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压缩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仲维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7,135,共8页
为实现绿色环保宗旨,推动工业废渣利用,通过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电石渣等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的一维固结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工业废渣种类、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压缩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
为实现绿色环保宗旨,推动工业废渣利用,通过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电石渣等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的一维固结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工业废渣种类、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压缩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对压缩性能提升作用明显。随工业废渣掺量增加,固化土孔隙比和压缩量逐渐减小,屈服应力逐渐增大;电石渣协同水泥固化土压缩性能逐渐增大,粉煤灰和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固化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最佳掺量与工业废渣种类有关;扫描电镜试验表明胶结和填充作用是改善压缩性能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有界函数建立了固化淤泥的压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优异,可为后续施工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固化
压缩特性
屈服应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纳米SiO_(2)-MICP协同固化淤泥效能评价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5,共9页
绿色低碳化学固化技术研发是“双碳”背景之下实现淤泥质地基快速加固的有效保障。为此,创新性提出活性纳米SiO_(2)联合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协同技术对淤泥进行固化改性,通过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pH变化、Ca^(2+)利用率和扫描电...
绿色低碳化学固化技术研发是“双碳”背景之下实现淤泥质地基快速加固的有效保障。为此,创新性提出活性纳米SiO_(2)联合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协同技术对淤泥进行固化改性,通过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pH变化、Ca^(2+)利用率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其加固效能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纳米SiO_(2)掺量不高于0.1%时,SiO_(2)-MICP固化淤泥试样抗压强度随纳米SiO_(2)掺量增加而增大;②相比未添加纳米SiO_(2)的MICP固化试样,0.5、1和2 mol/L Ca^(2+)浓度下0.1%纳米SiO_(2)联合MICP固化试样抗压强度对应提升64.21%、10.28%和75.98%;③纳米SiO_(2)可为MICP提供新成核位点且填充孔隙,诱导淤泥试样中生物矿物由文石向方解石转化,且凝胶产物生成促进试样强度进一步升高;④纳米SiO_(2)提高胶结液中Ca^(2+)利用量和利用率,并调节液相环境中pH值水平。微生物诱导产生生物CaCO_(3)(发挥胶结、填充、架桥等作用)和纳米SiO_(2)物化效应(即矿物生长新成核位点、微集料填充、胶凝产物),二者联合作用促使淤泥固化体力学特性的提升和微观骨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_(2)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
无侧限抗压强度
Ca^(2+)利用
扫描电镜
固化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_(2)碳化水泥土抗压强度与微观机制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梁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9-205,共7页
CO_(2)碳化与水泥水化协同加固技术是兼具固化增强和实现CO_(2)永久封存的新方法。目前关于CO_(2)碳化水泥固化土抗压强度、耐久性及微观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通过抗压强度、扫描电镜、长期浸水、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等试验,依据表观形...
CO_(2)碳化与水泥水化协同加固技术是兼具固化增强和实现CO_(2)永久封存的新方法。目前关于CO_(2)碳化水泥固化土抗压强度、耐久性及微观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通过抗压强度、扫描电镜、长期浸水、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等试验,依据表观形貌、抗压强度和强度软化系数等指标,全面评价了CO_(2)碳化水泥土的力学表现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增加促使试样抗压强度持续增长,碳化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最佳水泥掺量为25%;CO_(2)浓度增大可加快CO_(2)扩散速率和碳化反应进度,试样碳化深度和抗压强度随之增加,碳化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生成的方解石和霰石是CO_(2)碳化水泥固化土强度显著增长的根本原因;标准养护水泥固化试样抵抗浸水软化、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破坏的能力高于碳化试样;碳化3 d试样抗冻融循环等耐久性最差,试样表面出现大范围块体剥落;标准养护7 d碳化1 d试样具有良好耐久性;短期浸水时,碳化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干湿循环时,碳化固化试样强度软化系数保持在0.8以上,最高达0.9且抗压强度超过5.5 MPa;冻融循环时,碳化的固化土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研究成果可为CO_(2)碳化与水泥水化协同加固地基土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碳化
