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镀铝锌硅镀层的显微组织及弯曲对镀层裂纹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黄全新 王银军 张杰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5-115,共11页
目的研究热镀铝锌硅镀层显微组织、弯曲对镀层裂纹形成的影响,探讨镀层裂纹的形成机制,为拓展热镀铝锌硅镀层钢板在冲压成形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温热台装置,制备600℃保温时间为0.5、1、1.5 min的热镀铝锌硅镀层合金化试样,... 目的研究热镀铝锌硅镀层显微组织、弯曲对镀层裂纹形成的影响,探讨镀层裂纹的形成机制,为拓展热镀铝锌硅镀层钢板在冲压成形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温热台装置,制备600℃保温时间为0.5、1、1.5 min的热镀铝锌硅镀层合金化试样,研究了镀层、镀层/钢基体界面合金层的显微组织,测试了τ_(5)相的显微硬度,采用钢板弯曲试验,研究了热镀铝锌硅镀层裂纹的形成规律。结果热镀铝锌硅镀层的凝固层显微组织为α(Al)富铝相、α(Al)+β(Zn)富锌相、少量针状Si析出相、微量Al-V-Ti相,基体界面主要是τ_(5)相(Al8Fe2Si)、Fe3Al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随着保温时间增加,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厚度增加,形成多层梯度分布结构,自内向外依次为Fe_(3)Al、FeAl_(3)、τ_(5)相;Al-Zn-Si合金、Al-V-Ti相、τ_(5)相的显微硬度分别为85、390、733HV0.2;厚度为1、2 mm的DC51D+AZ热镀铝锌硅镀层钢板界面合金层厚度为1~2μm,1.5a180°、0a180°弯曲时,钢板外表面镀层裂纹最大宽度分别约为55、77μm。结论热镀铝锌硅镀层界面合金层中的高硬度τ_(5)相是镀层形成裂纹的关键因素;600℃时τ_(5)相的生长动力学表达式为y=8.06x^(0.2)-8.92,符合抛物线关系;随着弯曲角度增加,折弯钢板间隙逐渐减小,弯曲的应变量增加,金属间化合物合金层、镀层弯曲外表面的裂纹宽度增加;镀层弯曲变形时,界面合金层的τ_(5)相柱状晶首先开裂,形成有高密度纹理特征的微裂纹,有利于吸附胶状腐蚀产物,仍具有较好的耐蚀性,通过镀层的显微组织调控,能够兼顾实现热镀铝锌硅镀层钢板的成形性与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铝锌硅镀层 显微组织 τ_(5)相 硬度 弯曲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应变对锌铝镁镀层裂纹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志岗 王淑华 +4 位作者 梅淑文 张鹏 王玉慧 王海龙 郝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49,共6页
锌铝镁镀层钢板作为重要的耐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加工变形,研究变形量对镀层形貌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镀层重量为275 g/m^(2)的Zn-1.6%Al-1.4%Mg镀层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10%、20%的拉伸应变,扫描电镜(SEM)和金... 锌铝镁镀层钢板作为重要的耐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加工变形,研究变形量对镀层形貌及耐蚀性能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以镀层重量为275 g/m^(2)的Zn-1.6%Al-1.4%Mg镀层钢板为研究对象,进行10%、20%的拉伸应变,扫描电镜(SEM)和金相(OM)观察镀层形貌显示裂纹宽度和密度随着拉伸应变量的增长而升高,10%应变试样裂纹宽度为9.5μm,而20%应变时裂纹宽度达到15.4μm,两者均有部分裂纹贯穿镀层达到基板,含有MgZn2相更多的二元共晶相成为裂纹的起源。电化学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表明,随应变量增大,镀层腐蚀电流增大,腐蚀失重加大,盐雾试验出红锈时间缩短。裂纹加速了腐蚀初期电化学反应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伸变形 锌铝镁镀层 裂纹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对新型合金镀层金属液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于武刚 刘昕 +2 位作者 刘灿楼 江社明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440,共7页
通过对新型合金镀层金属液(以下称合金液)氧化试验后宏观状态、微观形貌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分析,研究分析了镁对该合金液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对该合金液的氧化行为影响显著,铝含量一定时,随着镁含量增加,合金液的抗... 通过对新型合金镀层金属液(以下称合金液)氧化试验后宏观状态、微观形貌观察,结合X射线衍射(XRD)及能谱分析,研究分析了镁对该合金液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镁对该合金液的氧化行为影响显著,铝含量一定时,随着镁含量增加,合金液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明显变差,且氧化层呈规律性增加,超过一定含量后严重影响镀层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镀层 抗高温氧化性能 热浸镀 表面质量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镀锌镁合金镀层的组织及腐蚀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秋元 江社明 +3 位作者 高占勇 刘昕 岳崇锋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7-411,共5页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在镀锌钢板表面沉积一定厚度的镁,然后对其进行合金化退火处理获得了新型锌镁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表面及截面、切边的微观组织,利用能谱(EDS)进行了微区成分分析;应用盐雾试验,电化学方法对锌... 采用真空蒸镀方法在镀锌钢板表面沉积一定厚度的镁,然后对其进行合金化退火处理获得了新型锌镁合金镀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表面及截面、切边的微观组织,利用能谱(EDS)进行了微区成分分析;应用盐雾试验,电化学方法对锌镁镀层钢板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镀层及镀层盐雾试验腐蚀产物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蒸镀锌镁镀层主要由MgZn2及其他锌镁合金相组成,锌镁镀层比普通镀锌板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能,同时有更好的切边耐腐蚀性能。在宏观上表现为蒸镀锌镁镀层腐蚀产物相对于纯锌镀层更加致密,在电化学行为上表现为蒸镀锌镁镀层具有更小的腐蚀电流密度和更高的极化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镀 锌镁合金 盐雾试验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10% Al-RE镀层钢丝组织及耐蚀性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永亮 李远鹏 +3 位作者 杨光糯 张予 白尧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9-422,共4页
