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束辐照对三文鱼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傅丽丽 林敏 +2 位作者 高原 李树磊 潘家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1-1527,共7页
为确定三文鱼电子束辐照的最佳剂量,以生鲜三文鱼为研究对象,采用0(未辐照)、0.5、1.0、2.0k Gy 4种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贮藏于0℃下,通过检测贮藏过程中鱼体的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酸价、失重率、色差及质构等指标,研究... 为确定三文鱼电子束辐照的最佳剂量,以生鲜三文鱼为研究对象,采用0(未辐照)、0.5、1.0、2.0k Gy 4种不同剂量的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贮藏于0℃下,通过检测贮藏过程中鱼体的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酸价、失重率、色差及质构等指标,研究电子束辐照剂量对三文鱼品质及其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以抑制三文鱼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和菌落总数的增长,且辐照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辐照剂量越大,贮藏初期的酸价越高,但在贮藏期间较未辐照组稳定,无明显的增大趋势;1.0 k Gy和2.0 k Gy剂量使三文鱼颜色变暗,0.5 k Gy较未辐照组差异不显著;贮藏末期,经过辐照的三文鱼的黏附性相对未辐照组小,硬度、弹性以及咀嚼性与未辐照组无显著差异,各剂量之间也无显著差异。综合各指标,0.5 k Gy剂量的电子束可以更好地保持三文鱼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三文鱼的保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电子束 辐照剂量 品质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首鱼科海洋鱼类DNA条形码的构建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芝华 丁棒棒 +2 位作者 王熠 丁艳菲 朱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3-680,共8页
为筛选石首科鱼类物种鉴定的最优DNA条形码,本试验对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和棘头梅童鱼4种鱼类71份样本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16S rRNA 3种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各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能力... 为筛选石首科鱼类物种鉴定的最优DNA条形码,本试验对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和棘头梅童鱼4种鱼类71份样本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16S rRNA 3种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各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能力、种内和种间差异、barcoding gap检验以及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3种候选DNA条形码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均高于种内遗传距离,符合作为DNA条形码的基本要求。通过遗传差异和barcoding gap检验分析发现,COI和D-loop区适合作为鉴定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和棘头梅童鱼4种石首科鱼类的DNA条形码;16S rRNA基因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D-loop区和16S rRNA基因序列可能存在比COI通用序列更为有效的DNA条形码区域。考虑引物通用性,推荐COI基因作为最适DNA条形码。本研究结果为海洋鱼类的快速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首鱼 DNA条形码 COI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波动及电子束辐照对冷冻大黄鱼品质与货架期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傅丽丽 高原 +4 位作者 林敏 李树磊 金俊 冯涛 潘家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50-2357,共8页
为研究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和电子束辐照对冷冻大黄鱼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温度稳定组-18℃、温度波动组(-18℃—0℃—-18℃—0℃)以及不同辐照剂量组(0、1、2、4 k Gy)的大黄鱼在贮藏过程中,氨基酸、菌落总数(APC)、挥... 为研究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波动和电子束辐照对冷冻大黄鱼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本试验比较了温度稳定组-18℃、温度波动组(-18℃—0℃—-18℃—0℃)以及不同辐照剂量组(0、1、2、4 k Gy)的大黄鱼在贮藏过程中,氨基酸、菌落总数(APC)、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RS)及挥发性气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稳定组大黄鱼的APC、TVB-N、TBARS等指标无明显波动,而温度波动组大黄鱼的各指标均与温度稳定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货架期减短至26 d左右;但温度波动组经1、2、4 k Gy不同剂量辐照后,APC、TVB-N等指标的增长速度均有所减缓,辐照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且辐照处理对氨基酸及挥发性气味无显著影响;1、2 k Gy剂量辐照处理组除了TBARS值在初期较高外,贮藏期间与未辐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4 kGy剂量处理对TBARS值影响较大,从辐照处理开始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且在贮藏末期已达0.614 mg MDA·100-1·g-1。因此,在冷链运输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波动,同时配以2 kGy辐照剂量可使冷冻大黄鱼保持良好的品质。本研究结果为冷冻大黄鱼的储藏运输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温度波动 电子束 辐照剂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A-核酸试纸条检测鸭肉源性成分方法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冯涛 杨韩 +2 位作者 张颖洁 李素芳 潘家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51-2159,共9页
为建立简单、有效的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根据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PA)原理,以鸭属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与恒温扩增条件,并配合核酸试纸条显色,建立鸭肉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鸭D-... 为建立简单、有效的动物源性成分定性检测方法,根据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CPA)原理,以鸭属线粒体D-loo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体系与恒温扩增条件,并配合核酸试纸条显色,建立鸭肉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鸭D-loop基因CPA扩增体系中交叉引物、内引物、外引物分别为0.6、0.3、0.1μmol·L-1,Mg SO4为8 mmol·L-1。在63℃、60min恒温扩增条件下,单一鸭源性DNA成分检出限为0.1 ng·μL-1,对混合肉制品中鸭肉成分的检出比例为1%(相当于1ng·μL-1)。本研究建立的鸭源性成分检测方法为肉制品掺假鉴定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 核酸试纸条 D-loop基因 鸭肉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指纹分析在车厘子产地溯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金俊 郑方媛 +1 位作者 周秀雯 潘家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2-1728,共7页
