模型拟合结果良好,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TQI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统计分析 TQI值 小波变换 ARIM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办客股道智能化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万胜 荣剑 《中国铁路》 2020年第2期52-56,共5页
高速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安排表是列车运行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安排表人工编制过程及输出功能的基础上,以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导出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接口数据为基准,设计高速铁路动车组停站办客股... 高速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安排表是列车运行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安排表人工编制过程及输出功能的基础上,以列车运行图编制系统导出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接口数据为基准,设计高速铁路动车组停站办客股道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该系统可实现动车组列车停站办客股道的智能预填报、纠错、数据统计、不同格式报表输出等功能,减少了数据的人工操作环节,提高了股道填报效率及准确率,并率先实现了动车组办客股道网上填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车组 办客股道 智能化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应急处置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勇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0期78-83,共6页
分析高速铁路长大隧道事故带来的严重影响及传统应急处置模式,提出长大隧道应急处置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和关键技术。重点介绍多源数据三维可视化提供的新型应急处置方式,阐述了数据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管理3个方面的业务功能,对系统数... 分析高速铁路长大隧道事故带来的严重影响及传统应急处置模式,提出长大隧道应急处置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和关键技术。重点介绍多源数据三维可视化提供的新型应急处置方式,阐述了数据管理、应急处置、系统管理3个方面的业务功能,对系统数据采集、管理、可视化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杨林隧道模拟救援方案为例,进行功能展示和效果分析,验证系统在缩减救援时间、降低事故损失及社会影响、提升铁路运营效益、推进铁路装备智能化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该系统为高速铁路长大隧道应急处置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可推广至桥梁等专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长大隧道 应急处置 信息系统 可视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铁开行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通过能力评估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曲思源 施俊泉 徐瑞华 《中国铁路》 2022年第2期36-46,共11页
围绕京沪高铁如何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对通道型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多样性、跨线列车多车站接入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多样性要求,通过计算机通过能力评估分析,提出增加时速350 km动车... 围绕京沪高铁如何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对通道型运行图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根据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行速度多样性、跨线列车多车站接入特征和列车停站方案多样性要求,通过计算机通过能力评估分析,提出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对数方案。该方案分为3个阶段:(1)平稳投放阶段:有计划增加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开行数量,列车上线15~26对;(2)快速布局阶段: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上线27~142对;(3)全面换代阶段: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上线143~195对,控制跨线列车开行比例和确定各区段跨线车数量,调整跨线车开行和衔接方案,优化列车停站方案。研究结果应用于2021年6月25日第3季度调整运行图编制,将京沪高铁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由19对增加至30对,从7:00—19:00,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均衡铺画,时速300 km动车组列车按能力最大化见缝插针式铺画,从整体上提高了京沪高铁列车的运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时速350 km动车组列车 开行方案 运行图 通过能力评估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运行图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9-55,共7页
为提高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和效率,及时指导运行图调整和辅助决策分析,探索运输企业专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模式,在既有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列车运行图综合评价方法及功能。该综合评价方法集成、融合运行图编制数据、... 为提高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和效率,及时指导运行图调整和辅助决策分析,探索运输企业专业部门间的数据共享模式,在既有列车运行图计算机编制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列车运行图综合评价方法及功能。该综合评价方法集成、融合运行图编制数据、机辆运用数据和客运数据,打破铁路专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面向运行图编制和运行图执行2个阶段,分别提出指标计算体系。前者着力于计算数量、质量等静态指标,而后者关注于适应性评价和动态性能分析。基于多部门列车运行图评价需求,构建基本分析和环比/同比分析的运行图对比分析方法,输出准确、规范的指标数据和分析报表,能够帮助铁路局集团公司对运行图编制质量进行合理、有效及快捷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 评价需求 数据融合 指标评价 功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沪高铁复兴号动车组350 km/h运营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9
作者 魏瀚峰 《中国铁路》 2021年第5期65-70,共6页
为进一步发挥京沪高铁运输潜能、提升京沪高铁运营服务品质,从2017年9月21日起,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 km/h运营,在高速铁路已有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从设备、人员、管理、应急保障等方... 为进一步发挥京沪高铁运输潜能、提升京沪高铁运营服务品质,从2017年9月21日起,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 km/h运营,在高速铁路已有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从设备、人员、管理、应急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构建京沪高铁复兴号动车组保障体系,以适应350 km/h动车组运行安全的需要。事实证明,该体系杜绝了责任行车事故,未发生严重影响运输秩序的设备故障,形成一套较完整的高铁动车组维护技术和运营管理模式,安全保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保障体系的构建可为高铁运营达速线路安全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复兴号动车组 350 km/h 运营安全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