采用双镀法制备了Zn-10%Al-RE镀层钢丝。采用等离子体发射(ICP)光谱、SEM分析了合金镀液化学成分、镀层的化学成分以及组织结构,并与锌镀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n-10%Al-RE镀层中总混合稀土含量远低于合金镀液中的稀土含量。采用电化... 采用双镀法制备了Zn-10%Al-RE镀层钢丝。采用等离子体发射(ICP)光谱、SEM分析了合金镀液化学成分、镀层的化学成分以及组织结构,并与锌镀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n-10%Al-RE镀层中总混合稀土含量远低于合金镀液中的稀土含量。采用电化学分析和中性盐雾试验法对两种镀层的耐蚀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Zn-10%Al-RE镀层钢丝的自腐蚀电流密度约为锌镀层的二十分之一,中性盐雾腐蚀失重约为锌镀层的三分之一,说明Zn-10%Al-RE镀层钢丝的耐蚀性远远优于锌镀层钢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10% Al-RE镀层钢丝 高耐蚀性 稀土 锌镀层钢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铵助镀剂条件下氯化镍对锌层厚度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涂湛 王贺贺 +4 位作者 李远鹏 江社明 唐囡 杨又华 俞钢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5-438,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角钢在氯化镍含量不同的无铵助镀剂中助镀获得的镀层进行了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形貌和镀层厚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获得的镀层厚度不断减小,当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g/L时镀层厚...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角钢在氯化镍含量不同的无铵助镀剂中助镀获得的镀层进行了镀层金属间化合物层形貌和镀层厚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获得的镀层厚度不断减小,当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g/L时镀层厚度不再随氯化镍含量的增加而减薄,氯化镍含量增加到6-8g/L时镀层最薄,氯化镍含量为4-8g/L时能获得厚度适中的镀层;氯化镍含量对镀锌层的形貌有影响,随着氯化镍含量的增加金属间化合物层中的ζ金属间化合物层减薄,晶粒尺寸减小。Γ和δ金属间化合物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镍 批量镀 镀层厚度 金属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牟铭 顾宝珊 +3 位作者 王仕东 邹卫武 张启富 赵皓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6-21,共6页
水资源的短缺是当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之一。石墨烯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化学稳定性好、可修饰性强以及导电性好等优点,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石墨烯对水中物质的良好吸附作用、过滤作用和光催化作... 水资源的短缺是当今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难题之一。石墨烯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具有多孔结构、化学稳定性好、可修饰性强以及导电性好等优点,在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石墨烯对水中物质的良好吸附作用、过滤作用和光催化作用,以及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实际应用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吸附 过滤 光催化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时间对锌镁合金镀层显微组织及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习中革 张启富 +3 位作者 江社明 刘秋元 胡春东 郭大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7-431,434,共6页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镀镁加退火的复合工艺制备了锌镁合金镀层,采用XRD,SEM和EDS能谱分析锌镁合金镀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采用中性盐雾试验、中性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考察锌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比镀锌钢材(...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镀镁加退火的复合工艺制备了锌镁合金镀层,采用XRD,SEM和EDS能谱分析锌镁合金镀层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采用中性盐雾试验、中性循环盐雾加速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考察锌镁合金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比镀锌钢材(GI)镀层,锌镁合金镀层表观厚度增加不过10%,但是耐蚀性得到显著提升,具有优异的耐切边腐蚀能力,在镀层破损处具有优异的自愈能力,合金相的形成及腐蚀生成物是锌镁合金镀层具有高耐蚀特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镁合金 镀锌钢材(PVD) 耐蚀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元素对热浸镀锌基合金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武刚 李远鹏 +2 位作者 刘灿楼 江社明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7-390,共4页
