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氨基酸对液态发酵法白酒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向罗 蒲叶 廖永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0,共7页
在液态法发酵白酒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氨酸(Gly)、亮氨酸(Leu)、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探究外源氨基酸对液态法发酵白酒产生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对白酒酒精度、辛酸乙酯含量的... 在液态法发酵白酒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甘氨酸(Gly)、亮氨酸(Leu)、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探究外源氨基酸对液态法发酵白酒产生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和主要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对白酒酒精度、辛酸乙酯含量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7.14%、69.75%;亮氨酸对总酸、总酯、异戊醇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8.10%、12.07%和92.94%;缬氨酸对异丁醇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增加了404.28%;Phe对苯乙醇、乙酸乙酯的影响最大,最大值比空白组分别增加了81.54%、32.66%;随着四种氨基酸添加量的增加,酒精度和总酸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甘氨酸和亮氨酸添加量分别为400 mg/L时,酒精度和总酸最大分别为12%vol和0.227 g/L;四种氨基酸对白酒总酯的生成影响明显,其中亮氨酸添加量为600 mg/L时总酯产量最大,为0.43 g/L;由挥发性风味物质聚类结果可知,亮氨酸、缬氨酸和苯丙氨酸对液态发酵法白酒风味物质生成影响较大。在液态发酵法白酒制备中合理添加氨基酸,可明显提高液态发酵法白酒酒精、总酸、总酯的含量,有效调节高级醇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法白酒 外源氨基酸 酒精度 风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正电膜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雨 付红燕 +2 位作者 任小敏 胡丹 冯旭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28,33,共8页
随着分离体系复杂程度的增加及对膜分离性能要求的提高,荷正电膜分离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荷正电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荷正电膜在纺织印染废水、镁/锂分离、去除重金属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了荷正电膜存在的主... 随着分离体系复杂程度的增加及对膜分离性能要求的提高,荷正电膜分离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介绍了荷正电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荷正电膜在纺织印染废水、镁/锂分离、去除重金属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探讨了荷正电膜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未来荷正电膜分离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及市场需求的增加,荷正电膜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 膜分离 镁/锂 重金属 纺织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研究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黎明 李杨杨 +3 位作者 周祺 李红 张强 李影影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94,共11页
用陶瓷贮存白酒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对白酒酒质风味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但针对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影响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溶出分布及影响因素... 用陶瓷贮存白酒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离子的溶出对白酒酒质风味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为研究者所关注,但针对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影响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分析总结了近年来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溶出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通过对陶瓷釉料中主要成分的分析看出,重金属助溶剂和着色剂是陶瓷包装重金属溶出的主要来源。对比国内外陶瓷制品相关重金属溶出限量标准和分析测试方法发现,目前限量标准主要控制Pb和Cd,但一些研究表明陶瓷包装中Zn和Ni的溶出也不容忽视。