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梦雅 袁慧 +6 位作者 高洁 王永丽 尹晶晶 王新钢 刘欢 李建国 秦秀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77,共6页
目的对大鼠头部进行不同剂量照射,选取合适剂量建立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发生机制、辐射防护剂研制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 Gy照射组(10 Gy IR组)、20... 目的对大鼠头部进行不同剂量照射,选取合适剂量建立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电离辐射致认知功能损伤发生机制、辐射防护剂研制等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SPF级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10 Gy照射组(10 Gy IR组)、20 Gy照射组(20 Gy IR组)和30 Gy照射组(30 Gy IR组),每组各5只,C组不作处理,其余3组分别利用10 Gy、20 Gy和30 Gy电子线对不同组别SD大鼠头部进行单次照射,照射后30 d计算动物死亡率,利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空间记忆能力进行检测,利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大鼠脑皮质匀浆液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对经HE染色的大脑病理切片进行检测观察。结果 30 Gy IR组动物出现背毛不整齐,流涎等症状,头颈部发生严重的脱毛现象。照后30 d时,C组未见动物死亡,10 Gy IR组和20 Gy IR组动物死亡率为20%,30 Gy IR组动物死亡率为40%。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30 Gy IR组在1~5 d的训练期中,潜伏期时间均高于其余三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空间搜索实验显示30 Gy IR组较其余各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缩短(P<0. 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 05); 10 Gy IR组、20 Gy IR组、30 Gy IR组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较C组均显著缩短(P<0. 05);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显示30 Gy IR组与C组相比GSH、8-OHdG、MD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0 Gy IR组与C组MDA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E染色切片发现20 Gy IR组和30 Gy IR组组织结构破坏较10 Gy IR组更加严重,出现组织细胞凋亡、坏死等显著的病理改变。结论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对头部进行30 Gy单次照射可以成功建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认知功能损伤 实验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氢水对^(60)Co照射比格犬急性血液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秦秀军 孙鸽 +4 位作者 岳娟 黄立群 李炜宾 尹晶晶 李建国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8-433,共6页
本文研究了富氢水对^(60)Coγ射线照射后Beagle犬急性血液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雄性Beagle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富氢水干预组。动物经单次2.0 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分别于第2天、第7天,采集动物外周血,检测血液学指标、抗氧化... 本文研究了富氢水对^(60)Coγ射线照射后Beagle犬急性血液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雄性Beagle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富氢水干预组。动物经单次2.0 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分别于第2天、第7天,采集动物外周血,检测血液学指标、抗氧化指标、淋巴细胞凋亡率及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等。结果表明,在照后第7天,富氢水组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均高于单纯照射组(p<0.01、p<0.05、p<0.05);在照后第2天、第7天,富氢水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高于单纯照射组(p<0.01,p<0.05),丙二醛(MDA)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1,p<0.05);在照后第2天、第7天,富氢水组淋巴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p<0.01);在照后第7天,富氢水组8-OHdG浓度低于单纯照射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富氢水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抗凋亡机制改善照后Beagle犬血液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水 BEAGLE犬 Γ射线 血液系统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及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文华 高洁 +3 位作者 尹晶晶 黄立群 李曙芳 李建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0-887,共8页
目的研究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和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铀染毒组(0.03 mg)、DTPA-CaNa_(3)(300 mg·kg^(-1))和NBED(300、150、75 mg·kg^(-1))处理组,尾静脉注射醋酸铀酰后立即口服不同剂量促排剂... 目的研究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和HK-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ICR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铀染毒组(0.03 mg)、DTPA-CaNa_(3)(300 mg·kg^(-1))和NBED(300、150、75 mg·kg^(-1))处理组,尾静脉注射醋酸铀酰后立即口服不同剂量促排剂,给药24 h后ICP-MS法测定肾、骨、肝、脾、肌肉中铀含量。HK-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铀模型组(80μmol·L^(-1))、DTPA-CaNa_(3)(80μmol·L^(-1))和NBED(80、40、20μmol·L^(-1))处理组与铀共同作用48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ICP-MS法检测细胞铀内吞外排比例,生化法检测SOD、GSH、LDH,流式细胞术检测ROS、细胞凋亡和周期变化。结果300 mg·kg^(-1)NBED比铀染毒组减少肾、骨内44.3%、18.8%铀含量;NBED比模型组减少了11%~42%的铀进入细胞,增加了18%~48%的铀排放量,明显提高HK-2细胞存活率、SOD、GSH水平,降低ROS和LDH表达水平以及凋亡率和S期的阻滞。