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D/3D耦合仿真的某大功率重型货车冷却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浩杰 马彦达 +4 位作者 徐亚坤 吴延巽 董丽萍 于振华 张艺伦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5-1135,共11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商用车的功率需求越来越高,大功率意味着更高的散热负荷,这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匹配及系统的空间布置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针对装配600马力发动机的某重型商用车,采用1D/3D耦合仿真的手段建立整车热流场模型与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商用车的功率需求越来越高,大功率意味着更高的散热负荷,这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匹配及系统的空间布置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针对装配600马力发动机的某重型商用车,采用1D/3D耦合仿真的手段建立整车热流场模型与发动机冷却系统一维模型,研究了护风罩、导流板对散热器进风流量与进风平均温度的影响;并根据发动机热平衡试验数据,完成了冷却系统的匹配计算,同时进行了整车热平衡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单层护风罩相比,C型护风罩所引起的湍动能较小,因而可以提供更大的风量;当水泵速比由2.2降至为1.8时,转矩点和功率点出水温度分别为99.2和96.2℃,可满足冷却的需求,同时也降低了水泵的能耗,此外整车环境舱试验也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在大转矩工况下C型护风罩可以有效降低冷却系统的水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热平衡 C型护风罩 冷却系统 导流板 水泵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台运动误差分离与角度优化技术研究
2
作者 邵萌 邵宪磊 +2 位作者 安冬 吴昊 陈喆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了解决测量转台运动误差时存在的多种误差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法的运动误差分离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转台在回转过程中多自由度误差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端面四点误差分离方法,在分离出测量盘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的同时,可完... 为了解决测量转台运动误差时存在的多种误差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法的运动误差分离方法。首先,通过分析转台在回转过程中多自由度误差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端面四点误差分离方法,在分离出测量盘下表面的平面度误差的同时,可完成倾斜误差和轴向误差的解耦。然后,建立了该方法的误差传递函数,采用麻雀算法(SSA)进行优化,寻找不同阶次下受谐波抑制影响最小的最优布置角,提高了误差解耦精度。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的方式对该方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端面四点误差分离方法对轴向、倾斜误差的分离精度(相对误差)分别为1.934%和9.177%。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的运动误差与转台标定误差相符合,验证了该方法能够精确获得转台运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转台 误差分离技术 测量分析 角度优化 优化算法 运动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BA-SVR的滚动轴承性能退化趋势预测
3
作者 黄亚州 邵萌 +3 位作者 吴昊 安冬 张浩龙 崔志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28-2434,共7页
建立准确的滚动轴承性能退化预测模型对于轴承故障分类、寿命预测等后续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轴承性能退化模型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蝙蝠算法(improvement bat algorithm,IBA)来提高退化模型预测的准确度。首... 建立准确的滚动轴承性能退化预测模型对于轴承故障分类、寿命预测等后续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轴承性能退化模型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蝙蝠算法(improvement bat algorithm,IBA)来提高退化模型预测的准确度。首先将Cat混沌映射应用到种群初始位置,增强种群的遍历性,提高初始解的质量;其次在迭代过程中加入类反正切控制因子,提高算法寻优精度;最后改进位置更新策略,防止陷入局部最优。通过与蝙蝠算法(bat algorithm,BA)优化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SVR和灰狼优化算法优化的SVR所得的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IBA所优化预测模型的均值绝对误差分别下降了70.60%、67.19%、55.56%,均方根误差分别下降了76.64%、76.12%、30.29%,进一步证明了改进后的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算法 滚动轴承 退化趋势预测 支持向量回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建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鹤龙 史文库 +3 位作者 高蕊 陈志勇 陈晃 孙云龙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4-942,共9页
运用Bouc-Wen摩擦学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模型,根据台架试验测得的动态力-位移曲线,利用改进的乌鸦搜索算法(MCSA)进行了模型的参数辨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建立考... 运用Bouc-Wen摩擦学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模型,根据台架试验测得的动态力-位移曲线,利用改进的乌鸦搜索算法(MCSA)进行了模型的参数辨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能准确预测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建立考虑复合材料板簧迟滞特性的整车7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随机路面激励下,复合材料板簧迟滞特性对整车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板簧的迟滞特性使簧载质量的质心加速度增加,板簧的回复力增大,而悬架的动挠度减小。该研究为复合材料板簧的整车匹配和精细化动力学建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板簧 迟滞特性 平顺性 BOUC-WEN模型 乌鸦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轨铁路齿条啮合与轮轨滚动接触间耦合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振寰 赵鑫 +4 位作者 范伟 郏殿祥 杨吉忠 梁树林 温泽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针对适于山地轨道交通的齿轨铁路,建立基于显式时间积分的三维齿轨轮对-轨道瞬态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可分析齿轮齿条啮合和轮轨滚动接触间中、高频耦合动力作用。轮对和轨道真实几何,齿轮与车轮轮径差导致“车轮悖论”现象及结构振动等... 针对适于山地轨道交通的齿轨铁路,建立基于显式时间积分的三维齿轨轮对-轨道瞬态接触有限元模型,模型可分析齿轮齿条啮合和轮轨滚动接触间中、高频耦合动力作用。