CO_(2)封存
水泥水化
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压缩特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仲维华
机构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7,135,共8页
文摘
为实现绿色环保宗旨,推动工业废渣利用,通过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电石渣等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的一维固结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了工业废渣种类、掺量和养护龄期对压缩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对压缩性能提升作用明显。随工业废渣掺量增加,固化土孔隙比和压缩量逐渐减小,屈服应力逐渐增大;电石渣协同水泥固化土压缩性能逐渐增大,粉煤灰和高炉矿渣协同水泥固化土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最佳掺量与工业废渣种类有关;扫描电镜试验表明胶结和填充作用是改善压缩性能的主要原因;最后,基于有界函数建立了固化淤泥的压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优异,可为后续施工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工业废渣
固化
压缩特性
屈服应力
预测模型
Keywords
industrial by-products
solidification
compressibility behavior
yield stress
prediction model
分类号
TU472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纳米SiO_(2)-MICP协同固化淤泥效能评价与驱动机制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浩
机构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5,共9页
文摘
绿色低碳化学固化技术研发是“双碳”背景之下实现淤泥质地基快速加固的有效保障。为此,创新性提出活性纳米SiO_(2)联合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协同技术对淤泥进行固化改性,通过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pH变化、Ca^(2+)利用率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其加固效能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纳米SiO_(2)掺量不高于0.1%时,SiO_(2)-MICP固化淤泥试样抗压强度随纳米SiO_(2)掺量增加而增大;②相比未添加纳米SiO_(2)的MICP固化试样,0.5、1和2 mol/L Ca^(2+)浓度下0.1%纳米SiO_(2)联合MICP固化试样抗压强度对应提升64.21%、10.28%和75.98%;③纳米SiO_(2)可为MICP提供新成核位点且填充孔隙,诱导淤泥试样中生物矿物由文石向方解石转化,且凝胶产物生成促进试样强度进一步升高;④纳米SiO_(2)提高胶结液中Ca^(2+)利用量和利用率,并调节液相环境中pH值水平。微生物诱导产生生物CaCO_(3)(发挥胶结、填充、架桥等作用)和纳米SiO_(2)物化效应(即矿物生长新成核位点、微集料填充、胶凝产物),二者联合作用促使淤泥固化体力学特性的提升和微观骨架的构建。
关键词
纳米SiO_(2)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
无侧限抗压强度
Ca^(2+)利用
扫描电镜
固化淤泥
Keywords
Nano-SiO_(2)
microbial 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unconfined compressive strength
Ca^(2+)utiliza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olidified sludge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碳化水泥土抗压强度与微观机制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梁飞
机构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分公司
出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9-205,共7页
文摘
CO_(2)碳化与水泥水化协同加固技术是兼具固化增强和实现CO_(2)永久封存的新方法。目前关于CO_(2)碳化水泥固化土抗压强度、耐久性及微观机制的研究尚不深入。通过抗压强度、扫描电镜、长期浸水、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等试验,依据表观形貌、抗压强度和强度软化系数等指标,全面评价了CO_(2)碳化水泥土的力学表现和耐久性。结果表明:水泥掺量增加促使试样抗压强度持续增长,碳化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最佳水泥掺量为25%;CO_(2)浓度增大可加快CO_(2)扩散速率和碳化反应进度,试样碳化深度和抗压强度随之增加,碳化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生成的方解石和霰石是CO_(2)碳化水泥固化土强度显著增长的根本原因;标准养护水泥固化试样抵抗浸水软化、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破坏的能力高于碳化试样;碳化3 d试样抗冻融循环等耐久性最差,试样表面出现大范围块体剥落;标准养护7 d碳化1 d试样具有良好耐久性;短期浸水时,碳化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干湿循环时,碳化固化试样强度软化系数保持在0.8以上,最高达0.9且抗压强度超过5.5 MPa;冻融循环时,碳化的固化土试样抗压强度高于标准养护试样。研究成果可为CO_(2)碳化与水泥水化协同加固地基土技术的研发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CO_(2)碳化
CO_(2)封存
水泥水化
抗压强度
软化系数
耐久性
Keywords
CO_(2)carbonation
CO_(2)storage
cement hydration
compressive strength
softening coefficient
durability
分类号
TU [建筑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工业废渣协同水泥固化淤泥压缩特性
仲维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纳米SiO_(2)-MICP协同固化淤泥效能评价与驱动机制
陈浩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CO_(2)碳化水泥土抗压强度与微观机制研究
梁飞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