采用热浸镀方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了Mg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3%,0.5%的锌基合金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辉光光谱仪(GDOES)等手段分析了Mg含量变化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层中Mg含量的增加... 采用热浸镀方法在Q235钢板表面制备了Mg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0.1%,0.3%,0.5%的锌基合金镀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辉光光谱仪(GDOES)等手段分析了Mg含量变化对镀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层中Mg含量的增加,合金镀层的表面晶粒逐渐变小;Mg元素富集于晶界之中,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Mg推迟了ζ相向δ相的转变,使镀层结构中的δ相层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元素 锌基合金镀层 热浸镀 镀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IF钢合金化镀锌板表面组织及镀层铁含量对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东妹 陈斌锴 俞钢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38-140,144,共4页
通过SEM、GDOES和电化学研究了相同合金化温度、不同合金化时间条件下高强IF钢合金化镀锌板表面组织及镀层Fe含量对耐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镀层表面铁含量较高的Fe-Zn相形成,镀层中的铁含量增加,其耐蚀性更好。。
关键词 高强度IF钢 表面组织 Fe含量 合金化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耐蚀性Zn-10%Al-Mg镀层钢丝的组织及耐蚀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秋元 江社明 +3 位作者 刘昕 岳崇峰 俞钢强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2-474,480,共4页
采用双镀法制备了Zn-10%Al-Mg镀层钢丝,用ICP-AES分析了镀层的化学成分,用SEM观察了镀层的组织结构,采用中性盐雾试验评价了镀层钢丝的耐蚀性,并与锌镀层钢丝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n-10%Al-Mg镀层钢丝的腐蚀质量损失率约为锌镀层钢丝... 采用双镀法制备了Zn-10%Al-Mg镀层钢丝,用ICP-AES分析了镀层的化学成分,用SEM观察了镀层的组织结构,采用中性盐雾试验评价了镀层钢丝的耐蚀性,并与锌镀层钢丝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Zn-10%Al-Mg镀层钢丝的腐蚀质量损失率约为锌镀层钢丝的六分之一,Zn-10%Al-Mg镀层钢丝的耐蚀性远远优于锌镀层钢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10%Al-Mg镀层钢丝 耐蚀性 盐雾试验 锌镀层钢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对55%Al-43.5%Zn-Si熔池中底渣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志远 张杰 +3 位作者 李远鹏 江社明 孙世清 丁志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32-134,139,共4页
为研究Ti对55%Al-43.5%Zn-Si熔池中底渣相形成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不同Ti含量(0.02wt%、0.05wt%、0.10wt%、0.20wt%)下熔池中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形貌、大小、分布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Ti含量为... 为研究Ti对55%Al-43.5%Zn-Si熔池中底渣相形成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对不同Ti含量(0.02wt%、0.05wt%、0.10wt%、0.20wt%)下熔池中产生的金属间化合物进行形貌、大小、分布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当Ti含量为0.02wt%时,镀液中析出少量底渣相,尺寸为50~70μm;随着Ti含量的增加,析出的底渣相尺寸变大,当Ti含量增加到0.20wt%时,镀液析出大量底渣相且聚集成大块状,尺寸为200~500μm。当熔池中Ti含量为0.02%和0.05wt%时,底渣中生成了Al7Fe2Si金属间化合物,当Ti含量达到0.20 wt%时,生成了Al20Fe5Si2金属间化合物,还生成了Ti Al3金属间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5%Al-43.5%Zn-Si 熔池 Ti 底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石墨烯光催化薄膜的制备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郑艳银 顾宝珊 +4 位作者 孙世清 刘洋洋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56,285,共8页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采用匀胶法在玻璃片上制备改性石墨烯薄膜,分别研究了转速(600~2000r/min)、滴胶时间(10~30s)、转加速度(100~500r·min^(-1)·s^(-1))、pH值(4~12)等匀胶工艺条件对...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采用匀胶法在玻璃片上制备改性石墨烯薄膜,分别研究了转速(600~2000r/min)、滴胶时间(10~30s)、转加速度(100~500r·min^(-1)·s^(-1))、pH值(4~12)等匀胶工艺条件对改性石墨烯薄膜附着力的影响;通过拉曼光谱以及激光共聚焦光谱等方法,对改性石墨烯及其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改性石墨烯薄膜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性能,初步揭示了其可见光催化原理。