进一步对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溶出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陶瓷釉料成分比例及厚度、白酒的pH值和酒精度都会影响陶瓷包装中的重金属溶出,离子交换过程和玻璃基体溶解被认为是陶瓷包装中Pb的主要溶出机理,且研究表明高酒精度白酒有利于减少总酸的形成并抑制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的溶出。未来可进一步探讨白酒的酸度、酒精度和酯类物质与陶瓷包装中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为从白酒陶瓷包装的生产源头到白酒贮存消费的全过程减少和控制重金属溶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陶瓷包装 重金属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窖泥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其发酵产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晖 蒲叶 +2 位作者 李霁阳 殷娴 廖永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5,共10页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 从白酒窖泥中分离得到11株乳酸菌,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1株短乳杆菌、1株鼠李糖乳杆菌、2株干酪乳杆菌和7株铅黄肠球菌。分析了11株菌MRS培养基发酵产乳酸性能,结果表明:乳酸产量与菌群生长呈正相关,鼠李糖乳杆菌L9、干酪乳杆菌L10与L11发酵液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5.74、15.58、14.74 g/L。4株代表菌相同条件下发酵高粱培养液产挥发性风味组分,共有物质13种,包含了白酒中重要香气成分:乙酸、己酸、乙酸苯乙酯和苯乙醇,且乙酸、己酸相对含量较高。各菌产可挥发性组分差异明显,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种类为:短乳杆菌L5产烷烃类化合物(27.91%),铅黄肠球菌L8产醇类化合物(43.14%),鼠李糖乳杆菌L9产酯类(7.35%)、酮类(3.61%)和吡嗪类(3.3%)化合物,干酪乳杆菌L11产酸类(27.98%)和芳香类(5.96%)化合物。仅有短乳杆菌L5产四甲基吡嗪,短乳杆菌L5和铅黄肠球菌L8可明显产乙醇,鼠李糖乳杆菌L9和干酪乳杆菌L11产3-羟基-2-丁酮。这些物质对白酒风味和口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窖泥中各种乳酸菌特征不一,对白酒酿造有不同影响。本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挖掘白酒酿造功能微生物、拓展乳酸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乳酸菌 菌种鉴定 乳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R提取法测定白酒陶瓷包装中重金属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杨杨 董黎明 +1 位作者 周祺 李影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1-337,共7页
采用BCR提取法、总量微波消解法和乙酸提取法对照研究白酒陶瓷包装中Pb、Cd、Zn、Ni和Co的溶出量及形态分布。结果表明,BCR提取法的重金属形态之和是微波消解后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总量的84.90%~109.38%,且含量均为Zn>Ni>Pb>Co&g... 采用BCR提取法、总量微波消解法和乙酸提取法对照研究白酒陶瓷包装中Pb、Cd、Zn、Ni和Co的溶出量及形态分布。结果表明,BCR提取法的重金属形态之和是微波消解后陶瓷包装中重金属总量的84.90%~109.38%,且含量均为Zn>Ni>Pb>Co>Cd;基于BCR提取形态的重金属溶出风险Zn和Ni最高,Pb和Co的溶出风险中等,而Cd几乎无溶出风险。BCR提取形态中弱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之和是4%乙酸24 h重金属溶出量的79.55%~411.75%,相关分析表明弱酸提取态和体积分数4%乙酸浸泡溶液的相关性更显著。基于BCR可提取形态的相关分析,说明陶瓷包装材料在长期贮存含有酸、还原性和氧化性物质的白酒时可能会增加重金属溶出的风险。因此,采用BCR提取法可进一步深入分析白酒陶瓷包装的重金属溶出特征,为探讨重金属溶出对白酒酒质与人体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R提取 白酒 陶瓷包装 重金属 溶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IF-8粒子尺寸对PDMS填充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学彬 王莉敏 +1 位作者 张秀秀 展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4-127,133,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支撑层,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填充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制得ZIF-8/PDMS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体系。对ZIF-8/PDMS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ZIF-8粒子对ZIF-8/PDMS复合膜渗透汽... 以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为支撑层,将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IF-8)填充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中,制得ZIF-8/PDMS复合膜,用于渗透汽化分离乙醇/水体系。