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通信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网络安全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旻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4年第3期42-46,88,共6页
介绍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背景、网络安全现状,并结合标准《铁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安全通用要求》(Q/CR 772-2020)、《铁路通信网络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Q/CR 783.1-2021)对综合网管系统的的网络安全内容进... 介绍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建设背景、网络安全现状,并结合标准《铁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安全通用要求》(Q/CR 772-2020)、《铁路通信网络安全技术要求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Q/CR 783.1-2021)对综合网管系统的的网络安全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给出综合网管系统的网络安全建设模型建议。通过对综合网管系统网络安全建设的研究,为今后综合网管系统网络安全的有效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综合网管 建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建设著写时代新篇章——连镇铁路站城融合下的地域性文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范余华 陈凌航 刘承盐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7期20-25,共6页
设计项目负责:高祥生主案设计:陈凌航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飞驰在中国大地上的高铁动车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同时承载着实现中... 设计项目负责:高祥生主案设计:陈凌航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飞驰在中国大地上的高铁动车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同时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光荣使命,成为新时代中国的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设计 高铁 地域性 铁路站 地方经济发展 中国现代化 城市化进程 设计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铁路客站视频融合智能监控系统的图像处理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志超 范余华 +1 位作者 秦川 沈斌涛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2年第7期81-86,共6页
针对复杂铁路客站现场全景视频高维特征缺乏、融合匹配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铁路客站视频融合智能监控系统的图像处理优化技术。文章通过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检测出图像关键点,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高维特征提取,对错... 针对复杂铁路客站现场全景视频高维特征缺乏、融合匹配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铁路客站视频融合智能监控系统的图像处理优化技术。文章通过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检测出图像关键点,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高维特征提取,对错配点使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进行剔除,并对虚影问题进行了优化以获得更好的细节效果。提出的图像处理优化技术已应用于连云港—镇江高速铁路扬州东站。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防止图片失真,获得更好的拼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铁路客站 视频融合 特征匹配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连镇铁路施工对邻近沪宁城际铁路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范剑雄 王海峰 陕耀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6-140,共5页
针对长期运营中新旧路基差异性沉降、路基结构稳定性破坏等危及线路运营安全的问题,采用自动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对新建连镇(连云港—镇江)铁路接轨沪宁(上海—南京)城际铁路工程进行了长期变形及内力监测,对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及桩板结... 针对长期运营中新旧路基差异性沉降、路基结构稳定性破坏等危及线路运营安全的问题,采用自动光纤光栅监测系统对新建连镇(连云港—镇江)铁路接轨沪宁(上海—南京)城际铁路工程进行了长期变形及内力监测,对不同深度处的地层沉降及桩板结构内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建线路上部列车荷载持续作用下,各地层沉降总体呈现上部大下部小的规律;初期筏板轴力基本稳定,进入正式运营期后,轴力先减小后增大;桩底轴力逐渐增大后达到稳定,桩顶轴力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接轨工程 长期变形 内力监测 实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高昊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2,共4页
为确保连云港—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期间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分只取土、只排水和既排水又取土三种情况计算分析沉井下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排水,沉井下沉时周边地表... 为确保连云港—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下沉期间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的方法,分只取土、只排水和既排水又取土三种情况计算分析沉井下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是否排水,沉井下沉时周边地表沉降均随距沉井中心距离增大而减小;排水下沉时沉井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大,而不排水下沉时对周边地表沉降几乎无影响;宜根据沉井周边建(构)筑物基础结构情况,提前进行加固处理并加强监测,避免沉井下沉、车辆动载、额外堆载等因素造成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五峰山长江大桥 数值模拟 环境影响 现场监测 锚碇 沉井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钢桥有砟轨道铺设线形控制技术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剑雄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2-56,共5页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采用大跨度悬索钢桥,设计运行速度高,对有砟轨道铺设线形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重点研究施工过程中温度、荷载等对成桥线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有砟轨道线形控制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附加荷载对大跨... 