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放射性显影剂的血管刺激性评价及人员辐射防护实践 被引量:3
1
作者 孙鸽 许文黎 +7 位作者 黄立群 高洁 尹晶晶 张亚娟 秦秀军 张伟 李建国 安全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期23-26,31,共5页
目的评价一种锝(99m Tc)标记的放射性显影剂的血管性刺激性,并对放射性药物临床前毒理研究中人员辐射防护提出建议。方法对6只新西兰兔静脉注射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评价其血管刺激性,分析实验前后受试物的比活度和放射化学纯度,实... 目的评价一种锝(99m Tc)标记的放射性显影剂的血管性刺激性,并对放射性药物临床前毒理研究中人员辐射防护提出建议。方法对6只新西兰兔静脉注射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评价其血管刺激性,分析实验前后受试物的比活度和放射化学纯度,实验中对主要操作人员进行剂量监测及表面污染监测。结果实验以临床静脉注射最大浓度555 MBq·m L-1,剂量194 MBq·kg^(-1)(临床最大剂量的21倍)静脉给予兔耳缘静脉后未出现药物相关性血管刺激,给药前后受试物的比活度及放射化学纯度均符合要求,所有操作人员个人单次实验有效剂量最大值0.01 m Sv,预估个人年总有效剂量不超过1 m Sv,小于职业照射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20 m Sv。实验后,人员体表及设备表面均未检测到放射性污染。结论放射性药物非临床毒理研究应根据核素性质及标记底物进行合理的剂量设计和防护措施规划,保证实验结果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严格执行个人剂量监测和污染监测,保障人员辐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显影剂 血管刺激 辐射监测 表面污染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忠新 刘建功 +2 位作者 刘红艳 王超 段志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已经成为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的理论不断完善。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与非有害效应同时并存,机制仍... 低剂量电离辐射(Low-dose ionizing radiation)已经成为辐射生物效应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的理论不断完善。低剂量电离辐射的有害效应与非有害效应同时并存,机制仍然难以定论。过去关于低剂量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多是通过高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反推的,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对电离辐射的线性无阈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质疑。本文从有害效应、适应性效应和兴奋性效应3方面对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发生及其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适应性效应 兴奋性效应 线性无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建国 秦秀军 +5 位作者 胡波 高洁 李梅 刘欢 安全 靳洪涛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期27-31,共5页
放射性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化合物,主要包括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两类。随着SPECT、PET/PET-CT普及,以99mTc、18F、68Ga为代表的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研发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治疗用放射... 放射性药物是指用于临床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制剂或者其标记化合物,主要包括诊断用放射性药物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两类。随着SPECT、PET/PET-CT普及,以99mTc、18F、68Ga为代表的诊断用放射性药物研发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治疗用放射性药物近年来由于其呈现出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研发潜力也日益得到重视,然而我国目前对放射性药物的研发投入及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与美国、欧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论述了当今国内外放射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和我国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概况,并就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政策法规 发展现状 前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与氨磷汀对辐照后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新钢 李曙芳 +4 位作者 王永丽 黄立群 岳娟 安全 闻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86-1190,共5页
目的氨磷汀作为一种泛细胞辐射防护剂已在临床放化疗展开应用,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文中拟比较亚低温处理与氨磷汀处理对辐射损伤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175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低温组、单纯照... 目的氨磷汀作为一种泛细胞辐射防护剂已在临床放化疗展开应用,但其不良反应较多。文中拟比较亚低温处理与氨磷汀处理对辐射损伤小鼠辐射防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175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亚低温组、单纯照射组、氨磷汀组和亚低温组,每组35只。单纯照射组、亚低温组、氨磷汀组小鼠均接受6Gy60Coγ射线单次全身辐照,亚低温组在照后即刻进行亚低温干预并维持6 h,单纯亚低温组在假辐照后给予亚低温处理并维持6 h,氨磷汀组小鼠接受辐照前0.5 h腹腔注射氨磷汀,观察骨髓病理组织变化,检测辐照后1、3、7、14、21、28 d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辐照后6 h和24 h小鼠血清丙二醛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enzym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enzyme,SOD)活力,骨髓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单纯亚低温组与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骨髓有核细胞数在辐照后3 d和7 d[(25±1)×107个、(180±55)×107个]均低于氨磷汀组[(79±6)×107个、(270±19)×10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病理组织变化亚低温和氨磷汀变化相似。辐照后6 h,亚低温组SOD活力[(48.39±3.82)U/m L]高于单纯照射组[(33.86±3.28)U/m L]和氨磷汀组[(32.92±2.39)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组GSH-px活力[(732.98±121.69)U/m L]高于氨磷汀组[(475.67±76.04)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M期细胞氨磷汀组[(17.58±1.66)U/m L]相对亚低温组[(8.52±2.18)U/m L]更高(P<0.05)。辐照后24 h,亚低温组和氨磷汀组丙二醛含量、SOD活力和GSH-px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不影响小鼠的健康状况,亚低温在机体早期抗氧化及调整细胞周期方面有更好的防护效果,而氨磷汀能更快地提高骨髓有核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氨磷汀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制浆造纸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寇晓晶 李梅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5期107-110,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全面拥抱网络技术,制浆造纸企业也不例外。