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R系统对公交车NO_X排放降低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郭佳栋 葛蕴珊 +3 位作者 郝利君 谭建伟 彭子航 张传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7-1231,1239,共6页
使用便携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3辆带有SCR系统的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NO_x排放,对比喷射和不喷射尿素两种情况下的NO_x排放因子,计算了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结果表明:国Ⅳ柴油车由于其排气温度低,催化剂体积小,SCR系统对NO_x的降... 使用便携排放测试系统测试了3辆带有SCR系统的公交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的NO_x排放,对比喷射和不喷射尿素两种情况下的NO_x排放因子,计算了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结果表明:国Ⅳ柴油车由于其排气温度低,催化剂体积小,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最低,只当车速高于30 km/h以后才能逐步显现出催化效果,NO_x平均降低率只有10%;国V天然气车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最高,它在低速时排气温度就很高,且NO_x排放中NO_2的比例较高,使其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基本上不随车速而变化,NO_x平均降低率达85%;国V柴油车介乎两者之间,使其SCR系统对NO_x的降低率约为70%。至于NO_x+HC排放,则是国V柴油车最低,国Ⅳ柴油车最高,国V天然气车由于其甲烷的排放量很高,使其NO_x+HC排放接近而稍低于国Ⅳ柴油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SCR系统 天然气 NOX排放 实际道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电功率min级分量波动特性的风电场储能容量优化计算 被引量:22
2
作者 冯江霞 梁军 冯益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共6页
储能为抑制风电功率随机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提供了可能。为减小风电功率随机波动分量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出用储能设备平滑风电功率随机波动频繁的min级分量,并通过分析风电功率min级分量的波动特性,建立对应的储能容量优化配... 储能为抑制风电功率随机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提供了可能。为减小风电功率随机波动分量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出用储能设备平滑风电功率随机波动频繁的min级分量,并通过分析风电功率min级分量的波动特性,建立对应的储能容量优化配置模型。该模型在充分把握风电功率min级分量波动特性的基础上,以概率统计的区间估计理论确定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和最大充放电功率。该优化模型可以较小容量的储能设备改善风电功率的平滑输出,有利于减小风电功率随机波动性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仿真算例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 储能容量 最大充放电功率 置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重型自卸汽车车架的改进设计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茗 张亚岐 成振坤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6期139-142,159,共5页
针对传统重型自卸车车架采用的主纵梁和内加强梁未贴合的断面结构不能充分满足长轴距自卸车的使用要求,提出采用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来增加车架刚度。在对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内加强... 针对传统重型自卸车车架采用的主纵梁和内加强梁未贴合的断面结构不能充分满足长轴距自卸车的使用要求,提出采用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来增加车架刚度。在对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内加强梁前伸到前轴中心线以前,以提高车架前部的抗弯能力和抗扭能力,改善车架前部零件的受力状况。并对前管梁易断裂部位增加了加强筋,增大车架第一横梁的连接板。此外,建立相应的三维车架模型,并对车架纵梁的强度和刚度进行校核。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主副纵梁上下翼面贴合的车架断面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车架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满足长轴距车辆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轴距 车架 断面结构 改进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工艺参数组合对回弹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茗 张亚岐 成振坤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8期106-110,共5页
影响回弹因素众多,控制单一影响因子很难得到准确的回弹结果。在充分考虑回弹产生机理的前提下,提取出冲压工艺过程的可控因子:凹模圆角半径、等效拉延筋作用力因子、材料厚度、摩擦因子以及压边力,并设计相应的回弹正交试验,并考虑工... 影响回弹因素众多,控制单一影响因子很难得到准确的回弹结果。在充分考虑回弹产生机理的前提下,提取出冲压工艺过程的可控因子:凹模圆角半径、等效拉延筋作用力因子、材料厚度、摩擦因子以及压边力,并设计相应的回弹正交试验,并考虑工艺补充对回弹计算的影响,对比分析利用CAE、CAD软件做工艺补充的优缺点。最后以某车型后支柱上加强板为例,采用方差分析法全面地分析判断各因子对试验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压边力对回弹影响最为显著,拉延筋、摩擦因子次之;对于型面简单薄板件,由CAD生成的工艺补充产生的回弹值更小;而对于型面复杂的拉延件在拉延成型时,产品的成型性并不好,特别是圆角过渡区易出现起皱甚至叠料;对于中厚板,两种工艺补充的回弹区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 因子 正交试验 工艺补充 拉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牵引车共振问题测试及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卜绍先 谭松涛 +2 位作者 闵鹏 高中美 焦安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2-105,共4页