对ZIF-8/PDMS复合膜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ZIF-8粒子对ZIF-8/PDMS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配合比为1∶2的ZIF-8粒子,操作温度为50℃条件下,ZIF-8/PDMS复合膜的渗透通量为182.4g/(m2·h),分离因子最高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 聚二甲基硅氧烷 复合膜 乙醇/水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膜的制备及其在膜分离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展侠 隋增炎 +2 位作者 高仲永 葛蕊 高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37,共5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膜具有孔道尺寸、结构易调控且可功能化等显著优点,在气体和液体膜分离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价值。连续致密无缺陷MOFs膜的大面积制备是目前MOFs膜在分离领域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 金属-有机骨架(MOFs)膜具有孔道尺寸、结构易调控且可功能化等显著优点,在气体和液体膜分离领域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研究价值。连续致密无缺陷MOFs膜的大面积制备是目前MOFs膜在分离领域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善基膜和MOFs膜间的界面结合以及提高MOFs膜致密性。从化学修饰基膜、物理修饰基膜、MOFs晶种修饰基膜、二维材料诱导MOFs膜生长等4个方面入手,介绍MOFs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膜分离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阐释了不同修饰和制膜方法的机理,分析了其对成膜性和膜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总结了MOFs膜制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MOFs膜制备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膜 表面修饰 诱导生长 制膜方法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协同厌氧制氢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彤 王勇 +3 位作者 李迎新 贾璇 孟繁华 李鸣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35-2142,共8页
以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协同厌氧制氢工艺研究不同温度、物料配比对厌氧产氢潜力和中间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55℃高温发酵时,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发酵产氢效果最佳,产氢潜力、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342.49 mL、41.4... 以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协同厌氧制氢工艺研究不同温度、物料配比对厌氧产氢潜力和中间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55℃高温发酵时,餐厨垃圾单独厌氧发酵产氢效果最佳,产氢潜力、最大产氢速率分别为342.49 mL、41.48 mL/h,是35℃中温发酵的1.2倍。35℃中温发酵,餐厨垃圾与市政污泥配比为5∶1时氢气含量最高为56.4%。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与氨氮浓度呈正相关,与还原糖含量、累积产氢量呈显著负相关;还原糖含量与累积产氢量呈正相关,氨氮浓度与累积产氢量呈显著负相关。温度、物料配比和pH值的优化调控对协同厌氧制氢工艺的高效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市政污泥 因素分析 餐厨垃圾 生物制氢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灵菌红素菌株黏质沙雷氏菌H04的分离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鹏宇 徐晨琪 +4 位作者 彭涵 姜宏年 李翯 霍焱焜 任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26,共7页
灵菌红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和潜在的医用价值,大规模生产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槐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红色素菌株H04,根据16S rDNA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ence。其合成的红色素经UV... 灵菌红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和潜在的医用价值,大规模生产对其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从槐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1株产红色素菌株H04,根据16S rDNA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株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ence。其合成的红色素经UV、HPLC-MS分析,确定为灵菌红素。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色素产量。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使用15 g/L蔗糖为碳源、0.5 g/L酵母浸粉和0.5 g/L(NH_(4))_(2)SO_(4)为氮源、5 g/L NaCl、0.75 g/L KCl、10 g/L脯氨酸、0.5 g/L CaCO_(3);接种量3%(体积分数)、温度25℃、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24 h。优化后发酵得灵菌红素提取物4.5 g/L,与正交优化前相比产量提高了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菌红素 黏质沙雷氏菌 系统发育分析 正交试验 优化发酵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与微生物电解池耦合产甲烷全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美欣 朱雨森 +3 位作者 郭萌 李鸣晓 亓雪娇 贾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24-431,共8页
