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塑复合包装材料废弃物分选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云霞 宋海燕 王立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7-142,共6页
目的针对铝塑复合包装材料废弃物分离不够彻底,导致产品纯度不高、分离效率低、分离工艺不够完善等问题,采用绿色环保的铝塑活性介质进行铝塑分选技术研究,优化分离工艺参数。方法选择天然固体酸柠檬酸溶液作为铝塑复合废料分选的分离溶... 目的针对铝塑复合包装材料废弃物分离不够彻底,导致产品纯度不高、分离效率低、分离工艺不够完善等问题,采用绿色环保的铝塑活性介质进行铝塑分选技术研究,优化分离工艺参数。方法选择天然固体酸柠檬酸溶液作为铝塑复合废料分选的分离溶剂,研究柠檬酸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搅拌速度和裁切尺寸等因素对铝塑复合材料分离效果的影响。并根据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优化出分离时间短、铝损失率较低的分离工艺。结果在柠檬酸浓度为2 mol/L,温度为100℃,液固比为400 L/kg,搅拌速度为650 r/min,裁切尺寸为0.5 cm×0.5 cm的条件下,铝塑分离率达到100%,分离时间为65 min,铝的质量损失率为0.66%。结论柠檬酸作为一种新型天然分离剂,对铝的腐蚀率低,此技术为铝塑复合材料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塑复合包装 废弃物 柠檬酸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包装材料中ATBC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哲 张正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3-80,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PLA/PBAT可生物降解食品保鲜袋中成分的测定,以及其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材料中的成分及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厚度、不同时间... 目的研究基于PLA/PBAT可生物降解食品保鲜袋中成分的测定,以及其中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的迁移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材料中的成分及向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厚度、不同时间、不同模拟物对ATBC迁移规律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从微观分析薄膜浸泡前后的变化。结果在温度和厚度相同的条件下,ATBC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中迁移量最大;在同一种食品模拟物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ATBC的迁移量越大;在温度和食品模拟物保持相同的条件下,厚度越小,ATBC的迁移量越大。结论食品模拟物的性质、温度、厚度和时间都是影响ATBC迁移行为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材料 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迁移规律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PP 基发泡缓冲包装材料动态冲击性能研究
3
作者 高文华 寿梦伟 +2 位作者 陶连豪 宋海燕 王立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61-26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初始应变率和湿度条件下,淀粉/PP基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并构建基于湿度及应变率的动态本构模型。方法应用冲击试验机对淀粉/PP基发泡缓冲包装材料进行不同初始应变率及相对湿度下的动态冲击实验,得到其应力–... 目的研究不同初始应变率和湿度条件下,淀粉/PP基发泡缓冲包装材料的动态冲击性能,并构建基于湿度及应变率的动态本构模型。方法应用冲击试验机对淀粉/PP基发泡缓冲包装材料进行不同初始应变率及相对湿度下的动态冲击实验,得到其应力–应变曲线,并构建动态本构模型。结果动态冲击下,材料的应变率效应较为明显,该材料的应力和能量吸收随着初始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当应变为0.6时,随着初始应变率由30 s^(-1)分别增加至34.6、38.6 s^(-1),材料的应力分别增加了36.1%和50.4%,能量吸收分别增加了25.8%、36.4%。该材料对环境湿度较为敏感,该材料动态冲击力学性能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在初始应变率为38.6 s^(-1)条件下,当应变为0.6时,随着相对湿度由50%增加到70%、90%,该材料的应力分别下降了9.7%和11.3%。另外,构建了基于初始应变率和湿度的淀粉/PP基发泡材料的动态冲击本构模型。结论初始应变率与湿度对材料的缓冲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基于初始应变率和相对湿度的动态冲击本构模型,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实验数据和本构模型一致性较好,该本构模型可用于预测该材料的动态冲击应力–应变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包装材料 应力–应变曲线 初始应变率 相对湿度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传感器技术及其在智能包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艺宁 李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5-232,共8页