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采用大跨度悬索钢桥,设计运行速度高,对有砟轨道铺设线形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重点研究施工过程中温度、荷载等对成桥线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有砟轨道线形控制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环境温度、附加荷载对大跨度悬索桥成桥线形影响显著,施工时应当合理控制温度与荷载条件以满足成桥线形设计要求;采用轨道二期恒载均匀布载方案可减轻施工荷载误差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桥成桥线形变化的影响,结合基于环境温度驱动的CPⅢ网随测随用方案与基于测量基准点的轨道线形动态调整技术,可忽略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轨道线形动态调整的及时性。现场实测,该桥上有砟轨道实现了TQI(Track Quality Index)值小于7 mm和动检车275 km/h达速通过的预期目标,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有砟轨道线形控制技术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线形控制技术 现场试验 高速铁路大跨度悬索钢桥 有砟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施工影响下既有高速铁路自动化监测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郦晔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2年第3期56-59,共4页
为掌握临近施工对既有高铁运营风险的影响,依托新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临近既有宁杭高铁工程,针对桥穿桥、桥并桥、路并桥和路并路四种典型并行区段,通过有限元分析指导测点选择,构建了集评估、监测、预警等为一体的风险管控技术体系。... 为掌握临近施工对既有高铁运营风险的影响,依托新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临近既有宁杭高铁工程,针对桥穿桥、桥并桥、路并桥和路并路四种典型并行区段,通过有限元分析指导测点选择,构建了集评估、监测、预警等为一体的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定量掌握临近施工对既有高铁线路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规律,保障了既有高铁的安全运营和临近施工的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沉降 临近施工 监测系统 测点选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铁路通信光缆维护要点分析与故障处理探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仁友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1年第2期72-74,共3页
主要对铁路通信光缆维护工作要点进行阐述,并积极探讨出具体的故障处理措施,希望能够对日常维护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铁路通信光缆 维护要点 故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到发线无砟轨道接轨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郦晔 《高速铁路技术》 2022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实现联网运输,我国新建高速、城际铁路多采取在已开通运营线路车站到发线咽喉区接入道岔的接轨方式引入既有客运站。为减小接轨施工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干扰,本文以新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过既有到发线引入江宁站的接... 为提高线路利用率和实现联网运输,我国新建高速、城际铁路多采取在已开通运营线路车站到发线咽喉区接入道岔的接轨方式引入既有客运站。为减小接轨施工对既有线路运营的干扰,本文以新建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通过既有到发线引入江宁站的接轨工程为例,确定了施工改造范围,并分析了锁定轨温差、扣件纵向阻力及植筋锚固措施对18号无缝道岔受力和位移的影响,最后结合施工要求给出合理的施工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运营到发线 无砟轨道 接轨 无缝道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静力特性分析
10
作者 肖鑫 郭辉 +1 位作者 苏朋飞 冯传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229-3241,共13页
为了准确掌握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结合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型,以主跨1092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特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行为,揭示不同加载工况下钢桁梁及主塔应力,主... 为了准确掌握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征,结合现场试验和有限元模型,以主跨1092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研究特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力学行为,揭示不同加载工况下钢桁梁及主塔应力,主缆索股力,桥梁挠度,梁端转角,主塔、支座以及梁端纵向位移,吊索索力的变化特征,综合分析悬索桥的静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加载工况下,上下游弦杆受力均匀,上下游斜杆受力变化较大;主塔塔柱受力变化较小,实测值与理论值之比在0.70~0.94之间;主缆各索股受力均匀,上下游侧索股应力变化一致,主缆整体受力性能良好;桥梁跨中实测挠跨比为1/530,小于设计挠度比1/487,梁端实测最大转角为0.56‰rad,桥梁竖向刚度较大,满足相关要求;支座纵向位移变化均匀,但受运营初期支座纵向摩阻力及阻尼器的影响,导致荷载较大时,纵向位移变化缓慢,使得理论值大于实测值,梁端位移与支座位移变化一致,桥梁纵向位移变化均匀;主塔塔顶纵向位移、吊索索力变化均匀,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同类型桥梁设计提供借鉴,也可为桥梁后期运维提供“指纹”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高速铁路悬索桥 静载试验 有限元分析 静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城际铁路桥上救援疏散结构优化研究
11
作者 吴鹏 《工程技术研究》 2022年第15期29-32,共4页
