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学造影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定量检测及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颖嘉 张雪林 +2 位作者 文戈 龚渭冰 孙桂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血管生成的定量检测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技术术前检测60例ANNBC患者肿瘤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血管生成的定量检测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技术术前检测60例ANNBC患者肿瘤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分析造影前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研究造影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与ANNB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造影增强前PDI检测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无相关性(r=0.2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呈正相关(r=0.6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均与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术后复发转移组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肿瘤内MVD均显著高于无瘤生存组。高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及高MVD组总生存率(OSR)和无瘤生存率(DFSR)低于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和低MVD组(P<0.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技术对ANNBC血管生成活性的定量检测可作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及治疗指导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