目的 随着5G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包装受到了广泛关注。文中通过总结柔性传感器技术及其近年在智能包装领域的应用,以期为未来智能包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柔性印刷电子技术、碳纳米技术以及硅光电子技术等... 目的 随着5G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包装受到了广泛关注。文中通过总结柔性传感器技术及其近年在智能包装领域的应用,以期为未来智能包装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柔性印刷电子技术、碳纳米技术以及硅光电子技术等柔性传感器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柔性传感器在食品质量检测、显窃启包装设计和电商物流监测三方面的相关应用,为柔性传感器在智能包装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及建议。结论 大量研究表明,目前柔性传感器在智能包装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技术仍在增长,不具备完全的商业可行性。柔型传感器拓宽了智能包装的功能及应用领域,可为内部产品提供良好的监测、记录和保障,值得加大研发投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包装 柔性传感器 食品质量检测 显窃启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E网套包装皇冠梨的静力学特性及损伤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陶连豪 高金国 +2 位作者 吴雨萌 宋海燕 王立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目的模拟皇冠梨在物流运输中受静压情况,研究发泡聚乙烯(Expandable Polyethylene,EPE)网套包装皇冠梨在横向、纵向及斜向上的静压力学特性及损伤。方法主要采用皇冠梨准静态压缩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法。结果横向、纵向及斜向仿真与试验的... 目的模拟皇冠梨在物流运输中受静压情况,研究发泡聚乙烯(Expandable Polyethylene,EPE)网套包装皇冠梨在横向、纵向及斜向上的静压力学特性及损伤。方法主要采用皇冠梨准静态压缩试验和有限元分析法。结果横向、纵向及斜向仿真与试验的结果相对误差分别为1.21%、5.49%和5.55%,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与皇冠梨裸果相比,在横向、纵向及斜向静压下,EPE网套包装皇冠梨出现初始损伤的位移分别提高了3.5倍、2.9倍和2.3倍;压缩位移为15 mm时,EPE网套包装皇冠梨承受的静压力分别减小了76.1%、74.4%和51.0%;梨果压缩至破裂时,EPE网套包装皇冠梨承受的静压力分别提高了17.9%、14.9%和21.5%,抵抗外界变形量分别提高了1.9倍、1.8倍和1.7倍。EPE网套包装皇冠梨损伤面积和体积百分比均保持在5%以下。结论EPE网套包装对静压下皇冠梨的缓冲效果明显,提高了其静压承载力,减小了静压损伤,可为皇冠梨缓冲包装设计及采收减损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E网套 皇冠梨 准静态压缩实验 有限元模拟 静力学特性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接枝原花青素负载氧化石墨烯薄膜的制备及其包装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莉 陈蕴智 张正健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9,共8页
本研究以壳聚糖接枝原花青素衍生物为基材,采用喷涂法制备了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壳聚糖原花青素负载氧化石墨烯薄膜(GO‒G‒CS/PC)用于奶酪包装。在5℃和25℃储存30天条件下,以聚乙烯膜(PE)、纯壳聚糖膜(CS‒control)、壳聚糖-原花青素物理... 本研究以壳聚糖接枝原花青素衍生物为基材,采用喷涂法制备了具有高抗氧化活性的壳聚糖原花青素负载氧化石墨烯薄膜(GO‒G‒CS/PC)用于奶酪包装。在5℃和25℃储存30天条件下,以聚乙烯膜(PE)、纯壳聚糖膜(CS‒control)、壳聚糖-原花青素物理共混膜(C‒CS‒PC)和壳聚糖接枝原花青素膜(G‒CS/PC)包装的奶酪作为对照物,对GO‒G‒CS/PC膜包装的奶酪感官评价、颜色、pH值、菌落总数和过氧化值进行测试。结果发现,GO-G-CS/PC膜包装的奶酪,在5℃储存30天时,其过氧化物值为1.65meq/kg,较PE膜包装的奶酪降低25.33%,较CS-control膜包装的奶酪降低24.65%。此外,GO-G-CS/PC膜包装的奶酪其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优于其他包装材料。测试实验证明,GO‒G‒CS/PC膜是一种优良的奶酪包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原花青素 氧化石墨烯 奶酪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的多温区保温包装箱温度场仿真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方文康 宋海燕 吴迪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9,共8页
