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企业孵化水平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琼琪 王康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科技企业孵化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与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关键抓手。基于2007—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企业孵化水平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科技企业孵化水平对区域创新... 科技企业孵化是推进区域协同创新与构建开放创新生态的关键抓手。基于2007—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企业孵化水平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科技企业孵化水平对区域创新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聚集经济效应和平台经济效应是关键影响机制,主要通过孵化网络、虚拟孵化体系及孵化器集群与辐射推动跨区域技术扩散,从而促进区域间技术溢出。研究从空间溢出视角切入,完善了科技企业孵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为后续构建更加完备的全国孵化体系、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和区域协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企业孵化 区域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区域比较研究》评介
2
作者 赵全厚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6期41-42,共2页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我国一直都在寻求新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2006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政策,批准试点成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机构,以及在人民银行的主导下、试... 为了解决农村地区融资难问题,我国一直都在寻求新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2006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政策,批准试点成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机构,以及在人民银行的主导下、试点后由银监会认可的小额贷款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发展 农村金融 区域比较 小额贷款公司 银行业金融机构 农村资金互助社 中国银监会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购限贷政策对房价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旭 赵新泉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6,共6页
为抑制投机性房产需求,限购限贷政策已经成为近年来政府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构建了限购政策指数和限贷政策指数,基于70个大中城市的月度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对限购限贷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 为抑制投机性房产需求,限购限贷政策已经成为近年来政府抑制房价快速上涨的重要政策工具。本文构建了限购政策指数和限贷政策指数,基于70个大中城市的月度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对限购限贷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限购限贷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明显,限购政策指数和限贷政策指数都与房价增长率显著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限购解除政策对房价具有显著刺激作用。与未限购城市相比,限购城市在解除限购之后,房价增长的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购政策 房地产调控 抵贷比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金融资本财政监管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锐 王美桃 龙小燕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6,共10页
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履行财政出资人职责的客观要求,又是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和金融风险财政化并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区域性金融风险... 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既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履行财政出资人职责的客观要求,又是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财政风险金融化和金融风险财政化并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区域性金融风险问题不容忽视,亟需推动财政监管扩围改革,敦促国有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笔者根据财政金融风险结构关系、财政救助化解金融风险以及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理论逻辑,分析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实践基础和存在问题,提出财政监管国有金融资本的框架体系和实现路径,以进一步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监管体制、维护国有金融资本健康发展、防范财政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金融资本 财政监管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脖子”形势下的高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5
作者 胡舒扬 曹宝山 +1 位作者 任晓永 王红尧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1期45-47,共3页
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封锁对我国高科技发展进行“卡脖子”,这一困境的背后,是关键技术的不足和高科技人才的缺乏。虽然我国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和我国的经济体量、人口数量、产业规模严重不匹配。唯有高科技人... 近年来,西方国家通过技术封锁对我国高科技发展进行“卡脖子”,这一困境的背后,是关键技术的不足和高科技人才的缺乏。虽然我国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和我国的经济体量、人口数量、产业规模严重不匹配。唯有高科技人才培养的自主化,才能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化,进而打破西方技术霸权,远离被“卡脖子”的风险。“十四五”至二〇三五时期,我国应当改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实现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联动,根据我国当前和未来的实际需求来培养高科技人才,并以此促进我国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 技术封锁 技术霸权 高科技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税降费背景下地方财政压力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明 龙小燕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0-69,共10页
文章基于减税降费的特征事实,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财力结构变迁的历程,从经济增速下滑、减税降费效应、财税体制弊病、职能转变滞后、债务制度约束五个方面对新时代我国央地财政收支矛盾原因进行探析。破解当前财政压力,须短中... 文章基于减税降费的特征事实,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央地财力结构变迁的历程,从经济增速下滑、减税降费效应、财税体制弊病、职能转变滞后、债务制度约束五个方面对新时代我国央地财政收支矛盾原因进行探析。破解当前财政压力,须短中长结合,标本兼治。从短期来看,重在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动高质量发展;从中期来看,重在完善央地财权与事权划分机制,构建与之相匹配的现代财政体制;从长期来看,重在从系统论出发,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创新财政融资模式、盘活政府财力资源、培育地方主体税种等路径纾解以往局部性改革造成的现实困境,从根本上破除地方财政压力的深层体制机制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税降费 财政压力 财税体制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中隐匿的财政风险 被引量:13
7
作者 白景明(指导) 赵全厚 +5 位作者 张立承 封北麟 刘薇 龙小燕 孙家希 陈旭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39期3-25,共23页
近年来,随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推广,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存在变相突破10%的红线、明股实债、社会资本方良莠不齐等乱象,PPP中隐匿的财政风险亟待关注。本文首先通过系统梳理PPP财政风险相关文献,对PPP隐匿... 近年来,随着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推广,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存在变相突破10%的红线、明股实债、社会资本方良莠不齐等乱象,PPP中隐匿的财政风险亟待关注。本文首先通过系统梳理PPP财政风险相关文献,对PPP隐匿的财政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指出风险识别原则。其次,构建PPP财政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情景分析,评估当前PPP隐匿的显性财政风险和隐性财政风险。最后,基于模型和实地调研情况,提出防范化解PPP中隐匿财政风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 财政风险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困境及对策 被引量:29
8
