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辛酸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京九 郭晓丹 +1 位作者 王东 祝钧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6-362,369,共8页
硫辛酸既是药品,也是一种多功能抗氧化剂。以硫辛酸为原料的化妆品虽性能优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易保存、刺激性强等。且硫辛酸的不稳定性和弱水溶性也给实验人员带来研究上的不便。将硫辛酸和其他功效性原料结合为硫辛酸酯,可以改... 硫辛酸既是药品,也是一种多功能抗氧化剂。以硫辛酸为原料的化妆品虽性能优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不易保存、刺激性强等。且硫辛酸的不稳定性和弱水溶性也给实验人员带来研究上的不便。将硫辛酸和其他功效性原料结合为硫辛酸酯,可以改善硫辛酸的不足,同时增进功效。酯化反应是化学界最经典的反应之一,催化方式多而繁杂,且各自具有独特的优缺点。但据统计,只有其中几种方法使用频次最高,许多优秀的酯化方法常常被忽视。该文从化学催化和生物酶催化两个方面综述了硫辛酸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对每种方法的优劣加以分析,并对硫辛酸酯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辛酸酯 酯化反应 化妆品 生物酶催化 化学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W乳化体系化妆品感官评价与仪器分析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文瑞 贺建彪 +3 位作者 焦倩 王紫迪 苏芊芊 贾焱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2,共9页
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在优化产品时,需要做感官评价。以“人”作为测量工具的感官评价需要控制个体差异性,而流变学测量和质构分析等仪器测量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更低、结果客观可重复。文章查阅了国内外化妆品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 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在优化产品时,需要做感官评价。以“人”作为测量工具的感官评价需要控制个体差异性,而流变学测量和质构分析等仪器测量方法,操作简单、成本更低、结果客观可重复。文章查阅了国内外化妆品感官评价和仪器分析表征相关的文献,介绍了描述性感官分析中各感官属性的定义,总结与感官属性强相关的仪器参数和测试方法,列出部分感官属性与仪器参数的拟合方程,为化妆品在开发阶段的配方设计和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提出部分感官属性和仪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尚不完整,后续研究还应考虑不同皮肤类型的消费者在使用化妆品后感官属性的差异,通过仪器分析对不同皮肤类型感官属性预测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评价 流变学特性 质构分析技术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理论和中药组方技术在化妆品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孟宏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1-26,77,共7页
中医药理论中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体质学说,以及中药配伍组方、炮制技术,应用于皮肤护理效果明显,在化妆品开发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中草药化妆品许多品牌仅仅是配方中添加了中草药成分,或仅仅引入了中医... 中医药理论中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体质学说,以及中药配伍组方、炮制技术,应用于皮肤护理效果明显,在化妆品开发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中草药化妆品许多品牌仅仅是配方中添加了中草药成分,或仅仅引入了中医理论中某些概念,内涵浅显,未能深入挖掘、汲取中医思想精髓.中草药化妆品的研发不能简单地添加几味中草药提取物,更不能机械地照搬照抄古人留下的药方,而是要正确理解并掌握中医药理论,在中草药化妆品的发掘、继承和推广中有所创新,如此才能打造品牌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理论 中药组方技术 中草药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 silico技术探究益母草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刘丽 尹雅婷 +3 位作者 程康 李惠 吕智 易帆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6-697,共12页
益母草具有行血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常用来主治妇科疾病,近年来益母草的美容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in silico技术平台,通过文献计量学对益母草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对益母草... 益母草具有行血养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常用来主治妇科疾病,近年来益母草的美容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in silico技术平台,通过文献计量学对益母草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对益母草皮肤美容的功效及物质基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益母草的活性成分萜类化合物及益母草碱可通过NADPH、PDPK1、MAOB、VEGF2、SIRT2等靶点有效促进血液流动,改善皮肤微循环,调节激素代谢,降低炎症反应,抵御氧化应激,具有延缓皮肤老化,滋养皮肤的功效。本研究为益母草作为化妆品植物功效原料的物质基础及功效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证明了益母草作为化妆品功效原料的独特性,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母草 化妆品 皮肤美容 in silico技术 文献计量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经皮渗透研究进展——评价方法及促渗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曼丽 周明月 +3 位作者 胡雪情 陈风 何聪芬 贾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93-798,共6页