目的探究多温区保温包装箱在不同条件下保温箱内部温度场及保温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冷藏区(0~8℃)、冷冻区(0℃以下)双温区EPP保温箱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Fluent工具建立等比模型,通过实测实验保温时间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选取蓄冷剂... 目的探究多温区保温包装箱在不同条件下保温箱内部温度场及保温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冷藏区(0~8℃)、冷冻区(0℃以下)双温区EPP保温箱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 Fluent工具建立等比模型,通过实测实验保温时间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选取蓄冷剂摆放位置、箱体材料、外界环境温度等3个因素,分别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其对保温箱内部温度的影响。结果通过仿真模拟得出蓄冷剂侧面摆放时内部空气温度场最为均匀,保温效果最好,保温时间相较于最差的边缘摆放冷藏区提高了41.37%,冷冻区提高了51.59%;3种箱体材料中EPU材料的保温箱保温效果最好,保温时间相较于EPP材料,冷藏区提高了36.84%,冷冻区提高了41.24%;随着外界温度由23℃升高到40℃,箱体保温效果冷藏区降低了59.73%,冷冻区降低了55.04%。结论通过计算机仿真方法可对多温区保温箱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其结果可为多温区箱体实现多温共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包装 仿真 多温区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调控预处理对MFC膜包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牛袁袁 张正健 +1 位作者 高萌 张启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116,共8页
目的提高纤维素酶预处理效率,改善微纤化纤维素(MFC)薄膜的性能。方法以漂白桉木硫酸盐浆为原料,通过分别添加阳离子聚合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和聚丙烯酰胺(CPAM)来调控纤维素酶的酶活性(Cx酶活性),并对比分析阳离子种类... 目的提高纤维素酶预处理效率,改善微纤化纤维素(MFC)薄膜的性能。方法以漂白桉木硫酸盐浆为原料,通过分别添加阳离子聚合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和聚丙烯酰胺(CPAM)来调控纤维素酶的酶活性(Cx酶活性),并对比分析阳离子种类和添加量对MFC薄膜拉伸性能、透氧性能、透光性能的影响。结果高电荷量、低分子量的PDADMAC对酶活性的提升作用较大,提高了酶的预处理效率;高分子量、高电荷量的CPAM虽然降低了酶活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酶在无定形区的过度水解,有利于薄膜力学性能、阻隔性能的提高。结论添加阳离子聚合物能够提高纤维素酶的Cx酶活性,进而提高纤维素酶对漂白桉木硫酸盐浆的预处理效率,最终获得性能优良的MFC薄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 调控 阳离子聚合物 MFC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电商包装随机振动响应及果品损伤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一鸣 马先润 +4 位作者 张立军 吴子鸣 吴映桐 王立军 宋海燕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67-74,共8页
目的 研究猕猴桃在5种不同电商包装形式内的振动响应和损伤情况,为猕猴桃电商包装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方法 以“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市场常见的5种形式的猕猴桃电商包装(EPE衬垫、EPS衬垫、PET带盖托盘、瓦楞隔板和EPE网... 目的 研究猕猴桃在5种不同电商包装形式内的振动响应和损伤情况,为猕猴桃电商包装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方法 以“红阳”猕猴桃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市场常见的5种形式的猕猴桃电商包装(EPE衬垫、EPS衬垫、PET带盖托盘、瓦楞隔板和EPE网套)分别进行扫频振动和随机振动试验研究,获得各包装内猕猴桃的共振频率、振动传递率、果品损伤面积、硬度、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参数,分析包装形式对猕猴桃果实振动响应和振后损伤的影响。