为满足进出口食品产地溯源的贸易需求,本研究以不同产地车厘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体分子蛋白质和脂肪的13C、2H和18O同位素组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聚类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留一法交叉验证,建立车... 为满足进出口食品产地溯源的贸易需求,本研究以不同产地车厘子为研究对象,利用单体分子蛋白质和脂肪的13C、2H和18O同位素组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聚类分析、Fisher线性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留一法交叉验证,建立车厘子产地溯源模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车厘子果肉蛋白质或脂肪中δ13C、δ2H和δ18O均存在差异,大部分达到显著性水平;多种同位素指标耦合的产地判别效率显著优于单一同位素指标,且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耦合指标的增加,产地初始判别率和交叉验证判别率逐步提高,但3个指标耦合后,再增加耦合指标,产地初始判别率和交叉验证判别率不再提高。最后利用蛋白质δ2H、δ18O和脂肪δ2H 3个指标建立了溯源模型,模型的初始判别率达到100.0%,交叉验证判别率为93.8%。本研究结果为进出口食品产地鉴别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厘子 产地溯源 稳定同位素 蛋白质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条形码与FTIR在石斛分析中的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雪瑛 孙骏威 +1 位作者 丁艳菲 朱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6-496,共11页
目前市面上石斛种类混淆和以次充好现象的频发。为建立石斛快速分析鉴定体系,测试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能否适用于石斛鉴定,并探讨DNA条形码与FTIR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选择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并结合FTIR技术对市面上常见的9种石斛进行... 目前市面上石斛种类混淆和以次充好现象的频发。为建立石斛快速分析鉴定体系,测试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能否适用于石斛鉴定,并探讨DNA条形码与FTIR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选择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并结合FTIR技术对市面上常见的9种石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种石斛的ITS2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最小值大于种内遗传距离最大值,且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平均种内遗传距离的58倍。ITS2序列具有作为石斛鉴定DNA条形码的潜能,且优于psb A-trn H序列的石斛鉴别能力。此外,基于FTIR还获取了9种石斛的特异性红外光谱,并基于峰形、峰高、峰强等进行了简单的组分分析,发现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铜皮石斛和密花石斛具有相对较高的含糖量。本研究首次将DNA条形码与FTIR技术联用,为石斛的快速分析鉴定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DNA条形码 FTIR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ITS2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鉴定市售核桃乳真伪 被引量:2
7
作者 姜广泽 陈成统 +3 位作者 赵海莹 黄丽红 丁艳菲 朱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0-880,共11页
市场上核桃乳掺杂使假现象层出,急需建立一种快捷、准确、高效的真伪鉴定方法。本研究选取核桃基因组间隔区ITS2、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rbcL以及非编码区psbA-trnH作为候选DNA条形码基因。综合扩增、测序、比对成功率以及生物信息学结果,... 市场上核桃乳掺杂使假现象层出,急需建立一种快捷、准确、高效的真伪鉴定方法。本研究选取核桃基因组间隔区ITS2、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rbcL以及非编码区psbA-trnH作为候选DNA条形码基因。综合扩增、测序、比对成功率以及生物信息学结果,筛选得到ITS2是区分核桃、花生等不同坚果的最适DNA条形码。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对市售核桃乳、山核桃乳进行目的种源(核桃、山核桃)及常见掺假物种(花生、大豆)成分鉴定。并通过构建核桃、花生不同比例混合标准品,检测核桃乳、山核桃乳掺假浓度。结果表明,通过测序比对和HRM分析,在9种不同品牌的核桃乳中,有1款核桃乳成分比对为花生,1款山核桃乳比对结果为核桃,这两款属于标签不符、以次充好的造假产品。研究表明基于ITS2序列的HRM技术,无需测序,一管式闭合分析,能实现对核桃乳、山核桃乳快速、准确的真伪鉴定,为植物蛋白饮料食品标签标识的符合性检验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ITS2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核桃乳 真伪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狸肉源性成分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方媛 周秀雯 +3 位作者 袁望 冯涛 李素芳 潘家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4-1161,共8页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标识,防止非食用性的狐狸肉添加到肉品中导致伦理、宗教等敏感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狐狸肉源性成分鉴定方法。本研究以狐狸、牛、羊、猪、鸭、驴和鼠肉以及模拟掺假样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狐狸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交叉...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标识,防止非食用性的狐狸肉添加到肉品中导致伦理、宗教等敏感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狐狸肉源性成分鉴定方法。本研究以狐狸、牛、羊、猪、鸭、驴和鼠肉以及模拟掺假样本为研究对象,根据狐狸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交叉引物组合,Bst DNA聚合酶反应体系经63℃恒温扩增60 min,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和一次性核酸试纸条检测,显示结果一致,建立了交叉引物等温扩增技术与核酸试纸条检测结合的快速检测狐狸源性成分的方法。本研究建立的狐狸肉源性成分特异性的等温扩增体系,对单一狐狸源性DNA成分的灵敏度为10 ng·μL^(-1),对狐狸肉与羊肉混合物中狐狸肉成分的检出比例为1%,可为肉制品市场现场检测提供简便、经济、快速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狸肉 快速检测 等温扩增 核酸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