由于长三角地区存在较厚的软土层,桥上救援疏散设施往往会出现结构振动现象,主要原因是桥上救援疏散结构比较柔,再叠加软基效应,结构自振频率与行人步伐频率相近,极易造成桥上救援疏散结构超越舒适度要求的横向晃动问题。文章以南沿江... 由于长三角地区存在较厚的软土层,桥上救援疏散设施往往会出现结构振动现象,主要原因是桥上救援疏散结构比较柔,再叠加软基效应,结构自振频率与行人步伐频率相近,极易造成桥上救援疏散结构超越舒适度要求的横向晃动问题。文章以南沿江城际铁路桥上救援疏散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桥上救援疏散设施进行结构调整优化、成本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合软土地区城际铁路桥上救援疏散设施的具有技术可行性及经济性的结构方案,满足了以人为本、结构安全、舒适疏散、方便救援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桥上救援疏散 人行舒适度 人致振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站房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高翔 《工程技术研究》 2019年第1期58-59,共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不断发展,高铁车站站前广场的改造和建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淮安东站站前广场地下空间工程为例总结了站前广场施工的各项工艺流程,为同类站前广场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站前广场 地下空间 深基坑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高铁客站建设思考与实践
13
作者 何志超 孙长学 《中国铁路》 2021年第S01期106-111,共6页
铁路客站建设普遍受到社会各界和参建各方的高度关注。但建设实践中,参建各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大型枢纽客站建设、轻中小型客站建设"的倾向,建设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客站建设品质。系统分析中小型客站在设计源头、建设管... 铁路客站建设普遍受到社会各界和参建各方的高度关注。但建设实践中,参建各方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大型枢纽客站建设、轻中小型客站建设"的倾向,建设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客站建设品质。系统分析中小型客站在设计源头、建设管理、施工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建设管理创新和施工技术创新,实现动态优化设计、提前介入管理、提升客站服务功能、建设一体化信息机房、提高设备用房品质、践行客站节能降耗等创新应用,并在新建连镇高铁扬州东站精品客站建设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总结提出坚持以旅客为中心,设计同源、监管同时、施工同步的中小型客站建设思路,为同类型客站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中小型客站 扬州东站 建设管理 铁路客站新理念 动态优化 提前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沉井基础初沉阶段受力特性及开裂控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施洲 李佳奇 +2 位作者 秦搏聪 李冰 李思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8,共10页
大型沉井基础在初沉阶段因平面面积巨大、高度低、整体刚度小、基底土体不均匀性等而导致受力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以长100.7 m、宽72.3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为背景,运用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进行大型沉井初沉阶段的受力特性... 大型沉井基础在初沉阶段因平面面积巨大、高度低、整体刚度小、基底土体不均匀性等而导致受力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以长100.7 m、宽72.3 m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为背景,运用仿真分析和现场试验,进行大型沉井初沉阶段的受力特性及开裂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沉井在初沉阶段因面积大、高度低而受弯明显;采用传统大锅底下沉时内隔墙底部混凝土拉应力达到11.4 MPa,远超混凝土开裂限值2.2 MPa,开裂风险明显;采用中、小锅底下沉时,因中部隔墙底部支撑混凝土拉应力降至2.31和1.28 MPa;3种下沉方法下沉井底部的最大变形分别为−20.0,−1.6和−0.25 mm,变形均较小。工程实际采用小锅底下沉时,沉井顶部挠度、底部混凝土实测应力基本在有限元计算控制值的范围内;采用大锅底下沉时,在沉井中部隔墙及井墙底部布置预应力钢束,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拉应力水平并提升沉井结构的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大型沉井 初沉阶段 受力特性 开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大型沉井基础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5
作者 施洲 钟美玲 +2 位作者 周勇聪 李思阳 冯传宝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22,共12页
针对桥梁大型沉井基础,从沉井结构受力、下沉摩阻力、长期变位、施工工艺、助沉与纠偏、监测与控制等方面,阐述其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及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沉井平面面积超过7 000 m2,面临施工复杂、下沉困难等问题,采用抗裂性... 针对桥梁大型沉井基础,从沉井结构受力、下沉摩阻力、长期变位、施工工艺、助沉与纠偏、监测与控制等方面,阐述其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发展动态及所面临的问题。当前沉井平面面积超过7 000 m2,面临施工复杂、下沉困难等问题,采用抗裂性能强、结合抗震等多功能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混组合沉井等是发展的方向。大型沉井多次接高施工受弯剪等复杂受力工况、最不利控制工况理论、沉井破坏模式以及有限元仿真分析复杂不利工况模拟是沉井结构受力理论研究的重点。刃脚端阻力及侧壁摩阻力的机理研究与下沉动态数值模拟分析是沉井下沉阻力分析的主要手段。沉井基础在长期荷载下的位移规律及机理、精确的位移等仍需要结合现场实测资料进一步研究。沉井分次拼装或浇筑、多次下沉,下沉中全仓室均匀开挖或多分区开挖、环形开挖的施工方式不断发展;及时纠偏,采用高压射水、砂套、触变泥浆套等助沉措施并结合实时监控措施,避免滞沉及突沉等异常情况是下沉施工的关键。基于施工控制工况的沉井设计理论、下沉摩阻力理论、长期位移理论等是大型沉井基础理论发展的重点,发展预应力混凝土、钢混组合、钢结构沉井等新结构,以及实时在线监测系统、三维声呐泥面监测技术、风险评估等新技术是大型沉井基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大型沉井基础 受力 下沉摩阻力 施工控制 新结构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桥梁钢结构涂装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杰 甄宗标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73,共5页