结果 PET带盖托盘和EPE网套包装下猕猴桃的共振频率较小,在20~30Hz,处于公路运输振动范围内,易发生共振受损。瓦楞隔板包装的猕猴桃共振频率最大,在50~75Hz内,受到的振动能量较低。5种包装下猕猴桃的振动传递率从大到小为EPE网套、EPE衬垫、瓦楞隔板、EPS衬垫、PET带盖托盘,PET带盖托盘包装的振动传递率最低,为1.68,隔振效果最好;EPE网套和EPE衬垫包装的振动传递率较高,为3.16~3.72,隔振效果较差。振后24 h果实硬度下降了13.5%~48.7%、软化率提高了9.0%~40.4%、质量损失率提高了6.7%~10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CC)提高了3.2%~15.0%、损伤面积为981~6 931 mm2。结论 5种包装中PET带盖托盘包装对果实的保护效果最佳,瓦楞隔板和EPE网套包装的保护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电商包装形式 振动响应 振动损伤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C/甘油湿敏防伪包装膜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梦娟 黄伟杰 +2 位作者 闫然 张正健 高萌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8-115,共8页
目的将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nanocrystals,CNC)悬浮液与甘油共混制备光学性质不同的手性向列型CNC/甘油复合膜,以期用于包装防伪。方法通过硫酸水解法制备CNC,测定其粒径、薄膜的微观结构、偏光性能、最大反射波长和热质量损失性能... 目的将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nanocrystals,CNC)悬浮液与甘油共混制备光学性质不同的手性向列型CNC/甘油复合膜,以期用于包装防伪。方法通过硫酸水解法制备CNC,测定其粒径、薄膜的微观结构、偏光性能、最大反射波长和热质量损失性能;采用蒸发干燥自组装法将CNC悬浮液与甘油以不同比例共混制备CNC/甘油复合膜,测定复合膜的光学性能和湿敏特性。结果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平均粒径为220 nm,Zeta电势值为−32 mV,结晶度为81.88%,CNC悬浮液干燥成膜后具有鲜艳的彩虹色,偏振光显微镜下具有双折射效应,薄膜截面具有胆甾相液晶的层状结构,螺距为178 nm。随着甘油量添加量从0.2 g增至1.2 g,复合膜的最大反射波长从200 nm向620 nm移动,出现明显的波长红移现象。CNC/甘油复合薄膜对水感应迅速,干燥的复合薄膜在遇水时颜色发生可逆変化。结论甘油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调控纤维素纳米晶薄膜的反射波长,且具有颜色可逆的湿敏快速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纳米晶 甘油 湿敏 防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程度对MFC气凝胶的性质和包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娟 孟唯娟 +3 位作者 陈磊 李学东 王群 张正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6,共8页
目的 深入研究制备过程中微纤化程度对微纤化纤维素(MFC)气凝胶的性质及导热、保温、缓释等性能的影响。根据相应性能数据将该气凝胶应用于包装领域,解决精油在包装内释放速率过快而造成精油浓度过高和短时间内消耗完毕的问题。方法 采... 目的 深入研究制备过程中微纤化程度对微纤化纤维素(MFC)气凝胶的性质及导热、保温、缓释等性能的影响。根据相应性能数据将该气凝胶应用于包装领域,解决精油在包装内释放速率过快而造成精油浓度过高和短时间内消耗完毕的问题。方法 采用TEMPO(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NaBr/NaClO氧化体系预处理针叶木漂白硫酸盐浆,通过改变高压均质次数和低温真空冷冻干工艺制备不同微纤化程度的MFC气凝胶,利用FT-IR、XRD、SEM和BET等技术分析气凝胶的结构性质,运用应力-应变测试、导热系数测试、TGA测试和GC-MS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气凝胶的压缩、保温、耐热和缓释性能进行研究。结果 随着微纤化程度的增加,MFC气凝胶的结晶度逐渐增加,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范围为17.643~35.171m2/g;气凝胶的压缩强度呈现增加趋势,增幅为15.35%;均质次数为10的气凝胶的耐热性最好,均质次数为8的气凝胶次之。结论 均质次数的增加引起MFC微纤化程度提高,不同微纤化程度的MFC气凝胶具有不同的内部结构性质,以及压缩、保温、耐热和精油负载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微纤化程度 气凝胶 抑菌植物精油 包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C气凝胶的制备及其精油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晓娟 张正健 +2 位作者 高萌 陈蕴智 赵艳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10-116,共7页