对此,简述了现代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制浆造纸企业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之处,探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现代网络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方方面面,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全面拥抱网络技术,制浆造纸企业也不例外。对此,简述了现代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制浆造纸企业管理模式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差异之处,探究了基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积极意义,重点从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方面提出了网络时代制浆造纸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举措,以期为现代制浆造纸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提供参考,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网络技术 制浆造纸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营销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辐射损伤治疗中的作用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建功 郭万龙 +1 位作者 张淑贤 段志凯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前对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仍是一种主要的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比较困难,严重的移植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分泌造... 目前对于急性放射病的治疗,细胞因子治疗仍是一种主要的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比较困难,严重的移植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迫使人们寻找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具有分泌造血生长因子、重建造血微环境、低免疫原性、易于外源基因转染和表达等优点,将其应用于急性辐射损伤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MSC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辐射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辐射损伤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T蛋白组学的硝酸铀酰诱导CHO-K1细胞损伤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尹晶晶 刘欢 +4 位作者 高洁 王志鹏 袁慧 李建华 李建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1,87,共7页
应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硝酸铀酰暴露诱导CHO-K1细胞损伤的差异表达蛋白,为铀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数据.CHO-K1细胞经500μmol/L硝酸铀酰染毒24 h,以差异倍数大于1.5倍,差异显著性小于0.05为标准,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 应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硝酸铀酰暴露诱导CHO-K1细胞损伤的差异表达蛋白,为铀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数据.CHO-K1细胞经500μmol/L硝酸铀酰染毒24 h,以差异倍数大于1.5倍,差异显著性小于0.05为标准,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标记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差异表达蛋白,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及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共鉴定出蛋白4772个,硝酸铀酰染毒组筛选出差异表达1.5倍以上的蛋白309个,其中164个表达上调,145个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1086种生物过程、282种细胞成分以及377类分子功能.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富集于40条信号转导通路,参与核糖体生物合成、RNA运输、辅因子代谢、Notch信号通路、吞噬体、染色体及相关蛋白、蛋白质外排、生理节律、IL-17信号通路、类脂物代谢等信号通路.差异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蛋白RPS3A和RPS17的关联度最高.研究结果表明,CHO-K1细胞经500μmol/L硝酸铀酰染毒24 h后,蛋白发生差异表达,核糖体生物合成、RNA运输等多条信号通路发生改变,蛋白RPS3A和RPS17可能是硝酸铀酰暴露致CHO-K1细胞损伤的关键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铀酰 CHO-K1细胞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事故受照人员药物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变化
8
作者 魏锦萍 拉巴次仁 +3 位作者 张红兵 许文黎 张亚娟 池翠萍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6期34-41,共8页
研究电离辐射引起的迟发性药物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变化。以3例受60Coγ射线照射3 a后的患者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筛选出药物转运体差异表达基因。对溶质转运体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3名事故受照人员... 研究电离辐射引起的迟发性药物转运体基因表达的变化。以3例受60Coγ射线照射3 a后的患者外周血为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技术,筛选出药物转运体差异表达基因。对溶质转运体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3名事故受照人员有机离子转运体和糖类转运体的基因表达以上调为主,氨基酸/胺类转运体和无机离子类转运体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趋势不明显,其它类转运体的基因表达则以下调表达为主;对ATP结合盒(ABC)转运体差异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ABC转运体基因表达以参与多药耐药的转运体基因表达变化为主。结果表明,3名受照人员的多个药物转运体基因表达均发生了改变,其中,一些临床药物是这些药物转运体的底物,可能会改变这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电离辐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影响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照射 药物转运 基因表达谱 转运体 ATP结合盒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的治疗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8
9
作者 黄立群 李曙芳 +4 位作者 孙鸽 刘欢 李建国 安全 王仲文 《同位素》 CAS 2021年第4期412-420,I0006,共10页