阐述了工作模态测试理论和方法,并针对某牵引车出现的典型共振问题,运用LMS Test模态测试系统测试该车匀速时的工作模态数据,然后成功地分析出该车共振时的模态振型、模态频率及激励源位置-前轮。测量车轮径向跳动量值,发现两个前轮都... 阐述了工作模态测试理论和方法,并针对某牵引车出现的典型共振问题,运用LMS Test模态测试系统测试该车匀速时的工作模态数据,然后成功地分析出该车共振时的模态振型、模态频率及激励源位置-前轮。测量车轮径向跳动量值,发现两个前轮都超过国标限值150%以上,提出改正措施-更换符合要求的前轮,再重复一轮工作模态测试,共振现象消失。因此,该研究成功地运用工作模态测试理论及方法解决了一例整车共振问题,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模态分析 模态 共振 振动 牵引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列车风动阻力的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磊 吴延巽 +1 位作者 徐伟刚 胡兴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5年第7期71-75,共5页
为了优化牵引列车的风动阻力系数,研究了挂车尾部扰流板、侧裙板等减阻附件及驾驶室与货箱连接间隙调整对阻力系数降低的作用,并考虑了无风条件下实际行驶过程中地面与车体相对运动和车轮受压形状改变对阻力的影响。运用CFD分析软件与... 为了优化牵引列车的风动阻力系数,研究了挂车尾部扰流板、侧裙板等减阻附件及驾驶室与货箱连接间隙调整对阻力系数降低的作用,并考虑了无风条件下实际行驶过程中地面与车体相对运动和车轮受压形状改变对阻力的影响。运用CFD分析软件与风洞试验、滑行试验,在不同减阻附件安装情况下,分析了T7H牵引列车的车身绕流特性与阻力系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主车和挂车连接处、尾部及底盘减阻附件的安装可以减弱货箱前部气流分离和尾部涡量,从而降低牵引列车阻力系数。在100 km/h速度下,安装减阻附件后的牵引列车阻力系数最高可降低20.2%,最小值可达到0.4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列车 风阻特性 CFD分析 连接间隙 减阻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汽车零部件改动方案决策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康文谦 王灏 +1 位作者 李永杰 张继青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8-60,共3页
汽车设计或改型时,需要对零部件改动方案进行综合考量,以满足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整车性能、采购成本等要求。为此,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汽车现有零部件改动方案的决策方法,可从结构、工艺、失效风险、寿命及成本等多方面对零部件... 汽车设计或改型时,需要对零部件改动方案进行综合考量,以满足产品结构、制造工艺、整车性能、采购成本等要求。为此,建立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汽车现有零部件改动方案的决策方法,可从结构、工艺、失效风险、寿命及成本等多方面对零部件改动方案做全面评判,为最终的改动方案提供了决策依据。以某汽车驻车制动支架的改动方案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设计 零部件改动方案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汽车液力缓速器的匹配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郎华 马圣龙 +4 位作者 徐伟刚 任帅飞 颜克亮 石红云 曹文斌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8年第7期60-63,共4页
通过对液力缓速器工作原理、制动效能和挡位控制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对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整车匹配计算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基于该匹配量化理论,通过实例对液力缓速器在重型汽车上的匹配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液力缓速器单... 通过对液力缓速器工作原理、制动效能和挡位控制等方面的理论阐述和研究,对液力缓速器制动力矩的整车匹配计算理论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基于该匹配量化理论,通过实例对液力缓速器在重型汽车上的匹配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针对液力缓速器单独作用和与发动机排气制动组合作用两种工作模式,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力缓速器匹配权衡曲线的分析和比较方法,为重型汽车液力缓速器整车匹配应用提供了一种较为便捷和直观的量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缓速器 重型汽车 匹配应用 制动效能 挡位控制 权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E Manikin的本田节能车人机工程学仿真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鲁宁 程显明 李渊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年第6期64-67,共4页
通过Pro/E搭建的整车CAD模型,利用Pro/E Manikin模块,在人体库中选用与驾驶员体型相一致的人体模型,对其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优化,最终使人机工程学研究的驾驶员的坐姿舒适性、视野性能及手伸界面的评价达到设计... 通过Pro/E搭建的整车CAD模型,利用Pro/E Manikin模块,在人体库中选用与驾驶员体型相一致的人体模型,对其进行人机工程学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优化,最终使人机工程学研究的驾驶员的坐姿舒适性、视野性能及手伸界面的评价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田节能车 人机工程 PRO/E MANI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