目的利用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吸附性能好的微纤化纤维素(MFC)气凝胶与百里香精油结合,解决抗菌保鲜包装中精油释放过快的问题,实现精油的缓慢释放。方法采用不同用量的内切纤维素酶预处理桉木漂白硫酸盐浆,通过高压均质制备MFC,经冷... 目的利用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吸附性能好的微纤化纤维素(MFC)气凝胶与百里香精油结合,解决抗菌保鲜包装中精油释放过快的问题,实现精油的缓慢释放。方法采用不同用量的内切纤维素酶预处理桉木漂白硫酸盐浆,通过高压均质制备MFC,经冷冻干燥制备MFC气凝胶,在基本性能表征的基础上,研究其精油缓释性能。结果由百里香精油的GC-MS分析得出其主要抑菌成分为麝香草酚。MFC气凝胶均为三维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0~5.1m^2/g和5.0~22.0nm;当精油与MFC的质量比为1∶1时,MFC气凝胶的精油初始保留率为4.38mg/g(每克气凝胶中保留4.38mg精油),向密闭容器释放的精油量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随后逐渐稳定的趋势,释放速率平均为3.1%。结论MFC气凝胶为高孔隙率、中孔材料,可延长精油释放时间,具有优异的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精油 内切纤维素酶 微纤化纤维素 气凝胶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原花青素高抗氧化抑菌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莉 陈蕴智 +1 位作者 滕玉红 张正健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03-109,共7页
目的将具有抑菌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原花青素与壳聚糖共混制备一种高抗氧化性能且绿色环保的膜材料,以期用于食品包装。方法采用流延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原花青素复合膜(CS-PC),测定其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抑菌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目的将具有抑菌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原花青素与壳聚糖共混制备一种高抗氧化性能且绿色环保的膜材料,以期用于食品包装。方法采用流延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壳聚糖/原花青素复合膜(CS-PC),测定其力学性能、阻隔性能、抑菌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结果通过对不同质量比(mcs∶mpc)CS-PC膜的厚度、溶解度和拉伸强度进行测试,确定了壳聚糖与原花青素的最佳质量比为40∶3。与壳聚糖原膜相比,CS-PC膜的溶胀度和溶解度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30.73%和59.90%,拉伸强度提高了29.94%。加入原花青素后,壳聚糖膜的抑菌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得到大大提高,CS-PC膜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的抑菌性能分别提高了53.57%和28.8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提高不明显;原花青素加入量越大,CS-PC膜的抗氧化活性就越高,当mcs∶mpc=40∶3时,CS-PC膜的DPPH清除率达到了82.35%,相比于CS膜提高了2.4倍。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原花青素小分子的加入使壳聚糖膜的内部结构变得致密,孔状结构得以改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原花青素与壳聚糖之间主要通过氢键交联。结论添加适量的原花青素到壳聚糖溶液中,可以制备一种高抗氧化活性的食品膜,同时该食品膜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壳聚糖 抗氧化活性 抑菌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旱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巍 王建清 张倩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11,22,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出香旱芹精油,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通过测试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评价其抑菌效果。分别从菌体微观形态、细胞溶出物、蛋白质和钾离子泄漏等方面研究香... 采用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出香旱芹精油,对其成分进行GC-MS分析,通过测试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评价其抑菌效果。