对于化妆品中应用的经皮递送系统,列举常见的促渗方法,包括化学促渗技术、纳米技术(纳米乳液、纳米晶体、脂质体、类脂囊泡、微胶粒等)、物理促渗技术(离子导入、超声导入、微针)以及生物促渗技术等。对化妆品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方法(体... 对于化妆品中应用的经皮递送系统,列举常见的促渗方法,包括化学促渗技术、纳米技术(纳米乳液、纳米晶体、脂质体、类脂囊泡、微胶粒等)、物理促渗技术(离子导入、超声导入、微针)以及生物促渗技术等。对化妆品体外透皮吸收试验方法(体外扩散池法、数学模型、三维皮肤模型、液质联用、拉曼光谱)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化妆品经皮渗透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渗透 评价方法 3D皮肤 液质联用 促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化妆品功效评价的皮肤细胞类型、特点及应用概况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宇晨 刘蕾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5,共6页
综述了角质形成细胞(KC和HaCaT)、黑素细胞(MC)、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单核巨噬细胞(THP-1)以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特点以及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总结了各种细胞应用于不同类型化妆品功效评价时的常用检测指标,并对这几... 综述了角质形成细胞(KC和HaCaT)、黑素细胞(MC)、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单核巨噬细胞(THP-1)以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的特点以及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总结了各种细胞应用于不同类型化妆品功效评价时的常用检测指标,并对这几种皮肤细胞的特点与体外培养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其在化妆品原料功效评价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细胞 化妆品 功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对皮肤状态的影响及对相关化妆品研发的指导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雪情 周明月 +3 位作者 杨曼丽 陈风 何聪芬 贾焱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17-724,共8页
皮肤脂质通过不同的机制显著影响皮肤状态,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使用脂质组学——一种更强大高通量、高分辨率的脂质分析工具,全面鉴定数千种皮肤脂质成分。通过对脂质结构和功能的验证,以研究单个脂质组分对皮肤状态的影响。文章从物理化... 皮肤脂质通过不同的机制显著影响皮肤状态,进一步的研究需要使用脂质组学——一种更强大高通量、高分辨率的脂质分析工具,全面鉴定数千种皮肤脂质成分。通过对脂质结构和功能的验证,以研究单个脂质组分对皮肤状态的影响。文章从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态3个功能方面综述皮肤脂质对皮肤状态的作用及其机制,并对脂质组学数据如何促进皮肤脂质对皮肤状态影响机制的研究进行阐述,指导相关化妆品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脂质 皮肤状态 化妆品 脂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用于化妆品植物源功效原料筛选的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斯琪 孟宏 易帆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3-258,274,共7页
对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应用于化妆品植物来源功效物质筛选和预测进行综述,论述其应用于预测药用植物所含成分在皮肤相关生物学途径中靶蛋白的结合关系,以及整体评价药用植物在皮肤生理学上的作用。提出构建完整、高效、便捷的原料研... 对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应用于化妆品植物来源功效物质筛选和预测进行综述,论述其应用于预测药用植物所含成分在皮肤相关生物学途径中靶蛋白的结合关系,以及整体评价药用植物在皮肤生理学上的作用。提出构建完整、高效、便捷的原料研发模式的建议,并对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功效原料 虚拟筛选 植物原料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辨证分型的中医药研究与化妆品研发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岳立芝 李丽 孟宏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3-36,57,共5页
鉴于不同发病机理的痤疮其特征不同,痤疮的治疗也应结合个体体质差异分析病因,辨证施治,有的放矢地选择药物.在祛痘化妆品的开发中,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瘀凝结、冲任不调等不同类型痤疮的特点设计痤疮功效产... 鉴于不同发病机理的痤疮其特征不同,痤疮的治疗也应结合个体体质差异分析病因,辨证施治,有的放矢地选择药物.在祛痘化妆品的开发中,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针对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瘀凝结、冲任不调等不同类型痤疮的特点设计痤疮功效产品;在组方时还应遵循配方君臣佐使的科学配伍思想,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痤疮方面疗效明显、副作用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理论 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背景下《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的解读刍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唐颖 张兆伦 +3 位作者 曹力化 熊紫怡 张茜 刘磊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91,共8页
