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纳力值计量标准的研究和溯源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0-454,共5页
微牛、纳牛范围力值计量研究是目前国际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总结了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韩国标准和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近年来研制的可溯源到SI的微纳力值标准装置、微纳力值传感器... 微牛、纳牛范围力值计量研究是目前国际计量领域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总结了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韩国标准和科学研究院等研究机构近年来研制的可溯源到SI的微纳力值标准装置、微纳力值传感器、参考悬臂梁以及微纳力值溯源方法。提出了微纳力值溯源体系的框架,为新材料、生物、微电子等各应用领域微纳力学特性计量量值溯源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微纳力值 静电力 溯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C扫描设备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耿喆 祝海江 +1 位作者 杨平 何龙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93-899,共7页
超声C扫描系统在超声成像检测、缺陷识别等无损检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对C扫描图像的缺陷进行精确分析和表征一直是超声领域的难点之一。基于超声C扫描缺陷图像,给出了一种结合K-means聚类与Graham算法的图像特征参数定量估计方... 超声C扫描系统在超声成像检测、缺陷识别等无损检测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但是,对C扫描图像的缺陷进行精确分析和表征一直是超声领域的难点之一。基于超声C扫描缺陷图像,给出了一种结合K-means聚类与Graham算法的图像特征参数定量估计方法,通过定量估计的参数能够有效地评价超声C扫描系统的检测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描述标准圆形人工缺陷区域特征,有利于进一步评价超声C扫描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超声C扫描 K-MEANS聚类 Graham算法 凸凹点检测 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功率标准装置介绍及其应用(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牛锋 何龙标 +4 位作者 许欢 白滢 钟波 杨平 郑爱建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1-665,共5页
在半消声室中分别建立了基于20个传声器位置的固定点法声功率标准装置和基于同轴圆路径的声功率标准装置,并且比较了两种测试声功率的方法.通过20点法声压级的同时采集,可以测试得到声功率源的瞬态声功率结果,能够得到关于噪声源的更详... 在半消声室中分别建立了基于20个传声器位置的固定点法声功率标准装置和基于同轴圆路径的声功率标准装置,并且比较了两种测试声功率的方法.通过20点法声压级的同时采集,可以测试得到声功率源的瞬态声功率结果,能够得到关于噪声源的更详细的信息和声学特性.声功率标准装置的频率范围从50到20kHz,并且在所有频段上测得的声功率级结果的不确定不超过1.8dB.最后应用声功率标准装置,测试了不同厂家4款剃须刀向外辐射的声功率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功率 标准装置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二乘法模拟听力损失曲线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晓梅 任美娜 钟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7-143,共7页
为了在助听器客观评价时综合考虑佩戴者的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提出了一种听力图的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听力图计算各个频率点的幅度衰减;然后以此为依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设计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来模拟典型的听力图,使语音通过该滤波... 为了在助听器客观评价时综合考虑佩戴者的不同程度听力损失,提出了一种听力图的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听力图计算各个频率点的幅度衰减;然后以此为依据,采用最小二乘法设计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来模拟典型的听力图,使语音通过该滤波器后达到与听力图显示的患者听力损失相同的衰减效果,从而实现对听力损失的模拟。最后,通过一组实验表明:该滤波器对输入信号的频域衰减效果确实同典型的听力图一样。可见该滤波器有望加入助听器的测量评价体系,以提高评价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冲激响应滤波器 最小二乘法 听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声骨导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敏姣 林颖 +3 位作者 刘嘉伟 樊小勤 钟波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刺激声骨导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特征,分析其反应阈、潜伏期和振幅,探讨其最佳刺激声,并获得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前庭疾病提供参考。方... 目的分析不同刺激声骨导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特征,分析其反应阈、潜伏期和振幅,探讨其最佳刺激声,并获得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前庭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500、1000、2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对20例(40耳)正常青年人进行BC-oVEMP测试,刺激声起始强度为仪器每个频率可输出的最大峰值等效力级(force level,FL),以5 dB FL为步阶测试至阈值,分别记录其n1-p1潜伏期、振幅、波间期,得出其对称性和振幅比。结果在最大输出强度下,500、1000、2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四种刺激声诱发的BC-oVEMP n1-p1引出率分别为100.0%、85.0%、42.50%及52.50%;反应阈分别为127.63±4.76、130.89±3.06、114.94±2.54、117.25±3.98 dB FL;n1波潜伏期分别为10.14±0.62、11.80±1.66、13.61±0.81、12.52±0.82 ms;p1波潜伏期分别为15.65±1.09、16.08±1.61、17.59±0.98、16.32±0.54 ms;n1-p1振幅分别为12.14±5.85、2.80±1.82、2.69±1.14、2.85±1.78μV。结论500、1000、2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四种骨导刺激声均可诱发出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在最大输出强度下500 Hz短纯音BC-oVEMP引出率和振幅最高,为最佳刺激声,便于椭圆囊及其传导通路的相关疾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导眼肌前庭诱发性肌源电位 短纯音 短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