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齿齿轮流量计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1
作者 郝宁 王永峰 +3 位作者 朱沣樟 刘子康 王雪 王林涛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针对现有设计方法无法有效提升斜齿齿轮流量计(HGF)综合性能的问题,对HGF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学科建模,获得了HGF的流量脉动、内泄漏以及粘性摩擦功率损失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HGF主... 针对现有设计方法无法有效提升斜齿齿轮流量计(HGF)综合性能的问题,对HGF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多学科建模,获得了HGF的流量脉动、内泄漏以及粘性摩擦功率损失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实验设计方法分析了各设计变量对HGF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选择以流量脉动、摩擦功率损失作为优化目标,以流量计的测量精度作为约束,并使用NSGA-II对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求解。实例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HGF流量脉动下降了31%,摩擦功率损失减小了1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计量 斜齿齿轮流量计 流量脉动 摩擦功率损失 多目标优化 容积式流量计 内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行驶汽车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广凤 王凤杰 +1 位作者 陈清旺 孙业波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3-187,共5页
双向行驶汽车属于应市场需求而生,车辆双向均可驾驶、转向,对驾驶员更友好,更适应特殊场合的使用。但双向行驶车辆有几个设计难点:一是两驾驶室可靠切换;二是角度控制精确且能修正;三是单向各转向模式切换流畅;四是转向系统安全可靠。... 双向行驶汽车属于应市场需求而生,车辆双向均可驾驶、转向,对驾驶员更友好,更适应特殊场合的使用。但双向行驶车辆有几个设计难点:一是两驾驶室可靠切换;二是角度控制精确且能修正;三是单向各转向模式切换流畅;四是转向系统安全可靠。围绕如何解决这些难点,实现双向行驶车辆设计目标,介绍了一种糅合了机械转向和电控液压转向的转向系统设计方案,从机械转向系统设计、电控液压转向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这套转向系统,解决了以上设计难点,并实现了全驱样车生产。样车经过下线调试及多工况路试,车辆的各项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行驶 角度控制 模式切换 可靠性 电控液压转向系统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轴越野运输车共振试验分析和改进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凤杰 周广凤 王永强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7年第3期141-146,共6页
在公路行驶过程中,发现某三轴越野运输车车速在50 km/h^60 km/h范围内存在较强烈的共振现象,驾乘人员主观感受舒适性较差。通过理论分析与道路行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该车型在此车速段整车共振频率为3.7Hz左右,因车轮产生的摇振频率... 在公路行驶过程中,发现某三轴越野运输车车速在50 km/h^60 km/h范围内存在较强烈的共振现象,驾乘人员主观感受舒适性较差。通过理论分析与道路行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找出该车型在此车速段整车共振频率为3.7Hz左右,因车轮产生的摇振频率与整车的固有频率相接近而产生共振。为消除振动现象,本着对车辆改动最小的原则,通过调整前后悬架板簧刚度方法调整整车的振动频率。试验结果表明,振动噪声降低明显,驾乘人员乘坐舒适性和整车平顺性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越野运输车 道路行驶试验 悬架板簧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8
4
作者 崔功佩 王京峥 +3 位作者 文双涛 卫咏哲 崔永杰 牛子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1-360,共10页
针对采后甘蓝人工上料及定向排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结合采后甘蓝商品化处理工艺及转动惯量特性,设计了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气缸传动对空间堆叠状态的采后甘蓝进行翻转卸料,随后在单层喂... 针对采后甘蓝人工上料及定向排序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结合采后甘蓝商品化处理工艺及转动惯量特性,设计了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该装置采用气缸传动对空间堆叠状态的采后甘蓝进行翻转卸料,随后在单层喂入辊和曲面缓冲轨道作用下采后甘蓝呈单层状态排出,再经限位辊和变螺距输送辊引导完成采后甘蓝的单体排序输送,最终基于转动惯量特性在4个锥形辊形成的稳定空间内实现定向输送。对翻转卸料机构、单层喂入缓冲机构、变螺距单体排序机构、锥形辊定向输送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并试制了采后甘蓝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样机。以“中甘15号”甘蓝为试验材料,以卸料气缸运行速度、单层喂入辊转速、变螺距输送辊转速和输送链条线速度为试验因素,以单体排序成功率和定向成功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为卸料气缸运行速度10 mm/s、单层喂入辊转速50 r/min、变螺距输送辊转速30 r/min、输送链条线速度300 mm/s,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采后甘蓝单体排序成功率平均值为96.50%,定向成功率平均值为95.17%,标准差分别为2.54%、3.28%,单通道作业效率约为1004 kg/h。本研究为深入研发采后甘蓝多通道高通量单体排序定向输送装置、实现采后甘蓝商品化处理机械化作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后甘蓝 单体排序 定向输送 结构设计 性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振动信号的柴油机NO_(x)排放虚拟传感研究
5
作者 胡桂诚 李国兴 +2 位作者 沈亮 和超亮 杨甜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148,共8页
对行驶过程中车辆的NO_(x)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缸内燃烧过程的控制和改善,实现对排放的闭环控制和瞬态排放的有效评估,从而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信号的NO_(x)虚拟传感方法。基于振动信号和缸压信号的时频... 对行驶过程中车辆的NO_(x)排放进行实时监测有助于缸内燃烧过程的控制和改善,实现对排放的闭环控制和瞬态排放的有效评估,从而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信号的NO_(x)虚拟传感方法。基于振动信号和缸压信号的时频图谱相似性分析方法实现了缸压信号的重构并从中提取与排放相关的信息,建立了用于预测NO_(x)的主成分回归(principal component regression,PCR)模型。在单缸柴油机试验台架上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CR模型对各种工况下的NO_(x)排放都能较好预测,与红外光谱式排放测量系统相比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传感 NO_(x)排放 振动分析 实时驾驶排放 PC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