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轨检大数据的京沪高铁道岔状态评估整治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怀志 朱星盛 +4 位作者 秦航远 孙宪夫 管曙刚 解婉茹 郎海鹏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京沪高铁共计铺设266组正线道岔,随着服役年限的延长,其结构健康状态逐渐劣化,亟须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开展专项整治,以提高道岔服役状态,保障行车安全平稳。以京沪高铁正线CN道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轨检大数据的京沪高铁道岔状态... 京沪高铁共计铺设266组正线道岔,随着服役年限的延长,其结构健康状态逐渐劣化,亟须对其进行系统性评估并开展专项整治,以提高道岔服役状态,保障行车安全平稳。以京沪高铁正线CN道岔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轨检大数据的京沪高铁道岔状态评估整治技术,利用高速综合检测列车所采集轨道动态检测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其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智能化分析评估。以TQI-T指标为重要参考依据,科学制定道岔整治计划,并融合动、静态轨道几何数据,基于道岔区动、静态2步精调方法对道岔几何线形进行专项整治。通过选取试验区段开展试用及对比分析,试用段内全部正线道岔TQI-T指标均值由4.9 mm降至4.5 mm,其中开展整治作业道岔TQI-T均值由5.2 mm降至4.2 mm。经整治后道岔区列车通过平稳性有效改善,证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改善道岔区几何平顺性并提高列车通过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高铁 高速道岔 大数据 状态评估 病害整治 轨道质量指数(T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磨耗钢轨智能打磨研究
2
作者 肖乾 杨逸航 +3 位作者 林凤涛 赵康云 陈琦琦 胡伟豪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3,共12页
列车通过道岔时,轮轨磨耗导致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现象频发。钢轨打磨是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缺乏完善的打磨体系指导铁路工人,以致打磨后车体横向加速度未得到明显改善。针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的列车车轮廓形及相应道岔钢轨廓... 列车通过道岔时,轮轨磨耗导致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现象频发。钢轨打磨是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缺乏完善的打磨体系指导铁路工人,以致打磨后车体横向加速度未得到明显改善。针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的列车车轮廓形及相应道岔钢轨廓形进行详尽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优化道岔打磨的目标廓形和方案,构建打磨车智能打磨体系,为现场作业提供精准的钢轨打磨方案。研究表明,轮轨磨耗导致道岔钢轨轨面出现不平顺。运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拟合技术,结合优化遗传算法和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减少打磨量,改善轮轨接触性能,提升打磨效率为目标,从而计算出理想的打磨目标优化廓形。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平台建立智能打磨体系,可以实时计算道岔打磨优化方案,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打磨效果,计算表明,当车辆以300 km/h的速度通过打磨后的道岔时,车体最大横向加速度、最大脱轨系数和最大磨耗指数分别比打磨前降低69.31%、6.67%和55.38%。因此,采用道岔钢轨智能打磨体系,不仅提高了打磨工作的效率,还显著改善了轮轨磨耗,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钢轨打磨 智能打磨 车体加速度 轮轨磨耗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绳锯切割的高速铁路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支承层修复技术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志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针对夏季高温时高速铁路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支承层斜裂上拱病害频发的问题,分析了支承层斜裂上拱特点及危害并阐明支承层斜裂上拱的原因,提出了基于绳锯切割的支承层原位置换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高温时轨道结构产生温度力,造... 针对夏季高温时高速铁路纵连板式无砟轨道支承层斜裂上拱病害频发的问题,分析了支承层斜裂上拱特点及危害并阐明支承层斜裂上拱的原因,提出了基于绳锯切割的支承层原位置换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高温时轨道结构产生温度力,造成缺陷部位的支承层破坏上拱;支承层原位置换技术对轨道上部结构扰动小,技术安全性高,整治长效性好,可有效地解决CRTSⅡ型板式无砟道床支承层斜裂上拱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修复技术 现场试验 无砟轨道 支承层 斜裂上拱 绳锯切割 原位置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温度作用下桥上纵连式无砟轨道台后端刺受力变形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昊 勾红叶 +3 位作者 杨怀志 黄安宁 郑新国 赵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201-4209,共9页
为研究极端温度下台后Π型端刺锚固体系各结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某高速铁路一般地段端刺区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路桥过渡段纵连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精细化空间耦合模型,研究高温和极寒条件下轨道结构、摩擦... 为研究极端温度下台后Π型端刺锚固体系各结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某高速铁路一般地段端刺区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路桥过渡段纵连式无砟轨道无缝线路精细化空间耦合模型,研究高温和极寒条件下轨道结构、摩擦板、过渡板以及端刺的受力特性与变形规律,揭示结合部离缝以及锚固体系脱空等端刺区典型结构伤损的发展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极端温度作用下,过渡板所受纵向应力最大,摩擦板的竖向变形趋势与底座板的竖向变形趋势保持一致,且越靠近桥台各端刺顶部,纵向位移越小;端刺锚固体系受其上轨道结构宽窄接缝构造影响显著,对应的摩擦板与过渡板区段在高温条件下纵向压应力急剧增大,而在极寒条件下纵向拉应力急剧增大;“高温-极寒”温度循环作用易导致过渡板与路基支承层结合部产生离缝与挤压破裂,同时由于锚固体系在极端温度荷载作用下的超量变形,造成摩擦板、端刺与周围地基土体在接触界面产生脱空,且纵向脱空较竖向脱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温度 路桥过渡段 纵连式无砟轨道 Π型端刺锚固体系 受力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连式无砟轨道端刺区结构服役稳定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浩 江成 +4 位作者 姜子清 黄安宁 张志远 郑新国 李培刚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2-97,共6页
路桥过渡段范围的结构受力特征较为复杂,是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部分线路端刺锚固结构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大水平位移,影响上部轨道结构稳定性。针对运营期纵连式无砟轨道端刺区结构稳定特征开展了现场调研和监测,结果... 路桥过渡段范围的结构受力特征较为复杂,是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部分线路端刺锚固结构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大水平位移,影响上部轨道结构稳定性。针对运营期纵连式无砟轨道端刺区结构稳定特征开展了现场调研和监测,结果表明:锚固结构变形特征表现为过渡板与路基支承层之间的水平位移,且呈现出随季节性温度而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受端刺锚固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路桥过渡段结构伤损区域分布特征明显,集中在过渡板末端靠近路基范围,主要表现为轨道结构关键连接部位离缝、轨道板端上拱、宽窄接缝挤压破碎等。建议针对运营期台后锚固限位结构服役状态进行系统性监测,并进一步跟踪分析结构伤损发展规律,为科学合理地制定专项养护维修技术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纵连式无砟轨道 台后锚固结构 变形特征 伤损形式 端刺 服役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