轮对和轨道真实几何,齿轮与车轮轮径差导致“车轮悖论”现象及结构振动等均有考虑,齿轮齿条啮合和轮轨接触采用集成库仑摩擦的“面-面”接触算法求解。对比零和非零轮轨摩擦系数工况,解构“车轮悖论”现象对动态接触的影响。以初步设计的Strub型齿轨铁路为例,分析速度为10 km/h和0‰、240‰、480‰坡度下动态接触现象。结果表明,受齿轮啮合影响,齿条、轮轨接触力均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垂向接触总力和总牵引扭矩分别在重力载荷与牵引扭矩附近波动。“车轮悖论”使齿条垂向力和法向接触应力减小,而轮轨垂向力和法向接触应力增加,齿面切向接触应力与接触斑内滑移区面积相应增加,在坡度240‰下,轮轨摩擦系数由0增至0.2,齿条、轮轨最大法向接触应力由248.69、752.66 MPa增至195.17、757.44 MPa,最大切向接触应力相应由24.48、152.84 MPa变成21.31、2.14 MPa。轮轨接触斑因发生显著蠕滑呈现全滑移。相同速度及摩擦条件下,坡度增加使齿条垂向力和牵引力增加,轮轨垂向力和牵引力减小,接触应力呈同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轨列车 显式有限元法 瞬态接触 接触应力 车轮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辊冲一体式纵梁的轻量化拖挂式房车底盘 被引量:5
6
作者 靳春宁 高妍 +3 位作者 高世哲 邹天下 刘洋 张智恒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5-872,共8页
本文将辊冲成型工艺引入拖挂式房车底盘设计和制造。对标某典型拖挂式房车底盘,通过对高强度材料的连续成型,构造一体化的底盘纵梁,并做相应的结构改进,对比分析了两种底盘在满载弯曲和满载制动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由于辊冲工... 本文将辊冲成型工艺引入拖挂式房车底盘设计和制造。对标某典型拖挂式房车底盘,通过对高强度材料的连续成型,构造一体化的底盘纵梁,并做相应的结构改进,对比分析了两种底盘在满载弯曲和满载制动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由于辊冲工艺可以实现变截面超长零件的加工和一次冲孔,这一优势带来的材料改进、结构改进和主要构件数量的减少,使底盘纵梁加工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装配效率。此外,基于高强度板材的变截面纵梁,大大提升了结构的可设计性,进而使承载性能的显著提高成为可能。与某款额定载质量为1.4 t的对标底盘相比,结构优化后的底盘可以承受2.4 t的载荷,且此时两者的变形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挂式房车底盘 辊冲成型 轻量化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VI柴油机SCR混合器数值模拟与优化
7
作者 许小伟 王潇 +4 位作者 钱枫 胡蝶 张广智 许利芝 曲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6-232,共7页
为了提升发动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低温性能,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某欧VI柴油机SCR混合器进行仿真模拟及结构优化,并借助台架试验进行了发动机排放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器经最佳方案优化后,SCR系统的NOx转化率明显提... 为了提升发动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低温性能,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某欧VI柴油机SCR混合器进行仿真模拟及结构优化,并借助台架试验进行了发动机排放测试。结果表明,混合器经最佳方案优化后,SCR系统的NOx转化率明显提升,冷态WHTC工况下NOx排放量和NH3平均泄漏量分别为0.191 g/(kW·h)、0.8 ppm,WHSC工况下NOx排放量和NH3平均泄漏量分别为0.175 g/(kW·h)、0.1 ppm,满足欧VI排放标准,且在低温低空速下运转时,混合器中未出现明显沉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选择性催化还原 CFD仿真 混合器 结构优化 NOx转化效率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试验下某重型商用车驾驶室啸叫声源定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红波 郭磊 +4 位作者 史文库 陈志勇 赵燕燕 刘健 苑仁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07-314,共8页
针对某重型商用车在中低挡加速工况下驾驶室内出现的啸叫噪声问题。首先,对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中后驱动桥在内的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变速箱在问题挡位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明确了问题挡位下参与动力传递的啮合齿轮副... 针对某重型商用车在中低挡加速工况下驾驶室内出现的啸叫噪声问题。首先,对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中后驱动桥在内的动力传动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变速箱在问题挡位工作时的动力传递路线,明确了问题挡位下参与动力传递的啮合齿轮副。其次,设计整车道路加载试验,在发动机飞轮、驾驶室内、变速箱近场及壳体、中后驱动桥壳体及车架位置布置相应的转速、噪声及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对发动机转速进行追踪,采集7挡加速工况下各测点的噪声和振动信号。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除发动机激励外,驾驶室啸叫噪声主要由28阶和42阶激励引起且后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对变速箱主箱和副箱以及中后驱动桥位置的齿轮副进行阶次计算,结果表明,副箱行星齿轮机构中单个行星轮与外齿圈的啮合阶次为14.02阶,其2次和3次谐阶次与驾驶室内的啸叫噪声阶次相对应,定位出了问题出现的根源。最后,针对问题齿轮副,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用车 传动系统 驾驶室 啸叫 道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预测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鹤龙 史文库 +2 位作者 高蕊 陈志勇 陈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46-252,共7页
为了能够对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特性进行高效、准确的预测,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和微元法,建立了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预测模型,并试制了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板簧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板簧的垂向... 为了能够对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特性进行高效、准确的预测,基于经典层合板理论和微元法,建立了复合材料板簧的模态预测模型,并试制了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板簧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复合材料板簧的垂向弯曲模态,有利于缩短复合材料板簧的开发周期。从复合材料的选材、铺层设计等角度出发,利用该模型分析了相关设计参数对板簧一阶弯曲模态频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弹性模量较大、密度较小的复合材料、同时尽量增加簧身宽度、选择0°铺层方向角能够降低板簧与外界激励共振的可能性。该模型也能够对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梁结构的模态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板簧 模态预测 微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