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的主要剪切带及其金矿化特征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如琦 戴立军 +4 位作者 商木元 王铁军 汪振斌 崔武军 关康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94,共14页
辽东地区构造上位于辽中—吉南元古宙活动带西南部,为胶辽克拉通金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金矿化作用发生于古元古宙变质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韧性及脆-韧性剪切带之中,剪切活动与成金事件具同时性关系。矿化剪切带分为3大系统,其中... 辽东地区构造上位于辽中—吉南元古宙活动带西南部,为胶辽克拉通金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金矿化作用发生于古元古宙变质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韧性及脆-韧性剪切带之中,剪切活动与成金事件具同时性关系。矿化剪切带分为3大系统,其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两大系统发育于辽河群分布区,其受控于岩石非均匀性,分别借助于早(吕梁)期S1(≈S0)和S2或D3剪切带而形成,剪切活动(构造事件)与成金事件主要发生于印支运动;丹东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关构造为本区最重要的含矿系统,矿床均顺主构造线分布,并规律性地受控于其次级构造,剪切带的形成和成金事件均在燕山运动时期。本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克拉通成矿作用格局:容矿岩石时代老,成金事件时代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带 金矿化作用 构造事件 成金事件 辽宁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S-C构造控制金矿化的实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如琦 戴立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吉林省集安活龙金矿区位于一巨大剪切带中,强烈糜棱岩化,产生了ListerandSnoke(1984)所定义的Ⅰ和Ⅱ两类SC糜棱岩。依据两种主要糜棱面理S(Sm)与C的几何关系及局部发育的拉伸线理,初步确定了发生于中生代的两次剪切运动。含金石英脉(金... 吉林省集安活龙金矿区位于一巨大剪切带中,强烈糜棱岩化,产生了ListerandSnoke(1984)所定义的Ⅰ和Ⅱ两类SC糜棱岩。依据两种主要糜棱面理S(Sm)与C的几何关系及局部发育的拉伸线理,初步确定了发生于中生代的两次剪切运动。含金石英脉(金矿体)均顺沿C面空间形成,当转入S时,则很快变薄消失。但S面大面积低品位金矿化现象表明,S面在含金流体渗透时曾起到通道作用。宏观上,含金石英脉集中分布于由接近平行的或交织的C面组成的、且排列较规则的构造带中,因C面通常倾角极缓,故构造带和相关的含金石英脉组呈一定间距出现于某些标高段内。金矿体的品位、厚度的稳定方位与S∧C交线方位接近,而且金矿体往往呈串珠状和透镜状顺此方位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 金矿体 含金石英脉 构造控制 糜棱岩 构造带 剪切运动 标高 剪切带 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南太古宙岩群中的大型构造置换及其对BIF矿体的控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如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07-415,共9页
以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区为典型实例 ,系统地论述了太古宙岩群中广泛发育的大型和区域性构造置换的几何特征和对BIF矿体的控制规律。本区构造置换主要表现为 :在紧闭同斜褶皱发育的持续变形过程中形成S1 ≈S0 ,并伴有钩状褶皱、石香... 以吉林省白山市板石沟铁矿区为典型实例 ,系统地论述了太古宙岩群中广泛发育的大型和区域性构造置换的几何特征和对BIF矿体的控制规律。本区构造置换主要表现为 :在紧闭同斜褶皱发育的持续变形过程中形成S1 ≈S0 ,并伴有钩状褶皱、石香肠构造和各类型线理的生成。按照主构造面均匀性法则 ,划分了构造均匀区段 ,并对其中 8个区段 (Ⅰ~Ⅷ )进行了详细的SFLπ组构分析。基于构造置换规律研究 ,提出本区褶皱轴与包络线双向找矿的理论与方法 ,经工程验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置换 BIF矿体 太古宙岩群 隐伏矿体 钩状褶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