作者 李明 龙小燕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97,共8页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领域对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抑制了数字经济活力的完全释放。数字基础设施在投资主体、融资模式上与传统基建具有显著差异...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领域对数字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抑制了数字经济活力的完全释放。数字基础设施在投资主体、融资模式上与传统基建具有显著差异,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创新和完善投融资机制。在对数字基础设施内涵和特征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进行了探析,回顾总结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发展的阶段特征,分析了当前数字基础设施投融资面临的困境;最后,从加快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设立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大政策性金融和开发型金融支持,加强金融创新破解融资抵押难窘境,规范运用PPP模式、严防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六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基础设施 投融资模式 “十四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贯彻国防现代化要求 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舒扬 龚勋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5期49-52,共4页
“十四五”至2035时期是我国建设新型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深入贯... “十四五”至2035时期是我国建设新型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目标,深入贯彻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的要求,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适应现代战争形态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和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军事科技自主创新水平,研发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智能化武器装备,统筹建设军民两用的物流设施,以实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伟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现代化 新型基础设施 统筹建设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好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预案--美国地方政府破产与债务重组的启示与借鉴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全厚 王珊珊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80,共8页
受美国联邦《破产法》保护,美国地方政府破产实质上是"对政府债务重组"的保护性破产制度,即在债务重组期间为地方政府提供保护以调整其债务,确保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持续性不受影响。联邦《破产法》第九章围绕地方政府破产设... 受美国联邦《破产法》保护,美国地方政府破产实质上是"对政府债务重组"的保护性破产制度,即在债务重组期间为地方政府提供保护以调整其债务,确保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持续性不受影响。联邦《破产法》第九章围绕地方政府破产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框架,为地方政府申请破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在考察美国地方政府破产制度的基础上,认为美国地方政府的破产不同于一般公司的破产,不能像公司破产那样进行清算。而且,对于陷入债务危机的地方政府,美国联邦原则上不救助,但州政府一般会参与救助。联邦《破产法》第九章在保障地方政府破产不能影响其履行正常的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也在制度设计上防止地方政府恶意破产、逃废债务,尽可能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些举措对我国未来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制度、把控债务风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债务危机 地方政府破产 债务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推进新基建 加快军队现代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舒扬 龚勋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9期30-34,共5页
为了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必须按照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原则,贯彻国防现代化的要求,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军队现代化是国防现... 为了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必须按照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原则,贯彻国防现代化的要求,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军队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因此,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同时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条件,统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在确保基础设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型基础设施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载体,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军队建设,将为军队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应当以军民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军民融合为抓手统筹项目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军民协作,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服务国家安全以及军队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现代化 新型基础设施 国家安全 军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视域下的新基建布局
12
作者 胡舒扬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15期45-49,共5页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保障国家安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保障国家安全需要建设新型的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畅通经济双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措施,又是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措施。进入21世纪后,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下,...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保障国家安全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保障国家安全需要建设新型的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畅通经济双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措施,又是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措施。进入21世纪后,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下,我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因此,应当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把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结合起来,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基建三大任务,做好项目建设的区域布局和资金布局,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服务于国家总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新基建 “十四五”规划 项目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布局新基建确保国家总体安全
13
作者 胡舒扬 龚勋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11期73-76,共4页
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世界地缘政治变化,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也影响到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技术安全。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设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导致世界地缘政治变化,影响到世界各国的国家安全,也影响到我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技术安全。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统一,是当今世界前沿科学技术与基础设施的集合,推进新基建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确保国家总体安全的战略举措。因此,推进新基建要根据服务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技术安全等国家安全的需要,做好统筹安排、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新基建 十四五规划 统筹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导新基建是中央企业的使命任务
14
作者 胡舒扬 《中国军转民》 2022年第7期71-75,共5页
中央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主导力量,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为了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畅通经济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企... 中央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主导力量,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为了迎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畅通经济双循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央企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目标和任务,把深化改革与主导新基建结合起来,在优化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同时,引导地方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向新基建项目聚集,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承担起主导新基建的特殊使命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资本布局 结构调整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