分别从菌体微观形态、细胞溶出物、蛋白质和钾离子泄漏等方面研究香旱芹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香旱芹精油的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45.85%)、对伞花烃(20.72%)和γ-松油烯(23.57%),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5mm,MIC为0.25μL/mL,MBC为0.5μL/mL。香旱芹精油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受到损伤,使细胞膜表面出现塌陷和破裂,并引起菌体细胞溶出物、蛋白质以及钾离子的泄露,从而导致菌体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旱芹精油 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 GC—MS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艳琳 张正健 杨立颖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乙醇质量分数等条件对茶叶提取物抑菌性能的影响,并研究茶叶提取物的抑菌能力。方法利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利用纸片扩散法、两倍稀释法对提取物进行抑菌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茶... 目的分析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乙醇质量分数等条件对茶叶提取物抑菌性能的影响,并研究茶叶提取物的抑菌能力。方法利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提取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利用纸片扩散法、两倍稀释法对提取物进行抑菌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茶叶的最佳提取条件中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茶叶粉末质量与乙醇体积的配比)为1∶10 g/m L,浸提时间为30 min,乙醇质量分数为75%。茶叶提取物抑制4种供试菌生长时的最小体积分数均为2.5%,且在1个月内其抑菌能力均保持在95%以上。结论茶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辅助浸提 茶叶提取物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模型对纤维素酶预处理制备MFC的参数优化
16
作者 张启莲 张正健 +1 位作者 陈蕴智 李志红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共8页
研究了响应曲面法(RSM)应用于纤维素酶预处理制备微纤化纤维素(MFC)的工艺条件优化,首先通过马尔文粒度仪、刚果红染色法等手段对MFC性能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以MFC的粒径、比表面积为响应值,采用RSM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了响应曲面法(RSM)应用于纤维素酶预处理制备微纤化纤维素(MFC)的工艺条件优化,首先通过马尔文粒度仪、刚果红染色法等手段对MFC性能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以MFC的粒径、比表面积为响应值,采用RSM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和分析。结果表明,纸浆浓度、酶用量、酶处理时间的变化对于制备的MFC性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依据单因素分析,利用RSM进行参数优化,预测得出酶预处理制备MFC的优化条件为:纸浆浓度为10%,酶用量为10.53 U/g,处理时间为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响应曲面法 粒径 比表面积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对喷墨打印纸涂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焕美 陈蕴智 +1 位作者 张正健 张莉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3,共6页
本研究以实验室自制的纳米二氧化硅和胶体二氧化硅为颜料,采用聚乙烯醇为胶黏剂。通过改变两种二氧化硅颜料的用量,制备4组涂料;经过涂布、干燥、压光,得到4种喷墨打印涂布纸。通过涂料黏度、涂层的微观结构、涂布纸的物理性能、喷墨打... 本研究以实验室自制的纳米二氧化硅和胶体二氧化硅为颜料,采用聚乙烯醇为胶黏剂。通过改变两种二氧化硅颜料的用量,制备4组涂料;经过涂布、干燥、压光,得到4种喷墨打印涂布纸。通过涂料黏度、涂层的微观结构、涂布纸的物理性能、喷墨打印质量、涂层吸收性和动态渗透性分析,研究纳米二氧化硅对喷墨打印纸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水溶胶的使用可减少胶黏剂的用量,将涂布纸的光泽度和平滑度分别提高至101.8%和82.7%。胶体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硅水溶胶以40∶60比例复配制备的涂布纸具有均匀的微孔隙结构,此时渗透性、吸水性和印刷性能最优,同时发现涂布纸表面的微观结构与纸张的性能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喷墨打印 涂层 微观结构 吸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貌碳酸钙颜料粒子的制备及在喷墨印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焕美 陈蕴智 +1 位作者 张正健 郑金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06-112,共7页