科学可行的化妆品安全评估体系是保障消费者用妆安全和推动中国特色化妆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配合2020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顺利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颁布了与化妆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系列... 科学可行的化妆品安全评估体系是保障消费者用妆安全和推动中国特色化妆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配合2020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的顺利实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颁布了与化妆品质量安全相关的系列二级法规与技术规范.以2021年4月颁布的《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简称《技术导则》)为切入点,主要从强化评估人员的责任、补充风险评估程序、优化评估方法、增加对儿童化妆品的安全评估等方面梳理了《技术导则》对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估带来的变革和影响,从化妆品原料、致癌物和皮肤致敏物三个类别介绍了我国化妆品安全评估的基本原则及与欧盟的异同,分析了新法规对政府、企业、消费者等不同受众的影响,并提出了培养风险评估人员及其风险管理能力、建立企业风险监测数据库、积极学习新方法、借鉴欧盟安全性评估先进经验等的应对建议,以期为我国化妆品行业科学、有序地开展安全评估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质量 化妆品安全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金/银纳米颗粒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颖 黄琼毅 +4 位作者 王晓莲 阮捷菲 曹力化 熊紫怡 韩蕊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16,126,共10页
基于生物合成的金/银纳米颗粒在皮肤医学和日用化工领域中展现的应用潜力,综述了生物合成金/银颗粒材料的生物合成法原理与相关工艺,其在化妆品中的功能特性,以及毒理学研究与人体应用安全性评估现状,指出:生物合成法可利用生物来源的... 基于生物合成的金/银纳米颗粒在皮肤医学和日用化工领域中展现的应用潜力,综述了生物合成金/银颗粒材料的生物合成法原理与相关工艺,其在化妆品中的功能特性,以及毒理学研究与人体应用安全性评估现状,指出:生物合成法可利用生物来源的有机质或还原性辅酶,在生物体的胞内或胞外制备绿色、无害的金/银纳米颗粒;生物合成的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化妆品领域具有抑菌防腐、抗氧化、抗炎修复、防晒修复等功能特性;生物合成法能显著降低金/银纳米颗粒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但其毒效应谱尚不明确。未来应从完整生物合成机制、开展多维度的人体应用安全/功效性研究和建立针对性的风险预测模型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生物纳米颗粒在化妆品中的安全应用与定向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纳米金 纳米银 化妆品功效 化妆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镁基水滑石制备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抑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丽杰 高学伟 +1 位作者 闫东鹏 王心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2,共8页
利用成核晶化法制备了镁基水滑石(MAL),天门冬氨酸(ASP)负载水滑石(MALA)及ASP、Ag^(+)共同负载的水滑石(MALAA),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ASP和Ag+均成功负载到MAL上且形貌发生变化.采用菌落计数法... 利用成核晶化法制备了镁基水滑石(MAL),天门冬氨酸(ASP)负载水滑石(MALA)及ASP、Ag^(+)共同负载的水滑石(MALAA),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ASP和Ag+均成功负载到MAL上且形貌发生变化.采用菌落计数法测试质量浓度对不同材料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4 mg·mL^(−1)时,MAL对S.aureus的抑制率仅为5.8%,而MALAA的抑菌率达到99.7%.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技术分析改性镁基水滑石的抑菌机制.改性镁基水滑石MALA通过改变其形貌、增大与细菌的接触面积并利用静电作用吸附在带负电的S.aureus上.Ag^(+)的引入进一步增加二者的电势差,促进S.aureus细胞膜破裂,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下降,导致细胞外的金属离子(K^(+)、Ca^(2+)、Mg^(2+))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有显著提升,MALAA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该类材料有望应用于对微生物安全要求较高的食品、化妆品等包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镁基水滑石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洗发水表面活性剂对头皮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紫迪 周城 +3 位作者 何华名 焦倩 苏芊芊 贾焱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3-743,共11页
头皮的屏障功能需要正常的皮脂分泌和平衡的微生态共同维持。表面活性剂作为洗发水的核心成分,在提供清洁作用时,会与角质层(SC)蛋白质和脂质相互作用,并且对头皮微生态产生影响,从而破坏头皮屏障。此外,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能会造成头... 头皮的屏障功能需要正常的皮脂分泌和平衡的微生态共同维持。表面活性剂作为洗发水的核心成分,在提供清洁作用时,会与角质层(SC)蛋白质和脂质相互作用,并且对头皮微生态产生影响,从而破坏头皮屏障。此外,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能会造成头皮瘙痒、刺痛、发红、炎症等刺激反应。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脂质的去除可能具有选择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会去除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角鲨烯,但不影响神经酰胺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却可以显著减少甘油三酯和神经酰胺的含量。脂质组学与微生物组学策略的结合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头皮脂质和微生物的影响,从而指导不同表面活性剂在不同头皮类型中的使用,为研发具有针对性、低刺激性、高功效性的洗发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发水表面活性剂 皮肤/头皮屏障 洗发水配方 头皮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性敏感皮肤发生机制及干预护理初探