厌氧消化(AD)是厨余垃圾清洁能源化的主流工艺,通过构建AD与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工艺(AD-MEC),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比AD与AD-MEC耦合工艺处理厨余垃圾产甲烷的环境影响,解析各功能单元的环境影响贡献,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 厌氧消化(AD)是厨余垃圾清洁能源化的主流工艺,通过构建AD与微生物电解池(MEC)耦合工艺(AD-MEC),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对比AD与AD-MEC耦合工艺处理厨余垃圾产甲烷的环境影响,解析各功能单元的环境影响贡献,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与传统AD工艺相比,新型AD-MEC耦合工艺在富营养化、气候变化、水资源消耗、酸化和初级能源消耗的环境影响潜值均低于AD工艺,削减比例分别为70.28%、39.53%、92.29%、49.68%和41.2%。贡献源解析发现,AD-MEC耦合工艺的预处理和污水处理单元为环境影响的主要贡献源,MEC和AD单元影响较小。基于此,对AD-MEC耦合工艺进行优化,将废水处理单元的出水回用至预处理单元,水资源消耗的环境影响潜值进一步削减61.48%。可见,采用AD-MEC耦合工艺进行厨余垃圾厌氧产沼,通过沼液的深度利用、沼气净化提质和废水回用,可有效减少厨余垃圾处理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垃圾 厌氧消化 微生物电催化 甲烷 全生命周期评价 贡献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x)-CeO_(2)催化剂的氯苯氧化性能及反应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凤雨 陈都 +5 位作者 罗宁 姚小龙 段二红 易红宏 赵顺征 唐晓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20,共12页
研究了Mn/Ce摩尔比、反应温度、氧气和水对MnO_(x)-CeO_(2)催化剂催化氯苯氧化性能(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理化性能、作用过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含H_(2)Ogas和O_(2)(体积分数均为5%)条件下,Mn_(2)Ce_(1)O_(x)在10... 研究了Mn/Ce摩尔比、反应温度、氧气和水对MnO_(x)-CeO_(2)催化剂催化氯苯氧化性能(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其理化性能、作用过程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含H_(2)Ogas和O_(2)(体积分数均为5%)条件下,Mn_(2)Ce_(1)O_(x)在100,200和300℃下分别取得了80.6%,86.8%和97.5%的氯苯转化率;反应温度和氧气含量的增加及水的存在均有利于提高催化活性和反应稳定性;MnO_(x)和CeO_(2)复合提高了比表面积(128.61 m^(2)/g)、降低了孔径(6.17 nm)且增强了表面酸性(中酸和强酸位点)和氧化还原能力,价态电子交互循环过程(Ce^(4+)/Ce^(3+)←→—Mn^(4+)/Mn^(3+)/Mn_(2)+)和氧循环作用(吸附氧←→—晶格氧)是催化反应的关键驱动过程.氯苯分子吸附在Mn_(2)Ce_(1)O_(x)催化剂表面发生脱氯反应形成苯酚,进一步开环氧化为关键的乙酸盐中间物种,最终转化为CO_(2),HCl或Cl_(2),H_(2)O.水和氧气可以活化为羟基和[O*]等活性氧物种,促进了氯苯的吸附活化和中间产物的深度氧化,降低了中间副产物(氯代乙氧基、苯酚和醛类等)的形成与表面Cl物种的沉积,进而提升了催化活性和反应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x)-CeO_(2) 氯苯氧化 催化活性 稳定性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UiO-66系列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隆 胡丹 +3 位作者 魏振 冯旭东 任小敏 刘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共7页
发光金属有机骨架(LMOFs)由于具有特定功能的金属位点、Lewis酸性/碱性位点、可修饰的多齿有机配体,以及丰富的π-π*电子跃迁系统,在荧光领域具有惊人的潜力。拥有良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结构可修饰性的荧光UiO-66系列功能材料(UiO... 发光金属有机骨架(LMOFs)由于具有特定功能的金属位点、Lewis酸性/碱性位点、可修饰的多齿有机配体,以及丰富的π-π*电子跃迁系统,在荧光领域具有惊人的潜力。拥有良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结构可修饰性的荧光UiO-66系列功能材料(UiO-66-Type)在荧光检测、药物递送、荧光生物成像等应用中表现出高灵敏性、高选择性、低信噪比、可回收利用等特点,具有传统荧光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具有低荧光强度的UiO-66为出发点,分析并总结了各种功能化UiO-66-Type构筑荧光的策略,在构筑荧光策略的基础上对其在荧光领域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展望,为各位读者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MOFs UiO-66 荧光复合材料 功能化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BaF2-纳米TiO2”辐照催化体系降解金橙Ⅱ