目的研究碳酸钙颜料粒子的形貌对喷墨打印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分散剂的种类制备不同的碳酸钙颜料粒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粒径分析仪对制备的颜料粒子进行表征,研究分散剂种类对颜料形... 目的研究碳酸钙颜料粒子的形貌对喷墨打印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分散剂的种类制备不同的碳酸钙颜料粒子,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粒径分析仪对制备的颜料粒子进行表征,研究分散剂种类对颜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将4种不同形貌的碳酸钙分别作为颜料,将其应用于喷墨打印纸的表面涂层,并测试涂布纸张的动态渗透性、物理性能、喷墨打印性能。结果 CMC作为分散剂有助于形成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形碳酸钙颜料粒子;纺锤形碳酸钙颜料粒子有助于提高涂布纸的平滑度和光泽度;球状体碳酸钙颜料粒子有助于改善涂布纸的喷墨印刷性能和渗透性;颜料粒子的粒径分布均匀性对涂布纸的动态渗透性影响较大,其影响超过颜料粒子形貌对涂布纸渗透性的影响。结论粒径分布均匀的球状体碳酸钙颜料粒子最适合用于喷墨印刷涂层,可以提高纸张的物理性能、印刷性能和动态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形貌 喷墨印刷 涂层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卖快餐用聚乙烯淋膜纸中增塑剂迁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郎济凤 宋海燕 +1 位作者 刘光发 王立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219,共7页
针对外卖快餐用聚乙烯(polyethylene,PE)淋膜纸中2种主要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探究其在不同温度、微波功率、随机振动等级工况条件下通过包装材料向酸性食品模拟... 针对外卖快餐用聚乙烯(polyethylene,PE)淋膜纸中2种主要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探究其在不同温度、微波功率、随机振动等级工况条件下通过包装材料向酸性食品模拟液的迁移行为,并研究其迁移规律。将PE淋膜纸迁移实验样品经超声萃取结合涡旋法进行前处理,利用GC-MS测定不同工况条件下2种增塑剂的迁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将迁移率实验数据采用Crank模型进行计算拟合。结果表明,2种增塑剂的迁移率随着温度、微波功率和加速度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在该实验所选工况条件下,由微波功率、温度和随机振动水平导致2种增塑剂向酸性模拟物中的迁移率分别上升20%、10%和5%。温度和微波功率对PE淋膜纸中增塑剂DEP和DBP的影响规律均符合Crank模型,随着工况条件水平严苛程度的提高,扩散系数相应增大。基于Crank模型对随机振动等级条件的实验数据,新建了拟合效果良好的数学公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淋膜纸 外卖快餐 增塑剂 迁移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夹芯板动态缓冲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邢紫玉 宋海燕 +1 位作者 王立军 边继庆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0,共5页
探索动态应力-能量法提高试验效率,预测3种不同夹层结构的聚丙烯板的动态缓冲曲线。研究其变化趋势,与常用的蜂窝纸板进行对比,分析其缓冲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聚丙烯夹芯板的厚度越厚,最低点的最大加速度值越小,静应力越大。跌落高度... 探索动态应力-能量法提高试验效率,预测3种不同夹层结构的聚丙烯板的动态缓冲曲线。研究其变化趋势,与常用的蜂窝纸板进行对比,分析其缓冲性能的优劣。结果表明:聚丙烯夹芯板的厚度越厚,最低点的最大加速度值越小,静应力越大。跌落高度增加,对板材冲击能量的吸收减少,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冲击载荷减少。厚度均为10 mm的3种不同夹芯结构的聚丙烯板与蜂窝纸板的动态缓冲性能相比,脆值为40 g的产品选择蜂窝型芯层聚丙烯板作为缓冲材料所需承载面积最小,其次是米字型芯层聚丙烯板。对常用缓冲材料无法保护的重物而言,聚丙烯夹芯板的强度高,缓冲性能更好。得到3种不同夹层结构的聚丙烯板的动应力-动能量表达式,由此可以获得不同厚度、不同跌落高度的动态缓冲曲线,为今后选用缓冲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压缩试验 应力-能量法 动态缓冲特性曲线 聚丙烯夹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