结果如下:①确定了匀胶镀膜的优化工艺,成功制备的改性石墨烯薄膜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率达35.3%。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改性石墨烯薄膜在422nm处有最大吸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烯薄膜 匀胶工艺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其吸附PM2.5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邹卫武 顾宝珊 +3 位作者 孙世清 王仕东 李鑫 赵皓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2-226,231,共6页
为探究氧化石墨烯(GO)对PM2. 5的吸附性能,采用喷涂方式,制备了以4种不同无纺布为基底的GO薄膜,测试了其吸附性能及薄膜长效性。采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O成功附着在无纺布纤维表面及纤维间形... 为探究氧化石墨烯(GO)对PM2. 5的吸附性能,采用喷涂方式,制备了以4种不同无纺布为基底的GO薄膜,测试了其吸附性能及薄膜长效性。采用扫描电镜、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GO成功附着在无纺布纤维表面及纤维间形成薄膜,并且GO材料存在对PM2. 5的吸附性且效果明显。不同基底上GO薄膜去除率分别约为34%、95%、45%及82%,提高了27%、5%、30%及28%。经过15d的连续测量,GO薄膜对PM2. 5的去除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及长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薄膜 PM2.5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改性石墨烯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艳银 顾宝珊 +4 位作者 孙世清 刘洋洋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5-319,共5页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且采用匀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改性石墨烯薄膜。采用包括Raman光谱在内的多种手段对热处理还原前后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在可见光... 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的改性石墨烯分散液,并且采用匀胶法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改性石墨烯薄膜。采用包括Raman光谱在内的多种手段对热处理还原前后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作为目标降解物,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真空还原和空气还原两种热处理还原方式对该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表面含氧官能团逐渐去除,EDS能谱中C/O原子比逐渐增大,拉曼光谱中ID/IG逐渐增强,反应速率常数逐渐降低,改性石墨烯薄膜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能力逐渐下降,相同温度下,真空热处理薄膜比空气热处理薄膜光催化降解能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石墨烯薄膜 真空还原 空气还原 可见光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Ce(Ⅲ)转化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6
16
作者 顾宝珊 杨培燕 宫丽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40-1647,共8页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连续测试B95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在3.5%NaCl溶液中铈盐转化膜的破坏过程,通过阻抗值的变化研究B95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等效电路的方式对测试的EIS进行解析。通过转化膜腐蚀过程... 应用电化学阻抗谱(EIS)连续测试B95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在3.5%NaCl溶液中铈盐转化膜的破坏过程,通过阻抗值的变化研究B95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采用等效电路的方式对测试的EIS进行解析。通过转化膜腐蚀过程阻抗谱特征研究,建立了B95铝合金表面Ce(Ⅲ)转化膜腐蚀破环的3个阶段模型:浸泡早期、浸泡中期和浸泡后期。浸泡早期,铝合金表面稀土转化膜被电解质溶液湿润,水开始渗透进转化膜;浸泡中期,电解质溶液渗透转化膜被破坏,同时与转化膜自修复相互竞争,转化膜破坏/再钝化;浸泡后期,转化膜破坏超过转化膜自修复,铝合金基体开始逐渐腐蚀溶解。同时,该模型可以定量预测转化膜表面腐蚀发展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化学阻抗 Ce转化膜 腐蚀行为 NACL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95铝合金在铈盐溶液中形成转化膜的电极反应机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顾宝珊 杨培燕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87-3393,共7页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B95铝合金在10 mmol/L CeCl3溶液中转化膜的形成过程,在建立稀土转化膜成膜过程三阶段机理基础上,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溶液中氧含量、H2O2、pH值等各种条件变化对转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O...