13
作者 祁光霞 张希 +5 位作者 张思梦 李磊 王邦达 任连海 王毅 王伟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7年第6期8-15,共8页
为实现含偶氮染料废水妥善处理,采用三步式制备工艺合成硅基负载"BaF_2-纳米TiO_2"复合材料,实现了含金橙II染料废水的脱色与降解矿化。研究发现,辐照时间和溶液p H值为确保低剂量辐照催化降解效果的重要条件参数,BaF_2与TiO_... 为实现含偶氮染料废水妥善处理,采用三步式制备工艺合成硅基负载"BaF_2-纳米TiO_2"复合材料,实现了含金橙II染料废水的脱色与降解矿化。研究发现,辐照时间和溶液p H值为确保低剂量辐照催化降解效果的重要条件参数,BaF_2与TiO_2存在最适掺杂比例(mBaF_2:mTiO_2=1:1),N2气氛有利于生成更多的羟基自由基降解金橙II。"γ射线-BaF_2-纳米TiO_2"辐照催化体系对金橙II、活性黑5和活性蓝222的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6.8%、95.3%和99.9%,TOC去除率分别为92.5%、40.2%和98.6%。研究结果说明,该复合材料可应用于含混合偶氮染料分子的印染废水处理,扩展了TiO_2光催化技术的环境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辐照催化 闪烁体 复合材料 偶氮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片/聚乙二醇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脱硫性能研究
14
作者 徐恒俐 王梦妍 +2 位作者 王福豪 展侠 李继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103,共4页
以聚乙二醇(PEG)为基膜材料,将石墨烯纳米片(GNS)填充至PEG中制备了GNS/PEG杂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溶胀度测试(Sw)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膜材料及杂化膜的形貌、表面化学性质、耐溶胀性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 以聚乙二醇(PEG)为基膜材料,将石墨烯纳米片(GNS)填充至PEG中制备了GNS/PEG杂化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溶胀度测试(Sw)和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膜材料及杂化膜的形貌、表面化学性质、耐溶胀性以及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将其应用于渗透汽化噻吩/正庚烷混合物体系的分离,结果表明:当GNS填充量由0.2%上升至1%,富硫因子呈增大趋势,渗透通量呈先下降后增加趋势,这可能是随着GNS填充量的变化,GNS提供的层间小分子传质通道、界面结构、PEG自由体积及分子间作用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操作温度的升高,渗透通量升高,富硫因子先降低后升高。当GNS填充量为1%时,渗透通量为166.34g/(m^2·h),富硫因子为19.77,比纯PEG膜分别提高了61.29%和2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纳米片 聚乙二醇 杂化膜 渗透汽化 汽油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表面富锰Mn_(x)Co_(3-x)O_(4-η)尖晶石型催化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凤雨 刘恒恒 +7 位作者 姚小龙 Zaharaddeen Sani 唐晓龙 罗宁 易红宏 赵顺征 于庆君 周远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6-148,共1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Mn_(x)Co_(3-x)O_(4)球形催化剂,研究了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性能。Mn-Co金属氧化物具有尖晶石结构,随着Co含量的增加,晶体结构由四方相转变为立方相。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物种和变价元素的强有效电子转移...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Mn_(x)Co_(3-x)O_(4)球形催化剂,研究了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性能。Mn-Co金属氧化物具有尖晶石结构,随着Co含量的增加,晶体结构由四方相转变为立方相。高浓度的表面活性氧物种和变价元素的强有效电子转移(Co^(3+)+Mn^(3+)↔Co^(2+)+Mn^(4+))有利于提高Mn_(x)Co_(3-x)O_(4)(x=1.0、1.5、2.0)尖晶型石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催化剂表面的Mn富集作用形成了氧缺陷结构和丰富的表面活性位点,进一步促进SCR脱硝反应,呈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COtet(CoMn)octO_(4)晶体结构中,Mn离子(Mn^(3+)和Mn^(4+),以三价锰为主)和部分Co离子被配置到八面体中心,这些物种作为活性位点存在着较强的电子转移交互作用,该构型对促进低温脱硝活性和保护活性位点耐受SO_(2)毒害具有重要的意义。Mn-Co尖晶石表面的NH_(3)-SCR脱硝反应过程主要遵循Eley-Rideal反应机理,即吸附态NH_(3)与气态NO(或NO_(2))的反应路径。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加,反应生成的NH_(4)NO_(3)中间体很可能转化为NH_(4)NO_(2)物种,进而分解为N_(2),提高了催化剂的氮气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Co复合氧化物 尖晶石结构 富锰表面 选择性催化还原 协同作用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