放射性核素是核技术在核医学应用的基础,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释放的各类射线杀伤病变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是癌症等各类疾病的代表性治疗方法。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半衰期、生产方式、供应、性质等决定了其在临床的... 放射性核素是核技术在核医学应用的基础,放射性核素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释放的各类射线杀伤病变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是癌症等各类疾病的代表性治疗方法。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半衰期、生产方式、供应、性质等决定了其在临床的治疗应用及范围。本文对影响治疗放射性核素应用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核素的临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治疗用放射性核素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放射性核素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单次给药毒性和局部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洁 张伟 +5 位作者 李梅 孙鸽 胡波 王若琪 靳洪涛 李建国 《中国药物警戒》 2019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临床前安全性,为后续放射性药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CR小鼠、新西兰兔和豚鼠,分别开展尾静脉注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对照组、5 550 MBq·kg^(-1)组和925 MBq·kg^(-1)组),血管刺激... 目的探讨锝[^(99m)Tc]喷替酸盐注射液临床前安全性,为后续放射性药物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ICR小鼠、新西兰兔和豚鼠,分别开展尾静脉注射单次给药毒性实验(对照组、5 550 MBq·kg^(-1)组和925 MBq·kg^(-1)组),血管刺激、肌肉刺激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实验期间观察动物状态,测定动物体重、饲料消耗量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其中单次给药实验检测血液学指标,对死亡动物及观察期结束后仍存活动物进行大体解剖检查,摘取胸腺、脾脏、肾脏、睾丸称重,计算脏器系数。结果单次给药实验5 550 MBq·kg^(-1)组动物给药后均眼睑下垂,静卧少动,给药后约10 min有1只雄性动物死亡;925 MBq·kg^(-1)组动物未见明显异常。血管刺激、肌肉刺激和主动全身过敏试验给药组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明显毒性反应,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 单次给药毒性 局部毒性 安全性评价 放射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铀对啮齿类动物和人类生殖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泽轩 尹晶晶 +2 位作者 高洁 刘欢 李建国 《辐射防护通讯》 2020年第1期38-42,48,共6页
本文介绍了贫铀对啮齿类动物和人类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对生殖器官损伤的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遗传损伤、作用方式、相关机制和研究方法等。研究表明,贫铀暴露在多个层面损伤啮齿类动物和人的生殖和遗传功能。
关键词 贫铀 生殖系统 毒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烟气暴露对大鼠肺脏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12
作者 逯晓宇 徐达 +4 位作者 孙鸽 苏加坤 袁慧 蔡继宝 秦秀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两种不同烟气暴露30 d后对大鼠肺脏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寻找其潜在miRNA、转录因子及药物.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卷烟烟气暴露组(n=3)和含本草香成分卷烟(金圣4)烟气暴露组(n=3),每天烟气暴露1次,连续30 d,结束后取...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两种不同烟气暴露30 d后对大鼠肺脏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寻找其潜在miRNA、转录因子及药物.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卷烟烟气暴露组(n=3)和含本草香成分卷烟(金圣4)烟气暴露组(n=3),每天烟气暴露1次,连续30 d,结束后取大鼠肺脏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基于Metascape数据库和Cytoscape 3.10.0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生物信息学分析.STRING数据库获取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后筛选核心基因.依托于核心基因,通过miRDB和microT-CDS数据库预测潜在的miRNA,应用GTRD和JASPAR数据库预测潜在转录因子,基于DGIdb数据库预测潜在药物.与普通卷烟组比较,含本草香组筛选出差异表达1倍以上的基因1434个,其中上调表达767个,下调表达667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384种生物过程,59种细胞成分和51类分子功能以及20个信号通路.10个核心基因分别为Pik3r1、Fn1、Itgb3、Lrp5、Dvl3、Fgf2、Lrp6、Flt4、Tln1及Jun.预测结果显示,可能控制最多数量的DEGs的miRNA是rno-miR-200b-3p、rno-miR-429和rno-miR-200c-3p;预测到49种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s,TF);预测到111种药物小分子化合物.研究结果表明烟气暴露30 d所致大鼠肺脏的异常表达基因涉及多个miRNA、转录因子及药物,为烟草暴露致肺脏损伤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本草香 大鼠肺脏 差异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楚振宇 周小林 +3 位作者 薛振伟 崔梅萍 蔺苏琴 李瑞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GRP)作为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建立新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PGRP抗原... 目的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 releasing peptide,PGRP)作为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建立新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PGRP抗原浓度。方法通过人工合成PGRP抗原决定簇对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对筛选到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建立PGRP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并与IBL公司PGRP试剂盒对比检测结果。结果新型ELISA检测标准抗原浓度范围为33~1.7×104pg/m L,检测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GRP浓度灵敏度100%,特异度98.4%,IBL试剂盒检测灵敏度100%,特异度92.2%。结论新型ELISA方法可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PGRP浓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辣根过氧化物酶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4
作者 原雅艺 党旭红 +3 位作者 张睿凤 张忠新 任越 左雅慧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03-107,191,共6页
目的构建基因组不稳定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方法根据CDT1基因信息,以慢病毒载体GV21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全长序列以及阴性对照序列;以慢病... 目的构建基因组不稳定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的功能提供研究工具。方法根据CDT1基因信息,以慢病毒载体GV21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全长序列以及阴性对照序列;以慢病毒载体GV248设计合成两种重组质粒,分别包含CDT1基因的小干扰序列以及用于干扰对照的阴性序列。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进行过表达和RNAi重组质粒表达的检测。通过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的包装。利用ELISA和荧光法分别进行滴度的检测。再用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辐射诱导基因组不稳定性HL-7702肝细胞,利用qPCR检测CDT1表达量。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有效转染293T。过表达病毒滴度为4.3×108TU/ml;RNAi病毒滴度为2.0×108TU/ml。过表达慢病毒能有效上调CDT1的表达,过表达效率为65%。RNAi干扰慢病毒能够有效抑制CDT1的表达,抑制效率为88%。结论成功构建基因组不稳定肝细胞CDT1基因过表达和RNAi模型,为进一步研究CDT1在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1基因 过表达 RNAI 慢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