14
作者 况昕珏 付媛媛 +3 位作者 陈显才 陈勇 刘有停 易帆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8-996,共9页
随着现代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发生、环境污染的加剧,油性敏感皮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本文回顾了油性敏感皮肤的定义及特征,综述了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皮脂腺分泌过多、表皮屏障功能降低、皮肤微生态失衡、... 随着现代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发生、环境污染的加剧,油性敏感皮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晰。本文回顾了油性敏感皮肤的定义及特征,综述了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包括皮脂腺分泌过多、表皮屏障功能降低、皮肤微生态失衡、炎症反应、神经与血管高反应等,并深入分析不同发生机制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这些机制,探讨了油性敏感皮肤的一系列干预护理建议,包括与干性敏感皮肤的护理差异、护肤品功效选择、生活习惯调整,有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脂腺 表皮屏障 微生态 炎症反应 神经与血管高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多糖复合酶法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30
15
作者 薛燕 敢小双 +3 位作者 黄开丽 李丽 王巧娥 董银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5-219,225,共6页
探讨复合酶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工艺以及酶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及L18(37)正交实验研究了酶配比、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及p 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清除DPPH、ABTS自由基研究酶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 探讨复合酶法提取铁皮石斛多糖的最佳工艺以及酶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及L18(37)正交实验研究了酶配比、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及p H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通过清除DPPH、ABTS自由基研究酶解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酶解最优条件:中性蛋白酶与纤维素酶比例为2∶1,酶浓度为10%,料液比为1∶120,酶解温度为55℃,p H6.0,酶解时间为3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3.85%±1.8%;酶解多糖对DPPH、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331、0.467 mg/m L,说明酶解石斛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复合酶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多级结构镍铝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心蕊 唐丽萍 +2 位作者 李勇 周威 闫东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69,共5页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尿素法合成了多级结构的NiAl-LDH(水滑石),通过焙烧处理得到花状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MO).对所合成样品进行罗丹明B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焙烧产物MMO由于自身丰富的孔结构对废水溶液中的染料吸附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更... 采用离子液体辅助尿素法合成了多级结构的NiAl-LDH(水滑石),通过焙烧处理得到花状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MMO).对所合成样品进行罗丹明B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焙烧产物MMO由于自身丰富的孔结构对废水溶液中的染料吸附具有较强的吸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800℃焙烧处理得到MMO样品具有较强磁性,这种磁性吸附剂不仅可以实现对废水中染料的高效吸附,同时由于自身磁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易于实现吸附剂的可循环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多级结构 吸附 磁性分离 罗丹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的脱色研究及其在洗手液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心蕊 韩鑫宇 +2 位作者 张康 马晓彤 李姝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78-1182,共5页