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B95铝合金在10 mmol/L CeCl3溶液中转化膜的形成过程,在建立稀土转化膜成膜过程三阶段机理基础上,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研究溶液中氧含量、H2O2、pH值等各种条件变化对转化膜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O2参与的反应不是Ce转化膜形成速度的决定步骤,添加H2O2加快Ce转化膜形成速度,特别是形成过程的第一阶段;微阴极区氧主要按二电子途径还原,使局部pH上升,当pH达到或超过8.05时,Ce(Ⅲ)水合氢氧化物/氧化物开始沉积;Ce(Ⅲ)转化膜达到稳定平衡阶段,部分Ce(OH)3会被氧还原的中间产物H2O2氧化成CeO2;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提高溶液的pH值对最终成膜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95铝合金 交流阻抗 Ce转化膜 电极反应 成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可见光催化能力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洋洋 顾宝珊 +3 位作者 郑艳银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了验证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能力,研究能增强其光催化效果的最佳条件,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及分散液,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图谱、拉曼光谱以及荧光共聚焦光谱,对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在... 为了验证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能力,研究能增强其光催化效果的最佳条件,用改进的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及分散液,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红外图谱、拉曼光谱以及荧光共聚焦光谱,对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在光照条件下降解亚甲基蓝验证其光催化能力,通过改变催化剂浓度、搅拌条件、曝气氧气浓度和外加电流,研究了四种条件对光催化能力的影响.在亚甲基蓝浓度为40 mg/L,氧化石墨烯浓度为20 mg/L,曝气量为2 L/min,氧气浓度为50%时,2 h可见光照射后亚甲基蓝降解率为62.9%,总去除率为89.9%;当不进行曝气处理,外加电流密度为1 m A/cm^2时,2 h可见光照射后亚甲基蓝降解率为53%,总去除率为87.9%.氧化石墨烯可以通过光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降解污染物,通过改变条件来增加自由基含量可以提升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亚甲基蓝 光催化 羟基自由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可见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洋洋 顾宝珊 +3 位作者 郑艳银 梁东明 杨培燕 张启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得了氧化石墨烯,对其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亚甲基蓝溶液测试其光催化效率。通过SEM、TEM、Raman分析表明,得到的是少层氧化石墨烯,碳氧原子数比在3∶1左右。荧光共聚焦光谱显示,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 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得了氧化石墨烯,对其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使用亚甲基蓝溶液测试其光催化效率。通过SEM、TEM、Raman分析表明,得到的是少层氧化石墨烯,碳氧原子数比在3∶1左右。荧光共聚焦光谱显示,所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在420~700nm的光波谱范围内都有特征吸收峰。氧化石墨烯能够迅速吸附亚甲基蓝分子,然后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在亚甲基蓝浓度为40mg/L、氧化石墨烯浓度为10mg/L时,降解率能达到40%。之后,初步探究了氧化石墨烯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亚甲基蓝 可见光催化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H2O2可见光催化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
作者 牟铭 顾宝珊 +3 位作者 刘洋洋 杨培燕 张启富 赵皓琦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3,共6页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H2O2可见光催化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影响因素,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拉曼光谱对GO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MO)为难降解有机物代表,通过... 为了研究氧化石墨烯/H2O2可见光催化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影响因素,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通过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拉曼光谱对GO的微观形貌、成分及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甲基橙(MO)为难降解有机物代表,通过改变光照、pH值以及GO的量探究了不同条件对GO/H2O2复合试剂降解甲基橙的光催化效果.研究表明:GO/H2O2复合试剂可以通过光催化产生羟基自由基降解污染物,通过改变光照、pH值及GO的量增加自由基含量可提升催化效果;采用GO/H2O2复合试剂比单独使用H2O2在48 h内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可提高79.09%(pH=2).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GO成本较低,采用GO/H2O2复合试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时,GO用量较少,且不产生危险废弃物,为实际应用中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污水提供了一个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甲基橙 光催化 难降解有机物废水 降解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