DTPA-CaNa_(3)虽能明显降低小鼠肾铀含量和细胞铀内吞量,但效果明显低于NBED,且对铀致HK-2细胞急性损伤无保护作用。结论NBED是有效的铀促排剂,且优于FDA批准用药DTPA-CaNa_(3),并能降低ROS、LDH生成,增加SOD、GSH含量,降低S期的阻滞和凋亡,从而对铀致HK-2细胞的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K-2细胞 促排剂 醋酸铀酰 氧化损伤 凋亡 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照射人肝细胞对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尹晶晶 李建国 +4 位作者 秦秀军 李钢 黄立群 袁慧 闻建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1-217,共7页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肝细胞株受不同剂量(0.1、0.2、0.5、1.0、2.0、4.0 Gy)^(60)Coγ射线照后不同时间点(6、12、24 h)的骨形成蛋白(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照后不同时间点,...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人肝细胞株受不同剂量(0.1、0.2、0.5、1.0、2.0、4.0 Gy)^(60)Coγ射线照后不同时间点(6、12、24 h)的骨形成蛋白(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照后不同时间点,BMP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骨形成蛋白2(BMP2)、骨形成蛋白7(BMP7)、骨形成蛋白受体1A(BMPR1A)、骨形成蛋白受体1B(BMPR1B)、骨形成蛋白受体2(BMPR2)的溶解曲线均为单峰,均为特异性扩增产物。在不同照射剂量点BMP2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正相关;BMP7在0.1、0.2、0.5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负相关,在照后12和24 h的表达水平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BMPR1A在0.1、0.2、1.0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正相关;BMPR1B在0.2、0.5、1.0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正相关,在4.0 Gy的表达水平与照后时间呈负相关;BMPR2在照后12 h的表达水平与照射剂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细胞株 1射线 BMP信号通路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慢性烟雾暴露对大鼠肺脏蛋白组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尹晶晶 苏加坤 +3 位作者 李梅 徐达 秦秀军 蔡继宝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3,共5页
【目的】应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卷烟烟气暴露诱导的大鼠肺脏差异表达蛋白,探讨长期吸烟对大鼠肺脏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经烟雾暴露染毒90天,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蛋白组学技术... 【目的】应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卷烟烟气暴露诱导的大鼠肺脏差异表达蛋白,探讨长期吸烟对大鼠肺脏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经烟雾暴露染毒90天,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大鼠肺脏差异表达蛋白,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大鼠肺脏差异表达1.2倍以上的蛋白有133个,其中99个表达上调,34个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602种生物学过程,131种细胞成分,158类分子功能,以及21条信号转导通路。【结论】雄性大鼠经烟雾暴露90天对肺脏组织的氧化还原过程和肌肉组织有影响,调控多种疾病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暴露 肺脏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促排剂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及机制
6
作者 张梦丹 周文华 +3 位作者 龚佳格 李鹏 高洁 李建国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3-927,共5页
目的研究N1,N2-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钠盐(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和机制。方法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铀染毒组、铀染毒+三乙烯三胺五乙酸钙钠盐(DTPA-CaNa_(3))150 mg·kg^(-1)组(阳性对照)、铀染毒+NBED(45,90... 目的研究N1,N2-双(2,3-二羟基-4,6-二磺酸苄基)亚乙基二胺钠盐(NBED)对铀的促排效果和机制。方法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铀染毒组、铀染毒+三乙烯三胺五乙酸钙钠盐(DTPA-CaNa_(3))150 mg·kg^(-1)组(阳性对照)、铀染毒+NBED(45,90和180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尾静脉iv给予醋酸铀酰〔相当于铀(Ⅳ)0.03 mg每只〕后立即尾静脉iv给予相应剂量DTPA-CaNa_(3)或NBED,24 h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肾、骨、肝、脾和肌肉中铀含量(肝、脾和肌肉组织合并检测)。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NBED的解离常数及NBED与铀酰的络合常数。结果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铀染毒组相比,铀染毒+NBED 45,90和180 mg·kg^(-1)组肾铀蓄积量降低48.2%~66.5%(P<0.01),骨降低21.4%~54.8%(P<0.01),肝+脾+肌肉降低38.2%(P<0.01),且有剂量依赖趋势;铀染毒+DTPA-CaNa_(3)组肾、骨、肝脾肌肉中铀蓄积量仅分别减少47.8%,21.4%和22.7%(P<0.05),NBED 180 mg·kg^(-1)促排效果显著优于DTPA-CaNa_(3)150 mg·kg^(-1)(P<0.05)。电位滴定实验结果表明,pH 7.4时,约有22.3%LH_(5),59.8%LH_(4)和17.85%LH_(3)(L表示NBED,H为NBED结合的H^(+)),二级解离LH_(4)为主要存在形式;pH 3~11时,NBED与铀酰存在4种络合形式,其累积形成常数分别是logβ_(111)(12.5),logβ_(101)(9.8),logβ_(102)(15.3)和logβ_(1-12)(6.5)。pH 7.4时75.3%以(UO_(2))L_(2)^(2-)的形式存在,且溶液中游离铀酰离子的-log[UO_(2)^(2+)_(free)]值,即pUO_(2)为9.57。结论NBED在体内主要以二级解离LH_(4)形式存在,与铀酰2∶1螯合为铀酰复合物排出体外,且NBED具有较好的促排效果,优于DTPA-CaNa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排剂 NBED 醋酸铀酰 解离常数 络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