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倾斜基底软土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路言杰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8,共5页
以杭深高速铁路一典型工点为例,采用FLAC 3D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堤荷载作用下倾斜基底软土桩网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堤顶部发生明显的沉降和横向位移,在路堤同一高度处,路堤中部沉降最大,路堤右侧沉降次之,路堤... 以杭深高速铁路一典型工点为例,采用FLAC 3D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路堤荷载作用下倾斜基底软土桩网复合地基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路堤顶部发生明显的沉降和横向位移,在路堤同一高度处,路堤中部沉降最大,路堤右侧沉降次之,路堤左侧沉降最小;桩顶沉降和地基土表面沉降、土工格栅的沉降和拉力均关于路堤中心不对称,表现为右侧大于左侧,最大值出现在路堤中心偏向右侧约2倍桩间距处;斜坡桩和悬浮桩的桩间土发生明显的绕桩流动而平台桩的桩间土并未发生绕桩流动现象;桩身弯矩分布与桩的位置和桩端嵌固条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倾斜基底 数值计算 桩网复合地基 沉降 横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服役现状及伤损机理 被引量:4
2
作者 易忠来 杨志强 +3 位作者 温浩 靳昊 陈敏 谢永江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1,共5页
支承层是路基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及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结构,其服役性能直接关系到无砟轨道结构整体稳定性和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支承层的材料、作用及其性能指标。通过调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建造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 支承层是路基段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及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结构,其服役性能直接关系到无砟轨道结构整体稳定性和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了支承层的材料、作用及其性能指标。通过调研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建造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服役现状,发现个别地区无砟轨道支承层出现不同程度伤损。根据支承层伤损特点划分了支承层伤损类型,分析了环境冻融循环、温度梯度及高速列车动荷载对支承层伤损的影响。对某服役近10年的高速铁路粉化支承层取样测试,结果表明:Ⅲ级粉化支承层抗压强度低于设计强度,支承层总碱含量满足标准要求,水化产物中未发现有害物质,支承层抗冻性不足可能是其粉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无砟轨道 伤损 试验研究 支承层 服役状态 冻融 温度梯度 动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养护机械捣固作业效果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飞 钟进军 +1 位作者 尤明熙 尹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34,共7页
大型养护机械精确维修已成为铁路维修的主要手段,对我国普速线路大型养护机械捣固作业计划的制定依据与效果评价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我国线路轨道不平顺质量分布情况和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管理标准,借鉴国外捣固维修标准,提出大机捣... 大型养护机械精确维修已成为铁路维修的主要手段,对我国普速线路大型养护机械捣固作业计划的制定依据与效果评价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我国线路轨道不平顺质量分布情况和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管理标准,借鉴国外捣固维修标准,提出大机捣固作业阈值。结合我国普速线路实际情况,对捣固前线路状态和大机捣固作业模式与捣固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大机捣固作业的评价方法,为现场大机捣固作业效果评价提供依据,并以两条线路为例评价其捣固作业质量,对捣固作业效果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大机捣固 轨道质量 评价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线上CPⅡ更新判定指标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传勇 王鹏 +2 位作者 罗庄 谭社会 张献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4,共5页
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的核心与难点是线上CPⅡ的稳定性判定与正确更新。在研究分析高铁规范中CPⅡ复测更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多条运营高铁线路复测工程经验,就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易超限的问题,提出新的CPⅡ复测更新判定标准与... 运营高铁精测网复测的核心与难点是线上CPⅡ的稳定性判定与正确更新。在研究分析高铁规范中CPⅡ复测更新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多条运营高铁线路复测工程经验,就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易超限的问题,提出新的CPⅡ复测更新判定标准与指标。采用相邻点复测与原测方位角较差分析、CPⅢ自由网平差检核、F检验法,不同方法识别的不稳定点一致,从不同角度论证新的复测更新标准的合理性。理论和实践证明,新的CPⅡ复测更新指标不仅大大减少了点位更新率,且识别出的不稳定点更符合点位实际变动情况,可为相关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轨道 CPⅡ复测 更新判定标准 自由网平差 F检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轨距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常占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139,共3页
采用徕卡MS50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同济大学试验线点云数据,并结合预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对点云数据封装并规则化处理后建立基础操作模型,生成轨面下16 mm处特征截面,在此基础上提取、导出线路轨距。经比较,软件提取轨距与人工实测值基... 采用徕卡MS50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同济大学试验线点云数据,并结合预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处理,对点云数据封装并规则化处理后建立基础操作模型,生成轨面下16 mm处特征截面,在此基础上提取、导出线路轨距。经比较,软件提取轨距与人工实测值基本吻合。本次试验实现了在三维模式下轨距的提取,为获取线路轨距数据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点云数据 预处理 特征截面 模型对比 轨距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