由于传统的钢结构涂装检测方法无法判断涂层内部是否有缺陷,且部分方法属于破坏性检测,提出采用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桥梁钢结构涂装进行检测的方法。制作4块预制缺陷的钢结构涂装试板,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试板涂装检测,根据红外... 由于传统的钢结构涂装检测方法无法判断涂层内部是否有缺陷,且部分方法属于破坏性检测,提出采用主动式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桥梁钢结构涂装进行检测的方法。制作4块预制缺陷的钢结构涂装试板,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试板涂装检测,根据红外图像的颜色分析缺陷的位置和大小;在试板涂装红外检测的基础上,进行现役桥梁钢结构焊缝涂装红外热成像检测。结果表明: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有效进行钢结构涂装质量的表征;能准确判断出涂装试板是否有缺陷及缺陷位置;可准确检测出现役桥梁钢结构涂装中肉眼可见涂装缺陷的形式和位置,无缺陷区域不误判,并可检测出目视不可见借助放大镜等可发现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钢结构 涂装 红外热成像 无损检测 试验板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阶段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施洲 纪锋 +1 位作者 杨仕力 吕大财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8,共8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高速铁路及公路两用桥,承载4线铁路及8线公路,工程结构规模庞大,构造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控制该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原理和专家调...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为主跨1 092 m高速铁路及公路两用桥,承载4线铁路及8线公路,工程结构规模庞大,构造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控制该桥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基于作业分解结构-风险分解结构(WBS-RBS)原理和专家调查法建立施工风险识别体系,并依据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后果损失,结合风险接受准则综合评定风险等级,为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全过程分解为10个分项78个基础工序,并按照15个风险分解项共识别出610项风险源,经风险等级评估出82项中度及以上等级风险源,其中17项为重大风险源;对重大风险源提出专项控制方案并继续评估其残余风险,确保其风险等级降低至可接受状态。验证了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为五峰山长江大桥施工阶段风险控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 悬索桥 风险评估 WBS-RBS 专家调查法 风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BS-RBS的超大型沉井基础施工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8
作者 施洲 刘东东 +1 位作者 纪锋 冯传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7-42,共6页
面积庞大的沉井结构、复杂的地基土特性等因素导致大型桥梁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突出。依托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开展施工风险评估研究:首先,基于工作与风险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Risk Breakdown Structure,... 面积庞大的沉井结构、复杂的地基土特性等因素导致大型桥梁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风险突出。依托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北锚碇沉井基础开展施工风险评估研究:首先,基于工作与风险结构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Risk Breakdown Structure,WBS-RBS)的方法对沉井基础施工全过程进行底层工序与风险源的二维分解,初步识别风险源,再引入专家调查意见对风险源增补调整;然后,基于专家调查法按类别完成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评估;最后评出风险等级。结果表明:沉井基础施工过程风险影响因素较多,识别出的风险源共97项,包括沉井开裂、翻砂涌水等8项重大风险源;对风险源提出了针对性控制对策,为沉井基础施工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两用桥梁 风险评估 统计分析 沉井基础 工作与风险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段群桩基础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虞中明 钟昌卫 +1 位作者 孙凯 宋旭明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为了获得软土地段群桩基础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深厚软土场地承台顶位移、桩身弯矩随水平力的变化规律,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群桩基础m随地面处位移增加呈幂函数衰减趋势,对应于地面位移6 mm... 为了获得软土地段群桩基础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深厚软土场地承台顶位移、桩身弯矩随水平力的变化规律,并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群桩基础m随地面处位移增加呈幂函数衰减趋势,对应于地面位移6 mm,可给出群桩m值的推测值在2615~4633 kPa/m^(2),较TB 10093—2017《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取值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 试验研究 软土 群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长江大桥上部结构施工控制技术 被引量:30
20
作者 冯传宝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4,共6页
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092 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加劲梁采用板桁结合钢桁梁,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高强钢丝索股结构,直径1.3 m。边跨加劲梁采用支架顶推法施工,中跨加劲梁采用缆载吊机由跨中向两侧对称架设,并在中跨侧靠近桥塔位置... 五峰山长江大桥主桥为主跨1092 m的钢桁梁公铁两用悬索桥,加劲梁采用板桁结合钢桁梁,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高强钢丝索股结构,直径1.3 m。边跨加劲梁采用支架顶推法施工,中跨加劲梁采用缆载吊机由跨中向两侧对称架设,并在中跨侧靠近桥塔位置处合龙;主缆采用平行钢丝索股法架设。主缆制造时,采用无应力长度法计算各索股的无应力下料长度,并在主缆锚固区每处预留长度为±26 cm的垫板空间;主缆架设时,采用4根索股作为基准索股进行架设线形控制,并将主缆长度误差控制在-18~30 cm,均在误差控制范围内;加劲梁施工时,通过分析各因素对加劲梁线形的影响规律,提出控制二期恒载的措施;加劲梁合龙时,采取中跨钢梁不动、起顶边跨钢梁的合龙控制措施;在加劲梁合龙后加载二期恒载。加劲梁合龙后标高误差为-5^+63 mm,线形控制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悬索桥 上部结构 主缆 加劲梁 施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