工艺水中提取得到的茶皂素中含有黄酮类色素,考察了不同脱色剂对茶皂素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色阶比较和红外光谱分析对脱色后的茶皂素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脱色茶皂素在洗手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MMO脱色效果最佳,脱色时间为1... 工艺水中提取得到的茶皂素中含有黄酮类色素,考察了不同脱色剂对茶皂素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色阶比较和红外光谱分析对脱色后的茶皂素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脱色茶皂素在洗手液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MMO脱色效果最佳,脱色时间为100 min,脱色率为78.76%,茶皂素含量为80.09%,纯度为91.63%。茶皂素与十二烷基硫酸钠进行复配,并将本产品与市售洗手液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复配比为0.3∶1时,表面张力最低,发泡性更强,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脱色 洗手液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信息化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18
作者 张慧妍 崔雪莹 +2 位作者 王小艺 孟宏 许继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97-1002,共6页
皮肤作为一道屏障,美观与保护意义重大。从信息化角度出发,对皮肤指标与状态相关性,皮肤状态评价、皮肤指标预测、皮肤养护用化妆品决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现状综述。总结了目前采用的相关性、评价、预测及决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 皮肤作为一道屏障,美观与保护意义重大。从信息化角度出发,对皮肤指标与状态相关性,皮肤状态评价、皮肤指标预测、皮肤养护用化妆品决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现状综述。总结了目前采用的相关性、评价、预测及决策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并对皮肤指标与人体健康、所关注皮肤领域问题间的相关性,皮肤检测分析系统研发等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图像、数据、专家经验等相对以往更容易获取、存储,使得采用信息化技术客观、系统地进行皮肤指标、状态的综合评价、预测、决策等研究成为可能。皮肤研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后续可融合机器学习等方法横向挖掘指标与问题间的非线性相关性,纵向提炼指标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专家与消费者、检测数据协同的智能决策以科学选取化妆品实现对皮肤性能的改善。最后,指出利用方便采集的图像并结合云端服务器,研发高效、快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皮肤检测分析系统将是皮肤化妆品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相关性 评价 预测 决策 图像 皮肤检测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的皮肤纹理评价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文睿 陈天华 +3 位作者 王小艺 许继平 于家斌 王英强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95-701,710,共8页
皮肤表面纹理或微轮廓的量化评价对抗皱宣称的化妆品功效评价有重要意义。基于皮肤美容领域的应用需求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结合图像处理领域的相关算法,对皮肤的基础纹理特征展开了研究。首先,将实验实测的皮肤图像转为灰度图像,再通... 皮肤表面纹理或微轮廓的量化评价对抗皱宣称的化妆品功效评价有重要意义。基于皮肤美容领域的应用需求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结合图像处理领域的相关算法,对皮肤的基础纹理特征展开了研究。首先,将实验实测的皮肤图像转为灰度图像,再通过对比度受限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进行增强,之后通过高斯滤波去除图像的噪声,再采用维纳滤波对纹理的细节信息进行增强,得到纹理清晰的皮肤图像。通过实验确定适合于皮肤纹理评价的灰度共生矩阵的灰度级数和距离,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算法对皮肤纹理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基于4个纹理特征参数的综合指标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全部皮肤图像进行了纹理特征定量评价,同时也由专家对这些皮肤图像进行视觉盲评,2种评价方法一致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功效评价 皮肤纹理 图像预处理 灰度共生矩阵算法 综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酸基功能化C/Si材料催化合成短碳链结构磷脂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珂 张江华 +5 位作者 张伟 王巧娥 阴法文 李子轩 王婷 周大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67-1672,共6页
通过化学活化有机磺酸前驱体,低温下制备了磺酸基功能化碳/硅材料(C/Si-SO_(3)H),并将其用于大豆卵磷脂与丙酸乙酯或丁酸甲酯催化合成短碳链结构磷脂的反应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循环次数对该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采... 通过化学活化有机磺酸前驱体,低温下制备了磺酸基功能化碳/硅材料(C/Si-SO_(3)H),并将其用于大豆卵磷脂与丙酸乙酯或丁酸甲酯催化合成短碳链结构磷脂的反应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循环次数对该酯交换反应的影响。采用FTIR、Raman及Boehm酸含量滴定等手段对C/Si-SO_(3)H进行结构和表面酸性质表征,以建立该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C/Si-SO_(3)H表面含有大量Bronsted酸性位点,因而催化性能较为突出;当催化剂用量为反应原料总质量的7%、40℃反应6 h,短碳链结构磷脂中丙酸或丁酸的接入率高达18.33%或16.23%,且C/Si-SO_(3)H循环利用4次而无明显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磷脂 短碳链脂肪酸 C/Si材料 固体酸 酯交换反应 食品与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